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药(000963)

搜索文档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C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8.33%
搜狐财经· 2025-06-20 00:30
基金表现 -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C(010685)6月19日下跌1.24%,最新净值2.94元,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8.33% [1] - 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11月,基金规模13.80亿元,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10.43% [1] - 截至2024年末,基金机构持有0.20亿份(占总份额3.55%),个人投资者持有5.51亿份(占总份额96.45%) [1] 基金经理 - 现任基金经理赵蓓女士拥有硕士学历,曾在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经理助理 [2] - 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研究部副总监、医疗保健研究团队负责人 [2] - 管理多只医疗健康主题基金,包括工银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型基金(2014年11月起)、工银瑞信养老产业股票型基金(2015年4月起)、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型基金(2016年2月起)等 [2] 投资组合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工银前沿医疗股票C前十持仓占比合计59.05% [2] - 前三大持仓为恒瑞医药(10.11%)、科伦药业(8.01%)、药明康德(7.72%) [2] - 其他主要持仓包括百济神州-U(6.85%)、信立泰(4.90%)、泽璟制药-U(4.77%)、鱼跃医疗(4.60%)等 [2]
行业深度报告:MNC加速布局减重降糖千亿美金赛道,开启BD黄金窗口期
开源证券· 2025-06-19 2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为代表的 GLP - 1RA 类药物改变糖尿病与肥胖症治疗范式,预计 2031 年全球销售规模超 1500 亿美元,减重市场 2025 年后快速成长,国内企业相关管线迎来出海机遇 [6][23] - 患者依从性提升与高质量减重是下一代减重降糖药物开发方向,中国企业在多领域管线布局全球领先,优质管线出海潜力大 [9][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MNC 加速布局减重降糖千亿美金赛道,开启 BD 黄金窗口期 - GLP - 1RA 类药物快速放量,2024 年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约 292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38%;替尔泊肽约 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208%,预计 2031 年全球销售规模超 1500 亿美元,诺和诺德与礼来形成双巨头垄断格局 [6][16][23] - MNC 加速布局,罗氏、默沙东等近年 BD 交易频发,方向向多靶、口服及组合疗法拓展,诺和诺德与礼来布局完善,部分 MNC 有 License - in 可能性 [25][28] 口服与超长效产品布局为提升患者依从性提供新的方案 - 口服药物通过小分子与多肽双技术路径探索,礼来的 Orforglipron 进度较快,国内恒瑞医药等企业产品全球进度领先,有出海潜力 [7][30] - 超长效药物能大幅延长给药间隔,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已实现每周给药,安进的 MariTide 等在研超长效减肥药进度较快,国内众生药业等企业有管线布局 [7][34] 多靶药物开发与特殊靶点组合疗法有望实现高质量减重 - 多靶点药物通过协同激活或抑制多个代谢相关受体,突破单一靶点瓶颈,热门靶点有 GIPR、GCGR 与 AMYR 等,国内众生药业等企业有布局 [8][39] - 特殊靶点组合疗法以 ActRII、MSTN/GDF - 8 等为热门靶点,有望实现“减脂增肌 + 代谢修复” [8][45] 投资建议 - 国内 pharma 企业持续布局减重降糖赛道,多款产品进入临床研发阶段,部分早期临床数据优异 [50] - 推荐标的有信达生物、华东医药等;受益标的有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 [9][55]
眼科药物进入长效疗法竞争,中国企业上牌桌
新浪财经· 2025-06-19 14:28
眼底治疗市场变革 - 眼底治疗市场正经历技术、价格和渠道三维驱动的变革,从红海竞争走向价值重构 [1] - 双靶点药物(法瑞西单抗)、长效制剂(布西珠单抗)和基因疗法(如AAV载体药物)推动治疗周期从"月注射"延至"季度注射" [1] - 医保政策助推市场增量持续释放,创新企业有望占据制高点 [1] 传统药物市场格局变化 - 诺华雷珠单抗销售增速从20%-30%降至2024年的1.37%,市场份额受仿制药(齐鲁制药、华东医药)冲击 [4] - 康弘康柏西普2024年同比增速达17.53%,价格降至初上市的50%以下,市场份额反超雷珠单抗 [5] - 拜耳阿柏西普2024年销售额超9亿元,仿制药(齐鲁制药、欧康维视等)加剧竞争 [7] 新药竞争态势 - 罗氏法瑞西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额超40亿美元,国内纳入医保后价格从9000元降至3608元,预计快速放量 [8][10] - 诺华布西珠单抗凭借26kDa超小分子结构实现快速渗透和长效作用,2025年国内获批 [12][14] - 长效药物如拜耳8mg阿柏西普(每4个月注射)和罗氏Susvimo(每9个月注射)重塑治疗标准 [12] 中国药企创新进展 - 信达生物IBI302(VEGFR-CR1双靶药)2期临床显示Q12W给药间隔优于阿柏西普(Q8W),黄斑萎缩新发比例下降40% [16] - 荣昌生物RC28(VEGF/FGF双靶点)3期临床针对DME和AMD适应症,计划2025-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 [17] - 恒瑞医药HR19034(抗VEGF双抗)进入临床3期,靶向双表位抑制新生血管 [17] 基因疗法发展 - 全球80多款眼科基因疗法在研,艾伯维ABBV-RGX-314临床2期显示抗VEGF注射需求降低97% [18][19] - 国内近10条基因治疗管线进入临床,湿性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焦点领域 [20] - 眼科基因疗法因免疫豁免特性和单基因突变优势,有望解决频繁注射难题 [18]
扩投资增动能,拱墅产业提质向新
杭州日报· 2025-06-19 10:31
"生物创新智造中心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临床样品制备及生产等产业化发展需 求。"华东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项目的落地,也将撬动更多生物医药产业核心要素集聚,进一步深化和强化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生 态圈和技术平台建设,助力拱墅区招引成熟项目、企业落地,带动更多成果转化与产值产出,打造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创新高地。未来拱墅还将重点推进抗体偶联产业化、合成生物学产业化 等平台建设,目标到2035年,再造一个"中美华东"。 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项目效果图 在当下的经济格局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潜力与创新活力的关键指标。作 为杭州主城区产业转型的先锋,拱墅区正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迅猛增长,为区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今年1-5月,该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位居全市第 一。其中,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杭叉云瑞、罗莱智慧照明总部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蓝奥科技园、新中大科技园、高信科创、货拉拉智汇云谷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加快进程,产业提质加速 向新。 镜头:投资20亿元,再造一个"中美华东" 夏至将近,拱墅区半山街道临一街上 ...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6月第二周周报:集采优化,持续推荐创新药械-20250618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8 09:24
集采优化,持续推荐创新药械 [Table_Industry] 医药 ——国泰海通医药 2025 年 6 月第二周周报 [Table_Invest] 评级: 优于大市 行 业 跟 踪 药品耗材集采优化,持续推荐创新药械。 投资要点: 股票研究 /[Table_Date] 2025.06.17 2025-06-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股 票 研 究 报 告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Table_subIndustry] 细分行业评级 医药制造业 优于大市 医药服务业 优于大市 [table_Authors] 余文心(分析师) 郑琴(分析师) 谈嘉程(分析师) 021-38676666 021-38676666 021-38676666 登记编号 S0880525040111 S0880525040108 S0880523070004 本报告导读: [Table_Summary] 持续推荐创新药械。创新药高景气,持续推荐价值有望迎来重估的 Pharma,维持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三生制 药、石药集团、长春高新 优于大市评级;持续推荐创新管线逐步兑 现、业绩进入放量期的 Biopha ...
华东医药20250617
2025-06-18 08:54
华东医药的整体情况和业务布局如何? 华东医药是医药工商业的龙头企业,渠道优势突出,尤其在代谢和自免领域具 有显著优势。公司前身为 1993 年成立的杭州医药站,1999 年更名为华东医 药,并于 2000 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业务涵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医美板 块,其中以医药工业占比最大。2024 年,公司工业收入约 140 亿元,商业收 入约 280 亿元,医美业务约 20 亿元。 华东医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 2019 年以来,由于受到集采试点及医保谈判降价等因素影响,公司一些大单 品如阿卡波糖销售出现下滑。但公司迅速推进业务转型,在传统糖尿病和减重 领域布局外,还深入发展创新药及医美板块。2024 年,公司收入达 400 多亿 元,同比增长 3%,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 20%。公司负面因素基本出清,未来 公司在 ADC 领域进行大量创新布局,包括自研与外延式并购或收购,重 磅产品 HDM1,022,005 针对晚期恶性肿瘤,研发进度全球领先,有望 实现海外权益授权。 2024 年底上市索米妥昔单抗、利达西普和乌司奴单抗等生物类新药, 预计今年带来约 10 亿元收入增量,公司创新转型推进显著。工业微生 物 ...
生物制造步入产业化深水区:万亿赛道亟待跨越“中试转化”瓶颈
中国证券报· 2025-06-17 04:58
政策与产业协同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到2027年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平台 [1] - 政策端与产业端协同推动生物制造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产业化加速迈进 [1] - 国家药监局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 缩短审批时间至30个工作日 [8] - 北京、江苏、上海、广东、苏州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推动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 [8] 技术突破与应用 - 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编辑、酶工程、代谢工程等核心技术突破降低药物生产成本并提升产能 [1] - CRISPR-Cas9基因剪刀技术实现DNA精准切割 为合成生物产业爆发奠定技术基石 [2] - 凯赛生物开发的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单位碳排放较传统产品降低50%或以上 [3] - 富邦科技"天生旦"系列禾本科固氮产品和"前锋线"系列微生物制剂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 [4] - 华东医药通过合成生物技术优化菌种代谢路径 实现维生素K2高效生产 [3] 企业布局与产能 - 华熙生物在天津投入数十亿元建设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 与2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 [5] - 弈柯莱建成台州与重庆双生产基地 高附加值产品产能达数千吨级 双基地规划产值近20亿元 [6] - 凯赛生物现有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产能 在建产能90万吨 [6] - 凯赛生物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招商局集团 与多方合作推进商业化应用 [6] AI赋能与研发效率 - AI加速合成生物学DBTL循环 推动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 [7] - 弈柯莱通过AI辅助酶筛选与改造 使多个产品研发效率实现量级提升 [7] - AI使新酶发现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 代谢路径设计效率提升40%-60% [7] - AI虚拟筛选淘汰90%无效化合物 研发成本降低超50% [7] 行业发展趋势 - 合成生物学有望替代传统化工中部分长流程、高能耗的生产路径 [9] - 未来两三年行业将进入"去芜存菁"阶段 概念型企业调整定位 实力企业形成竞争壁垒 [9] - 生物制造未来有望成为制造产业重要支柱 七大突破领域包括生物高分子材料替代、生物燃料等 [10] - 多家公司布局非粮原料开发 如凯赛生物开发农作物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 [10][11] - 弈柯莱攻关以一碳化合物为底物的生物合成技术 破解"与民争粮"矛盾 [11]
医美行业研究:2025年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概览
源达信息· 2025-06-16 1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是新兴上市材料,通过补充或刺激产生胶原蛋白等通路实现面部年轻化 [1][11] - 产业链中游是附加值最大环节,政策合规、技术革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需求构筑发展壁垒 [2][37] - 需求端抗衰需求增长、美学观念转变等推动企业关注产品功能功效,供给端新技术新材料迭代有望替代部分传统材料市场 [3][76] - 建议关注具有“合规化”基因、研产销全产业链布局、产品丰富的企业,如锦波生物、华东医药 [3][87] 各部分总结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综述 - 医美注射剂分为玻尿酸类、肉毒素类和再生抗衰类,再生抗衰类通过多种通路抗衰,实现面部年轻化,是新兴材料 [11] - 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历经萌芽、发展、爆发三阶段,国产企业技术实力涌现推动行业发展 [15] - 2023年中国医美注射剂市场规模212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653亿元,再生抗衰类占比将从2019年的3%增至2028年的31% [17] - 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市场规模41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204亿元,微球再生类是最大细分市场,PDRN类潜在增速高 [22][23]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及注射器厂商,中游附加值最大,下游为医美机构,中下游协同性将加强 [26][29] - 上游头部厂商通过创新手段加强议价和竞争壁垒,优质原料企业向中游延伸 [30] - 中游厂商以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政策合规、技术革新、规模化生产和响应市场需求构筑发展壁垒 [29][37] - 下游痛点是消费者对机构医生专业性考量和医美机构客户留存拓新,中游厂商通过KOL教育增强协同性 [38]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监管及政策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场监管总局构成核心监管体系,从各环节监督管理 [43][46] - 中国医美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提高产品取证门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47]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发展环境 - 驱动因素为抗衰需求提升和技术迭代,合成生物学和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促进产品发展,中国医美市场增长空间大 [51][54] - 制约因素包括行业合规监管严格、研发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难题、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认知和信赖问题 [58][61]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竞争格局 - 胶原蛋白类上市产品多,PDRN类起步晚,中国企业在全球影响力提升 [62] - 分析了多款医美抗衰注射剂产品,如Sculptra、艾维岚等,各有优势和市场地位 [65]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发展趋势 - 需求端抗衰需求、美学观念和注射部位需求转变,推动企业关注产品功能功效 [76] - 供给端新技术新材料迭代,在多方面有优势,有望替代部分传统材料市场,包括技术面、材料面和联合疗法趋势 [79][83] 投资建议 - 具有“合规化”基因、研产销全产业链布局、产品丰富的企业有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87] - 锦波生物是重组胶原蛋白领头羊,获批多款产品,营收和利润增长,现金流良好,预计推出股权激励 [90][91][100] - 华东医药业务覆盖全产业链,在研创新产品多,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 [101]
一周医药速览(06.09-06.13)
财经网· 2025-06-13 17:13
6月12日,贵州三力发布拟与广东药科大学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及技术开发(合作)合同的自愿性信息披露 公告。当中介绍,2025 年6月3日,广东药科大学以公开市场方式转让金缕半枫荷保肝与防治纤维化发 明专利(交易编号:GZ2025JE1005465),在广州产权交易所进行挂牌转让。2025年6月11日,贵州三 力成功以人民币5,000万元成交价格受让上述交易标的。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小方制药:与上海皮肤病医院合作开发复方侧柏酊,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脱发类中药制剂 6月12日,小方制药发布关于自愿披露与上海皮肤病医院合作开发治疗脱发中药1.1类新药复方侧柏酊的 公告。复方侧柏酊是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特色院内制剂,其功效凉血行气和生发乌发,主要用于治疗各 型脱发。复方侧柏酊多年来用于治疗各型脱发,深受患者欢迎,对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均有良好疗效, 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脱发类的中药制剂。 贵州三力:耗资1.5亿与广东药科大学签署专利转让及技术合作合同,开展1.2类中药新药开发 金缕半枫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号:202410173256.6(中国))等7 ...
研判2025!中国肉毒素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在颜值经济与医疗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肉毒素行业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3 09:26
肉毒素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肉毒素市场规模从2017年19亿元增长至2024年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6%[1][13] - 肉毒素应用场景从传统除皱瘦脸扩展至治疗偏头痛、肌张力障碍等医疗领域[1][13] - 行业呈现"六分天下"竞争格局,保妥适、衡力、乐提葆等6款主要产品占据市场[15] - 重组A型肉毒素因生物风险低、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成为未来技术发展方向[25] 行业概述 - 肉毒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冲动实现除皱瘦脸效果,目前使用剂量仅为安全剂量的1%[3] - 7种肉毒素类型中A型主要用于医美,B/E型改善皮肤,C/D型用于灭鼠剂[5] - 行业发展历经1956-1985萌芽期、1986-2015启动期,现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为蛋白质丰富的肉类/乳制品,经发酵提纯制成制剂[9] - 下游通过医美机构、电商等多渠道触达消费者,形成完整产业链[9] - 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2880亿元(+8.03%),肉毒素为关键组成部分[11] 市场竞争格局 - 复星医药RT002肉毒素产品2024年9月获批上市[19] - 爱美客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21.41%,注射用A型肉毒素进入审评阶段[21] - 主要企业包括复星医药、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等上市公司[17] 发展趋势 - 三四线城市渗透率提升+消费群体年轻化驱动需求增长[23] - 国家加强追溯体系建设,监管政策持续收紧[24] - 重组A型肉毒素技术将突破传统产品分子结构限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