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aChip(MX)

搜索文档
MagnaChip(MX) - 2024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5-03 10:0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收入为4.91亿美元,同比下降13.9%,环比下降3.5% [10] - 综合毛利率为18.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过渡性代工服务的逐步退出 [10] - 剔除过渡性代工服务,标准产品业务(包括MSS和PAS)收入环比增长10.6%,毛利率为21.2%,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Gumi工厂利用率下降 [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MSS业务 - 第一季度收入为900万美元,同比下降29.7%,环比增长5.2%,主要由于汽车LCD和OLED产品需求增加 [13] - 毛利率为44.6%,超出指引范围,主要由于非经常性工程收入和首代DDIC产品收入较高 [27] - 获得一家中国顶级智能手机厂商的高端OLED智能手机设计,预计年底投产 [14] - 开始首代OLED DDIC在中国售后市场的初步放量,并获得一家领先中国手机厂商的第二源供应商资格 [15] - 第一季度完成智能手表OLED DDIC的首次量产,并与中国智能手表解决方案提供商建立合作 [16] - 汽车DDIC业务和电源IC业务表现良好,获得欧洲领先汽车制造商的OLED设计 [17] PAS业务 - 第一季度收入为3.65亿美元,同比下降5.6%,环比增长12%,主要由于中国工业电机、家电和服务器电源需求增加 [18] - 毛利率为15.4%,低于指引范围,主要由于Gumi工厂利用率下降和产品组合不利 [28] - 获得中国电动车和韩国家电厂商的新IGBT和超结MOSFET设计 [19][20] - 新产品管线健康,包括650V IGBT、6代IGBT、8代低压和中压MOSFET,将在2024年陆续量产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占PAS业务的45%-40%,受益于中国家电补贴政策 [70] - 工业和汽车市场占PAS业务的35%-40%,已经完成去库存调整,呈现增长态势 [59][60] - 消费电子和计算机市场在第一季度有所下滑,但预计第二季度将恢复平稳 [60][6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正在进行业务转型,重点聚焦中国市场拓展,在中国设立子公司Magnachip Technology Company [44] - 分拆MSS和PAS业务,简化销售策略,提高透明度,为未来投资创造价值 [45] - 正在努力填补Gumi工厂因过渡性代工服务退出而产生的产能空闲,推出新的高毛利产品 [46] - 中国智能手机前五大品牌OLED出货量预计2024年将增长18%以上,公司已与多家面板厂商和手机厂商建立合作 [13] - 公司在工业电机、家电和服务器电源等领域的功率半导体产品竞争力提升 [18][19][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标准产品业务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表明市场环境正在改善,库存调整接近尾声 [12] - 预计2024年MSS和PAS业务收入将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整体收入将保持平稳,因过渡性代工服务的逐步退出 [41] - 毛利率预计将在17%-20%之间,主要受过渡性代工服务退出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 [42]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Quinn Bolton 提问** 询问MSS业务新产品的收入贡献情况 [52][53][54][55][56][57] **Young-Joon Kim 回答** 第二代和第三代OLED DDIC产品将是最大的收入贡献,同时高端QHD+产品也有较好的收入预期 [53][54][55][57] 问题2 **Andrew Northcutt 提问** 询问PAS业务在家电市场的占比及中国家电补贴政策的影响 [68][69] **Young-Joon Kim 回答** PAS业务中国市场占比40%-45%,中国家电补贴政策有望带来正面影响 [69][70] 问题3 **Suji Desilva 提问** 询问中国智能手机设计wins的细节及服务器电源业务的机会 [74][75][76][77][78][79] **Young-Joon Kim 回答** 中国智能手机设计主要集中在高端QHD+产品,服务器电源业务正在起步,尤其看好AI服务器市场 [74][76][79]
MagnaChip(MX) - 2024 Q1 - Quarterly Results
2024-05-03 04:31
合并收入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合并收入为4910万美元,在4600 - 5100万美元的指引范围内[1] - 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合并收入在4900 - 5400万美元之间,包括约150万美元的过渡代工服务收入[7] - 预计2024年全年合并收入同比持平或略有上升,合并毛利率在17 - 20%之间[8] 各业务线收入增长情况 - 第一季度标准产品业务收入环比增长10.6%[1] - 电力模拟解决方案(PAS)业务收入环比增长12%[4] - 预计2024年全年混合信号解决方案(MSS)和PAS业务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4] 合并毛利率情况 - 第一季度合并毛利率为18.3%,在17 - 20%的指引范围内[1] 资金状况 - 第一季度末长期借款为2970万美元,现金为1.716亿美元[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1,602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8,092千美元增长约8.54%[16] 股份回购情况 - 第一季度回购了约410万美元或60万股[1] 业务新设计情况 - 公司获得了中国顶级智能手机OEM的高端智能手机OLED DDIC新设计以及欧洲领先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OLED DDIC新设计[2] 净亏损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5,417千美元,2023年同期净亏损21,470千美元,亏损幅度收窄约28.19%[17] 各活动净现金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提供(使用)的净现金为 - 3,972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7,876千美元[17] - 2024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 - 1,468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3,610千美元[17] - 2024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提供(使用)的净现金为25,244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12,405千美元[17] 调整后经营亏损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经营亏损为12,559千美元,2023年3月为14,095千美元,2023年12月为12,249千美元[18] 调整后EBITDA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 - 8,441千美元,2023年3月为 - 9,972千美元,2023年12月为 - 7,873千美元[19] 调整后净亏损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调整后净亏损为10,884千美元,2023年3月为8,044千美元,2023年12月为10,367千美元[19] 调整后每股净亏损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调整后基本和摊薄每股净亏损均为 - 0.28美元,2023年3月为 - 0.21美元,2023年12月为 - 0.24美元[19] 加权平均股数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加权平均基本和摊薄股数均为38,544,781股,2023年3月为38,834,451股,2023年12月为43,390,832股[19]
MagnaChip(MX)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4-03-09 05:2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拥有约1100项注册专利及待申请专利,运营历史超40年[17]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拥有超220名工程师支持产品开发[33] - 公司自2007年起在内部制造设施中设计和制造OLED显示驱动IC,2015年下半年开始将部分OLED显示驱动IC外包给外部12英寸代工厂,2020年后开始外包8英寸OLED电视IC晶圆[33][34] - 公司目标客户看重供应商产品的广泛差异化、新产品上市速度、成本竞争力和能源效率[31] - 公司目标是加强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作为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的领先供应商[35] - 公司高管包括59岁的CEO Young - Joon (YJ) Kim等[83] - 审计机构自2004年起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345] 公司业务结构与发展 - 2024年1月10日公司完成内部拆分,将标准产品业务分为混合信号解决方案(MSS)和功率模拟解决方案(PAS)业务[24] - 2020年9月1日公司出售铸造服务集团业务及位于韩国清州的制造工厂[25] - 2020年9月1日公司将铸造服务集团业务及韩国清州Fab 4工厂出售给SK keyfoundry,为其提供的过渡铸造服务合同义务于2023年8月31日结束,计划2024年下半年逐步停止服务并转换闲置产能[360] - 公司标准产品业务包括显示解决方案和电源解决方案业务线[359] 产品相关信息 - 2023年公司销售约400种不同产品[19] - 显示解决方案产品在2021 - 2023财年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43.3%、21.2%和14.0%[26] - 电源解决方案产品在2021 - 2023财年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48.0%、68.3%和71.1%[27] - 显示驱动分辨率覆盖从VGA(640 x 480)到UHD(3840 x 2160)[40] - TFT - LCD源驱动支持6位(26.2万种颜色)、8位(1600万种颜色)、10位(10亿种颜色)[40][42] - 源驱动输入电压通常为1.62至3.6伏,输出电压为9至18伏;门驱动输入电压为1.62至3.6伏,输出电压为30至45伏[40] - 大型显示解决方案产品量产可达1542个通道[41] - 公司OLED驱动IC支持从FHD +(2880x1284)到QHD +(3360x1440)的高分辨率[43] - 公司OLED显示驱动IC支持90Hz/120Hz/144Hz高帧率[43] - 公司MOSFETs包括12V至30V的低压、40V至200V的中压、200V至650V的高压平面MOSFETs和250V至900V的超结MOSFETs[45] - 公司拥有八英寸晶圆生产线[47] - 公司显示技术组合包括用于刚性和柔性OLED显示器的芯片上玻璃(COG)、芯片上薄膜(COF)和芯片上塑料(COP)等技术[37] - 公司IGBT电压选项为650V/1200V,电流选项从15A到100A[50] - 公司高压MOSFET电压选项为200V - 650V,超结MOSFET电压选项为250V - 900V[50] - 公司AC - DC/DC - DC转换器适用于高功率应用(>150W)[50] - 公司LED背光驱动器具有高效率、宽输入电压范围等特点,数字控制LED驱动器具有多通道恒流控制和12位灰度SPI功能[52] 销售渠道与客户分布 - 2023、2022、2021年公司通过直销团队实现的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占比分别为34%、48%、62%,通过授权代理商和经销商实现的占比分别为66%、52%、38%[55] - 2023、2022、2021年公司前十大客户占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69.2%、69.4%、79.8%[56] - 2023年公司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280万美元,来自所有外国客户的收入为1.929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区占41.4%,韩国占34.6%;2022年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1040万美元,来自所有外国客户的收入为2.915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区占42.2%,韩国占36.1%;2021年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610万美元,来自所有外国客户的收入为4.27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区占47.2%,韩国占26.6%,越南占18.9%[56] 知识产权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组合包括约927项注册专利和约170项待决申请,其中约394项注册专利和约54项待决申请具有新颖性,另有约533项注册专利和约116项待决申请与基础专利组合中的相同技术主张相关[57] 员工相关信息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为891人,其中销售、营销、行政人员201人,研发人员228人(含78名高学历人员),质量、可靠性和保证人员40人,制造人员422人(含40名工程人员和382名运营、维护等人员)[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韩国子公司有857名员工,其中387人由第一工会代表,83人由第二工会代表,约55%的员工由工会代表[67] - 公司为员工提供线下和线上培训项目,每年多数员工需完成信息安全等方面教育项目[71] - 公司有技术委员会和奖励计划,以确保研发技术人员提升技能和知识[72] - 公司根据贡献和绩效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薪酬,有中长期留才计划[74] - 公司所有员工及其家属可享受年度体检,员工还有其他福利[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96%的员工有资格获得遣散福利[393] 公司合规与监管 - 公司有专门EHS团队,建立和审查内部EHS法规,工厂获ISO 45001和ISO 14001标准认证[76] - 2022年1月韩国《严重事故惩罚法》生效,公司任命Seunghoon Lee为首席安全官[77] - 自2015年起,公司韩国子公司受韩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计划(K - ETS)监管[78] 原材料供应 - 公司使用的专业原材料供应商有限,正尝试认证更多供应商[8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总营收2.301亿美元,净亏损3660万美元,运营亏损576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为负2420万美元,调整后运营亏损4120万美元,调整后净亏损2250万美元[21] - 基于2023年12月31日韩国子公司现金和金融工具余额,韩元兑美元贬值10%将使公司美元金融工具和现金余额减少170万美元[3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递延税资产为5080万美元,其中估值备抵为8720万美元[341]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8092亿美元,2022年为2.25477亿美元[347] - 2023年应收账款净额为3264.1万美元,2022年为3538万美元[347] - 2023年存货净额为3273.3万美元,2022年为3988.3万美元[347] - 2023年总资产为4.20491亿美元,2022年为5.16645亿美元[347] - 2023年总负债为7589.3万美元,2022年为8849.2万美元[347] - 2023年股东权益总额为3.44598亿美元,2022年为4.28153亿美元[347] - 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5697.1394万股,2022年为5643.2449万股[347] - 2023年库存股为1811.8652万股,2022年为1260.7874万股[347] - 2023年总营收230,051千美元,较2022年的337,658千美元下降约31.87%[350] - 2023年净亏损36,622千美元,2022年净亏损8,036千美元,亏损幅度扩大[350]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0.89美元,2022年为0.18美元[350] - 2023年综合亏损38,726千美元,2022年为18,359千美元,亏损增加[352] - 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3,014千美元,2022年为提供5,165千美元[356] - 2023年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7,657千美元,2022年为24,928千美元[356] - 2023年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52,339千美元,2022年为12,744千美元[356]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8,092千美元,较年初的225,477千美元减少[356] - 2023年支付所得税净额为1,442千美元,2022年为18,988千美元[356]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记录了3883千美元和6605千美元的预付款作为其他流动资产[375] - 2023、2022和2021年计入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的运输和处理成本分别为76.8万美元、106万美元和127.1万美元[404]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记录的递延收入分别为103.6万美元和238.3万美元,其中2023年和2022年分别确认了101.1万美元和238.3万美元的收入[405] - 2023、2022和2021年的广告费用分别为6.8万美元、4.6万美元和7.1万美元[406] - 2023年11月发布的ASU No. 2023 - 07对公司的年度报告于2024年生效,中期报告于2025年生效,允许2024年提前采用[426] - 2023年12月发布的ASU No. 2023 - 09对年度报告期自2024年12月15日之后开始生效,允许提前采用[4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衍生资产公允价值为15.2万美元,衍生负债公允价值为1000美元[42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衍生负债公允价值为201.5万美元[431]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分别为3302.4万美元和3561万美元,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3264.1万美元和3538万美元[433] - 2023、2022和2021年信用损失备抵的期末余额分别为7.8万美元、7.9万美元和46.6万美元[433] - 2023年末销售退回准备金为34.8万美元,2022年为18.3万美元,2021年为18.5万美元[434] - 2023年末存货净额为3273.3万美元,2022年为3988.3万美元[436] - 2023年末存货准备金为1059.9万美元,2022年为1467.7万美元,2021年为573万美元[436] - 2023年末物业、厂房及设备净额为10012.2万美元,2022年为11074.7万美元[439] - 2023 - 2021年折旧费用分别为1606.8万美元、1431.7万美元和1349.5万美元[439] - 2023年末无形资产净额为153.7万美元,2022年为193万美元[440] - 2023 - 2021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分别为61.6万美元、68.3万美元和74.4万美元[440] - 预计2024 - 2028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分别为49万美元、37.5万美元、27.2万美元、18.6万美元和12万美元[443] - 2023年末租赁资产总额为515万美元,租赁负债总额为538.9万美元;2022年末租赁资产总额为540.8万美元,租赁负债总额为564.1万美元[446] - 2023 - 2021年总租赁成本分别为224.9万美元、233.9万美元和285.6万美元[448] 财务报表编制与会计政策 - 公司依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表包括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账户,消除所有公司间交易和余额[361][362] - 编制财务报表需管理层对未来事件进行估计和假设,包括对应收账款、存货等的估值[363] - 公司评估各子公司功能货币,非美元功能货币子公司财务报表按规定转换为美元[367] - 公司对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进行估计,记录销售退货估计[369]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使用先进先出法,建立存货储备[371][373] - 公司依据相关准则对金融资产转移进行销售或融资会计处理[370] - 公司在满足向客户转移产品或服务控制权的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产品收入通常在产品发货、交付或客户验收时确认[396][399] 产品保修政策 - 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标准有限保修期为一到两年[407]
MagnaChip(MX) - 2023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2-29 09:4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为5080万美元,较上季度下降17%,较去年同期下降16.7% [35] - 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2.7%,较第三季度的23.6%下降,较去年同期的26.4%下降370个基点 [36] - 第四季度净亏损为600万美元,较第三季度的120万美元净亏损增加 [4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显示业务在第四季度的收入为520万美元,同比下降30.8%,环比下降18.3% [21] - 电源业务在第四季度的收入为3600万美元,同比下降22.3%,环比下降20.5% [27] - 标准产品业务的收入为4120万美元,过渡铸造服务的收入为960万美元 [3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OLED业务受到OEM评估周期延长的影响,设计进展较慢 [19] - 中国市场的OLED显示产品取得了两项智能手机设计胜利,预计将推动未来的收入增长 [12][21] - 电源业务在工业市场的库存调整影响了收入,特别是在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和太阳能市场 [2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在向中国市场转型,专注于OLED显示产品,并已建立专门的中国实体以加强与当地面板制造商和智能手机OEM的合作 [11] - 公司计划通过推出新一代电源产品来填补Gumi Fab的产能,并逐步淘汰过渡铸造服务业务 [13][14] - 公司将业务分为MSS(混合信号解决方案)和PAS(电源模拟解决方案)两个主要实体,以提高透明度和股东价值 [15][5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预计2024年整体收入将持平或略有增长,主要受过渡铸造服务业务逐步淘汰的影响 [17] - 预计2024年毛利率将在17%到20%之间,受到闲置产能的影响 [18] - 管理层对未来的展望持乐观态度,认为新产品的推出将推动收入和毛利的恢复 [32][4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进行了约82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剩余回购授权为3640万美元 [41] - 2023年第四季度的研发和SG&A费用为2750万美元,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39]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在中国显示市场的智能手机OEM胜利是如何获得的 - 公司表示,胜利是通过直接与面板客户和智能手机OEM的合作获得的,并增加了销售团队的资源 [56] 问题: 目前在中国市场有多少产品 - 公司在中国市场目前有三款产品,并计划在下季度推出新产品 [60] 问题: 转换铸造服务后电源业务的收入机会 - 公司预计在转换过程中将推出新产品,并希望在未来实现收入增长 [62] 问题: 关于MSS的毛利率,NRE的影响有多大 - 公司表示,MSS的毛利率中约有30%的贡献来自于一次性非经常性工程收入 [64] 问题: 关于电源离散产品的毛利率恢复 - 公司认为,随着新一代产品的推出,电源产品的毛利率有望恢复到历史水平 [78]
MagnaChip(MX) - 2023 Q4 - Annual Results
2024-02-29 05:21
2023年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全年营收2.301亿美元,同比下降31.9%;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5080万美元,接近指引区间低端[5] - 2023年全年毛利润率为22.4%,同比下降760个基点;2023年第四季度毛利润率为22.7%,接近指引区间低端[5] - 2023年全年总营收2.30051亿美元,2022年为3.37658亿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总营收5082.2万美元,第三季度为6124.5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为6099万美元[17] - 2023年全年毛利润5164万美元,2022年为1.01264亿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毛利润1152.7万美元,第三季度为1448.1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为1609.8万美元[17] - 2023年全年标准产品业务毛利润率为26.5%,2022年为33.0%;2023年第四季度为22.9%,第三季度为28.7%,2022年第四季度为31.0%[17] - 2023年全年总运营费用1.09284亿美元,2022年为1.06508亿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为2746.2万美元,第三季度为2371.6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为2621.5万美元[17] - 2023年全年净亏损3662.2万美元,2022年为803.6万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净亏损604万美元,第三季度为516.5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97.1万美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4.20491亿美元,2022年为5.16645亿美元;总负债7589.3万美元,2022年为8849.2万美元[19] - 2023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 - 301.4万美元,2022年为516.5万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为 - 282万美元[21] - 2023年全年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765.7万美元,2022年为2492.8万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为303.6万美元[21] - 2023年全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5233.9万美元,2022年为1274.4万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为883.9万美元[21] - 2023年全年调整后经营亏损4117万美元,2022年调整后经营收入409.1万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调整后经营亏损1409.5万美元,第三季度为706.4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为856.7万美元[23] - 2023年全年净亏损3662.2万美元,2022年全年净亏损803.6万美元[26] - 2023年第四季度净亏损604万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净亏损516.5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97.1万美元[26] - 2023年全年调整后EBITDA亏损2417.4万美元,2022年全年调整后EBITDA盈利1951.7万美元[26] - 2023年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997.2万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273.5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476.8万美元[26] - 2023年全年调整后净亏损2247.4万美元,2022年全年调整后净利润875.2万美元[26] - 2023年第四季度调整后净亏损804.4万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159.1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后净亏损1584.8万美元[26] - 2023年全年基本每股调整后净亏损0.55美元,2022年全年基本每股调整后净利润0.20美元[26] - 2023年全年摊薄每股调整后净亏损0.55美元,2022年全年摊薄每股调整后净利润0.19美元[26] - 2023年全年提前终止及其他费用为925.1万美元,其中包括844.9万美元的离职相关费用和80.2万美元的一次性员工激励[26][28] - 2022年全年提前终止及其他费用净额为329.8万美元,包括282.1万美元的一次性员工激励和101.4万美元的专业服务费用,部分被53.7万美元的设备出售收益抵消[26][29] 2023年第四季度财务状况 - 2023年第四季度末无债务,现金为1.581亿美元;该季度回购约820万美元股票[5] 2023年各业务线营收变化 - 2023年显示解决方案全年营收3213.4万美元,同比下降55.0%;电源解决方案全年营收1.63556亿美元,同比下降29.0%[6] 2024年第一季度财务预测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合并营收在4600万至5100万美元之间,含约300万美元过渡代工服务收入[12] - 2024年第一季度,MSS营收预计在800万至1000万美元之间,2023年第四季度为860万美元;PAS营收预计在3500万至3800万美元之间,2023年第四季度为3260万美元[12] - 2024年第一季度,合并毛利润率预计在17%至20%之间;MSS毛利润率预计在40%至43%之间;PAS毛利润率预计在15%至18%之间[12] 2024年全年财务预测 - 2024年全年,MSS和PAS营收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MSS 2023年营收为4440万美元,PAS 2023年营收为1.513亿美元[4][12] - 2024年全年,公司预计合并营收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上升,合并毛利润率在17%至20%之间,2023年为22.4%[4][12] 2023年业务订单情况 - 2023年第四季度获得第一代OLED DDIC售后市场首个设计订单并开始初始发货,季度结束后又获得中国领先智能手机OEM春季发布产品的第二个设计订单[5]
MagnaChip(MX)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11-09 05:1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拥有约1100项注册专利及待申请专利,运营历史超40年[82] 股票回购计划 - 2023年7月19日,董事会批准5000万美元股票回购计划[97] - 2023年8 - 9月,公司在公开市场回购671,498股普通股,总价540万美元,加权平均每股7.98美元[98] - 2023年10月,公司在公开市场回购904,977股普通股,总价700万美元,加权平均每股7.78美元[98] 财务关键指标对比(季度和前九个月) - 2023年第三季度净亏损520万美元,2023年前九个月净亏损3060万美元[103] - 2023年第三季度EBITDA为 - 770万美元,2023年前九个月为 - 3380万美元[103] - 2023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为 - 270万美元,2023年前九个月为 - 1420万美元[103] - 2022年第三季度净亏损1720万美元,2022年前九个月净亏损1100万美元[103] - 2022年第三季度EBITDA为 - 1900万美元,2022年前九个月为 - 380万美元[103] - 2022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为 - 300万美元,2022年前九个月为2430万美元[103]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运营收入(亏损)分别为 - 920万和 - 417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 - 1000万和490万美元[110]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股权薪酬费用分别为220万和54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90万和450万美元[110][113] - 2023年前九个月,提前终止及其他费用净额为930万美元;2022年三、九两个月分别为250万和330万美元[110][111][113]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调整后运营收入(亏损)分别为 - 710万和 - 271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 - 660万和1270万美元[110]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净亏损分别为 - 520万和 - 306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 - 1720万和 - 1100万美元[113]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外汇净损失分别为260万和48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280万和2050万美元[113]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衍生品估值净损失(收益)分别为20万和2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 - 10万和 - 20万美元[113]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非GAAP调整的所得税影响分别为 - 130万和 - 35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30万和750万美元[113]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调整后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160万和 - 144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10万和2460万美元[113] 费用及调整项对比 - 2023年前九个月,自愿离职计划终止相关费用为840万美元,一次性员工激励为80万美元;2022年三、九两个月,一次性员工激励均为280万美元,专业服务费和开支分别为20万和100万美元,出售设备收益为50万美元[107][111] - 2023年前九个月,调整项消除与自愿离职计划相关的终止费用840万美元和一次性员工激励0.8百万美元;2022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分别消除一次性员工激励280万美元,以及与战略评估相关的专业服务费和费用0.2百万美元和100万美元,部分被出售设备收益0.5百万美元抵消[117] - 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消除非GAAP调整的所得税影响分别为负130万美元和负350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30万美元和750万美元,均主要与韩国子公司有关[117] 客户销售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公司分别向157个和169个客户销售产品,前十大客户净销售额占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的70%[119] 业务线收入占比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过渡晶圆厂3代工服务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15.7%和13.8%[120] 员工福利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约97%的员工符合severance benefits条件[124] 折旧率情况 - 折旧率从建筑物的30 - 40年到某些设备和资产的3到12年不等[125] 公司间贷款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韩国子公司与荷兰子公司之间的未偿还公司间贷款余额(包括应计利息)为2.817亿美元[1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2022年9月30日,韩国子公司与荷兰子公司之间的未偿还公司间贷款余额分别为2.817亿美元和3.567亿美元[180] 外汇合约风险 - 若财季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低于3000万美元,外汇零成本区间合约可能被交易对手终止,除非获得豁免[131] 公司投资情况 - 公司主要投资于制造设备、软件设计工具和其他有形资产,用于晶圆厂维护、产能扩张和技术改进[135] 库存管理情况 - 公司会根据产品开发变化和市场预期监控库存水平,可能因库存过剩等情况计提额外费用[137] 第三季度财务指标对比 - 2023年第三季度总营收612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7120万美元减少1000万美元,降幅14.0%[140] - 2023年第三季度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516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6280万美元减少1120万美元,降幅17.8%[141] - 2023年第三季度过渡性Fab 3代工服务净销售额96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840万美元[144] - 2023年第三季度总毛利润145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720万美元减少270万美元,降幅15.9%,占净销售额的比例从24.2%降至23.6%[145] - 2023年第三季度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121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19.7%,较2022年同期的1140万美元增加70万美元,增幅5.9%[150] - 2023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116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19.0%,较2022年同期的1330万美元减少170万美元,降幅12.7%[151] - 2023年第三季度运营亏损92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000万美元减少80万美元[153] - 2023年第三季度利息收入24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80万美元增加60万美元,增幅33.5%[155] - 2023年第三季度净外汇损失26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280万美元减少1020万美元[157] - 2023年第三季度所得税收益44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390万美元[159] - 2023年第三季度净亏损52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720万美元减少1200万美元[160] 前九个月财务指标对比 - 2023年前九个月总营收1.792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2.767亿美元减少9740万美元,降幅35.2%[163] - 2023年前九个月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1.54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2.481亿美元减少9360万美元,降幅37.7%[164] - 2023年前九个月总毛利润401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8520万美元减少4510万美元,降幅52.9%,占净销售额比例从30.8%降至22.4%[168] - 2023年前九个月韩国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从8610万美元降至5010万美元,减少3590万美元,降幅41.7%[171] - 2023年前九个月亚太地区(除韩国)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从1.489亿美元降至9680万美元,减少5220万美元,降幅35.0%[172] - 2023年前九个月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3640万美元,占总营收20.3%,较2022年同期的3830万美元减少190万美元,降幅5.0%[173] - 2023年前九个月研发费用3620万美元,占总营收20.2%,较2022年同期的3870万美元减少250万美元,降幅6.5%[174] - 2023年前九个月营业亏损417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营业利润490万美元减少4660万美元[176] - 2023年前九个月利息收入79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360万美元增加440万美元,增幅122.4%[177] - 2023年前9个月净外汇损失48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2050万美元[179] - 2023年前9个月所得税收益为86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140万美元[181] - 2023年前9个月净亏损306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1100万美元,净亏损增加1960万美元[182] 现金及营运资金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韩国子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28亿美元,占合并基础上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的92%[18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营运资金余额为2.303亿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06亿美元减少6030万美元[188]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前9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2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现金流入5020万美元[189] - 2023年前9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为46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2590万美元,现金流出减少2130万美元[190] - 2023年前9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435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370万美元[191] 资本支出情况 - 2023年前9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为23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180万美元减少950万美元,降幅80.7%[193]
MagnaChip(MX)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3-11-08 00:25
财务业绩 - Q3 2023 营收 6120 万美元,同比下降 14.0%,环比上升 0.4%,符合指引范围[27] - Q3 2023 毛利润率 23.6%,高于指引范围中点,环比上升 140 个基点[27] - Q3 2023 GAAP 摊薄后每股亏损 0.13 美元,Non - GAAP 摊薄后每股亏损 0.04 美元[27] 业务板块表现 - 显示解决方案业务 Q3 营收 640.4 万美元,环比下降 33.7%,同比上升 0.8%,OLED 营收因设计中标慢而低迷[5][18][21]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 Q3 营收 4521.5 万美元,环比上升 8.4%,同比下降 19.9%,得益于高端产品组合和部分市场需求,但工业市场放缓[6][21] - 过渡性 Fab 3 代工服务 Q3 营收 962.6 万美元,环比上升 0.2%,同比上升 14.2%[21] 业务发展动态 - 第 3 款 OLED DDIC 芯片已通过认证进入设计导入阶段,预计年底推出;启动第 4 款 OLED DDIC 项目,预计明年初提供样品[28][33] - 开始量产面向大众市场的第 5 款 OLED DDIC 芯片,预计 2024 年下半年起推动营收增长[29] 未来展望 - Q4 2023 营收指引为 5000 - 5500 万美元,含约 800 万美元过渡性 Fab 3 代工服务收入;毛利润率指引为 22.5% - 24.5%[9] - 受 Q4 季节性和工业终端市场库存调整影响,预计电源需求将疲软[20]
MagnaChip(MX)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11-03 10:1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3总营收6120万美元,环比增长0.4%,同比下降14%;标准产品业务营收5160万美元,过渡代工服务营收960万美元 [56] - Q3毛利润率23.6%,环比上升140个基点,同比下降60个基点,主要因产品组合不利和晶圆厂成本上升 [5][34] - Q3运营费用中股票薪酬费用为210万美元,高于Q2的200万美元和去年Q3的80万美元;运营亏损920万美元,小于Q2的1070万美元和去年Q3的1000万美元 [17] - Q3非GAAP摊薄后每股亏损0.04美元,小于Q2的0.06美元,去年Q3为每股盈利0.02美元;加权平均摊薄后流通股为4010万股;按5000万美元的新股票回购计划,Q3回购约70万股,价值540万美元 [18] - Q3资本支出为80万美元,预计2023年资本支出约700万美元,较2022年水平降低近70% [19] - Q3净应收账款为4110万美元,较Q2增长17.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2天,Q2为52天,主要因季度末恰逢韩国假期,多数相关款项在10月初收回 [37] - Q3净亏损520万美元,大于Q2的390万美元,小于去年Q3的1720万美元;GAAP摊薄后每股亏损0.13美元,大于Q2的0.09美元,小于去年Q3的0.38美元 [36] - 非GAAP基础上,Q3调整后运营亏损710万美元,小于Q2的780万美元,大于去年Q3的66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为负270万美元,小于Q2的负360万美元,大于去年Q3的负300万美元 [58] - 季度末无债务,现金为1.666亿美元,低于Q2末的1.73亿美元,主要现金流出为约54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和80万美元的资本支出 [59] - 季度末净库存为3080万美元,低于Q2的3230万美元;平均库存天数为61天,Q2为62天 [60] - 预计Q4营收在5000万 - 5500万美元之间,包括约800万美元的过渡Fab 3代工服务;毛利润率在22.5% - 24.5%之间 [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显示业务 - Q3营收640万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环比下降33.7%;OLED营收低迷,主要因韩国大客户在中国的设计中标进度慢于计划 [6] 电源业务 - Q3营收4520万美元,同比下降19.9%,环比增长8.4%,得益于高端产品组合增加以及消费、计算和通信市场的强劲需求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工业市场在Q3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放缓,客户减少订单以管理库存 [30] - 电源产品ASP同比增长11.3%,环比略有下降5% [3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显示业务方面,公司参与从大众市场到高端市场的智能手机项目,目标是提供差异化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成为显示行业的领导者;与全球一级面板客户合作,成功认证第二款芯片并进入设计阶段;与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商合作,为预计2024年年中推出的智能手机开展项目;与全球一级面板制造商开发第四款OLED DDIC项目,预计明年年初提供IC样品;与另一家亚洲面板制造商开展大众市场OLED DDIC芯片的新开发项目,预计该产品将在2024年下半年及以后推动营收增长 [7][8][9][10] - 电源业务方面,继续专注推出下一代电源产品,保持设计中标和赢得项目的势头;Q3在汽车电源产品设计活动中表现强劲,获得两个新设计中标和三个设计入围,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有营收贡献 [12][13] - 公司计划将显示和电源业务分离为独立的法律实体,通过在Magnachip Semiconductor, Ltd. MSK下设立单独的运营公司来实现内部分离,预计2024年1月1日生效 [14][55] - 过渡代工服务合同于8月底到期,计划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结束这些代工服务;预计2024年年中开始将部分闲置产能转换为电源标准产品 [16][5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条件具有挑战性,但公司仍专注于显示业务的智能手机设计中标和电源业务的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24] - 对显示业务中OLED业务的长期增长持乐观态度,与新的全球面板客户密切合作,新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旨在开拓亚洲地区快速扩张的OLED市场 [32] - 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预计Q4电源需求将因正常的Q4季节性疲软和工业终端市场的库存调整而减弱 [38][54] 其他重要信息 - 9月宣布为电动汽车市场推出两款新的IGBT,具有一流的效率和散热性能;10月推出第八代150V中压MOSFET [53] - 9月在韩国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Magnachip Mixed - Signal, Ltd., MMS,分离将包括显示业务和电源IC业务的资产和负债转移,以及相关资源和共享费用的分配 [5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显示市场中亚洲主要客户的第二款和第三款芯片下游的智能手机设计是否已确定? - 第二款芯片用于中国旗舰手机,正在进行最终认证,是该手机的两个最终入围者之一,将作为第二供应商,认证完成后确定产量;第一款芯片预计今年年底推出中国旗舰机,第二款芯片用于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商,该制造商通常每年销售约1000万部,目前公司是其中一款机型的候选供应商 [40][41][62] 问题2: 第二个中国面板客户进入市场的速度是否比第一个快?在中国市场有哪些更广泛的经验可以借鉴? - 前三款芯片将先产生营收,第四款芯片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推出 [42] 问题3: 毛利润率恢复的驱动因素和时间是什么?Fab 3服务合同的结束是否有助于提高利润率? - 毛利润率受工厂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利用率和产品组合等因素影响;公司一直在增加高端产品的组合,有助于抵消过渡服务结束带来的影响 [44][45] 问题4: 2024年年中Fab 3停产,释放的产能对电源业务的增量营收机会如何? - 这取决于需求和产品组合,公司约20% - 25%的电源产品来自关键代工厂,龟尾工厂约30%的产能用于代工服务,需根据情况调整设备以用于电源业务 [46] 问题5: 下一季度显示业务是否会环比持平?近期该业务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 显示业务可能持平,但电源业务的工业终端市场疲软是营收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与同行趋势相似 [66] 问题6: 分离计划对投资者有哪些好处? - 分离计划具有专注业务、关注损益、提高透明度以及为独立投资和战略机会提供更多自由等优势 [64] 问题7: 本季度汽车业务的贡献如何?2023年是否符合预期? - 去年开始有汽车业务,发货约60 - 70万台,今年预计完成数百万美元的营收,符合预期,且本季度有两个设计中标和三个设计入围,期待获得更多设计中标 [79] 问题8: 中国电动汽车的近期需求情况如何?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强劲,非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市场放缓,原因是中国电动汽车价格更具竞争力,IGBT是更经济实惠电动汽车的关键解决方案 [81] 问题9: Fab 3停产,将设备转换为电源产品是否需要额外的资本支出?如何看待2024年的资本支出? - 目前预计在停产和转换过程中不会有重大资本支出,可能只需几百万美元;如果产能增加40%,资本支出仅为2000万 - 2500万美元 [69][70]
MagnaChip(MX)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09 04:1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拥有约1100项注册专利及待申请专利,经营历史超40年[35] 股票回购计划 - 2023年7月19日,董事会批准5000万美元股票回购计划[39] - 2022年8月31日,董事会将此前宣布的股票回购计划从7500万美元扩大至8750万美元,2023年6月完成剩余5000万美元回购[40] - 2022年9月至12月,以1250万美元回购1235650股普通股,每股价格10.13美元[40] - 2023年上半年,以3740万美元回购3705443股普通股,每股价格10.10美元[40]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季度) - 2023年第二季度净亏损390万美元,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2540万美元[46] - 2023年第二季度EBITDA为亏损530万美元,2023年上半年EBITDA为亏损2620万美元[46] - 2023年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为亏损360万美元,2023年上半年调整后EBITDA为亏损1150万美元[46] - 2022年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为850万美元,2022年上半年调整后EBITDA为2730万美元[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运营收入(亏损)分别为 - 1070万美元和 - 3250万美元;调整后运营收入(亏损)分别为 - 780万美元和 - 2000万美元[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运营收入分别为200万美元和1490万美元;调整后运营收入分别为480万美元和1930万美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390万美元和 - 2540万美元;调整后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250万美元和 - 1280万美元[5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330万美元和620万美元;调整后净收入分别为1060万美元和2350万美元[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非GAAP调整的所得税影响分别为 - 20万美元和 - 220万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该影响分别为430万美元和520万美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报告的基本每股收益(亏损)分别为 - 0.09美元和 - 0.60美元;调整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亏损)分别为 - 0.06美元和 - 0.30美元[5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报告的基本每股收益(亏损)分别为 - 0.07美元和0.14美元;调整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24美元和0.52美元[56] - 2023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610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014亿美元减少4040万美元,降幅39.8%[69][70] - 2023年第二季度总毛利润为1350万美元,占比22.2%,较2022年同期的2890万美元(占比28.6%)减少1540万美元[69] - 2023年第二季度净亏损39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330万美元增加60万美元[69] - 2023年第二季度总毛利为135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2890万美元减少1540万美元,降幅53.2%;占净销售额百分比从28.6%降至22.2%[71] - 2023年第二季度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1210万美元,占总收入19.9%,较2022年同期的1270万美元减少60万美元,降幅4.7%[73] - 2023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130万美元,占总收入18.5%,较2022年同期的1340万美元减少220万美元,降幅16.1%[73] - 2023年第二季度运营亏损1070万美元,2022年同期运营收入200万美元,运营收入减少1270万美元[74] - 2023年第二季度利息收入为27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10万美元增加160万美元,增幅153.7%;利息费用为2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50万美元减少30万美元[75] - 2023年第二季度净外汇收益为120万美元,2022年同期净外汇损失为700万美元[76]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半年)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1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2.055亿美元减少8750万美元,降幅42.6%[80] - 2023年上半年总毛利为256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6790万美元减少4230万美元,降幅62.3%;毛利占净销售额的比例从33.1%降至21.7%[81] - 2023年上半年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243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20.6%,较2022年同期的2690万美元(占比13.1%)减少260万美元,降幅9.7%[83]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46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20.8%,较2022年同期的2540万美元(占比12.3%)减少80万美元,降幅3.2%[83] - 2023年上半年运营亏损3250万美元,2022年同期运营收入为1490万美元,运营收入减少4740万美元[84] - 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55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80万美元增加380万美元,增幅211.6%;利息费用为5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60万美元[85] - 2023年上半年净外汇损失为22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770万美元有所减少;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公司韩国子公司与荷兰子公司之间的未偿还公司间贷款余额分别为2.931亿美元和3.526亿美元[86] - 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2540万美元,2022年同期净收入为620万美元,净收入减少3160万美元[8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营运资金余额为2.289亿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06亿美元减少6170万美元[90]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季度) - 2023年第二季度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为514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9130万美元减少3990万美元,降幅43.7%[69][70] - 2023年和2022年第二季度,过渡性Fab 3代工服务净销售额分别为960万美元和1010万美元[69][70] - 2023年第二季度标准产品业务毛利润为1350万美元,占比26.3%,较2022年同期的2770万美元(占比30.3%)减少1420万美元[69] - 2023年第二季度过渡性Fab 3代工服务毛利润为0,较2022年同期的130万美元(占比12.7%)减少120万美元[69] - 2023年第二季度标准产品业务毛利为135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2770万美元减少1420万美元,降幅51.2%;占净销售额百分比从30.3%降至26.3%[71] - 2023年第二季度韩国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从3120万美元降至1440万美元,减少1680万美元,降幅53.8%;亚太其他地区从5610万美元降至3500万美元,减少2100万美元,降幅37.5%[7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半年) - 2023年上半年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为1.029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853亿美元减少8240万美元,降幅44.5%[80] - 标准产品业务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77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6560万美元减少3790万美元,降幅57.8%;毛利占净销售额的比例从35.4%降至26.9%[81] - 2023年上半年韩国标准产品业务净销售额从6220万美元降至3090万美元,减少3130万美元,降幅50.3%;亚太地区(除韩国)从11430万美元降至6690万美元,减少4740万美元,降幅41.5%[82] 行业宏观情况 - 半导体行业面临通胀上升、利率增加、供应链中断等宏观经济挑战[42] 员工相关费用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向部分员工提供离职计划,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里,该计划相关终止费用为840万美元[50][54][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分别消除一次性员工激励费用80万美元[50][54][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消除与战略评估相关的专业服务费用和开支80万美元[50][54][60] 员工遣散福利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约97%的员工符合领取遣散费福利的条件[66] 子公司贷款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韩国子公司与荷兰子公司之间的未偿还内部贷款余额(包括应计利息)为2.931亿美元[67] 汇率影响 - 公司韩国子公司现金和金融工具余额方面,2023年6月30日,韩元兑美元贬值10%会使公司美元金融工具和现金余额减少40万美元[98] 公司控制与程序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认为披露控制和程序有效[9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季度内,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无重大影响的变化[100] 法律诉讼情况 - 法律诉讼相关讨论参考2022年Form 10 - K的“Part I: Item 3. Legal Proceedings”[101]
MagnaChip(MX)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08 09:2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2营收6100万美元,同比下降39.8%,环比增长7% [74][80] - Q2毛利润率22.2%,较Q1提升100个基点,得益于龟尾工厂利用率提高 [74] - Q2运营亏损1070万美元,Q1运营亏损2180万美元,2022年Q2运营收入200万美元;非GAAP基础下,Q2调整后运营亏损780万美元,Q1调整后运营亏损1220万美元,2022年Q2调整后运营收入480万美元 [62] - Q2净亏损390万美元,Q1净亏损2150万美元,2022年Q2净亏损330万美元 [13] - Q2非GAAP摊薄后每股亏损0.06美元,Q1非GAAP摊薄后每股亏损0.24美元,2022年Q2每股收益0.23美元 [30] - Q2 GAAP摊薄后每股亏损0.09美元,Q1摊薄后每股亏损0.49美元,2022年Q2每股亏损0.07美元 [63] - Q2调整后EBITDA为负360万美元,Q1为负790万美元,2022年Q2为正850万美元 [82] - 本季度末应收账款净额总计3500万美元,较2023年Q1增长8.9%;Q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2天,Q1为51天 [31] - 本季度末库存净额总计3230万美元,2023年Q1为3640万美元;Q2平均库存天数为62天,Q1为73天 [83] - Q2研发和SG&A费用合计2340万美元,2023年Q1为2550万美元,2022年Q2为2610万美元;运营费用中的股票薪酬费用Q2为200万美元,Q1为110万美元,2022年Q2为190万美元 [12] - Q2资本支出为140万美元,预计2023年资本支出约为700万美元,较之前预测的1000万美元降低约30%,较2022年水平降低近70% [15] - 2023年Q2股票回购约250万股,价值2550万美元;自去年9月至今年Q2末,累计回购490万股,价值5000万美元;董事会批准了一项新的5000万美元股票回购授权 [14][26] - 本季度末无债务,现金为1.73亿美元,低于2023年Q1末的2.121亿美元,本季度主要现金流出为约25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和1140万美元与自愿离职计划相关的付款 [6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显示业务 - Q2营收970万美元,同比下降65.9%,环比下降10.9% [75] - Q2向全球面板客户提供了第三款芯片样品,已由智能手机制造商进行设计评估,预计2024年上半年推出 [76] 功率业务 - Q2营收4170万美元,同比下降33.7%,环比增长2.6%,得益于工业和汽车市场的强劲表现 [8] - 功率产品ASP同比增长25.3%,环比因高端产品组合减少而略有下降2.2% [9] 过渡代工服务业务 - Q2营收960万美元,标准产品业务营收5140万美元 [80] - 预计在2023年8月底与Key Foundry的合同结束后的几个季度内逐步缩减过渡代工服务业务,该业务约占龟尾工厂产能的25%,预计2024年年中开始将部分闲置产能转换为功率标准产品 [8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据估计,2023年Q2中国面板制造商已占据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产量的近40% [77] - Q2电视、太阳能和照明市场需求出现复苏 [5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董事会批准战略审查委员会的建议,将显示和功率业务分拆为独立的法律实体,预计2023年底完成流程,2024年1月正式运营,旨在提高透明度、问责制、业务灵活性、业务重点和战略选择性 [4][27] - 专注于扩大客户群,包括所有主要的全球面板客户,以提供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作为显示行业领导者的可持续长期增长 [5] - 继续与新的全球面板客户合作开展新项目,如在Q2开始为其开发第四款OLED DDIC项目,有望在2024年年中左右贡献收入 [6] - 功率业务方面,持续创新,7月初宣布推出四款采用超短沟道技术的低压MOSFET,可显著改善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或放电时的功率损耗 [9] - 设计活动势头强劲,Q2汽车、工业和计算应用的设计和中标中,35%归因于新产品和新客户,超过17%来自新应用;其中一个关键设计中标是韩国一家领先的家电制造商,预计2023年Q3开始生产 [2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同比业绩仍受宏观挑战影响,但功率业务因工业和汽车应用出现环比改善,不过本季度来自韩国顶级面板客户的OLED智能手机收入疲软抵消了这些积极因素 [3] - 尽管面临智能手机库存调整和28纳米12英寸OLED晶圆供应短缺的近期障碍,但对显示业务的长期增长持乐观态度,将继续与新的全球面板客户密切合作,推出新产品以开拓亚洲OLED市场 [5][79] - 功率业务产品设计中标率比以往更强,今年将推出下一代功率产品,客户群有所改善,预计Q3将实现进一步的环比增长 [59] - 预计2023年Q3营收在5900万美元至6500万美元之间,包括约800万美元的过渡代工服务收入,毛利率在22.5%至24.5%之间 [65]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将讨论非GAAP财务指标,相关非GAAP财务指标与最直接可比的GAAP指标的对账可在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板块的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中找到 [2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龟尾服务合同结束后,功率业务会有怎样的增量收入或产能机会 - 自愿离职计划有助于降低SG&A和R&D费用,但由于开发许多新芯片,2023年全年R&D费用与去年水平相近,预计2023年下半年R&D费用会有所增加,而SG&A费用将受益于自愿离职计划的影响保持在较低水平 [20] 问题2: 请说明韩国面板客户与中国智能手机OEM的合作情况,以及不同合作场景的潜在结果;到2024年底预计会有多少OLED面板制造商客户 - 预计到发货时会再增加两到三个面板客户 [22] 问题3: 当前运营费用水平未来是否会保持稳定,是否会增加运营费用,是否有额外的成本效率机会 - 长期目标是达到较高的毛利率水平,但由于从过渡服务向功率业务的转变,将一些设备从龟尾工厂转移并引入新设备以支持功率业务,在此过程中功率产品会产生更多成本,因此短期内毛利率会有所下降,长期会努力恢复到最高水平 [43] 问题4: 中国面板客户在与智能手机客户获得订单的过程中处于什么阶段 - 未提及明确回复内容 问题5: 新的一级面板客户的业务机会与韩国面板客户传统业务相比如何 - 目前有三款样品,一款预计年底完成认证,第三款已进入设计评估阶段,若成功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随着有三款产品,业务将逐步推进,OLED业务有望在年底开始回升 [86] 问题6: 毛利率方面,之前峰值时功率业务占比高于现在,现在能否通过恢复功率业务收入来提高毛利率,利用增量产能能否使毛利率超过之前水平 - 历史和过渡代工服务约占龟尾工厂产能的25%,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若不填补这一缺口,龟尾工厂生产的功率产品将承担约25%的固定成本,导致功率产品成本增加和毛利率降低;公司的目标是尽快用功率晶圆填补过渡代工晶圆的缺口,但这需要将过渡服务设备转换为处理功率器件,目标是使毛利率下降幅度最小,并顺利推进该工厂的功率业务转换 [68] 问题7: 预计新增的面板客户是否为中国客户 - 预计未来的芯片将可供除当前全球客户之外的其他客户使用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