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兰德(0810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9 20:23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为人民币122,172,000元,同比增长54.68%[5][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人民币122,172,000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4.68%[35]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4.7%至人民币1.22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0.79亿元)[47] - 亏损为人民币47,000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7,920,000元大幅收窄[5][7] - 公司录得亏损人民币47,000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7,920,000元大幅收窄[39] - 亏损大幅收窄至人民币4.7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792万元)[47] - 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01分,相比去年同期1.56分显著改善[8] - 每股基本亏损大幅收窄至47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7.92百万元人民币)[28] - 公司税前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从2024年亏损7.862百万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盈利0.933百万元人民币[18] - 综合分部业绩从2024年亏损5.517百万元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盈利2.487百万元人民币[18] 成本和费用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90,000元,同比下降62.3%[8] - 员工成本下降17.6%至人民币1152万元(2024年:人民币1398万元)[43] 毛利率和毛利 - 毛利为人民币12,215,000元,同比增长66.9%[8]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0.00%,较2024年同期的9.26%有所提升[37] - 毛利率提升至10.00%(2024年同期:9.26%)[47] 业务分部收入 - 公司硬件及计算机软件销售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9.1%至114.00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71.666百万元人民币)[18] -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1.6%至8.17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7.32百万元人民币)[18] - 硬件及计算机软件销售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14,001,000元,同比增长59.07%[34] -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人民币8,171,000元,同比增长11.63%[34] 业务分部利润和毛利率 -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分部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113,000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8,590,000元[38] - 硬件及计算机软件销售业务毛利率为7.83%,略低于2024年同期的7.88%[36] -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为40.19%,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22.77%[36]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99,881,000元,同比增长27.5%[9]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值增长27.5%至99.88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78.344百万元人民币)[29] - 应收账款及票据增长27.5%至人民币9988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7834万元)[47] - 存货为人民币13,394,000元,同比增长118%[9] - 存货激增117.9%至人民币1339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615万元)[47] - 应付账款总额为人民币45,136,000元,较2024年末增长73.86%[31][32] - 应付账款增长65.4%至人民币5498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3323万元)[48]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9,814,000元,同比下降37.1%[9]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下降37.1%至人民币981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1559万元)[48] - 分部总资产增长19.2%至131.326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110.144百万元人民币)[20]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63.69%(2024年末:56.66%)[50]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5,570,000元[12] 政府补助和税务 - 政府补助大幅增加至0.71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0.021百万元人民币)[22] - 所得税开支增加至0.98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0.058百万元人民币)[23] 应收账款账龄 - 0-90天账龄的应收账款占比91.6%达91.46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70.159百万元人民币)[30] 应付账款账龄 - 账龄少于一年的应付账款占比达88.28%,金额为人民币39,843,000元[32] 员工情况 - 员工人数减少9.6%至75人(2024年末:83人)[43] 股权变动和股东结构 - 浙江升华出售193,316,930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8.16%给芯云智联[51] - 陞洋出售65,022,000股H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2.84%给君然科技[52] - 浙江升华不再持有任何股份陞洋直接持有52,578,000股H股占比10.38%[53] - 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士合计持有258,338,93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1.00%[53][54] - 芯云智联持有193,316,930股内资股占比38.16%为最大单一股东[54] - 君然科技持有65,022,000股H股占比12.84%[54] - 其他内资股股东持有51,104,240股占比10.09%[54] - 其他H股股东持有197,103,000股占比38.91%[54] - 公司总已发行股份数为506,546,170股[54] - 强制现金要约将针对所有尚未由要约人及君然科技持有的股份[55] - 董事兼副董事长陈平持有27,294,240股内资股,占公司股本5.39%[63] - 主要股东浙江升华持有193,316,930股内资股及117,600,000股H股,合计占股本61.38%[66] - 股东陞洋持有117,600,000股H股,占公司股本23.22%[66] - 德清汇升投资通过控制法团权益持有193,316,930股内资股及117,600,000股H股,合计占股本61.38%[66] - 夏士林先生通过控制法团权益持有193,316,930股内资股及117,600,000股H股,合计占股本61.38%[66] - 钱小妹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193,316,930股内资股及117,600,000股H股,总计310,916,930股,占公司总股本61.38%[67][71] - 吴梦根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1,000,000股内资股及12,800,000股H股,总计33,8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6.67%[67] - 戴继红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21,000,000股内资股及12,800,000股H股,总计33,8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6.67%[67][71] - 浙江升华通过德清汇升(持股69.54%)间接持有193,316,930股内资股,德清汇升由夏士林先生控股75%[68] - 陞洋实业持有117,600,000股H股,由浙江升华全资拥有,夏士林先生通过多层控股结构对其拥有权益[71] 公司投资和债务 - 公司持有浙江典石科技1100万元人民币债务,年利率5%,应于2025年12月31日前偿还[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浙江典石债务账面结余为零,累计减值亏损拨备1100万元人民币[62] 公司治理和委员会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黄轩珍、蔡家楣)和一名非执行董事(陈平)组成,黄轩珍任主席[70] - 董事长王锋先生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该安排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75] - 公司披露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计师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70]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在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准则[73] 证券交易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2024年同期:无)[72] 权益总额 - 权益总额为人民币47,688,000元,基本保持稳定[10]
泰达生物(0818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2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综合营业额为人民币2.264亿元,同比增长7.01%[4] - 总营业额为人民币226,407,014元,同比增长7.01%[42] - 综合毛利额为人民币1382万元,同比增长14.07%[4] - 综合毛利额为人民币13,820,662元,同比增长14.07%[42] - 综合毛利率为6.10%,较去年同期5.73%有所提升[42] - 公司股权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642.6万元,同比扩大55.9%[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42.6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12.3万人民币扩大55.9%[15] - 公司股权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6,426,384元[46] - 每股亏损人民币0.317分,去年同期为0.218分[4][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为人民币3,960,302元,同比下降43.85%[43] - 研发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6,551,751元,同比增加93.37%[44]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973,895元,同比下降0.19%[45] - 融资开支为197.4万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197.8万人民币基本持平[1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总收益为2.264亿人民币,其中肥料产品收益1.83亿人民币,养老及健康业务收益4342万人民币[10] - 肥料产品收益同比下降13.4%,从2.113亿人民币降至1.83亿人民币[10] - 养老及健康业务收益大幅增长170倍,从25.3万人民币增至4342万人民币[10]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人民币5227万元,较期初减少20.1%[6][8] - 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人民币52,270,511元[47] - 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9840万元,去年同期为流入804万元[8] - 通过发行股份获得融资人民币8119万元[8] - 公司发行股份获得资金人民币8089.55万元[26] - 公司完成两轮股票增发以每股0.375港元配售2.394亿股股份净募集资金约8880万港元用于AI医疗健康软件平台购买和开发[35] - 公司完成两轮股票增发,第一轮配售135,900,000股,募集资金总额约5,096万港元,净额约5,050万港元[62] - 公司完成第二轮股票增发,配售103,500,000股,募集资金总额约3,881万港元,净额约3,830万港元[62] - 募集资金用途包括购买AI医疗健康软件平台后续开发及养老健康业务营运资金[3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应收购贸易账款及票据增至人民币3422万元,较年初增长216.3%[6] - 应收贸易账款净额增至3421.8万人民币,较期初的1081.9万人民币增长216.2%[18] - 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8383万元,流动负债占比达29.2%[6] - 存货增至人民币8399万元,较年初增长11.5%[6] - 应付贸易账款增至3308.4万人民币,较期初的893.2万人民币增长270.3%[20] - 综合资产负债比率为0.76,较去年末0.91有所改善[48] - 流动比率为1.10,较去年末0.84显著提升[48] - 公司总权益从人民币4582.81万元增至人民币9661.82万元,增长110.8%[26] - 公司股本从人民币1.8945亿元增至人民币2.1339亿元,增长12.6%[26] - 股份溢价从人民币2.7532亿元增至人民币3.3227亿元,增长20.7%[26] - 累计亏损从人民币4.0169亿元扩大至人民币4.3592亿元,增加8.5%[26] - 公司股本从1.895亿股增至2.134亿股,新增2.399亿人民币股本[22] 养老及健康业务发展 - 公司受托管理上海市50家养老机构包括3家养老院29家日间照护中心6家长者照护之家12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4] - 瑞福养老日间照护为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养老院获上海市首批三级机构称号[34] - 公司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业务提供电动护理床步行辅助器具等服务[34] - 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搭载千亿级参数基于百万级真实病案闭源数据训练准确率达90%以上医学知识覆盖率98%[37] - 公司通过博雅全健与北医三院等顶级三甲医院合作开发病理驱动的严肃医疗大模型[36] - 羲和一号预问诊分诊一体机计划在基层医疗领域推广以提升诊断效率和管理水平[38] - 医疗大模型训练需高质量医疗数据支撑涉及病历影像检验报告等多元形态[39] - 博雅全健与地方政府及算力供应商合作建设AI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和研发一体机[36] 其他财务相关事项 - 公司税项开支为零人民币,因期内无应课税收入[12][1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支出为83.5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1.4万人民币增长36.1%[16] - 公司为附属公司提供银行融资担保金额为人民币0元(2024年6月:人民币0元)[2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4年6月:无)[25]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64] 市场与行业信息 - 钾肥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涨幅达15%-20%[29] 公司股权结构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82,500,000股普通股,占股本9.63%[55] - 深圳翔永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80,000,000股普通股,占股本9.50%[55] - 深圳市奥派派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80,000,000股普通股,占股本9.50%[55] - 东莞市绿野化肥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20,000,000股普通股,占股本6.33%[55] - 公司所有已披露股份均为内资股[55] 公司治理与披露 - 公司董事及高级行政人员于公司证券中无任何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53] - 公司未批准任何新的购股权计划[59] - 公司执行董事为孙莉[66]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何昕、李雪莹及李锡明[6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涂相珍、王永康及高纯[66] - 公告于GEM网页刊登至少七日[66] - 公告同时在公司网站www.bioteda.com刊登[66]
智云国际控股(0852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9 20:22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36,451,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8,820,000港元下降38.0%[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3645.1万港元,同比下降38.0%[18]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38.0%至3645.1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5882.0万港元)[4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除税后亏损约6,981,000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除税后溢利445,000港元[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698.1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盈利44.5万港元[9] - 公司拥有人期内亏损698.1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溢利44.5万港元)[53] - 每股亏损为1.21港仙,而2024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08港仙[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5,755,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5,032,000港元下降61.7%[5] - 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25.6%下降9.8个百分点至2025年的15.8%[5] - 毛利率下降9.8个百分点至15.8%(2024年同期为25.6%)[49] - 公司员工成本(不含董事酬金)为5,01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788千港元增长80.0%[30] - 员工成本增加171.0万港元至690.6万港元[65]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下降21.6%至188.7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240.8万港元)[42] - 公司融资成本为3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513千港元下降35.7%,其中银行借款利息从470千港元降至242千港元(下降48.5%)[26] 各业务线表现 - 功能性针织物、服装及纱线的销售额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43.1%[5] - 商品销售收益3023.7万港元同比下降43.1%,其中功能性针织面料销售2233.8万港元同比下降43.4%[18] - 功能性针织面料销售额下降43.4%至2233.8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3946.9万港元)[48] - 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服务收益621.4万港元同比增长10.2%[18] - 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服务收益621.4万港元同比增长10.2%[18] - 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服务收入增长10.2%至621.4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563.9万港元)[48] - 功能性针织面料分部亏损474.3万港元,云计算分部盈利77.4万港元[20] - 公司总收益为58,820千港元,其中功能性针织面料、服装及纱线销售分部贡献53,181千港元(90.4%),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服务分部贡献5,639千港元(9.6%)[22] - 公司分部溢利为3,971千港元,其中功能性针织面料、服装及纱线销售分部贡献3,929千港元(98.9%),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服务分部贡献42千港元(1.1%)[22]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2188.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4116.2万港元改善46.8%[12] - 偿还银行借款1939.4万港元,新筹集银行借款1086.5万港元[12] - 按每股0.76港元发行6300万股新股募集总额4788万港元[67] - 新股发行相当于现有股本10.94%及扩大后股本9.86%[6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于2025年6月30日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0,708,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1,271,000港元减少37.6%[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906.9万港元,较期初7882.3万港元减少37.8%[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975.4万港元至4906.9万港元[56]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770,000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51,000港元[8]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8,251千港元,较2024年末25,770千港元下降29.2%,其中30天以内账期占比67.5%(12,319千港元)[33][3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751.9万港元或29.2%至1825.1万港元[55]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857,000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2,519,000港元[8] - 银行借款及其他贷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487,000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7,175,000港元[8] - 银行借款总额下降32.1%至1924.8万港元(2024年末为2836.9万港元)[37] - 银行借款及其他贷款减少831.2万港元至1760.9万港元[56] - 应收账款总额下降56.9%至397.4万港元(2024年末为921.6万港元)[36] - 贸易应付款项减少524.2万港元或56.9%至397.4万港元[55] - 速动比率3.09倍较2024年12月31日2.86倍有所改善[57] - 资产负债比率从22.6%下降至16.0%[58] - 总权益从期初12527.2万港元降至12002.6万港元,下降4.2%[9] - 公司总资产为159,929千港元,较2024年末178,599千港元下降10.5%,主要由于功能性针织面料分部资产从151,683千港元降至134,734千港元(下降11.2%)[23] - 公司总负债为39,903千港元,较2024年末53,327千港元下降25.2%,主要由于功能性针织面料分部负债从32,898千港元降至18,661千港元(下降43.3%)[24] 税务和汇兑 - 海外业务换算产生汇兑收益173.5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233.3万港元[9] - 公司确认中国企业所得税942千港元,而去年同期为退税416千港元[27] - 公司所得税抵免94.2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所得税开支41.6万港元)[52] 主要客户和集中度 - 主要客户A贡献收益8,421千港元(占总收益14.3%),较去年同期11,664千港元下降27.8%;客户B贡献收益3,176千港元(占总收益5.4%),较去年同期15,519千港元下降79.5%[25]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董事李键持有公司股份89,495,000股,占比15.54%[70] - 董事陈国敏持有公司股份80,540,000股,占比13.98%[70] - 李颖阳女士持有公司股份81,595,000股,占比14.17%[73] - Yasir Ali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96,000,000股,占比16.67%[73] - Meta Tdex Technology LLC持有公司股份96,000,000股,占比16.67%[73] - 董事黄继雄持有公司股份5,000股,占比0.00%[70] - 执行董事提供个人担保抵押银行借款约201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3139万港元)[4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6] - 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77] - 公司确认无董事存在业务竞争或利益冲突[75] - 公司未赎回或买卖任何上市证券[78] 员工情况 - 员工总数80人较去年同期77人增加3人[65]
瑞斯康集团(0167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21
营业额增长(同比) - 公司营业额为人民币58.6百万元,同比上升41.4%[3] - 公司总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4144.3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5860.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20]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4144.3万元增长至2025年5860.8万元,同比增长41.4%[24] - 营业额从人民币41.4百万元上升至58.6百万元,增幅41.4%[55] - 公司总营业额为58.6百万元,同比增长41.4%[49] 自动抄表业务表现 - 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分部营业额为人民币28.4百万元,同比上升55.2%[3] - 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826.5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835.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2%[20] - 自动抄表业务收入从2024年1826.5万元增长至2025年2835.1万元,同比增长55.2%[24] - 自动抄表业务营业额28.4百万元,同比增长55.2%,占总营业额48.4%[50] - 自动抄表业务营业额增长55.2%[55] - 公司宽带双模自动抄表产品实现商业化推动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销售增长[50] 智慧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表现 - 智慧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分部营业额为人民币15.9百万元,同比上升10.2%[3] - 智慧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441.9万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588.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20] - 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营业额15.9百万元,同比增长10.2%,占总营业额27.1%[51] - 智能制造业务营业额增长因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项目确认销售[51] 风电场运维业务表现 - 风电场运维业务分部营业额为人民币14.4百万元,同比上升64.1%[3] - 风电场运维业务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875.9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437.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1%[20] - 风电场运维服务收入从2024年875.9万元增长至2025年1437.3万元,同比增长64.1%[24] - 风电场运维业务营业额14.4百万元,占总营业额24.5%[53] - 风电运维业务贡献营业额人民币14.4百万元[55] - 风电场运维业务签订6个长期服务合约,总服务费约1,293百万元,设计容量503.5兆瓦[53] - 风电场运维业务收入按风电场时间加权容量乘以费率计算确认[53] 电力载波通信产品表现 - 电力载波芯片收入从2024年51.7万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250.1万元,同比增长383.8%[24] - 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收入从2024年1375.6万元下降至2025年1014.3万元,同比减少26.3%[24] 毛利及毛利率变化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2.6百万元,同比增加47.2%[3] - 毛利率为38.5%,较去年同期37.0%有所提升[3] - 毛利增长47.2%至人民币22.6百万元[56] - 毛利率从37.0%提升至38.5%[57] - 风电运维业务毛利率达51.3%[57] 分部业绩表现 - 公司整体分部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454.8万元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盈利645.7万元人民币[20] - 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分部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850.0万元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亏损511.0万元人民币[20] - 智慧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分部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237.5万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419.4万元人民币[20] - 风电场运维业务分部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盈利632.7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盈利737.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20] 亏损及每股亏损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为人民币12.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4.7百万元收窄[3]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4.75分,去年同期为9.66分[3] - 公司期间亏损为2470万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215.1万人民币增加103.3%[6] - 公司净亏损约人民币1215.1万元[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12,151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4,700千元亏损收窄50.8%[30] - 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55,729千股[30]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4年同期人民币24.7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12.2百万元,降幅达50.6%[54] 成本与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6.037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6.111百万元[5]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4.44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9.244百万元大幅减少[5] - 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924.4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9%[20] - 研发开支减少51.9%至人民币4.4百万元[6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063.6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67.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20] - 已售存货成本从2024年1124.1万元增长至2025年1948.1万元,同比增长73.3%[27] - 无形资产摊销从2024年305.6万元增加至2025年437.8万元,同比增长43.3%[27]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56.3%至人民币7.7百万元(2024同期:人民币17.6百万元)[88] 其他收入及开支 - 公司全面开支总额为840.9万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2516.9万人民币减少66.6%[6] - 其他收入增长127.1%至人民币3.4百万元[58] - 汇兑收益净额从2024年亏损106.7万元转为2025年收益304万元,改善410.7万元[25] - 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异为374.2万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46.9万人民币[6] - 融资成本从2024年445.2万元下降至2025年376.1万元,同比减少15.5%[26] - 关联方利息开支从2024年中的648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1,120千元,增长72.8%[36]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50.5万元增长至2025年189.5万元,同比增长275.2%[28] 资产负债及现金流 - 公司总资产为2.412亿人民币,较期初2.366亿人民币增长1.9%[7] - 流动资产总额为1.178亿人民币,较期初1.081亿人民币增长9.0%[7] - 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为1337.2万人民币,较期初1518.3万人民币减少11.9%[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9455.3万人民币,较期初7777.7万人民币增长21.6%[7] - 存货为539.2万人民币,较期初1133.5万人民币减少52.4%[7] - 无形资产为1.086亿人民币,较期初1.130亿人民币减少3.9%[7] - 公司权益总额为亏损1.198亿人民币,较期初亏损1.113亿人民币扩大7.6%[7] - 公司净负债约人民币1.19755亿元[10] - 净负债资本比率从-208.0%改善至-197.2%[67] 负债变化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5885万元增至1.8027亿元[8] - 流动负债总额从2.8913亿元降至1.807亿元[8] - 银行及其他借款(非流动)从5694万元增至1.787亿元[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从1.902亿元降至7078万元[8] - 合约负债从1096万元增至1768万元[8] - 递延收入从627万元降至581万元[8] - 递延税项负债从615万元降至378万元[8]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8311万元增至8957万元[8] 应收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账面净值从2024年末的64,865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73,561千元,增长13.4%[32][33]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024年末的58,399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61,153千元[33]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77,777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94,553千元,增长21.6%[33]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58,930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60,808千元,增长3.2%[35]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83,114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89,572千元,增长7.8%[35] 关联方交易及借款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丁志钢持有中嘉信达84%股权[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向郭磊女士借款未偿还余额为6268.8万元人民币[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向丁志钢先生借款未偿还余额为91.2万元人民币[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向中嘉信达借款未偿还余额为300万元人民币[37] 管理层及员工成本 - 2025年上半年管理层短期雇员福利支出为166万元人民币[38] - 2025年上半年管理层离职后福利支出为18.4万元人民币[38]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底56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45名[88] 融资及资本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供股筹集最多约1.2786亿港元资金[39]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股息[29] - 公司未支付2025年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81]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国家规划到2025年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43] - 国家规划到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3] - 国家规划到2025年建立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43] - 中国风电运维市场需求2016-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42%[46] - 国家电网2025年起未来3-5年招标全面转向宽带双模通信技术产品[44] - 中国风电场运维费用预计在2015至2024年间总计达180–220亿美元[79] - 公司专注宽带双模通信技术并应用于电网低压配网及电力物联网领域[75]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推动智慧电表招标数量保持稳健增长[73] - 宽带双模通信芯片覆盖智慧配电、用电及微电网等能源管理领域[75] -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市场预计未来几年保持较好发展态势[76] -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因低渗透率及人力成本上升持续健康增长[77] - 公司拓展石油石化行业维修与安全完整性系统市场[76][77] - 能源转型要求配电网改造升级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74] - 公司开发智能工厂应用程序接口及视觉管理平台知识产权[78] - 风机质保期结束释放运维市场空间(2006-2010年装机为主)[79] - 公司大部分运维项目质保期将在2026-2027年到期[8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83]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4] - 未经审核中期财务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且无意见分歧[90] 其他重大事项 - 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85] - 公司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86]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7]
中天湖南集团(0243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19
收入表现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466亿元,同比下降2.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46,55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56,507千元人民币下降2.8%[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3.46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3.565亿元下降2.8%[43] 利润与亏损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840万元[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8,397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亏损3.19分人民币[3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收窄至人民币1840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4.6%[39] - 净亏损收窄14.6%至18.4百万元,主要因减值开支及财务成本减少[54] 毛利率与成本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3910万元,毛利率为11.3%[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小幅上升至11.3%,2024年同期为10.9%[39] - 销售成本减少3.2%至307.5百万元,毛利率从10.9%提升至11.3%[47][48] 业务线收入表现 - 建筑合同收入为345,72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其中民用建筑工程收入204,101千元人民币,市政工程收入103,602千元人民币[20] - 民用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的收入分别录得中个位数及双位数增长[38] - 装配式钢结构工程及其他专业承包工程的收入大幅下跌[38] - 民用建筑工程收入同比增长7.2%至204.1百万元,市政工程收入增长16.8%至103.6百万元[45] - 装配式钢结构工程收入同比下降53.1%至13.8百万元,其他专业承包工程收入下降52.5%至20.0百万元[45] 地区收入表现 - 按地理区域划分,湖南地区收入193,32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9%),海南地区收入30,72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8%),江西地区收入71,79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4%)[22] - 2025年上半年客户B贡献收入71,798千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20.7%[17] 费用与成本开支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2,157千元人民币,其中借款利息开支2,121千元人民币[24] - 研发成本为8,98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352千元人民币下降3.9%[25]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净额稳定在24.3百万元[51] - 员工成本降至10.9百万元,雇员人数增至335名[59] 税务处理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1,999千元人民币,其中递延税项抵免3,731千元人民币[28] - 所得税抵免为2.0百万元,适用15%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53] 现金流与流动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068万元[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25.0%至40.7百万元,流动比率降至1.24[55] - 公司可用未动用银行信贷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100万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底的人民币106万元[37] 借款与融资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9335万元[7][8] - 公司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131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底的人民币9330万元,减少17.5%[35] - 计息借款总额减少17.5%至93.3百万元,资产负债比率降至19.5%[56]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0%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9.5%[64] - 公司无法履行总额为人民币7350万元的银行借款的财务契诺,但已获银行豁免[37] 资产与应收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6.240亿元[7] - 合约资产为人民币16.005亿元[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净额为329,57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413,973千元人民币下降20.4%[32] - 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保证金净额为294,46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14,521千元人民币增长157.1%[32]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4.133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底的人民币3.285亿元,降幅达20.5%[33] 负债与应付款项 - 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0.891亿元[7]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9.853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底的人民币10.891亿元,增长10.5%[34] 权益与资本结构 - 权益总额为人民币4.791亿元[8] 全球发售资金使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76.6百万元(相当于约84.1百万港元)[67] - 于2025年上半年结转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余额约为人民币11.5百万元[67] - 购买及更换建筑机械及设备已动用人民币3.8百万元,剩余11.5百万元预计于2025年12月前动用[68] - 为手头三个项目前期开支提供资金已全额动用人民币38.3百万元[68] - 为成立及营运技术中心提供资金已全额动用人民币15.3百万元[68] -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已全额动用人民币7.7百万元[68]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包括库存股)[66]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62] - 公司无重大外汇风险敞口[63] - 资本承担维持14.5百万元,无重大新增投资计划[58][61]
正商实业(0018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2,624.1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326.8%[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502.2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减少约68.6%[5]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26.2分,相比2024年同期每股亏损83.5分有所改善[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净亏损约5.043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1.839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26.241亿元,增长1,327%[25][28] - 公司除税前亏损从2024年的人民币16.010亿元收窄至2025年的人民币4.526亿元,改善71.7%[2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人民币5.022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5.971亿元改善68.6%[38]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2,624.1百万元,同比增长1,326.9%[52]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59.5百万元,同比增长340.7%[5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502.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597.1百万元[55]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26.2分,同比下降68.6%[5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564.6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70.4百万元显著增加[7]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54.3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86.8百万元大幅上升[7] - 融资成本上升至人民币1.543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8682万元增长77.7%[31] - 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支出为人民币2.451亿元,同比下降32.6%[31] - 已售物业成本激增至人民币25.492亿元,去年同期仅为人民币1.584亿元[32] - 所得税开支总额为人民币5169万元,去年同期仅为人民币233万元[33] - 中国土地增值税开支为人民币2499万元,同比下降62.0%[33]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54.3百万元,同比增长77.8%[55] - 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8.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21.8百万元下降14.2%[7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于中国物业发展分部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1.313亿元大幅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25.729亿元,增长1,859%[25][28] - 于中国物业发展分部业绩从2024年亏损人民币13.707亿元改善至2025年亏损人民币4.324亿元,减亏68.4%[25] - 于中国项目管理服务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965万元减少至2025年的人民币700万元,下降27.5%[25][28] - 证券买卖及投资分部业绩从2024年亏损人民币4,499万元收窄至2025年亏损人民币1,227万元,改善72.7%[25]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1,624万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1,755万元,增长8.1%[2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股息收入从2024年的人民币942万元减少至2025年的人民币889万元,下降5.6%[28] - 中国物业发展业务收益为人民币2,572.9百万元,分部亏损为人民币432.4百万元[57] - 已交付建筑面积为316,800平方米,均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8,120元[58] - AHR以外物业投资收益人民币12.4百万元同比增长18.1%但分部亏损人民币5.1百万元同比转亏因香港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增加[63] - 证券买卖业务收益人民币8.9百万元同比降5.3%但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2.3百万元同比改善72.7%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减少至人民币21.2百万元[64] - 业务涵盖物业发展、物业投资、项目管理及销售服务、酒店营运以及证券买卖[78] - AHR专注于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由集团控制99%权益[85] - 集团在中国郑州市经营一间酒店并定期审视新加坡物业市场以探索商机[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毛利率为2.3%,低于去年同期的7.3%[52]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2.4百万元,同比下降42.9%[53] - 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270.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439.3百万元[5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亏损收窄至人民币2.70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392亿元大幅改善81.2%[30] - 汇兑差额净额实现收益人民币2217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1.479亿元[30] - 撇减持作出售之物业至可变现净值拨备大幅减少至人民币2.685亿元,同比下降78.4%[30] - 发展中物业撇减至可变现净值拨备增加至人民币15.409亿元,较2024年底人民币14.106亿元增长9.2%[41] - 贸易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13055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9022千元,降幅达30.9%[43] - 三年以上账龄的贸易应收账款从208千元大幅增加至3382千元,增幅达1525.0%[43] - 应付账款及已收按金总额从9664071千元下降至9242604千元,减少4.4%[44] - 一年内到期的贸易应付账款及票据从4122193千元减少至3750356千元,下降9.0%[45] - 应计建筑成本中应付关联公司的款项从676068千元减少至444012千元,下降34.3%[44]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人民币1,057.6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7.6%其中已抵押按金人民币122.0百万元[65] - 公司拥有人应占负债净额人民币14,174.6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4.3%权益净额降至人民币87.5百万元骤降90.3%[66] - 借贷总额人民币15,232.2百万元其中一年内到期人民币14,169.7百万元占比93.0%[67] - 抵押资产账面总值人民币5,494.7百万元覆盖银行融资及按揭贷款[69] - 流动比率1.01较2024年末降1.9%资产负债率37.5%同比升3.1个百分点[71] - 物业发展资本承担人民币4,245.8百万元较2024年末降13.8%[72] - 按揭融资担保或然负债人民币16,936.7百万元同比降7.1%[7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06.9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317.5百万元略有减少[10] - 发展中的物业价值为人民币23,509.4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24,349.0百万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6,329.4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37,142.9百万元减少[10] - 公司合约负债为人民币11,904.4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12,954.6百万元减少[10]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为人民币4,503.9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4,579.2百万元略有下降[1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30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921亿元人民币下降4.4%[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5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9.627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84.4%[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8752.3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8.978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90.3%[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即期部分为45.039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69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支付的优先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总额约为43.857亿元人民币[1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0.625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2035亿元人民币下降5.2%[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递延税项负债为2.676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7136亿元人民币下降1.4%[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6258.6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6487.1万元人民币下降3.5%[11] - 公司分部总资产从2023年底的人民币393.18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376.410亿元,下降4.3%[27] - 公司总负债从2023年底的人民币385.351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376.603亿元,下降2.3%[27] 关联方交易和担保 - 应付关联公司款项中,应付关联公司河南正商置业有限公司的贷款为无抵押免息贷款[46][47] - 与正商发展集团的建筑成本交易从764331千元大幅减少至280432千元,下降63.3%[49] - 银行及其他借贷由关联公司担保的金额从5635866千元减少至3514620千元,下降37.6%[50] 公司治理和合规 - 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存在偏离,主席兼任行政总裁[91][92] - 全体董事确认期间完全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4] - 核数师对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执行商定程序但未提供保证[95] - 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8月29日后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发[97] 其他重要事项 - 集团当前聘用286名雇员[76] - 持有美国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GMR约5.6%股权及AHR约99%股权[83] - 未持有任何占集团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77] - 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77] - 未授予任何购股权[75] - 外汇风险主要涉及人民币及新加坡元交易,未进行对冲活动[74] - 未来资金需求将通过物业销售款项、营运现金流及银行借贷满足[79] - 重点发展河南省郑州市及中国一二线城市物业项目[80] - 集团财务状况自2024年12月31日以来无重大变动[88] - 报告期结束后至公告日期未发生任何重大事件[90]
智云国际控股(0852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3645.1万港元,同比下降38.0%[10]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38.0%至3645.1万港元(2024年:5882.0万港元)[23][25][27]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38.0%至3645.1万港元,其中功能性针织面料销售额下降至2233.8万港元,服装销售降至307.5万港元,纱线销售降至482.4万港元[53] - 除税后亏损为698.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44.5万港元[11][12] - 公司期内亏损6981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445千港元出现大幅下滑[14] - 公司从除税前溢利861万港元转为除税前亏损792.3万港元[25][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698.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44.5万港元[58] - 每股亏损为1.21港仙,去年同期每股盈利0.08港仙[12] - 每股基本亏损为0.0121港元(2024年:每股盈利0.0008港元)[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3069.6万港元[1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19.3万港元[12]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为1031.1万港元[12] - 融资成本为33.0万港元[12] - 研发开支新增122.6万港元(2024年:无记录)[35] - 员工成本大幅上升80.0%至501.9万港元(2024年:278.8万港元)[35] - 员工成本增加171.0万港元至690.6万港元,雇员人数增加3人至80人[70]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从240.8万港元降至188.7万港元,降幅21.6%[47] 毛利和毛利率变化 - 毛利为575.5万港元,同比下降61.7%[10] - 毛利率为15.8%,同比下降9.8个百分点[10] - 毛利减少约927.7万港元或61.7%至575.5万港元,毛利率下降9.8个百分点至15.8%[54] 各业务线表现 - 功能性针织物、服装及纱线销售额同比下降43.1%[10] - 核心业务(功能性针织面料、服装及纱线销售)收益暴跌43.1%至3023.7万港元(2024年:5318.1万港元)[23][25][27] - 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服务收益增长10.2%至621.4万港元(2024年:563.9万港元)[23][25][27] - 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服务收入增长至621.4万港元,同比增长10.2%[53] - 核心业务分部利润由溢利392.9万港元转为亏损474.3万港元[25][27] 客户和销售表现 - 主要客户B贡献收益暴跌79.5%至317.6万港元(2024年:1551.9万港元)[30] - 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特征,下半年销售通常高于上半年[48] - 公司授予客户的信贷期为30至120天,贸易应收款项无抵押品[3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净流动资产为103056千港元,较2024年底的108410千港元下降4.9%[13] - 总资产下降10.4%至1.599亿港元(2024年底:1.786亿港元)[28] - 总权益下降5246千港元至120026千港元,较期初减少4.2%[1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7519千港元至18251千港元,同比下降29.2%[13]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3168.1万港元降至2416.2万港元,降幅23.7%[38] - 账龄超过18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从113.9万港元降至10.9万港元,降幅90.4%[3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751.9万港元或29.2%至1825.1万港元,贸易应付款项减少524.2万港元或56.9%至397.4万港元[60] - 贸易应付款项从921.6万港元降至397.4万港元,降幅56.9%[40] - 存货增加9662千港元至22519千港元,较期初增长75.2%[13] -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10967千港元至48049千港元,增长29.6%[13] - 预付款项大幅增长28.3%至5322.2万港元[38] - 银行借款减少8312千港元至17175千港元,降幅32.6%[13] - 银行借款总额从2836.9万港元降至1924.8万港元,降幅32.1%[42] - 银行借款减少831.2万港元至1760.9万港元[61] - 速动比率3.09倍(2024年6月30日:3.35倍;2024年12月31日:2.86倍)[62] - 资产负债比率下降至16.0%(2024年12月31日:22.6%)[63] 现金流变动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31538千港元,期末余额为49069千港元,较期初下降40.1%[17]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2188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改善52.3%[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975.4万港元至4906.9万港元[61] 税务和汇率影响 - 实际税率转为-11.9%(去年同期:48.3%),主要由于除税前亏损[57] - 汇兑储备因海外业务换算产生1735千港元正收益[14] 公司股权和融资活动 - 发行6300万股新股,认购价每股0.76港元,较协议日期收市价折让16.48%[72] - 发行新股所得款项总额4788.0万港元,净额约4762.0万港元[72] - 认购协议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9月18日[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认购事项尚未完成[74] - 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83] 股东和股权结构 - 董事李键持有公司股份89,495,000股占比15.54%[75] - 董事陈国敏持有公司股份80,540,000股占比13.98%[75] - 李颖阳女士持有公司股份81,595,000股占比14.17%[78] - Yasir Ali通过Meta Tdex持有公司股份96,000,000股占比16.67%[78] - Meta Tdex Technology LLC持有公司股份96,000,000股占比16.67%[78] - 黄继雄持有公司股份5,000股占比0.00%[75] 审计和合规 - 审核委员会确认中期财务资料符合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81]
倢冠控股(0860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9 20:17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2.15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9.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15.7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1.16百万港元增长19.1%[19][24] - 公司2025年中期总收益2.157亿港元,同比增长3460万港元或19.1%[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净溢利31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亏损60万港元[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51百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0.67百万港元[12] - 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溢利轉虧為盈,達250.8萬港元(去年同期虧損66.5萬港元),每股基本盈利0.17港仙(去年同期虧損0.05港仙)[37] - 公司2025年中期溢利310万港元,相比2024年中期净亏损6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50] 成本和费用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383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9.8%[7] - 公司毛利3830万港元,同比增长340万港元或9.8%,但毛利率由19.2%降至17.7%[56] - 公司除稅前虧損增加,主要由於確認為開支的軟硬件成本上升至11866.3萬港元(較去年同期8046.2萬港元增長47.3%)及資訊科技解決方案服務成本增至4322.1萬港元(較去年同期2969.8萬港元增長45.5%)[31] - 行政及一般开支2610万港元,同比减少150万港元或5.3%[58] - 销售开支750万港元,同比增加50万港元或6.4%[57] - 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員薪酬總額增至213.9萬港元(較去年同期170.8萬港元增長25.2%)[33] - 2025年中期员工成本总额为477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30万港元有所增加[65] - 所得稅開支轉為抵免67,000港元(去年同期支出14,000港元),主要由於遞延所得稅變動[35] 各业务线表现 - 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服务收益为133.9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5.2%[24] - 资讯科技开发解决方案服务收益为55.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9%[24] -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服务收益1.339亿港元,占总收益62.1%,同比增长3480万港元或35.2%[52][55] - 信息科技开发解决方案服务收益5580万港元,占总收益25.9%,同比减少350万港元或5.9%[51][55] - 信息科技维护及支援服务收益2600万港元,占总收益12.0%,同比增长320万港元或14.1%[53][55] - 随时间确认的收益为121.31百万港元,占总收益56.2%[26] 地区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是公司主要收益来源,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益209.5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7.7%[1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为30.1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11百万港元增长76.0%[13]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81.8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118.8万港元增长82.2%[1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82百万港元,较期初的31.19百万港元增长82.1%[1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680万港元,较2024年底3120万港元增加2560万港元[6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166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095.5万港元增长64.3%[10]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合约资产为7546.5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845.5万港元增长10.2%[10]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113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894.5万港元增长12.5%[1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合约负债为7705.5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06.4万港元大幅增长538.8%[1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资产总额为2.724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27亿港元增长49.1%[10][11] - 貿易應收款項大幅增加至7661.3萬港元(較去年底4029.8萬港元增長90.1%),其中0-30天賬期款項佔6788萬港元(去年底2608.4萬港元)[42] - 預期信貸虧損撥備增加至1726.4萬港元(較去年底1545.9萬港元增長11.7%),反映信貸風險上升[41] - 公司現金流狀況改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總額增至1.188億港元(較去年底7171.2萬港元增長65.7%)[40] - 貿易應付款項增至3790.6萬港元(較去年底3340.7萬港元增長13.5%),其中0-30天賬期佔3603.3萬港元(去年底2268.2萬港元)[45]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1%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24.2%[61] 融资和借款状况 - 银行借款完全清償,從去年底26.2萬港元降至0港元[48] - 公司无银行借款,拥有1000万港元信贷融资额度[60] - 银行融资由人寿保单转让契据及企业担保3100万港元(加利息及其他费用)作担保[70] - 公司通过供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990万港元[8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动用供股所得款项约1800万港元[87] - 发展及培育新能源汽车行业的1190万港元款项因外部环境未动用,预计于2025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87][89] 公司股权结构 - 董事余汉埬通过Vigorous King Limited持有公司31.80%的股份[74][76] - 主要股东Vigorous King Limited实益持有459,810,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权益的31.80%[80] - 唐谱淇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460,797,826股普通股,占公司总权益的31.87%[80] - 姚橞淇女士实益持有73,400,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权益的5.08%[80] - 梁云雄先生通过配偶权益持有73,400,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权益的5.08%[80] - 林思俊先生实益持有134,350,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权益的9.29%[80] - 金兴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实益持有50,000,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权益的3.46%[80] - 富创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实益持有50,000,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权益的3.46%[80] 资本支出和投资活动 - 公司资本支出减少,物業、廠房及設備收購成本為73.3萬港元(較去年同期19.3萬港元下降279.8%)[39] - 2025年中期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64] - 2025年中期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2] 股息政策 - 公司不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宣派股息[91] 客户集中度 - 客户A是公司主要客户,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益26.20百万港元,占总收益12.1%[22] 员工情况 - 员工总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166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48名[65] 购股权计划 - 所有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68,427,53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4.73%[67][68] 风险因素 - 公司未使用任何对冲合约管理汇率风险[71]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未决重大法律诉讼[73] 公司治理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财务报表[90] - 公司确认2025年中期后无重大事件发生[93]
瑞丽医美(0213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17
收入表现 - 收益同比下降28.0%至8459.8万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1.17475亿元人民币[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收入为84,598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17,475千元下降28.0%[13]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约为人民币84.6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17.5百万元下降约28.0%[31]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28.0%,从2024年上半年的117.5百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4.6百万元人民币[39][41] 利润与亏损 - 期内亏损扩大215.7%至946.2万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299.7万元人民币[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扩大368.2%至757万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161.7万元人民币[3] - 每股基本亏损为1.36分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0.32分人民币[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257千元[10] - 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757万元人民币,每股基本亏损为1.36分人民币[22] - 公司报告期内亏损约为人民币9.5百万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约为人民币3.0百万元[3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亏损约为人民币7.6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6百万元[31] - 公司报告期内综合亏损扩大至9.5百万元,对比去年同期亏损3.0百万元[55] 医疗美容服务分部表现 - 医疗美容服务分部收益7493.7万元人民币,占总收益88.6%[9] - 医疗美容服务收入为74,93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83,026千元下降9.7%[13] - 医疗美容服务收益下降9.7%,从83.0百万元人民币降至74.9百万元人民币,其中皮肤美容服务下降16.8%[39][41][42] - 微创美容服务收益下降4.3%,从40.1百万元人民币降至38.4百万元人民币[39][42] - 医疗美容服务总毛利下降至22.6百万元,同比下降7.2%[48] - 微创美容服务毛利增长至14.2百万元,同比上升5.6%[48] - 医疗美容服务毛利率提升至30.1%,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48] 医疗美容器械产品表现 - 医疗美容器械产品收入大幅下降至9,35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4,420千元下降72.8%[13] - 医疗美容器械产品销售收益大幅下降72.8%,从34.4百万元人民币降至9.4百万元人民币[39][42] - 医疗美容器械销售毛利下降73.4%,从24.1百万元人民币降至6.4百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从70.0%降至68.4%[47] - 医疗美容器械销售毛利大幅下降至6.4百万元,同比下降73.4%[48] 其他服务分部表现 - 医疗美容管理咨询服务收益大幅增长941.4%,从0.03百万元人民币增至0.3百万元人民币[39][42] - 其他服务(含牙科美容)亏损收窄20.3%,但毛利率仍为-268.9%[39][47] - 美容外科服务毛利亏损扩大至1.5百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为-53.1%[47] 客户指标 - 医疗美容活跃客户数量约为24,200名,较2024年上半年的31,700名减少约23.7%[32] - 新客户数量约为8,700名,较2024年同期的12,100名减少约28.1%[32] - 回头客数量约为15,500名,较2024年同期的19,600名减少约20.9%[32] - 医疗美容服务的每位客户平均消费约为人民币3,100元,较2024年同期的2,621元上升约18.3%[32] 成本与费用 - 所消耗供应品成本为32,622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6,639千元下降11.0%[16] - 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及薪金为26,17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6,487千元下降1.2%[16] - 推广及营销开支为5,112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6,011千元下降14.9%[16] - 销售成本下降19.6%,从69.0百万元人民币降至55.5百万元人民币,主要因耗材成本下降11.0%及存货销售成本下降71.3%[43][44] - 员工成本为人民币30.3百万元,占收益总额的37.5%[71] - 购股权开支为人民币1.4百万元[71] - 员工总成本为人民币31.7百万元[71] 毛利与毛利率 - 毛利下降39.9%,从48.5百万元人民币降至29.1百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从41.3%降至34.4%[45][47] 税务开支 - 公司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118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4万元人民币增长59.2%[19] 资产与负债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23.8%至3573万元人民币,对比期初2887万元人民币[4] - 流动负债净额恶化42.1%至4713.6万元人民币,对比期初3315.4万元人民币[4]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增长41.5%至2565.3万元人民币,对比期初1728.2万元人民币[4] - 租赁负债大幅增长145.8%至4731万元人民币,对比期初1222.5万元人民币[4] - 资产净额下降7.5%至8831.7万元人民币,对比期初9551.8万元人民币[5] - 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249,923千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40,890千元,减少3.6%[12] - 总负债从2024年末的154,405千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52,573千元,减少1.2%[12]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71.6万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153.8万元人民币大幅减少53.4%[25]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总额为5215.4万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6414.1万元人民币减少18.7%[26]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770.3万元人民币,与去年末的777.9万元人民币基本持平[27] - 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2925.5万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3947.2万元人民币减少25.9%[28] - 现金及银行存款增至35.9百万元,对比期初28.9百万元[56] - 流动负债净额增至47.1百万元,对比期初33.2百万元[56] - 未偿还计息银行借款增至20.0百万元,对比期初13.0百万元[60] - 资产负债率升至172.8%,对比期初161.7%[66] 资本开支与投资活动 - 公司收购使用权资产成本为2153.6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收购[24] - 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142.3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27.7万元人民币减少73.0%[23] - 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苏州瑞泉以人民币2143.7万元收购建筑面积4660.22平方米的物业[88] - 苏州瑞泉收购物业代价2143.7万元使用内部资源及外部融资支付[88] 融资与资金使用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81.7百万港元,其中8.4百万港元尚未使用[73] - 扩展医疗美容机构网络已使用49.6百万港元,占计划用途58.0百万港元的85.5%[74]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9.0百万港元,其中7.6百万港元尚未使用[75] - 供股款项中40%用于医疗器械注册备案,金额7.6百万港元尚未动用[77] - 购买生产设备已使用9.5百万港元,占该项计划金额的100%[77] - 一般营运资金已使用1.9百万港元,占该项计划金额的100%[77] 公司结构与股权投资 - 报告期后海南贝丽菲尔引入投资者注资500.5万元人民币,公司持股比例从100%降至30%[29] - 第一投资者认购海南贝丽菲尔股权人民币71.5万元持股7.14%[89] - 第二投资者认购海南贝丽菲尔股权人民币429万元持股42.88%[89] - 杭州瑞丽对海南贝丽菲尔持股由100%降至49.98%后进一步减至30%[89] - 海南贝丽菲尔注资及减资后公司持股比例从100%减少至30%[89] 其他收入与收益 - 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1,302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9,950千元下降86.9%[15] 员工情况 - 员工数量减少至289名,对比期初290名[70] - 公司员工总数为289人,较2024年12月31日的290人减少1人[71] 运营设施与产能 - 公司旗下医疗美容机构总建筑面积为12,500平方米,拥有40间微创科服务室、69间皮肤科服务室和37间其他服务室[34] - 公司旗下苏州瑞泉厂房面积约为4,660平方米,预计于2028年正式投产使用[37] 每股计算 - 用于每股基本亏损计算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数为5.57亿股,较去年同期的5.08亿股增长9.6%[21][22]
吉辉控股(0802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1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855.2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6.8%[8] - 公司总收入为855.2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6.8%[25][26]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6.8%至855.2万新加坡元,主要因标牌业务改善[46] - 毛利为316.0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7%[8] - 毛利率从49.2%下降至37.0%,毛利金额为316.0万新加坡元[46] - 期内利润为113.3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46.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13.3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46.1%[34] - 净利润同比下降46.1%至113.3万新加坡元,主要受外汇亏损影响[46][4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479新加坡分,同比下降46.1%[8]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79新加坡分,同比下降46.1%[3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外汇净亏损80.1万新加坡元,同比转亏[29] - 外汇亏损达80.1万新加坡元,主因港元计值资产贬值[46] - 所得税开支为44.8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6.2%[32][33] - 六个月总员工成本为91.1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的104.1万新加坡元下降12.5%[5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标牌业务收入为755.5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8.8%[23][25] - 装修及翻新服务收入为99.7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3.4%[24][25] - 标牌业务收入增长38.8%至755.5万新加坡元,因新加坡市场需求增加[51] - 装修翻新业务收入增长23.4%至99.7万新加坡元[51] 各地区表现 - 新加坡地区收入为755.5万新加坡元,中国地区收入为99.7万新加坡元[25][26] 现金流和流动性 - 经营现金净流出1.1万新加坡元,同比转负[1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60.6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10.3%[16] - 银行及现金结余为460.6万新加坡元,较期初增长2.2%[9] - 现金及等价物增至460.6万新加坡元,较期初增长2.2%[50] - 计息借款总额降至228.1万新加坡元,资产负债比率从14.2%改善至12.7%[5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资产总额为1794.3万新加坡元,较期初增长1.3%[9][12] - 流动负债总额为547.7万新加坡元,较期初下降18.1%[9] - 权益总额为1173.9万新加坡元,较期初增长14.9%[12]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51.9万新加坡元,较期初增长5.5%[9] - 合约资产为593.1万新加坡元,较期初增长4.0%[9] - 贸易应收款项净值175.5万新加坡元,其中91-180天账期金额显著增至34.1万[37] - 贸易应付款项降至130.6万新加坡元,0-30天账期金额减少49.8%[40] - 集团借款以租赁土地、楼宇及汽车作抵押,总账面值约272.1万新加坡元[5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75] - 资本承担为零,与2024年末持平[57] 其他重要内容 - 集团雇员总数91名,较2024年末的86名增加5名(增幅5.8%)[58] - 执行董事陈添吉通过控股公司持有39,337,600股,占已发行股本16.61%[61][6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木根实益持有1,28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54%[61] - 主要股东Absolute Truth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16.61%股份[66] - 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出购股权总数23,680,000份[73]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