之江生物(688317)

搜索文档
之江生物:关于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11-19 15:34
证券代码:688317 证券简称:之江生物 公告编号:2023-027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3 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11 月 21 日(星期二) 至 11 月 27 日(星期一)16:00 前登 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通过公司邮箱 info@liferiver.com.cn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进行回答。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10 月 27 日发布公司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3 年第三季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计划于 2023 年 11 月 28 日上午 09:00- 10:00 举行 2023 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 说明会类型 本次投资者说明会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公司将针对 2023 年第三季度的经 营成果及财务指 ...
之江生物(688317)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0-27 00:00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 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85.55%至58,283,821.52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97.99%至3,021,706.56元[4] -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要受新冠类业务需求下降和市场环境影响,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滑[9][10][11]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05,201,872.85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1]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34,641,306.81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2]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至24.17%,研发投入合计为14,084,477.39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52%[5] - 研发项目投入减少是导致研发投入占比增加的主要原因,研发投入合计下降至14,084,477.39元[13] 资产和负债 -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流动资产合计为3,401,779,972.87元,较2022年底下降了508,069,984.40元[18] - 公司持有待售资产465,020,664.75元,较上一季度减少了39,011,342.06元[19] - 长期股权投资为100,146,026.99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313,524.46元[19] - 公司在建工程金额为35,583,473.53元,较上一季度增加了34,398,869.76元[19] - 流动负债合计为213,179,069.10元,较上一季度减少了310,683,845.08元[20] - 长期借款为5,093,534.95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01,292.94元[20] - 公司资本公积为2,150,189,569.46元,与上一季度持平[20] - 未分配利润为1,660,731,968.67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94,733,419.57元[20]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至-130.68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别下降97.47%和94.5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5,253,368.09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25]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307,352.79,较上一季度减少了130,618,256.21[26]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3,158,750.37,较上一季度减少了367,652,407.71[26]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31,028,033.22,较上一季度减少了94,080,784.86[26]
之江生物:关于召开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9-03 15:34
证券代码:688317 证券简称:之江生物 公告编号:2023-026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3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09 月 05 日(星期二) 至 09 月 11 日(星期一)16:00 前 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通过公司邮箱 info@liferiver.com.cn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进行回答。 本次投资者说明会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公司将针对 2023 年半年度的经营 成果及财务指标的具体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 围内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8 月 29 日发布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3 年半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计划于 2023 年 09 月 12 日 上午 09:00- 10:0 ...
之江生物: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3-09-03 15:34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 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2020]3214 号)核准,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公司"或"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4,867.6088 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 1 元,每股发行价格人民币 43.22 元,募集资金总额为 人民币 210,378.0523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194,232.1639 万元。本次发行证券已于 2021 年 1 月 1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或"海通证券")担任其 持续督导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 2021 年 1 月 18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在 2021 年 1 月 18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持续督导期内(以下简称"本持 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1 (以下简称"保荐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 定,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进行持续督导,现就 ...
之江生物(688317)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29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变更[17] - 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之江生物”,股票代码为688317[20]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5] - 公司未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未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未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7] - 公司未通过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公司未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5] - 公司未存在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5] - 公司2023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9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6,918,051.33元,同比下降90.0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19,600.25元,同比下降93.38%[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592,184.96元,同比下降156.52%[2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24%,同比增加17.08个百分点[2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691.81万元,同比下降90.07%[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1.96万元,同比下降93.38%[7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83.85万元,同比下降95.00%[73] - 营业成本为61,363,004.65元,同比下降91.66%[75] - 销售费用为49,313,089.83元,同比下降67.91%[7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592,184.96元,同比下降156.52%[7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为28,269,502.30元,同比下降11.76%[4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24%,同比增加17.08个百分点[49]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2年底的31.48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27.44亿元,下降约13.1%[195] - 应收账款从2022年底的2.28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1.63亿元,下降约28.5%[195] - 存货从2022年底的4.89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5.04亿元,增长约3.1%[195] - 流动资产合计从2022年底的39.10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34.47亿元,下降约11.8%[195] - 非流动资产合计从2022年底的8.34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8.31亿元,下降约0.4%[196] - 应付账款从2022年底的3.18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1.12亿元,下降约64.7%[196] - 流动负债合计从2022年底的5.24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2.63亿元,下降约49.8%[19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2年底的42.00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39.99亿元,下降约4.8%[19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货币资金为23.5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34亿元人民币减少了14.01%[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为1.70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2亿元人民币减少了26.52%[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存货为3.3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4亿元人民币减少了7.81%[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合计为31.1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50亿元人民币减少了12.34%[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长期股权投资为4.44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固定资产为4.06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4.27亿元人民币减少了4.74%[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在建工程为433万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72.8万元人民币增加了494.78%[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合计为9.8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14亿元人民币减少了2.47%[19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总计为41.0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45.64亿元人民币减少了10.15%[199] 产品与研发 - 公司非新冠类试剂业务同比快速增长,呼吸道类试剂产品大幅增长[21] - 公司已取得108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其中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9项[29] - 公司共有400多项分子诊断试剂产品,覆盖了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28] - 公司已形成11大系列仪器设备,实现了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的跨越[29] - 公司共有243个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29] - 公司已开发400余种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产品,覆盖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33] - 公司已取得108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其中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9项,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33] - 公司HPV产品已获得CFDA/NMPA、欧盟CE认证,并通过VALGENT-4、AML等权威项目或机构的产品性能评估[35] - 公司在呼吸道领域拥有10余项III类注册证书,为同行业公司中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36] - 公司自主研发了核酸提取过程中所需的核心原料纳米磁珠,满足同一样本中同时提取不同类型核酸病原体的需求[36] - 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欧盟CE认证和多个国际认证,并被列入WHO应急使用清单(EUL)[33] - 公司HPV检测领域终端客户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35] - 公司依托智能高效的研发平台和数据资源,建立了全流程应急事件快速响应机制[33] - 公司磁珠制备技术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包括“制备单分散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球的聚合方法”等,打破了欧美厂商的垄断,实现进口替代[37] - 公司开发的“青耕一号”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是国内领先使用柔性机械臂的核酸检测系统,已获得国内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7] - “红铠甲”移动P2+核酸检测车日检测通量最高可达1万管,具备全流程自动化功能[38] - 公司掌握制备不同粒径、不同修饰、不同包覆层结构和厚度的磁珠,可应对不同临床样本和病原体种类[40] - 公司拥有磁棒法和抽吸法两种全自动核酸提取技术,开发了EX系列核酸提取仪和Autrax全自动核酸检测前处理系统[40][41] - 公司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发了多种分子诊断试剂盒产品,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和特异性[42][43] - 公司利用饱和吸附原理实现高通量测序样本前处理的文库均一化,优化了PCR建库过程[43][44] - 公司开发的16S rRNA扩增建库盒实现了最佳的保真性,能将细菌鉴定到种,较常规技术更加精准[44] - 公司已取得108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其中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9项,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47] - 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境外专利2项[47]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开发,预计总投资11,604.88万元,累计投入9,575.17万元[52]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妇科肿瘤系列产品开发,预计总投资3,000.00万元,累计投入1,684.55万元[52]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肝炎病毒系列产品开发,预计总投资1,000.00万元,累计投入981.01万元[52]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全自动化流水线平台开发,预计总投资6,000.00万元,累计投入3,553.22万元[52]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CE高风险产品的试剂盒开发,预计总投资2,000.00万元,累计投入1,446.25万元[52]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提取试剂产品开发,预计总投资2,165.00万元,累计投入946.18万元[5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5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9.49%,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324.61万元,平均薪酬为8.49万元[55] - 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6.92%,本科学历占比55.13%,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17.95%[55] - 公司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58.33%,30-40岁占比35.26%,40-50岁占比4.49%,50岁以上占比1.92%[55] - 公司已取得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9项,为国内分子诊断领域III类注册证书最全的企业之一[56] - 公司已取得108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其中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9项,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58] - 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境外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58] - 公司开发了一款可同时检测8种肠道益生菌的试剂盒,用于指导益生菌产品的服用[53] - 公司开发了用于鼻咽癌、器官移植、儿童EBV相关疾病的试剂盒,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53] - 公司开发了用于HBV、HCV和HIV筛查的试剂盒,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53] - 公司正在开发针对SARS-CoV-2病毒的特异性靶点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和感染预防[53] - 公司已开发400余种产品,覆盖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广泛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医学临床诊断等领域[59] - 公司HPV核酸检测试剂通过了比利时AML实验室验证和VALGENT-4项目评估,并参与了WHO国际标准品的标定[60][61] - 非新冠类试剂业务较同期上升15.83%,其中呼吸道类试剂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95.80%[65] - 公司新成立上海之江未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纳米磁珠等核心上游原材料的研发[66] - 公司分子诊断试剂已有400多项产品,形成20大系列,覆盖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66] - 公司仪器设备已形成11大系列,支持智能化、多用途、多场景的检测模式[66] - 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及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入选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66] -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型号:Autra9600 Super)入选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目录[66] 公司治理与股东承诺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和监事会于2023年5月15日选举产生,并聘任了新的高级管理人员[91] - 公司原副总经理麻静明因个人原因辞职,王逸芸被聘任为副总经理[90]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认定标准包括专业知识背景、研发部门重要职务、主导核心技术研发等[92] - 公司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换届选举等议案[87] - 公司2023年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91] - 公司实际控制人邵俊斌承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时间为2020年5月[104][105] - 公司控股股东之江药业承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时间为2020年5月[106] - 公司实际控制人邵俊斌承诺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及避免资金占用[107] - 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利用其地位谋求优于市场第三方的权利,并确保交易公平[108] - 公司控股股东承诺避免或减少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确保交易价格公允[109] - 公司控股股东承诺不通过资金拆借、代垫款项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110]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承诺督促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111] - 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督促公司实施利润分配[111] - 公司控股股东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12] - 公司控股股东承诺减持首发前股份时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12] - 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13] - 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承诺减持首发前股份时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14] - 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承诺在限售期满后减持首发前股份时明确控制权安排[115] - 公司实际控制人邵俊斌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16] - 邵俊斌承诺在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时,减持价格不低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16]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16] - 邵俊斌在任期内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5%[116] - 公司实际控制人近亲属邵俊杰、邵艳芬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18] - 公司董事倪卫琴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19] - 倪卫琴在任期内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5%[120] - 公司监事季诚伟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21] - 季诚伟在任期内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5%[122] - 公司监事王逸芸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23] - 公司股票上市后6个月内,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24][126][129] - 公司监事及副总经理在任期间及离职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24][126][12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自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间接所持股份总数的25%[127] - 公司副总经理麻静明和王凯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及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25] - 公司监事王岳明之儿子王能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及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28] - 公司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条件为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130] - 公司承诺人若违反减持承诺,转让首发前股份的所获收益将归公司所有[125][127][129][130] - 公司承诺人减持股份需遵守《证券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125][126][129] - 公司承诺人减持股份需按照规定的减持方式、减持比例、减持价格及信息披露要求[125][126][129] - 公司承诺人未足额缴纳减持收益前,公司有权暂扣其报酬及现金分红[125][127][129][130] - 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股份回购时,单一会计年度回购资金累计不低于上一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且不超过30%[13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增持股份时,单一会计年度用于增持的资金金额累计不低于其上一会计年度自公司所获得税后现金分红金额的10%,且不超过20%[133]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时,单一会计年度用于增持的资金金额累计不低于其上一会计年度自公司所获税后薪酬总和的10%,且不超过20%[133] - 公司董事会应在回购股份启动条件触发之日起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回购股份的决议[134] - 公司应在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履行相关法定手续之次日起开始启动回购,并在60个交易日内实施完毕[134]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在作出增持公告并履行相关法定手续之次日起开始启动增持,并在30个交易日内实施完毕[134] - 公司股票连续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高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时,稳定股价措施终止[136] - 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反稳定股价预案中的承诺,其上一会计年度自公司所获得税后现金分红金额的20%减去实际增持股票金额需返还给公司[137] - 若有增持公司股票义务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承诺,其上一会计年度税后薪酬总和的20%减去实际增持股票金额需向公司支付现金补偿[138] - 公司承诺若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注册,将依法回购及购回公开发行的股票[139] - 公司董事会将在触发回购条件后15个交易日内作出回购决议,并在2个交易日内公告[139] - 控股股东之江药业和实际控制人邵俊斌将在触发购回条件后2个交易日内提交购回方案[139] - 公司承诺若违反回购预案,将公开道歉并赔偿投资者损失[141] - 控股股东之江药业和实际控制人邵俊斌若违反购回预案,将返还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税后现金股利[141] - 公司承诺加快主营业务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增厚未来收益[142] - 公司将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经营效率,控制资金成本[142] - 公司承诺严格管理募集资金,确保专款专用[144] - 公司全体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损害公司
之江生物:独立董事关于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2023-08-28 15:50
独立董事关于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相关事项 的独立意见 根据《公司法》、《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我们 作为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独立董事,基于独 立判断的立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公司下列事项进行了认真的核查,现就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的相关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如下: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签字): 于永生 2023 年 8 月 27 日 (本页无正文,为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第五届董事 会第二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签署页) 独立董事(签字): 李学尧: 一.《关于公司 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的 议案》的独立意见 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的存放和使用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的相关规定,不存 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行为,不存在改变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 益的情况,公司所披露的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情况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如实履 行了信息披露义务。我们同意《关于公司 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 用情况的专项报 ...
之江生物: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3-08-28 15:50
证券代码:688317 证券简称:之江生物 公告编号:2023-024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止,本年度使用募集资金 19,573.70 万元,结余募 集资金(含利息收入扣除银行手续费的净额)余额为 29,145.58 万元。具体情况如 下: | | |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及有 关规定,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编制了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一)实际募集资金金额、资金到账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 2020 年 11 月 27 日出具的证监许可 [2020]3214 号文《关于同意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注册的批复》,公司获准向社会公 ...
之江生物: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3-08-28 15:50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证券代码:688317 证券简称:之江生物 公告编号:2023-025 表决结果:3 票同意、0 票反对、0 票弃权、0 票回避。 监事会认为: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 摘要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 公允地反映了公司 2023 年半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事项;半年度报告编 制过程中,未发现公司参与半年度报告编制和审议的人员有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2、审议通过《关于公司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 报告的议案》 表决结果:3 票同意、0 票反对、0 票弃权、0 票回避。 监事会认为:公司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上海证券 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 第 1 号——规范运作 ...
之江生物(688317)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8 00:00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4,348,212.48元,同比下降89.5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26,571.66元,同比下降97.81%[5]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84,348,212.48元,同比下降89.6%[1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6,026,571.66元,同比下降97.8%[19] 营业成本与研发投入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为75,183,122.67元,同比下降84.1%[18] - 研发投入合计为14,504,728.20元,同比增长30.3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20%[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为36,503,913.86元,同比增长974.5%[1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4,504,728.20元,同比增长30.3%[1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882,022.73元,同比下降162.34%[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882,022.73元,同比下降162.3%[23]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034,813.73元,同比改善4.0%[24]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24,458,757.88元,同比下降198.2%[24]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923,264,994.00元,同比下降7.6%[24] 资产与负债 - 总资产为4,524,640,294.07元,同比下降4.62%[6] - 2023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2,923,264,994.00元,较2022年底下降7.1%[14]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为204,565,453.68元,较2022年底下降10.1%[14]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存货为516,133,617.18元,较2022年底增长2.4%[14]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3,697,046,928.72元,较2022年底下降5.4%[14]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应付账款为177,033,890.09元,较2022年底下降44.3%[1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合同负债为32,017,259.42元,较2022年底下降46.0%[1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72,055,790.85元,较2022年底下降25.6%[1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861,491,959.90元,较2022年底增长0.3%[16] 股东与股权 - 公司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4,224人[10] - 上海之江药业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3.37%[10] 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同比下降97.87%[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14%,减少6.81个百分点[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同比下降97.9%[2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015,965.17元,同比下降97.45%[5]
之江生物(68831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1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60,273,479.93元[5] - 公司2022年度累计现金分红为332,623,516.07元,占净利润的43.75%[6] - 公司拟以权益分派实施时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5] - 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回购已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2,033,917.27元[6] - 公司2022年的营业收入达到23.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23%[27]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0亿人民币,略有增长[27]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8.87%[27] - 公司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2.00亿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9.75%[27]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3.93元,略有下降[27] - 公司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00%,较上年略有下降[27] 产品与市场 - 公司核酸检测试剂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42.14%,分子诊断仪器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26.08%[33] - 公司产品覆盖了多个国家法定传染病,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领域[42] - 公司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领域获得多个国际认证,销售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43] - 公司在HPV领域拥有多款核酸检测试剂产品,包括HPV15型、HPV2+12型、HPV16&18型,在方法学上优于传统PCR杂交法[45] - 公司在呼吸道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新冠病毒、甲型H1N1病毒、人感染H7N9病毒等核酸检测试剂,取得相关三类注册证书10余项[46] 技术与研发 - 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方向,分子诊断在传染病、优生优育、肿瘤筛查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50] - 公司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磁珠制备技术、锁核酸和小沟结合物共修饰核酸片段技术、全自动核酸提取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高通量测序样本前处理技术[52] - 公司拥有全自动核酸提取技术,包括磁棒法提取和抽吸法提取,具有高通量、灵活选择、防污染等特点[53] - 公司掌握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可以一次检测多种病原体靶基因,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成本、缩短操作时间[54] 风险与管理 - 公司核心竞争力风险主要包括核心技术失密、新产品研发、新产品注册和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77] - 公司需保持稳定的技术人才团队以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78]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和产品质量风险等经营风险[79] - 公司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需提高对经销商的管理能力以避免市场推广不利影响[80] 公司治理 - 公司股东大会中所有议案均已审议通过,不存在否决议案的情况[132]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邵俊斌持股增加218,000股,倪卫琴持股不变,麻静明离任[134] - 公司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1,035.70单位[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