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视光学(0112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50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同比下降1.9%至5.949亿港元(2024年同期:6.064亿港元)[3]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06.394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4.939百万港元,降幅为1.9%[14][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入同比下降2%至5.949亿港元(2024年同期:6.064亿港元)[2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503.5万港元,同比转亏(2024年同期:盈利246万港元)[3][5] - 每股基本亏损3.89港仙(2024年同期:盈利0.64港仙)[3][5] - 公司从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盈利11.091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1.560百万港元[14][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1503.5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246万港元[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89港仙,而2024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64港仙[23][29]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行政开支同比增加9.8%至1.608亿港元(2024年同期:1.464亿港元)[4] - 融资成本大幅增加414.2%至508.5万港元(2024年同期:98.9万港元)[4] - 融资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0.989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5.085百万港元,增幅达414%[16] - 银行借款利息从0.760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3.662百万港元,增幅达382%[16] - 租赁负债利息从0.229百万港元增加至1.423百万港元,增幅达521%[16] - 公司税项支出从2024年上半年的5.557百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8.390百万港元,增幅达51%[17] - 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因海外生产基地融资增加290万港元[31] 各业务线表现 - ODM部门收入同比下降9%至3.792亿港元,占综合收入64%(2024年同期:4.19亿港元,占69%)[30] - 分销部门收入同比增长3%至1.442亿港元,占综合收入24%(2024年同期:1.403亿港元,占23%)[31] - 镜片部门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2%至7150万港元,占综合收入12%(2024年同期:4710万港元,占8%)[33] 各地区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收入从295.998百万港元下降至280.545百万港元,降幅为5.2%[14][15] - 美国市场收入从120.353百万港元下降至98.565百万港元,降幅为18.1%[14][15] - 亚洲市场收入从170.495百万港元增长至198.591百万港元,增幅为16.5%[14][15]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提升至29.4%(2025年:毛利1.751亿港元/收入5.949亿港元;2024年:28.4%)[4] - 分占联营公司盈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4.158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7.820百万港元,增幅达88%[14][15]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10万港元,而2024年为净流入2820万港元[34] - 资本开支达3140万港元,相比2024年的7320万港元有所下降[34] - 现金净额状况恶化,从2024年12月31日的负1380万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负6130万港元[34] 资产和营运资本变化 - 存货较期初增长18.1%至2.604亿港元(2024年12月:2.205亿港元)[6] - 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减少10.4%至3.583亿港元(2024年12月:4.000亿港元)[6] - 贸易应收账款下降至3.056亿港元(2024年末:3.545亿港元),其中0-90天账期占比64%(2025年)vs 69%(2024年末)[24] - 存货余额增加18%,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05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604亿港元[35] - 存货周转期从71天增至113天[35]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减少14%,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46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058亿港元[35] 债务和融资活动 - 银行借款总额增长23.8%至2.161亿港元(2025年6月:流动1.139亿+非流动1.023亿;2024年12月:1.662亿)[6][7] - 银行借款增长至2.161亿港元(2024年末:1.662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占比53%[25] - 非流动负债中的银行借款为1.023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9640万港元)[36] - 尚未偿还银行借款为2.162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662亿港元)[41] - 债务权益比率从27%微增至28%[36] 权益和资本结构 - 权益总额增长3.8%至6.280亿港元(2024年12月:6.050亿港元)[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5.327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5.2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从1.35港元增至1.38港元[37] 股息政策 - 公司未支付2024年末期股息(2023年:每股5.0港仙,总额1931.3万港元)且不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22][28] 公司治理和报告 - 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含4名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0]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47]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47] - 2025年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9月中旬寄发股东[49] - 中期报告将通过公司网站及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刊载[49]
稻香控股(0057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47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益为11.397亿港元,同比下降11.3%[4]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11.3%至11.397亿港元(2024年同期:12.856亿港元)[18] - 公司总收益为11.397亿港元,同比下降11.3%[36] - 期内亏损为3577.5万港元,同比下降479.4%[4]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695.7万港元,同比下降1018.9%[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7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400万港元[36] - 每股基本亏损为3.64港仙,同比下降1010.0%[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为3.64港仙(2024年同期:每股盈利0.40港仙)[29]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毛利为6965.5万港元,同比下降26.7%[6] - 毛利率下滑至65.8%,较去年同期66.9%下降1.1个百分点[36]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076.0万港元,同比下降68.4%[6]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同比下降68.4%至1076万港元(2024年同期:3405万港元)[20]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4.0%至850万港元(2024年同期:989万港元)[21] - 雇员福利开支同比下降13.2%至3.518亿港元(2024年同期:4.054亿港元)[22] - 期内总税项开支为363万港元(2024年同期:税收抵免238万港元)[24] 香港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同比下降6.1%至7.870亿港元(2024年同期:8.381亿港元)[18] - 香港业务收益为7.87亿港元,同比下降6.1%[38] - 香港业务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121亿港元,同比下降5.3%[38] - 香港食肆总数43家(与去年同期持平)[41][44] 中国内地表现 - 中国内地收益同比下降21.2%至3.527亿港元(2024年同期:4.474亿港元)[18] - 中国内地业务收益3.527亿港元,同比下降21.2%[43] - 中国内地业务EBITDA为2270万港元,同比下降65.3%[43] - 中国内地业务净亏损305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50万港元)[43] - 中国内地食肆减少至24家(去年同期30家)[41][44] 业务线表现 - 食肆及饼店营运收益同比下降11.6%至10.014亿港元(2024年同期:11.328亿港元)[20] - 食肆及饼店数目为83间,同比减少7.8%[4] 资产和债务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2.069亿港元,同比下降3.0%[9] - 现金及等价物2.069亿港元,计息银行借贷减少至4550万港元[48] - 流动负债净额为1117.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流动资产净值2096.1万港元[9] - 交易应收款项净额为3920.2万港元,较去年底4577万港元减少14.3%[31][32] - 交易应付款项总额为7260万港元,较去年底8982.8万港元减少19.2%[33] - 总资产减少1.2%至18.521亿港元,权益总值减少2.9%至11.202亿港元[46] - 资产净值为11.202亿港元,同比下降2.9%[10] - 流动比率降至0.98(去年同期1.04),流动资产4.605亿港元,流动负债4.717亿港元[46] - 负债比率降至4.1%(去年同期4.8%)[48] 资本开支和投资 - 物业、机器及设备添置同比增加166.0%至3905万港元(2024年同期:1468万港元)[29] - 资本开支增至3610万港元(去年同期1880万港元)[49] - 抵押投资物业账面总值为1890万港元[30] - 抵押楼宇账面净值为2617.5万港元[30] - 抵押租赁土地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4491万港元[30] - 抵押资产总额约1.01亿港元(含银行存款1090万港元及使用权资产4490万港元)[5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通过八达通"乐悠咭"合作针对60岁以上客群提供餐饮优惠[57] - 新品牌"客馆"于2025年7月在九龙东开业[57] -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5.3%[55]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59]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60]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62] - 公司未采纳外币对冲政策[53] - 审计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含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员工总数3,777名[54] - 尚未行使购股权5,790,000份[54]
复旦张江(0134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8 16:47
中期報告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INTERIM REPORT 2025 中 期 報 告 公司主要財務指標 本公司自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四日開始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製境外財務報表,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 日止六個月(「報告期」)的主要財務數據如下: 一、公司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一)五年財務摘要 業績 | | | | 未經審核 | | | | --- | --- | --- | --- | --- | --- | | | | |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 | | | | 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四年 | 二零二三年 | 二零二二年 | 二零二一年 | |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 收入 | 390,083 | 408,124 | 522,828 | 271,260 | 399,037 | | 除所得稅前利潤╱(虧損) | 5,622 | 72,187 | 63,433 | (61,189) | 66,787 | | 所得稅費用 | – | (1,843) | 5,172 | 25,169 | (1,717) | | 本期利潤╱( ...
恒富控股(0064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4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为86.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9.0%(2024年同期:280.8百万港元)[5] - 公司毛利为3.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89.7%(2024年同期:32.1百万港元)[5] - 收益大幅增长至280,835千港元,同比增长223%[28][35] - 毛利润显著改善至32,138千港元,同比增长859%[28] - 期间亏损收窄至12,168千港元,同比减少59%[28]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69.0%至8694.7万港元(2024年同期:2.808亿港元)[38][40] - 除税前亏损扩大144.4%至2973.7万港元(2024年同期:1216.8万港元)[38] - 每股基本亏损增至0.033港元(2024年同期:0.014港元)[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减少13.7%至30.3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35.2百万港元)[10] - 融资开支减少76.2%至1.2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5.1百万港元)[12] - 销售成本增长至248,697千港元,同比增长197%[28]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增至35,161千港元,同比增长16%[28] - 融资开支增至5,129千港元,同比增长320%[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成衣制造及贸易分部毛利率下降至3.9%(2024年同期:11.4%)[8] - 成衣制造及贸易分部亏损22.7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3.4百万港元)[8] - 成衣制造及贸易分部收益暴跌69.0%至8694.7万港元(2024年同期:2.808亿港元)[38] - 证券投资分部亏损收窄43.5%至110.9万港元(2024年同期:196.4万港元)[38] 各地区表现 - 美国市场收益同比下降73.0%至3869.7万港元(2024年同期:1.435亿港元)[40] - 欧洲市场收益同比下降70.7%至2893.2万港元(2024年同期:9889.5万港元)[4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对全球地缘政治紧张货币波动及消费意欲脆弱等不明朗因素[24] - 美国加征进口关税包括部分纺织及成衣类别带来更多不明朗因素[25] - 公司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7] - 公司未派发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47] - 公司日常运作及管理由执行董事监察,董事会确保权力及权限平衡[51] - 公司已设有强大的企业管治架构,确保有效监督管理层[51]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88.2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11.0百万港元)[14] -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净值)为83.2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06.2百万港元)[14] - 流动比率为2.2(2024年12月31日:2.5)[14] - 资本开支总额为0.3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2.1百万港元)[15] - 现金及银行等价物减少至88,183千港元,同比下降21%[29] - 总资产净值下降至117,924千港元,同比减少20%[29][30] - 储备金减少至27,939千港元,同比下降52%[30] - 存货维持在36,753千港元,同比小幅下降2%[2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43.3%至1485.7万港元(2024年末:2618.9万港元)[44] - 非流动资产下降9.6%至5422.8万港元(2024年末:5997.9万港元)[4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无任何资产抵押[18]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土地使用权抵押720万港元及楼宇抵押3730万港元[1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均无或然负债[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的规定[52] - 公司已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标准不低于上市规则附录C3[53] - 全体董事确认于回顾期内符合标准守则及公司行为守则的规定[53] - 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发布于香港交易所网站及公司网站[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发布于网站[54]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张紫星先生及李智豪先生[5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郑伟禧先生、林至頴先生及李茜女士[54] 运营和人力资源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拥有185名全职雇员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3名减少13.1%[21] - 公司主要销售以美元交易经营开支以港元人民币及美元结算[16] - 公司位于中国大陆的厂房及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办事处[16] - 公司定期审阅客户信贷评级并调整个别信贷额[17]
珠江船务(0056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额为13.15亿港元,同比下降5.3%[18] - 公司总营业额同比下降5.9%至15.25亿港元,其中货物运输分部营业额同比下降6.1%至8.27亿港元[30][31] - 综合营业额为1,315.11百万港元,同比下跌5.3%[43] - 毛利润为7177万港元,同比下降33.6%[18] - 期内溢利为3.25亿港元,同比下降54.5%[18] - 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同比下降51.1%至4.16亿港元,所有主要业务分部均出现下滑[30][3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6.66百万港元,同比下跌60.3%[43] - 每股基本盈利为2.38港仙,同比下降60.3%[18]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1415.7万港元,同比增长6.2%[18]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7012.2万港元,同比增长31.4%[20] - 货币汇兑差额产生正收益3759万港元[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56亿港元,同比增长10%[18] - 财务成本为917.9万港元,同比下降28.7%[18] - 折旧及摊销费用增长31.7%至9.66亿港元,主要由于使用权资产折旧增长165.8%[30][35] - 员工成本增长2.3%至28.89亿港元,占营业总额比例提升至18.9%[35] - 业务应收账款减值拨备增长631.3%至7582万港元,反映信用风险上升[36] - 所得税开支为908.1万港元,同比下降33.2%[18] - 所得税开支同比下降33.2%至9081万港元,主要由于香港所得税大幅减少[39] - 中国企业所得税支出增长3.4%至8825万港元,成为最大的所得税支出项目[39] 各条业务线表现:装卸量 - 集装箱装卸量逆势同比上升7.1%[6] - 散货装卸量逆势同比上升2.7%[6] - 集装箱装卸量为540,000 TEU,同比上升7.1%[44][48] - 散货装卸量为4,348,000吨,同比上升2.7%[44][48] - 佛山片区散货装卸量114,000吨同比上升72.7%[51] - 高明港散货装卸量78,000吨同比大幅上升239.1%[51] - 北村码头集装箱装卸量12,000TEU同比上升33.3%[51] - 清远港集装箱装卸量56,000TEU同比上升19.1%[52] - 中山黄圃港集装箱装卸量34,000TEU同比上升61.9%[54] 各条业务线表现:运输量 - 集装箱运输量为600,000 TEU,同比下跌10.0%[44][46][47] - 散货运输量为145,000吨,同比下跌76.4%[44][46][47] - 集装箱拖运量为80,000 TEU,同比下跌13.0%[44][46][47] - 佛山片区集装箱装卸量122,000TEU同比下跌4.7%[51] - 清远港散货装卸量222,000吨同比下跌6.3%[52] - 珠海片区集装箱装卸量93,000TEU同比下跌4.1%[53] - 珠海片区散货装卸量42,000吨同比下跌17.6%[53] - 中山黄圃港散货装卸量358,000吨同比下跌16.9%[54] 各条业务线表现:客运及代理 - 客运代理总量为802,000人次,同比下跌8.6%[45] - 码头服务客量为573,000人次,同比下跌2.2%[45] - 本地渡轮客运量为5,743,000人次,同比下跌0.1%[45] - 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客运量达10,116,000人次,同比上升4.3%[61] 各条业务线表现:石油产品 - 新港石油柴油销售量42,000吨,同比下跌10.6%[62] - 新港石油机油销售量91,000升,同比下跌10.8%[62] - 机油代理运输量5,950,000升,同比上升21.7%[62] 业务发展及投资活动 - 公司参与投资的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项目因客运量上升取得良好效益[7] - 珠江中转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加强合作成为航空公司一级代理[6] - 新增多个跨境电商仓储物流项目[6] - 新建润滑油运输船"新湖"顺利投产[7] - 收购三艘柴油运输船进行运力更新[7] - 开通深圳盐田直航快线实现高效衔接[6] - 开通大湾区组合港运营航线提升通关效率[6] - 推出跨境水上客运与本地渡轮组合套餐产品[5] - 与宝武集团合资成立韶关中南港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340,000,000元[72] 财务状况:资产与负债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05,157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750,991千港元,增幅4.5%[21][22] - 联营公司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5,876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12,118千港元,增幅148%[21] - 短期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0,00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9,957千港元,增幅85%[22] - 租赁负债(非流动)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55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8,647千港元,增幅156%[22] - 净流动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98,814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31,280千港元,降幅33.5%[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845,459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64,173千港元,降幅9.6%[21] - 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64,173,000港元,占总资产比例13.3%[66] - 土地使用权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1,649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40,387千港元,增幅12.4%[21] - 业务及其他应收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0,128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94,049千港元,增幅15.6%[21] - 应收账款总额增长32.3%至48.55亿港元,其中三个月内账期占比62.9%[32] - 应付账款总额增长10.0%至26.51亿港元,主要来自四至六个月账期款项增长270.6%[33] - 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99,691千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24,966千港元,增幅0.7%[21][22] - 递延收入从2024年12月31日的697,782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80,532千港元,降幅2.5%[22] - 集团资本负债比率11.9%,较上年同期8.1%上升[66] - 集团负债比率37.0%,较上年同期34.6%上升[66] - 银行信贷总额度达1,335,000,000港元及人民币507,949,000元[65] - 未履行资本承担为251,434,000港元,较上年501,178,000港元减少[7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股息政策 - 中期股息削减50%至每股1港仙,显示公司采取保守的股息政策[40] - 公司宣布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1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2港仙下降50%[80] - 中期股息总额约为11,212,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423,000港元减少50%[80] - 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9月23日至9月26日暂停办理[81] - 现金股息预计于2025年10月24日前后以平邮方式寄发[8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财务报告与管治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的综合中期财务资料[82] - 中期财务报告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并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阅[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棋昌先生和邱丽文女士任期已超过九年[84] - 陈棋昌先生于2023年6月21日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独立决议案获续任[85] - 邱丽文女士于2025年5月22日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独立决议案获续任[8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邓以海先生于2025年8月1日获委任为百本医护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2年[86]
泓基集团(0253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46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益同比下降3.6%至1.655亿港元(去年同期:1.717亿港元)[5][6] - 公司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71.7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5.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6%[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1.655亿港元,同比下降620万港元或3.6%[36] - 毛利同比减少21.6%至2557.7万港元(去年同期:3262万港元)[5][6] - 毛利率从19.0%下降至15.5%,毛利减少700万港元或21.6%[38]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19.2%至1083.2万港元(去年同期:1340.2万港元)[5][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8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4百万港元下降19.2%[23] - 公司期內溢利同比下降19.2%至10.8百万港元,纯利率为6.5%[42] - 每股基本盈利0.54港仙(去年同期:0.81港仙)[5][6] - 每股基本盈利从0.81港仙下降至0.54港仙,降幅33.3%[23]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服务成本保持稳定,分别为1.391亿港元和1.399亿港元[37]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从18.4百万港元降至17.3百万港元,其中董事袍金增加57.3%至225,000港元[20] - 行政开支增加140万港元或12.6%至1210万港元,主要因办公室搬迁折旧及应酬开支增加[40] - 财务成本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01,000港元收益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163,000港元成本[20] - 所得税开支减少至216.9万港元(去年同期:394.1万港元)[6]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转为0.4百万港元[41] 客户和业务线表现 - 客户1贡献收益70.5百万港元,占2025年上半年收益的42.6%[17][18] - 公司新增客户2和客户3,分别贡献收益24.5百万港元和21.4百万港元[17] - 未完成项目价值从3.221亿港元下降至2.557亿港元,项目数量从22个增至26个[3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1.16059亿港元(2024年底:9996.3万港元)[7]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至5207.2万港元(2024年底:6387.4万港元)[7]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的63.9百万港元减少至52.1百万港元,降幅18.5%[25] - 90日内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从94.3%下降至89.3%[26] - 合约资产微增至9605.8万港元(2024年底:9544.4万港元)[7] - 合约资产净值从9544.4万港元微增至9605.8万港元,其中未开票收益增长23.3%[28] - 应收账款保证金从7774.6万港元降至7399.0万港元[28] - 应付保证金从153.8万港元增至197.0万港元[28] - 流动负债减少至4.6525亿港元(2024年底:5.744亿港元)[8] - 贸易应付款项从3143.1万港元下降至2346.9万港元,其中30日内账期金额从1663.9万港元降至858.0万港元[30] - 银行借款降至527.4万港元(2024年底:586.5万港元)[8] - 银行借款减少至5.3百万港元,资产抵押为人寿保险合约[44][52] - 资产负债比率由5.0%降至4.7%[45] - 公司净现金状况为116.1百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228.8百万港元[43]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净额保持稳定约7.3万港元,人寿保险现金退保价值增至11万港元[39] - 资本开支增加至1.9百万港元[49] - 雇员人数增至142名,薪酬包含薪金及花红[57] - 上市募资净额91.0百万港元,未动用金额33.8百万港元[59][60] 税务处理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部分实体适用两级制税率(首2.0百万港元按8.25%计算)[21] 风险管理和合规 - 外汇风险存在但未对经营造成重大影响[54] - 无资产负债表外安排及承担[51] - 公司已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64] - 公司已采纳证券交易标准守则且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65] - 公司公众持股量符合最低25%要求[6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余俊杰任主席[70] - 未经审计中期财务资料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确认符合准则[71] - 中期业绩报告发布于公司官网及联交所网站[72] 股息和资本分配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63] - 2024年1月宣派中期股息约26,586,000港元,其中10,000,000港元现金结清,16,586,000港元抵销应收董事及关联公司款项[63] 股份和购股权计划 - 报告期内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6] - 购股权计划期内未授出/行使/注销任何购股权,计划有效期10年[67]
春光科技(603657)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8 16:45
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半年度报告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 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四、 公司负责人陈正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吕敬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章艳菁 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代码:603657 公司简称:春光科技 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1 / 162 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可能面对的风险,敬请投资者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 与分析"中"五、其他披露事项"之"(一)可能面对的风险"的相关内容。敬请投资者注意投 资风险。 无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行业发展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 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 ...
美腾科技(688420)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8 16: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1亿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0万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00万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50%[13] - 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下降5.91%[20][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13万元,同比下降74.35%[20][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72.87万元,同比下降79.6%[20][22] - 基本每股收益0.09元/股,同比下降75%[20] - 利润总额402.65万元,同比下降86.69%[20][22] - 毛利润同比减少1004.01万元[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6,504.46万元,同比下降5.91%[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13万元,同比下降74.35%[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2.87万元,同比下降79.60%[6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504.46万元,同比下降5.91%[119]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13.13万元,同比下降74.35%[11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6504.46万元同比下降5.91%[140][14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13万元同比下降74.35%[14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计提1103.29万元,去年同期为-115.49万元[20] - 政府补助等其他收益同比减少486.48万元[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0.8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2,881.55万元,占营业收入10.87%[69]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导致信用损失增加1,103.29万元[67] - 研发费用2881.55万元同比下降8.78%[144] - 应收账款计提信用损失增加导致利润下降[119] - 政府补助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19] - 研发投入总额为2881.55万元,同比下降8.78%[10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87%,较上年同期减少0.34个百分点[108]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00万元[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677.93万元,同比改善57.3%[21][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77.93万元[144] 资产和负债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6.83亿元[1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8.05亿元[13]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55667.98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6.92%[131] - 合同资产账面价值5132.49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2.26%[131] - 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占流动资产比例36.83%[131] - 存货账面价值23664.74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7.83%[132] - 在产品余额占存货余额比例83.43%[13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至1.3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05%,主要因购买结构性存款[145] - 应收款项融资下降61.29%至794.11万元,因高信用等级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及票据贴现增多[145] - 预付款项增长53.38%至1808.28万元,因以预付款形式采购增多[145]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激增94.89%至950.72万元,因新增租赁资产对应付款额增加[145] - 境外资产规模148.7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8%[145] - 受限货币资金1899.86万元,作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47] - 受限应收票据382.15万元,因票据质押[147] 业务表现 - 公司H型智能干选机处理能力提升50%-100%[29] - TCS智能粗煤泥分选机处理能力为TBS的1.5-2倍且分选精度高50%左右[31] - MDS小粒级干选机对12-5mm磷矿处理能力达10t/h·m[31] - GPH高压过滤机工作压力从0.3MPa提升至0.7MPa以上实现处理能力翻倍[31] - 高压过滤机使全水分降至15%以下[31] - 公司智能干选机累计销售订单达484台[51] - 智能干选设备可分选矿种达19种[52] - 公司TDS产品国内煤矸分选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51][53] - 干法选煤技术可节省水资源且无污染[56] - 井下"采选充填"一体化系统实现矸石不升井目标[56] - 公司铝土矿分选产品为国内唯一有效分选方案[52] - 公司产品单台售价高于市场平均价格仍受客户优先选择[52] - 公司主导建设国内千万吨级山西斜沟选煤厂智能化项目[52] - 姚桥煤矿2主井实际产能为270万吨/年[57] - 井下排矸系统每年可排出矸石23.08万吨[58] - 多提原煤可增加年效益11540万元[58] - 公司两个煤矿井下矸石智能分选系统获国内领先水平鉴定[58] - 公司通过AI算法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62] - 智能制造可提升煤炭洗选精细及环保水平[61] - 智能干选设备提高矿石品位和利用率[62] - 煤泥超高压压滤技术最大压榨压力达8-10MPa,为常规设备10倍[65] - 煤泥产品水分平均降低8%-10%,发热量平均提高1.67-2.09MJ/kg[65] - 行业大模型"知煤大师"知识库新增2,323条条目,总积累近2万份行业资料[7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3.37亿元,较2024年同期3.65亿元减少7.67%[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中标未签约订单2.00亿元,累计取得合同金额5.36亿元,较2024年同期5.16亿元增长3.88%[86] - 超高压叠袋压滤机使煤泥水分降至12%-14%,山西项目水分从30%降至15%,发热量提升800~1000kcal/kg[77][78] - 高压过滤机处理能力提升一倍,产品水分降至15%以下[81] - 脱介脱泥专用筛分设备占地减少10%,脱介效率提高约30%[82] - 三维琴弦筛处理量达20t/㎡/h,可对50-0mm煤进行6mm或3mm筛分[82] - 滑石矿分选技术突破,全球滑石储量超20亿吨,中国探明储量2.5亿吨[80] - 公司可分选非煤矿物种类达18种,覆盖市场常见矿种[80] - 洗水闭路循环系统实现工业用水100%循环利用[7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86,730.31万元,同比增长29.20%[93] - 智能装备类业务期末在手订单金额为45,866.12万元[93] - 智能系统与仪器业务期末在手订单金额为15,109.34万元[93] - 运营类业务期末在手订单金额为22,089.91万元[94] - 2025年上半年海腾智造实现营收3,783.92万元并实现盈利[91] - 2025年上半年莱煤智能实现中标额0.98亿元[91] - 公司可分选矿种已达19种(含煤炭)[95] - 公司在用及储备智能系统应用模块90多个、仪器20多款[95] - 综合毛利率35.24%呈下降趋势[130] - 煤炭行业收入占比79.76%[124]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0.8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2,881.55万元,占营业收入10.87%[69] - 新增国内专利申请67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69] - 获得专利授权76项,含发明专利15项及国际专利1项[69] - 研发投入为2,881.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87%[96] - 研发人员数量为142名,占全部员工比例28.01%[96] - 研发人员数量142人,占总人数比例28.01%[11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089.46万元,平均薪酬29.43万元/年[116] - 硕士研究生学历研发人员占比26.76%(38人)[118]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65.49%(93人)[118] - 新增国内专利申请67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105] - 获得专利授权76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国际专利1项[105] - 累计获得国内专利授权492项,其中发明专利172项[105] - 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117项[105]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物块定位与分割技术,可实现分选目标物的精准定位与分割[101] - 基于X光透射技术的物块分类算法实现分选目标物的准确识别[101] - 物块精准喷吹技术实现分选目标物的精准喷吹[101] - 高性能系统集成技术实现整体设备的高集成、高可靠性、高性能设计[101] - 梯度流态化分选技术及控制方法实现25-6mm粉煤及有密度差异矿物的干法分选[101] - 采用精确流量控制的两相流体干扰沉降模型实现1.5-0.25mm粒度级物料分选[101] - 叠袋压滤固液分离技术压榨压力可达13Mpa以上,压缩比达40%[101]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10M以内的超小网络模型,实现工业应用高精度识别[102] - 数字驱动管理技术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102] - 选煤行业大模型技术拥有6项发明专利授权并完成算法备案[102] - 公司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3年复评通过[103][104] - 小粒级干选研发项目处理能力提升10%至20%,成本降低30%至50%,产品指标矸石带煤小于3%,煤中带矸小于3%或双边错配率之和小于6%[111] - 智能TDS干选(五代机)研发项目投入资本化金额48,400,332.74元[111] - TDS(XRT)矿物分选研发项目投入资本化金额23,881,239.13元[111] - 精细湿选研发项目投入资本化金额8,680,780.78元[111] - 精细湿选研发项目一段Ep值0.01-0.03,二段Ep值0.02-0.05,数量效率≥95%,中损≤3%[111] - 小粒级干选研发项目投入资本化金额19,637,844.11元[111] - 智能TDS干选(五代机)研发项目投入总额49,027,459.05元[111] - TDS(XRT)矿物分选研发项目投入总额26,658,185.11元[111] - 精细湿选研发项目投入总额9,922,697.56元[111] - 小粒级干选研发项目投入总额21,075,444.59元[111] - 选煤大模型系统信息推送重复率低于10%[112] - 研发项目5投入资金约3877.4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约3210.8万元(资本化率约82.8%)[112] - 研发项目6投入资金约1676.5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约819.4万元(资本化率约48.9%)[112] - 新型叠袋超高压压滤机滤饼压滤压力最高可达10MPa[112] - 新型叠袋超高压压滤机滤饼含水率控制在12%-20%[112] - 研发项目7投入资金约2090.3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约1117.9万元(资本化率约53.5%)[112] - 高速电磁阀完成大流量型号批量组装并应用于项目现场[112] - 金属分选技术可精准分选再生铝和不锈钢[112] - 金属分选系统在生活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中可高效回收小颗粒金、银、铂等低含量贵金属[112] - 矸石综合利用实现矸石中高附加值矿物的分选[112] - 研发项目8投入资金15,498,395.18元,其中费用化支出681,748.93元,资本化支出10,426,836.16元[113] - 研发项目9投入资金24,311,641.48元,其中费用化支出2,407,715.32元,资本化支出21,604,013.92元[113] - 研发项目10投入资金32,114,975.83元,其中费用化支出1,764,734.30元,资本化支出29,519,236.01元[113] - 研发项目11投入资金14,237,776.77元,其中费用化支出2,433,676.98元,资本化支出10,326,725.14元[113] - X射线灰分仪实现0.3%精度误差范围内的在线灰分检测[113] - 智能装车系统处理量达到20吨/平方米/小时[113] - 脱介筛实现脱介效率提高30%[113] - 筛上物带介量减少40%[113] - 设备占地空间降低10%[113] - 主生产系统实现重介系统无人化管控升级和浮选系统智能化升级[113] 锂电池回收技术 - 退役锂电池回收技术中隔膜回收率超95%[31] - 退役锂电池回收技术中电解液回收率超90%[31] - 退役锂电池回收技术中正负极材料回收率达99%以上[31] - 锂电池回收试验线隔膜回收率>95%,电解液回收率>90%,正负极材料回收率99%以上[74] 仪器与检测技术 - X光诱导灰分仪高低灰检出率高于75%[32] - 尾矿图像分析仪检测周期≤5分钟且绝对偏差≤3%[32] 行业与市场趋势 - 2023年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前十上市公司营收平均同比下降9.78%[39] - 2023年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前十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45%[39] - 2024年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前十上市公司营收平均下滑4.98%[39] - 2024年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前十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71%[39] - 2025年1-6月采矿业利润总额4294.1亿元同比下降30.3%[39] - 2025年1-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下降53.0%[39] - 2023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入洗率69.0%[41] - 2023年全国退役动力电池量38.21万吨[45] - 预计2028年全国退役电池量达182.3万吨[45] - 2023年底规范化电池回收率不到25%[45] - 中国压滤机整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04亿元[46] - 创新型超高压压滤设备工作压力突破至6-10MPa量级[46] - 动力煤选煤厂取水定额新建企业标准为0.03-0.06m³/t[58] - 炼焦煤选煤厂取水定额先进企业标准为≤0.06m³/t[58] - 2023年底山东省煤炭智能化产量比重目标达到80%以上[58] - 充填开采置换煤炭资源税减征50%政策持续至2027年12月31日[58] -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550亿元[63] -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8.3亿元上涨至2022年的204亿元[63] - 到2026年煤矿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不低于30%[59] - 到2026年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不低于20%[59] - 到2026年全国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59] - 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60] - 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计划于2030年基本完善[59] 管理层与团队 - 公司核心团队大部分成员从公司创立初期就在公司服务,人员结构稳定[100] - 公司管理层、中层管理干部及核心技术人员大多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00] - 公司技术团队专业能力涉及自动化、计算机、选煤、选矿、通信、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100]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5人:李太友、梁兴国、张淑强、宋晨、王家祥[158] - 报告期内未新增核心技术人员[159] 投资与子公司 - 报告期投资额691.18万元,较上年同期7854.80万元下降91.20%[150] - 全资子公司智冠信息以344.18万元收购鲸航科技49%股权[150] - 新设子公司新疆美腾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151] 股份锁定与承诺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李太友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IPO前股份[166] - 若公司股票上市后6个月内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
合力科技(603917)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8 16:45
宁波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3917 公司简称:合力科技 宁波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1 / 174 宁波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 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四、 公司负责人施定威、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吴海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楼小 莲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 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
中国海防(600764)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8 16:45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9.64%[21][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7.39万元,同比增长25.48%[21][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44.78万元,同比增长52.58%[21] - 基本每股收益0.1331元/股,同比增长25.45%[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5%,同比增加0.25个百分点[26]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38,510.03万元,同比增长19.64%[53] - 公司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9,457.39万元,同比增长25.48%[5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4%至13.85亿元,其中核心主营业务收入达13.61亿元(增长20.03%)[6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9.64%[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457.39万元同比增长25.48%[8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6%至13.85亿元(2024年半年度:11.58亿元)[148] - 净利润同比增长20.2%至1.02亿元(2024年半年度:0.85亿元)[14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4%至0.95亿元(2024年半年度:0.75亿元)[149]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5.5%至0.133元/股(2024年半年度:0.106元/股)[150]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8.96亿元,同比增长21.79%[24] - 研发费用1.51亿元,同比增长8.44%[24] - 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合计1.76亿元,同比下降9.12%[24]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79%至8.96亿元,水声电子防务产品成本大幅增长68.91%[6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9.72%至3687万元,主要因服务费减少701.76万元(降65.56%)[66]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944.32%至578万元,主因利息收入减少413万元(降52.51%)[6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44%至1.51亿元,外协加工费增长107.44%[67]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8%至8.96亿元(2024年半年度:7.36亿元)[14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4%至1.51亿元(2024年半年度:1.39亿元)[149]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9.8%至0.37亿元(2024年半年度:0.52亿元)[148]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944.2%至578万元(2024年半年度:55万元)[149] 各业务线表现 - 防务领域营业收入62,520.03万元,同比增长17.72%[53] - 水声电子类业务营业收入41,979.63万元,同比增长30.68%[53] - 特装电子类业务营业收入20,540.40万元,同比下降2.12%[53] - 非防务领域营业收入73,575.65万元,同比增长22.07%[54] - 防务领域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17.72%其中水声电子业务4.20亿元同比增长30.68%[84] - 非防务领域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22.07%[84]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0亿元[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993.2万元,净流出同比增加11932.24万元[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29385.63万元,同比下降17.95%[2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20710.07万元,同比下降20.4%[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45378.83万元,同比下降10.12%[2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84436.44万元,同比下降13.77%[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至1.6亿元,销售商品收款减少3.09亿元(降20.4%)[6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0.4%至12.07亿元(2024年半年度:15.17亿元)[15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4061万元扩大至-1.6亿元[15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为21.9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2.51亿元[140] - 应收账款为42.7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14%[140] - 存货为17.4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54%[140] - 应收票据为1.5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40%[140] - 应收款项融资大幅增长76.04%至2.31亿元,因电子债权凭证增加[73] - 应付票据下降51.27%至1.07亿元,因子公司票据到期支付[73] - 长期借款增长13.83%至3.05亿元[73] - 货币资金大幅增长至30.98亿元,较期初20.54亿元增长50.8%[144] - 短期借款下降至3.83亿元,较期初4.23亿元减少9.5%[141] - 应付账款保持高位为16.85亿元,与期初16.63亿元基本持平[141] - 未分配利润增长至43.13亿元,较期初42.19亿元增长2.2%[142] - 合同负债1.65亿元,较期初1.46亿元增长13.0%[141] - 递延所得税资产5.74亿元,较期初5.47亿元增长4.9%[14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5,117.64万元,占营业收入10.91%[52] - 研发投入151.1764百万元,占营业收入10.91%[56] - 水声电子方向技术转化形成约200百万元产值[57] - 研发投入1.5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91%[85] - 水声电子技术成果转化预计形成2亿元产值[86] - 突破超小型分体式多圈编码器等多项关键技术[57] - 拥有发明专利540项和软件著作权423项[61] - 旗下拥有9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3家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59] 业务与市场动态 - 智能清洗设备在比亚迪项目中标10个,新签合同11百万元[55] - LNG岸基装卸系统获近10百万元大修订单[56] -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将交付泰国客户[55] - 新签智慧港口合同额同比增长较快[55] - 完成多型国产化输油管道维修设备样机研制[58] - 开孔封堵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51] - 杰瑞自动化金属锻造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建造能力居国内前两名[50] - 杰瑞电子智慧交通类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49]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21.13亿元人民币,募集资金净额为21.11亿元人民币[115]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8.74亿元人民币,占募集资金净额的88.78%[115]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2788.61万元人民币,占募集资金净额的1.32%[115] - 海洋防务XXXX探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34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度101.25%[117] - 水声侦察装备产业化XXXX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913.06万元人民币,完成进度16.6%[117] - 工业智能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5581.83万元人民币,完成进度101.49%[117] - 海洋信息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16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度77.47%[117] - 智能装备及数字化车间产业化项目(杰瑞自动化)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834.42万元人民币,完成进度88.98%[117] - 通信导航及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607.57万元人民币,完成进度15.83%[117] - 水声探测及对抗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辽海装备)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37.45万元人民币,完成进度102.21%[117] - 水声探测及对抗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中原电子)调整后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9353万元,已投入813.34万元,进度为8.7%,预计2026年3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18] - 水声探测及对抗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中船永志)调整后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219万元,已投入175.42万元,进度为80.1%,预计2024年9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18] - 支付现金对价项目使用募集资金8.1亿元,已完成100%投入[118] -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项目使用募集资金3.11亿元,已完成99.96%投入[118] - 公司使用1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子公司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126] - 公司使用7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子公司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126] 关联交易与承诺 - 2025年预计向关联人采购上限为5亿元人民币,销售产品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提供服务上限为0.6亿元人民币,接受服务上限为2.4亿元人民币,租赁房产设备上限为1亿元人民币[101] - 关联财务公司日存款余额上限为35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上限为15亿元人民币,年度授信总额15亿元人民币,其他金融业务5亿元人民币[101] - 报告期内实际发生日常关联交易总额为35.57亿元人民币,其中向关联人采购0.5亿元,销售商品6.89亿元,提供服务0.18亿元,接受服务0.01亿元,租赁设备0.28亿元[102] - 在关联财务公司存款余额11.61亿元,贷款4.23亿元,使用授信额度11.88亿元[102] - 关联财务公司存款利率范围为0.06%-1.6%,期初存款余额15.65亿元,本期存入39.54亿元,取出43.57亿元,期末余额11.61亿元[106] - 关联财务公司贷款利率范围为0-3.1%,期初贷款余额4.28亿元,本期新增贷款1.15亿元,还款1.2亿元,期末余额4.23亿元[110] - 获得关联财务公司综合授信额度15亿元,实际使用11.88亿元[109] - 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2016年起持续履行避免关联交易承诺[94] - 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2016年起持续履行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承诺[94] - 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2016年起持续履行避免同业竞争承诺[94] - 中船重工集团承诺尽量减少与中电广通的关联交易[95] - 中船重工集团承诺无法避免的关联交易将基于公允原则制定交易条件[95] - 中船重工集团承诺重组后不存在与中国海防的主营业务同业竞争[98] - 中船重工集团承诺优先向中国海防提供可能产生同业竞争的新业务机会[98] - 中船重工集团承诺尽量减少与中国海防的关联交易,确保无法避免的关联交易基于公允原则[98]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1112.61万元,同比减少955.34万元[25] - 政府补助1426.45万元,同比减少953万元[25] 子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北京长城电子装备归母净利润1254.48万元[79] - 主要子公司中船重工海声科技归母净利润6122.79万元[79]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0,864户[130]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29,032,461股,占总股本46.30%[132]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持股54,028,216股,占总股本7.60%[132] - 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6,355,612股,占总股本3.71%[132] -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6,130,533股,占总股本3.68%[132]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4,948,076股,占总股本3.51%[132]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可交换债券质押专户持股21,930,885股,占总股本3.09%[13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3.29亿股,占比4.63%[133] - 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583.82万股[133] - 前十名无限售股东持股中,国有股东占比超7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