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华科技(002288)
icon
搜索文档
超华科技(002288)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4-04-30 02:50
营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 广东超华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725.05万元,同比下降75.5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35亿元,同比下降9.65%[5]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3,497,883.78元,较上期净亏损略有增加至-20,472,697.58元[17]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7.59万元,同比下降83.13%[5]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3,704,719.71元,较上期大幅下降至 293,684,013.57元[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253,611.3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327,135.65[20] 股东持股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6,033股;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中,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东持有137,363,035股[9] - 梁健锋持有公司股份17.74%,为最大股东[10] - 前10名股东中,常州恒汇企业管理中心持有80,560,605股,为第二大股东[10] 资产情况 - 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962,081,864.38元,其中应收款项融资为898,847.76元[14] - 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575,599,317.16元,其中固定资产为800,313,747.98元[14] 经营成本及费用 - 主营业务收入为5725.05万元,同比下降75.54%;主营业务成本为7768.78万元,同比下降61.31%[8] - 研发费用为95.79万元,同比下降99.9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344.36万元,同比增加1019.80%[8]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为105,602,283.69元,较上期略有下降至249,155,231.67元[16]
超华科技(00228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30 02: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超华科技,代码002288,上市于深圳证券交易所[8]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梁健锋,注册及办公地址为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宪梓南路19号,邮编514700[9] - 公司董事会秘书是李敬华,证券事务代表是宁峰,联系电话0755 - 83432838,传真0755 - 83433868[9]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网址www.cninfo.com.cn[9]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部办公室[6][9]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上市以来主营业务、历次控股股东均无变更[9] 审计与利润分配情况 - 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3] - 公司计划2023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3] - 2023年度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03][10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676,686,994.95元,较2022年减少60.82%[10]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38,369,639.66元,较2022年减少60.36%[10]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0,428,371.61元,较2022年增加39.26%[10] - 2023年末总资产2,508,829,732.04元,较2022年末减少18.02%[10]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93,147,247.56元,较2022年末减少40.37%[10]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34,103,883.94元、401,169,661.60元、125,278,289.67元、 -83,864,840.26元[13]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9,309,559.93元[13]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997,859.46元[13] - 2023年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为48,444,195.99元[13] - 2023年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为 -202,904,519.16元[14]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668.70万元,同比下降60.82%[26]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 53,836.96万元,同比下降60.36%[26]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 - 42,375.99万元,同比下降27.79%[26]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39.26%[26] -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3,130.96万元[26] - 2023年营业收入6.77亿元,较2022年减少60.82%;主营业务收入6.56亿元,占比97.01%,较2022年减少61.70%[32] - 主营业务营业成本7.64亿元,占比97.86%,较2022年减少52.52%;其他业务营业成本1668.85万元,占比2.14%,较2022年增加116.80%[40] - 2023年度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14户,较上年度减少3户[40]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2.8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1.74%[42]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3.25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64.26%[42] - 2023年销售费用1495.62万元,同比减少56.61%;管理费用6274.06万元,同比减少61.25%;研发费用3130.96万元,同比减少66.98%[42]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的171人降至2023年的49人,变动比例-71.35%;研发投入金额从2022年的9076.78万元降至2023年的3130.96万元,变动比例-65.51%[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23年为12.93亿元,同比减少38.04%;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023年为11.02亿元,同比减少43.46%[4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023年为5340.84万元,同比增加50.71%;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3年为-1.62亿元,同比减少78.76%[45] - 投资收益3933.23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7.6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417.64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6.60%;资产减值-8803.59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7.00%[46] - 2023年末货币资金1707.3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68%,较年初比重减少1.26%[47] - 2023年末应收账款5649.6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25%,较年初比重减少15.92%[48] - 2023年末存货1.7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13%,较年初比重减少13.94%[49] - 短期借款占比从23.29%降至30.38%,金额从34,711,219.8元降至21,775,638.9元[51] - 合同负债占比从1.13%降至0.87%,金额从85,000,000.0元降至50,000,000.0元[51] - 长期借款占比从2.78%降至1.99%[51] - 租赁负债金额从722,249.40元增至1,307,436.25元,占比从0.02%增至0.05%[51]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数为455,165,758.21元,受限原因是贷款抵押[51][52]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金额为953,029,623.04元[52] - 公司2023年度发生净亏损54960.90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亏损71163.65万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总额46489.32万元[157] - 公司在银行累计的逾期债务金额为18430.09万元,占公司2023年12月31日净资产的23.24%[15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印制电路板收入5925.27万元,占比8.76%,较2022年减少78.57%;覆铜箔板收入8887.63万元,占比13.13%,较2022年减少62.72%;铜箔收入5.07亿元,占比74.91%,较2022年减少57.16%[32] - 境内销售6.65亿元,占比98.27%,较2022年减少59.21%;境外销售1167.45万元,占比1.73%,较2022年减少87.93%[32][33] - 电子元器件制造(线路板)销售量67.14万㎡,较2022年减少18.15%;生产量19.43万㎡,较2022年减少83.45%;库存量11.26万㎡,较2022年减少88.07%[38] - 电子元器件制造(覆铜板)销售量143.19万㎡,较2022年减少49.39%;生产量189.22万㎡,较2022年减少39.16%;库存量12.61万㎡,较2022年减少63.98%[38] - 电子元器件制造(铜箔)销售量6511.95吨,较2022年减少55.40%;生产量7707.98吨,较2022年减少49.62%;库存量78.10吨,较2022年减少15.17%;自用量1210.00吨,较2022年增加73.51%[38] - 电子元器件制造(半固化片PP)销售量12.49万米,较2022年减少88.32%;生产量24.20万米,较2022年减少96.42%;库存量21.57万米,较2022年减少11.94%;自用量14.64万米,较2022年减少97.43%[38]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开发用于5G通讯的RTF铜箔已量产,VLP铜箔小规模生产[26] - 公司自主开发的4.5μm锂电铜箔已量产,6μm高强、高延展锂电铜箔取得性能突破[26] - 公司与众多PCB领域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客户群覆盖大部分PCB、CCL上市公司和行业百强企业[27] - 公司拥有技术、高端客户、品牌和产业链协同等核心竞争力[28][29] - 公司坚持“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战略,具备全产业链产品线生产和服务能力[29] - 公司参股芯迪半导体,持股11.77%;参股梅州客商银行,持股17.6%[30] - 公司将坚持“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战略,拓展上游原材料产业[59] - 2024年公司将开拓国内外市场,深挖客户需求,扩大高端客户群体,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60] - 2024年公司将加强各环节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运营效率[60] 公司风险因素 - 公司产品原材料铜成本占比大,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60] -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大,存在坏账风险[60] - 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上游产能释放,市场竞争激烈或影响产品价格和毛利率[60] - 公司推进新项目建设,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达预期[60] 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 - 2023年5月15日通过“进门财经”网络平台线上向机构投资者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年度经营业绩、核心业务[61] - 2023年9月19日通过“全景网”网络平台线上向机构投资者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经营业绩、核心业务、主要竞争优势[62]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议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共召开4次会议[63] - 公司监事会由三名监事组成,对董事会决策等情况实施监督[63] - 报告期内监事会召开4次会议[64]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3.00%,召开日期为2023年01月16日,披露日期为2023年01月17日[69] -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0.95%,召开日期为2023年05月19日,披露日期为2023年05月20日[70] -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7.96%,召开日期为2023年12月28日,披露日期为2023年12月29日[71] - 第六届董事会在2023年召开了4次会议,分别为4月26日、7月31日、10月25日和12月11日[81][82][83][84][85] - 各位董事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4次,部分董事现场出席,部分以通讯方式参加,且均无缺席情况,出席股东大会次数均为3次[86] - 审计委员会在2023年召开3次会议,分别于4月17日、7月21日和10月16日[88][90][91] - 战略委员会于2023年4月17日召开1次会议,审议《关于制定来三年(2023—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相关内容[9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于2023年4月17日召开1次会议,审议《关于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020年度述职情况的评价的议案》相关情况[94] - 提名委员会于2023年4月17日召开1次会议,对2022年度董事会提名委员会的工作总结提出相关工作意见[95] - 公司治理委员会于2023年4月召开2次会议,审议《2022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96] 公司人员情况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518人,其中母公司257人,主要子公司261人[100] - 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365人、销售人员15人、技术人员33人、财务人员22人、行政人员52人、其他31人[101] - 员工教育程度方面博士1人、硕士4人、本科57人、大专97人、大专以下359人[101] - 各生产场地组织各项培训合计近千场[102] - 董事梁健锋期初持股23,045,483股,期末持股165,239,684股,变动原因是司法拍卖[72] - 董事梁宏期初持股1,000,000股,期末持股1,000,000股,无股份变动[72] - 2021 - 2024年部分人员持股情况:梁伟均为1000000股,梁杰同均为22500股,孟基中均为12500股,张德祥均为15000股,王旭东2021年为214700股,2023年为214700股[73] - 2023年4月26日,公司董事会收到监事会主席王旭东书面辞任申请,其因个人原因于2023年5月19日辞去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监事职务,辞任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74][75] - 2021 - 2023年相关人员持股合计从173928股变为1675877404384股(此处数据跨度大需确认准确性)[73]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45.82万元,其中董事长梁健锋和副董事长、总裁梁宏均为166.96万元[81] - 强昌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论文集5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次[7
超华科技:关于定期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变更的公告
2024-04-25 19:58
财报披露 - 公司原定于2024年4月27日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1] - 公司将上述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变更为2024年4月30日[1]
超华科技: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24-04-18 21:36
权益变动数据 - 变动前梁俊丰等合计持股213,054,340股,占比22.87%[19][28][37] - 变动后梁俊丰等合计持股145,634,584股,占比15.63%[20][28][37] - 梁俊丰累计减持15,936,400股,占比1.71%[22] - 梁健锋累计减持51,483,356股,占比5.53%[22] - 累计减少比例达7.24%[22][37] 减持原因及计划 - 梁俊丰2023年8月前主动、8月后被动减持[15] - 2023年8月后梁健锋被动减持[15] - 被动减持计划尚在实施期[17] - 未来12个月增减持不确定[17][37] 股东情况 - 梁健锋与梁俊丰为控股股东、实控人[12][29] - 梁健锋与梁宏、梁俊丰与梁伟为父子关系[12] - 梁宏、梁伟分别持股1,000,000股,占比0.11%[28][29] 股份状态 - 梁俊丰质押683,600股,冻结23,394,900股[28] - 梁健锋质押92,363,035股,冻结120,239,684股[29] 控制权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未变更[29]
超华科技:关于控股股东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划转的公告
2024-04-18 21:36
股权变动 - 梁健锋持股减至120,239,684股,比例降至12.91%[2][5] - 梁健锋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变为145,634,584股,占比15.63%[2] - 梁健锋因司法划转股份减少45,000,000股[3] 司法拍卖 - 法院拍卖梁健锋102,000,000股、梁俊丰22,711,300股证券偿债[3] 受让方信息 - 受让方甘肃长达金融资管注册资本100,000万人民币[4] - 甘肃盛达、金控、陇原实业集团分别持股55%、25%、20%[4] 控制权情况 - 本次权益变动不改变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2]
超华科技:关于控股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2024-04-18 21:36
权益变动 - 控股股东等合计持股由190,634,584股变为145,634,584股,占比由20.46%变为15.63%[2] 股东减持 - 梁俊丰、梁健锋合计减持67,419,75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24%[2] - 梁俊丰减持后持股23,394,900股,占比2.51%[3] - 梁健锋减持后持股120,239,684股,占比12.91%[3] 减持详情 - 2020年2月28日梁俊丰大宗交易减持6,620,000股[2] - 2023年12月8日梁健锋司法拍卖减持6,483,356股[5] - 2024年4月15日梁健锋司法划转减持45,000,000股[5]
关于对超华科技公司的关注函
2024-04-18 21:01
合规问题 - 2024年2月29日超华科技和梁健锋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1] 股权变动 - 2024年4月15日梁健锋4500万股被司法划转,占总股本4.83%[1] 监管措施 - 深交所拟对梁健锋启动纪律处分程序[1]
超华科技:关于公司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结果的提示性公告
2024-04-16 19:17
股份拍卖 - 公司控股股东梁健锋13,841,999股股份(占总股本1.49%)于2024年4月15 - 16日司法拍卖[2] - 金元证券以33,237,408元竞得,成交均价约2.4元/股[2] 股权情况 - 截至披露日,梁健锋等合计持股145,634,584股,占总股本15.63%[4] - 上述人员累计被司法冻结股份143,634,584股,占其持股98.63%,占总股本15.42%[4] - 若过户,梁健锋等持股降至131,792,585股,比例降至14.15%[4] 影响与风险 - 司法拍卖不导致公司控制权或控股股东变更[4] - 本次拍卖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6] - 司法拍卖后续环节存在不确定性[6]
关于对梁健锋、梁俊丰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4〕27号
2024-04-15 19:03
股份处置 - 2023年9月15日兰州中院拟折价或拍卖、变卖梁健锋持有的1.02亿股超华科技股份[1] - 2023年11月28日兰州中院拟强制过户梁健锋、梁俊丰合计持有的1.25亿股超华科技股票[1] - 拟处置股份占超华科技总股本的13.39%[1]
关于对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梁健锋、李敬华、梁新贤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或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4〕28号
2024-04-15 19:01
法律诉讼 - 赵某某起诉梁健锋返还2亿借款及费用,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1] - 深圳中院一审判决梁健锋偿还1.88亿本金及利息,公司承担部分赔偿责任[2] 股份处置 - 兰州中院拟折价或拍卖、变卖梁健锋1.02亿股公司股份[3] - 兰州中院拟强制过户梁健锋、梁俊丰合计1.25亿股公司股票[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3月7日,公司及其子公司银行贷款余额10.28亿,1.78亿逾期[4] 违规处理 - 公司三项违规,两项被出具警示函,一项被责令改正[5] - 梁健锋、李敬华、梁新贤被出具警示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