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GH Acquisition Corp Unit(EGHAU) - 2025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5-06-24 04:0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01,075美元,总负债为126,217美元,股东赤字为25,142美元[7] - 2025年1月9日(成立)至3月31日期间,公司运营亏损50,142美元,B类普通股加权平均流通股数为5,000,000股,基本和摊薄后每股净亏损为0.01美元[10] - 2025年5月12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售15,000,000个单位,每个单位10美元,总收益150,000,000美元[22] - 首次公开募股同时,公司向赞助商和其他方出售500,000个私募单位,每个单位10美元,总收益5,000,000美元[23] - 交易成本达9,567,513美元,包括3,000,000美元现金承销费、6,000,000美元递延承销费和567,513美元其他发行成本[24] - 2025年1月9日至3月31日,公司净亏损50,142美元,由一般及行政成本构成[92][106] - 2025年5月12日,公司完成1500万股单位的首次公开募股,单价10美元,总收益1.5亿美元;同时出售50万股私募单位,总价500万美元[94][108] - 2025年5月12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售1500万股,每股10美元,总收益1.5亿美元[127] - 首次公开募股同时,公司完成向赞助商、CCM和Seaport私募发售50万股,每股10美元,总收益500万美元[128] - 公司支付费用总计9567513美元,包括300万美元现金承销费、600万美元递延承销费和567513美元其他发行成本[12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首席运营决策官为首席财务官,确定公司只有一个可报告部门[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业务合并目标的公平市场价值至少为信托账户净余额的80%,且合并后公司需拥有目标公司50%以上有表决权证券[25] - 公司将为公众股东提供在首次业务合并完成时赎回全部或部分公众股份的机会,预计每股赎回价格为10美元[29] - 赞助商、高管和董事同意放弃部分赎回权和清算分配权,并投票支持首次业务合并[3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首次公开募股完成后,150,000,000美元及部分私募单位收益存入信托账户,初始投资于美国国债或货币市场基金[26] - 信托账户资金在公司完成首次业务合并、无法在24个月内完成业务合并或股东投票修改章程等情况时可释放[28] - 公司截至2025年5月12日的流动性需求通过发起人提供的最高30万美元无担保本票贷款得到满足,2025年3月31日现金为0美元,营运资金赤字为126,217美元[35] - 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或支付业务合并交易成本,发起人等可能向公司提供最高15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贷款,可按每股10美元转换为业务合并后实体的单位,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此类借款[36] - 公司于2025年1月9日采用ASU 2023 - 07会计准则[58] - 加权平均股数因75万股可能被没收的普通股而减少[55] - 公司作为新兴成长公司,可享受某些报告要求豁免,选择不放弃延长过渡期[42][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未确认的税收优惠及应计利息和罚款,税务拨备为零[51][52] - 公司认为目前采用其他未生效的会计准则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59] - 2025年1月9日,发起人出资25,000美元,约每股0.004美元,公司向其发行5,750,000股B类普通股(创始人股份),最多750,000股可能根据承销商超额配售权行使情况被无偿放弃[65] - 2025年4月8日,发起人授予公司三名独立董事共计75,000股创始人股份(每人25,000股),这些股份代表的会员权益总公允价值为110,449美元,每股1.473美元[66] - 发起人同意向公司提供最高300,000美元贷款用于首次公开募股部分费用,贷款无息、无担保,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借款69,769美元且未偿还,借款额度已用完[70] - 自2025年5月8日起,公司与发起人或其关联方达成协议,每月支付25,000美元用于办公场地、公用事业及秘书和行政支持服务,费用在完成首次业务合并或公司清算时停止,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产生此项费用[71] - 为资助业务合并交易成本,发起人或其关联方、公司部分高管和董事可能向公司提供最高1,500,000美元的营运资金贷款,部分贷款可按贷款人选择转换为业务合并后实体的私募配售单位,价格为每股10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此类贷款未偿还[72] - 承销商有权在2025年5月12日起45天内,以首次公开募股价格减去承销折扣购买最多2,250,000个单位以覆盖超额配售,截至文件提交时,超额配售权全部未行使[77] - 承销商有权获得首次公开募股总收益2.00%(即3,000,000美元)的现金承销折扣,在首次公开募股结束时支付;还有权获得4.00%(即6,000,000美元,若超额配售权全部行使则最高6,900,000美元)的递延承销折扣,在首次业务合并结束时支付[78][79] - 公司有权发行5,000,000股优先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优先股发行或流通;有权发行500,000,000股A类普通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A类普通股发行或流通[80] - 公司有权发行50,000,000股B类普通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2025年1月9日,公司向发起人发行5,750,000股B类普通股,创始人股份在首次业务合并完成时或持有人选择时按1:1比例自动转换为A类普通股[81][82] - A类和B类普通股股东每股享有一票表决权,普通决议需至少多数投票通过,特定行动需特别决议,至少三分之二投票通过,某些章程修改需至少90%(或业务合并相关为三分之二)投票通过[86] - 承销商有45天选择权,可从2025年5月12日起购买最多225万股单位以弥补超额配售,全额超额配售选择权仍开放[95][116] - 2025年5月12日,承销商获得300万美元现金承销折扣,有权获得首次公开募股总收益4%(即600万美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则为690万美元)的递延承销折扣[96] - 截至2025年5月12日,发起人欠公司184万美元,随后全额偿还[97] - 自2025年5月8日起,公司与发起人或其关联方达成协议,每月支付2.5万美元用于办公场地、公用事业及秘书和行政支持费用,费用在完成首次业务合并或公司清算时停止[98][115] - 2025年6月4日,发起人授予相当于2.5万股创始人股份的会员权益给个人[99] - 2025年6月20日,公司全额偿还本票余额,该票据借款不再可用[100] - 首次公开募股证券在S - 1表格注册声明下注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25年5月8日宣布注册声明生效[127] - 私募发售单位的发行依据1933年《证券法》第4(a)(2)条的注册豁免规定[128] - 本季度报告包含多项附件,如高管认证、XBRL相关文件等[13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季度,公司董事或高管未采用或终止任何“规则10b - 5 - 1交易安排”或“非规则10b - 5 - 1交易安排”[133] - 公司最终招股说明书中描述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本季度报告存在重大差异[126] - 截至本季度报告日期,除下文所述外,公司最终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无重大变化[126]
Ellington Residential Mortgage REIT(EARN) - 2025 Q4 - Annual Report
2025-06-24 03:00
转型相关信息 - 转型报告涵盖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过渡期,自2025年4月1日起财年结束日期改为3月31日[18] - 2024年3月29日董事会批准战略转型,专注企业CLOs,2024年起撤销REIT选举,期间作为应税C - 公司运营[22] - 2025年1月17日股东批准相关事项,4月1日完成转型,成为注册封闭式投资公司,随后清算剩余抵押相关资产并收购更多CLOs[23][24] 投资目标与策略 - 主要投资目标是为股东产生有吸引力的当前收益率和经风险调整的总回报,转型后主要投资企业CLOs的夹层债务和股权分层[26] - 投资策略是收购和管理企业CLOs组合,强调CLO夹层债务和股权分层及相关投资,利用对冲工具降低风险[32] - 收购和管理决策取决于市场条件,投资组合构成不可预测,可在符合1940年法案限制下改变策略和政策[33] - 投资理念围绕追求美国和欧洲各类CLO债务、股权及相关资产的价值,通过子行业轮换和对冲风险获取回报[34] - 目标资产包括CLO债务和股权分层、CLO仓库设施及相关企业债务和股权资产[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所有债务融资均为回购协议,未偿还金额约为5.175亿美元,有13个交易对手方,股东权益约为2.285亿美元,债务权益比为2.3:1[62] - 此前CLO战略转型开始前,公司多数资产为机构RMBS,其回购融资“折扣率”仅约5%,理论上债务权益比可超10:1,但因顾问的风险管理协议,当时债务权益比通常在5:1至10:1之间[64][66] 投资过程与管理 - 公司投资过程包括采购与交易、尽职调查、压力敏感性和技术模型分析、投资监控等环节[41] - 公司通过衍生品和其他对冲工具管理信用、外汇、利率和信用利差风险,信用风险对冲会使用衍生工具建立短期信用头寸[55][56] - 公司融资资产使用审慎的杠杆,未来可能采用其他借款类型,也可能通过发行债务、优先股或普通股等方式筹集资金[62][63] - 公司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三方管理的CLO或LAF,投资团队在投资谈判时可协商部分结构条款[43][44] - 公司尽职调查包括审查CLO底层贷款组合、交易文件、历史表现、评估CLO抵押经理等[48] - 公司压力敏感性和技术模型分析会考虑贷款价格、利差、违约率等因素,评估不同市场条件下CLO的潜在现金流和表现[47] - 公司投资监控会定期生成投资组合报告,根据多种因素决定是否继续持有投资或退出[51][53] - 公司资产估值在转换日期前由顾问的估值委员会指导,转换后由顾问根据相关信息和第三方定价服务确定[54][55] 费用与协议 - 基础管理费为每财季净资产值的0.375%(即每年1.50%),按季度计算并支付[70] - 业绩费按季度计算并支付,季度hurdle rate为2.00%(即每年8.00%),有catch - up条款[71][75] - 当季度业绩前净投资收入达到普通股净资产值的2.424%时,顾问可获得业绩前净投资收入17.5%的业绩费[79] - 若季度业绩前净投资收入超过hurdle金额但不超过其121.21%,超过部分100%作为业绩费支付;若超过121.21%,则支付业绩前净投资收入的17.5%作为业绩费[82] - 咨询协议初始期限为两年,可每年经董事会或多数流通投票证券持有人批准延续,任一方提前60天通知可无惩罚终止[86] - 管理协议初始期限为两年,董事会每年考虑批准,可由董事会和管理人修改,无需股东批准[89] - 公司可提前60天书面通知无惩罚终止管理协议,管理人需提前90天书面通知[90] - 公司承担运营和管理的一系列费用,包括组织、重组、清算成本,法律、会计、审计服务费用等[85] 利益冲突与关联交易 - 公司高管、投资组合经理、受托人等关联方存在利益冲突,可能影响公司及股东利益[92][93][96] - 顾问公司在分配投资机会、管理时间和服务等方面存在利益冲突[94][97] - Ellington采用政策和程序分配投资机会,可能优先考虑处于起步阶段的账户[98][100] - 顾问公司和Ellington可能获取机密信息或受交易限制,影响公司投资决策[102] - 公司可能与关联方进行交易,需经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审查批准[108][109] - 2025年5月8日,公司和顾问公司向SEC提交豁免申请,允许与关联方共同投资[110] 竞争与法规 - 公司在资产收购方面面临多种竞争对手,可能影响业务目标实现[111][113] - 公司业务行为受《1940年投资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约束[108][111] 纳税要求与风险 - 公司计划选择按《国内税收法典》M分章作为RIC纳税,需满足90%的年度总收入和资产多元化要求[114] - 若未满足纳税要求,可能有救济条款,否则全部收入将缴纳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115] - 公司作为RIC,需及时分配至少90%的投资公司应税收入与净免税利息收入之和,否则将按常规企业税率对未分配部分纳税[116] - 未在日历年分配的特定金额需缴纳4%的美国联邦消费税,为避免此税,公司需满足多项分配要求,包括至少98%的普通收入、98%的净特定收益、98.2%的资本利得超过资本损失的金额等[117] 投资风险 - 公司CLO投资面临信用、违约、流动性、市场波动等多种风险[143] - 公司使用杠杆会放大潜在损失,市场干扰等情况可能迫使公司低价出售资产[143] - 公司投资对利率波动敏感,利率上升可能影响CLO证券价值和现金流分配[143] - 公司可能投资LAF,LAF面临市场、信用和结构风险,且高度杠杆化[143] - 公司转换实施涉及运营、会计等多方面重大变化,带来多种风险[143] - 公司可能使用衍生品工具,存在对手方、流动性等风险[143] - 基金面临交易对手违约、监管变化、RIC身份维持等多种风险,可能影响净回报和股价[144] - 基金投资的CLO证券底层资产多为低评级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大[146] - 低评级债务证券损失风险大,流动性和二级市场支持有限,评级下调会产生不利影响[147] - 投资含大量中型市场贷款的CLO证券风险高于投资广泛银团贷款的CLO证券[148] - 底层企业贷款可能出现违约或减值,影响基金业务和分红能力[149] - CLO违约可能导致清算,基金投资的夹层债务和股权档可能受损[152] - 发行人破产或资不抵债时,CLO相关债权可能无效或被修改,已收款项可能被追回[153] - 基金投资的CLO底层资产可能含大量“弱契约”贷款,增加损失风险[154] - 基金通过参与权间接投资企业贷款,需承担债务人和出售机构的信用风险[155] - 底层企业借款人高杠杆增加风险,对经济变化更敏感[156] - 借款人无法偿债可能使CLO相关资产和基金持有的CLO证券价值大幅下降甚至归零[157] - 基金在银团贷款投资中可能无法主导代理行行动,“priming”交易或致投资损失[158] - 银团循环贷款或延迟提款贷款中其他贷款人违约会影响基金投资价值[159] - 贷款代理行破产或无力偿债会影响基金获取抵押品和指导代理行行动的能力[160] - 基金CLO投资面临结构风险,利率变化会影响CLO股权现金流和估值[161] - 基金CLO投资面临利益不一致风险,可能因信用或承销标准宽松导致违约风险增加[163][164] - 基金在一级企业CLO市场投资面临资产获取风险,可能导致提前赎回和本金损失[165] - 基金CLO投资面临提前还款和再投资风险,会导致超额利息现金流下降和期限不确定[166] - 基金CLO投资组合缺乏多元化,可能因单个CLO表现不佳导致重大损失[167][168] - 基金CLO投资涉及复杂文件和会计问题,可能导致纠纷、财务报告不准确和费用计算错误[170][171][172] - 美国税法对特定美国来源定期付款向某些非美国实体征收30%预扣税,基金投资的CLO需遵守报告要求避免此预扣税[184] - 基金拟投资的LAF在CLO定价前债务权益比通常为3 - 6倍,放大了基金投资损失风险[187] 利率与税务风险 - 美联储等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变动等会影响基金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及分红能力[191] - 基金资产与负债存在利率错配,资产部分有固定利率,负债主要是浮动利率回购借款,利率上升可能使基金减少头寸[192] - 基金发行固定利率债务,在利率下降环境中,固定债务支出可能超浮动利率资产利息收入,迫使基金出售头寸[193] - 基金可通过衍生品等头寸解决利率错配,但不确定是否有效且有流动性等风险[194] - 转换可能导致意外税务负债,税法等变化会影响基金税务处理和结构[194] - 转换使基金采用投资公司会计,修改内部系统等,过渡中可能有延迟、错误等问题[194] - 2022年2月28日至2023年10月31日,美联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限从0.00%升至5.25%,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83%升至4.93%[196] 估值与系统风险 - 市场数据输入错误或模型价格与市场价格差异大,会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支付股息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2] - 公司投资组合按市值和/或公允价值记录,公允价值确定存在不确定性,会影响净收入[203][206] - 公司资产估值可能因模型假设错误、信息不准确等因素出现偏差[205] - 公司资产估值可能与第三方不同,且估值差异可能导致利益冲突[207] - 市场波动使公司难以依赖市场输入进行资产估值,公允价值确定可能与实际市场价值不同[208] - 公司资产缺乏流动性,可能影响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支付股息能力[210] - 公司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11] - 金融行业网络攻击增多,公司、Ellington或第三方可能遭遇未被发现的安全漏洞,影响公司业务[213]
Ennis(EBF) - 2026 Q1 - Quarterly Results
2025-06-24 02:0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720万美元,去年同期1.031亿美元,减少590万美元,降幅5.7%[1] - 本季度毛利润3020万美元,毛利率31.1%,去年同期毛利润3090万美元,毛利率30.0%[1] - 本季度净利润98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38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07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41美元[1] - 本季度EBITDA为1770万美元,占销售额18.2%,上一季度为1650万美元,占比17.8%,去年同期为1900万美元,占比18.4%[2] - 本季度收购产生约550万美元营收,对摊薄后每股收益产生0.035美元的积极影响[3] - 本季度利息收入降至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40万美元[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9719.7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03108亿美元[15]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持有现金3200万美元,无债务,本季度在公开市场回购260560股普通股,平均价格为每股19美元[5] - 2025年第一季度末现金为3262.3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9136.3万美元[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6月20日,董事会宣布每股0.25美元的季度现金股息,8月11日支付给7月11日登记在册的股东[10]
Casey’s(CASY) - 2025 Q4 - Annual Report
2025-06-24 01: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公司总营收增加10.77986亿美元(7.3%),主要源于Fikes收购带来的9.52018亿美元额外收入[131] - 2025财年预制食品和饮料营收增加1.50162亿美元(10.3%),杂货店和日用品营收增加4.16493亿美元(11.2%),零售燃料营收增加3.73962亿美元(4.0%)[131] - 2025财年零售燃料销量增加36.8183万加仑(13.0%),但每加仑平均零售价下降7.8%[131] - 2025财年运营费用增加2.63843亿美元(11.5%),折旧和摊销费用增加5385万美元(15.4%),利息净增加3051万美元(57.1%)[135][136] - 2025财年有效税率从23.5%降至23.3%,净利润增加4454.8万美元(8.9%)[137][138] - 2025财年公司建造或收购270家门店,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4.64美元,同比增长9.0%[133] - 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EBITDA为12.00047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3.3%,主要因店内和燃油业务盈利能力提高,部分被运营费用增加抵消[146] - 2025年4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率为0.92:1,2024年和2023年分别为0.87:1和0.99:1[158] - 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10.90854亿美元,较2024年增加1.97901亿美元[160] - 2025财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增加9.01312亿美元,主要因收购活动增加,支出17.45473亿美元用于购买物业设备和收购[161] - 2025年融资活动提供的现金较上一年增加9.95978亿美元,主要因长期债务所得款项11亿美元用于部分资助Fikes收购[162] - 2025年4月30日,公司长期债务和融资租赁义务为25.08545亿美元,扣除当前到期部分后为24.1362亿美元[163] - 2025财年、2024财年和2023财年,公司分别产生减值费用4080美元、4057美元和3500美元[155] - 2025年和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自保储备余额分别为7.4471万美元和5.7369万美元[156] - 2025年,预制食品和饮料同店销售增长3.5%,杂货和日用品同店销售增长2.3%,同店燃油销量增长0.1%[142] - 2025年平均零售销售额为5556美元,2024年为5710美元,2023年为6064美元[141] - 2025年公司总营收为15,940,899千美元,高于2024年的14,862,913千美元和2023年的15,094,475千美元[209] - 2025年公司净利润为546,520千美元,高于2024年的501,972千美元和2023年的446,691千美元[209] - 2025年公司基本每股净收益为14.72美元,高于2024年的13.51美元和2023年的11.99美元[209] - 2025年公司摊薄每股净收益为14.64美元,高于2024年的13.43美元和2023年的11.91美元[209] - 2023年净收入为446,691千美元,每股股息为1.52美元,股息支出为57,488千美元[211] - 2024年净收入为501,972千美元,每股股息为1.72美元,股息支出为64,673千美元,回购普通股金额为105,451千美元[211] - 2025年净收入为546,520千美元,每股股息为2.00美元,股息支出为75,383千美元[211] - 2023年基于股份的薪酬(扣除员工股份奖励的预扣税)为30,625千美元[211] - 2024年基于股份的薪酬(扣除员工股份奖励的预扣税)为22,867千美元[211] - 2025年基于股份的薪酬(扣除员工股份奖励的预扣税)为22,152千美元[21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财年,燃料批发网络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17] - 过去三个财年,即食食品、饮料、杂货和一般商品的零售销售额约占总收入的34%,但贡献了约63%的收入减去商品成本(不包括折旧和摊销)[28] - 2025财年,零售燃料销售情况:销售3196852千加仑,收入9776033千美元,占总收入的61.3%,收入减去商品成本(不包括折旧和摊销)为1236694千美元,占比12.7%,平均零售价为每加仑3.06美元[35] - 与上一年相比,2025财年燃料平均零售价下降7.8%,销售加仑数增长13.0%,每加仑收入减去商品成本(不包括折旧和摊销)下降2.0%[36] - 过去三个财年,烟草和尼古丁产品销售平均占公司总收入的9%,其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不包括折旧和摊销)约占同期总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不包括折旧和摊销)的9%[86] - 过去三个财年,零售燃料收入平均约占总收入的64%,零售燃料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不包括折旧和摊销)约占总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不包括折旧和摊销)的34%[92]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运营2904家便利店,分布在20个州,约71%的门店位于人口少于20000人的地区[14] - 2024年11月1日,公司完成对Fikes的收购,新增198家门店,其中148家在得克萨斯州,50家在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和密西西比州[1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在20个州运营2904家便利店,约71%的门店位于人口少于2万的地区[122][1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团队成员提供401(k)计划,公司以股票形式匹配6%[46] - 公司通过虚拟模块提供超730门课程,超500小时的教育机会[4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业务和声誉可能因网络或数据安全事件、未能保护敏感数据或未遵守相关法规而受到不利影响[59] - 食品安全问题和食源性疾病,或未能遵守食品相关法规,可能对公司业务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61] - 食品原料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的增加可能对公司门店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62] - 公司分销网络的重大中断、配送中心的产能问题或库存接收不及时,可能对公司销售产生不利影响或增加交易成本[64] - 公司若在招聘、雇佣或留住领导团队和其他团队成员方面遇到困难,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66] - 2025财年信用卡费用超过2.5亿美元,信用卡费用增加会提高运营成本并影响利润[70] - 公司依赖信息技术系统和第三方软件供应商管理业务,系统中断会影响业务运营[69] - 公司运营存在多种风险,保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损失和负债[72] - 燃料储存和运输的危险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和重大损失[73] - 消费者诉讼和其他法律行动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74] - 疫情及相关防控措施影响公司业务运营、供应链和财务结果[76] - 高级票据和信贷安排协议中的契约要求公司遵守规定,违约可能产生重大影响[78] - 税收法律变化和政府监管可能增加公司支出并影响业务[80] - 宏观经济和政治条件、行业发展趋势、天气等因素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88]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拥有23338名全职员工和25934名兼职员工,约94%为门店员工[42] - 公司运营三个配送中心,多数现有和拟建门店位于配送中心约500英里半径的最佳效率范围内[38][39] - 2025财年,通过配送中心供应给门店的大部分食品和非食品直接从制造商处采购,通常不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40] - 截至财年末,凯西奖励计划会员超过900万[31] - 2025、2024和2023财年,公司分别花费约125.3万、96.6万和65.3万美元用于评估和修复[54] - 2025年4月30日和2024年4月30日,公司预估的纠正行动或修复工作相关费用的应计负债分别为38.5万和29.9万美元[54]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拥有位于爱荷华州安克尼约57英亩的门店支持中心,提供约490,000平方英尺的可用空间,其中约290,000平方英尺与配送中心有关[109] - 2016年2月在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开设的第二个配送中心,总面积约340,000平方英尺[109] - 2021年4月在密苏里州乔普林开设的第三个配送中心,总面积约300,000平方英尺[10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租赁了245个门店的土地和/或建筑物,大多数租约期限为10 - 20年[110] - 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拥有超过39年的行业经验[105] - 202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普通股最高价分别为236.45美元、324.40美元、445.17美元,最低价分别为202.13美元、268.07美元、372.09美元[115] - 2024财年宣布的股息总计为每股1.72美元,2025财年为每股2.00美元,2025年6月董事会宣布每股0.57美元的季度股息[116] - 2023 - 2025年各季度现金股息分别为0.38美元、0.43美元、0.50美元等,2023年全年为1.67美元,2024年为1.93美元[117]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股票回购计划剩余2.951亿美元可用于未来购买[118][11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有230个充电站分布在47家门店,横跨13个州,近所有门店提供含至少10%混合乙醇的燃料,41%的门店提供生物柴油[129][130] - 公司发行多系列高级票据,如3.65%的C系列、3.72%的D系列、3.77%的F系列等,各系列付息和本金偿还时间不同,可提前偿还不低于2000美元[164][165][166][167] - 2024年10月30日,公司发行5.23%的I系列高级票据150000美元和5.43%的J系列高级票据100000美元,用于部分资助Fikes收购[167][168] - 2024年10月30日,公司对信贷协议进行修订,产生850000美元的增量定期贷款,用于部分资助Fikes收购[169] - 信贷协议借款利率为可变利率,基于Term SOFR或Daily Simple SOFR加0.10%及1.10% - 1.70%的适用保证金,或替代基准利率加0.10% - 0.70%的适用保证金[170]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重大合同义务总计3643027美元,其中长期债务2692083美元、融资租赁义务159251美元、经营租赁义务779448美元、递延薪酬12245美元[172] - 2025年4月30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其他长期负债包含11488美元的递延薪酬义务,已知的4936美元将在未来5年支付[173] - 基于2025年4月30日公司定期贷款设施的未偿余额,利率立即变动100个基点,将对利息费用产生约1020万美元的年化影响[180] - 公司利用期货合约对非门店库存燃料的价格波动进行经济套期保值,截至2025年4月30日,衍生品合约及相关活动对财务报表影响不大[181] - 独立注册公共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公司2025年和2024年4月30日的合并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184] - 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了无保留意见[18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持有的商品库存为344,304千美元,大部分存于2,904个门店[189] - 2024年11月1日,公司完成对Fikes Wholesale的收购,收购总价为1,165,752千美元,其中收购日公允价值中不动产为843,586千美元(土地、建筑物及改良设施529,719千美元,经营租赁使用权资产313,867千美元)[193] - 公司管理层在评估2025年4月30日内部控制有效性时,排除了Fikes Wholesale与2%的总资产和6%的总收入相关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20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6,662千美元,较2024年的206,482千美元有所增加[208]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总库存为480,034千美元,高于2024年的428,722千美元[208]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8,208,118千美元,高于2024年的6,347,433千美元[208] - 2022年4月30日流通股数量为37,111,667股,普通股为79,412千美元,留存收益为2,161,426千美元,股东权益为2,240,838千美元[211] - 2023年4月30日流通股数量为37,263,248股,普通股为110,037千美元,留存收益为2,550,62
中国新电信(0816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6-23 22:5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3年收益为479,453千港元,2022年为532,358千港元,同比下降10%[2] - 2023年年内亏损为2,053,255千港元,2022年为151,108千港元,亏损大幅增加[2]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20.65港仙,2022年为2.12港仙,亏损幅度扩大[3]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66,236千港元,2022年为201,699千港元,亏损增加[3] - 2023年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20.53亿港元,2022年(经重列)为1.51亿港元[17] - 2023年提供数据中心服务收益为4.36亿港元,2022年为4.84亿港元[21] - 2023年其他收益为4318.1万港元,2022年为4800.1万港元[21] - 2023年分类业绩中,提供数据中心服务亏损22.87亿港元,其他盈利1824.8万港元[26]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20.53亿港元,2022年为1.51亿港元[26] - 2023年所得税抵免总额为222694千港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76782千港元[29] - 2023年提供数据中心服务收益约43620万港元(2022年:484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降低约4820万港元或9.9%[43] - 2023年其他收益约为4310万港元(2022年:480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10.2%[44] - 2023年集团录得收益约47940万港元(2022年:5324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5290万港元或9.9%[46] - 2023年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96620万港元(2022年:20170万港元),亏损同比增加约176450万港元或874.8%[47] - 2023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 - 210896万港元(2022年:26056.4万港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为 - 440%(2022年:48.9%)[4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3年总员工成本为46821千港元,较2022年的52812千港元下降;折旧及摊销总额为143417千港元,较2022年的142735千港元略有上升[31] - 2023年集团就2021及2022年售后租回安排产生的使用权资产确认减值亏损约79220万港元,就2016年收购广州资拓集团产生的商誉及相关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亏损约5090万港元[41] - 2023年银行贷款总额504,663千港元,其他贷款总额303,487千港元,借款总额808,150千港元;2022年银行贷款总额569,696千港元,其他贷款总额358,010千港元,借款总额927,706千港元[52] - 借款年利率2023年为3.5%至13.0%,2022年为3.8%至8.0%[5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05名雇员,总酬金约46.8百万港元;2022年约有246名雇员,总酬金约52.8百万港元[5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数据中心服务[7] - 2023年末,广州莲花山等四个自建数据中心使用中机柜总数为12792个,在建19842个,总计32634个,另有约330台自第三方租赁的机柜[38] - 蔚海智谷超大数数据中心机柜总数占比82.8%,广州(南翔)云数据中心占比8.8%,广州莲花山数据中心占比4.6%,上海宝山数据中心占比3.8%[38] - 2023年自建数据中心利用率约为22.3%,较2022年的28.9%下降,主要受疫情对商业环境负面影响[39] - 2023年9月30日蔚海智谷超大数据中心有超8000台服务器机柜可供使用,增建4000台后将超12000台,已由内地两家主要电信运营商承租,2023年10月13日集团与另一家内地主要电信运营商协议共同运营1300台服务器机柜[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集团财务表现预期未来数年有所改善,2024年首要任务为提高收益增长及数据中心使用率[43][4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起首次应用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多数对财务状况和表现无重大影响[8] - 标准化或重复总结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资料不再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披露[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缩小初步确认豁免范围,公司对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相关暂时性差额分开厘定[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出售附属公司收益先前呈报199,986千港元,修订后影响为19,674千港元,经重列为219,660千港元[1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溢利先前呈报6,000千港元,修订后影响为19,674千港元,经重列为25,674千港元[1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先前呈报 - 11,573千港元,修订后影响为 - 165,209千港元,经重列为 - 176,782千港元[11] - 2022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资产先前呈报6,053千港元,修订后影响为 - 1,315千港元,经重列为4,738千港元[12] - 2022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负债先前呈报 - 15,594千港元,修订后影响为 - 279,785千港元,经重列为 - 295,379千港元[12]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15] - 公司正在评估已颁布但未生效准则修订本对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14] - 公司给予贸易客户平均90日信贷期,购买货品平均信贷期也为90日[34][35] - 部分附属公司直至2026年12月27日合资格享有15%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税率为25%[29] - 广州资拓集团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计算依据为其编制的五年期现金流预测及每年15.20%(2022年:14.57%)的税前贴现率,2023年五年现金流量预测中每台服务器机柜平均服务费及平均毛利率较2022年分别增加约31.84%及16.00%[42] - 2023年12月31日约280.4百万港元长期银行贷款分类为流动负债[5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602.8百万港元,流动负债约1,963.1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0.31倍;2022年流动资产约723.2百万港元,流动负债约1,824.9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0.4倍[5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1,612.4百万港元,负债总额约2,937.7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约182.2%;2022年资产总值约3,841.1百万港元,负债总额约3,114.0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约81.1%[53]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派付或建议派付股息[56] - 公司采用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版本的企业管治守则,适用于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57] - 独立核数师不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62]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但持续经营基准有效性存在重大不明朗因素[64] - 若集团无法实现计划及措施,可能无法履行财务责任及持续经营,需对资产和负债作出调整[6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获充足凭证支持减值评估假设,无法评估相关资产可收回金额所用假设合理性[6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获充分凭证支持物业、厂房及设备预付款项减值评估假设,无法评估其可收回金额所用假设合理性[6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获充分凭证支持应收账款、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评估,无法评估其减值亏损拨备所用假设合理性[69]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分别确认商誉减值亏损约5100万港元及3600万港元[6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分别确认无形资产减值亏损约2900万港元及零[6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分别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10.01亿港元及零[6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分别确认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8120万港元及零[66] - 集团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别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减值亏损约1.08亿港元及1700万港元[68]
嘉涛(香港)控股(02189)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3 22: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年度集团总收益约3.171亿港元,较上年度增加约16.9%[2]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190万港元,较上年度减少约65.9%[2] - 本年度除税前溢利为3198万港元,上年度为7390.1万港元[3] - 本年度年内溢利为2112.7万港元,上年度为6410.8万港元[3]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2.19港仙,上年度为6.42港仙[4] - 本年度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979.5万港元,上年度为9162.7万港元[5] - 2025年提供安老院服务收益284127千港元,占比89.6%,集团总收益约317.1百万港元,较2024年约271.3百万港元增加约45.8百万港元或16.9%[43] - 提供安老院服务所得收益从约243.9百万港元增至约284.1百万港元,医疗及化验服务收益从10.3百万港元降至8.5百万港元[44] - 本年度溢利从64.1百万港元减少约67.0%至约21.1百万港元[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物业及设备折旧13,578千港元,较2024年的10,840千港元有所增加;雇员福利开支净额133,810千港元,较2024年的107,656千港元增加[26] - 2025年所得税开支10,853千港元,2024年为9,793千港元;2025年已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20,000千港元[28]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16,001千港元,较2024年的12,700千港元增加;贸易应付款项2,545千港元,较2024年的2,310千港元增加[32][33] - 雇员福利开支从约107.7百万港元增至约133.8百万港元[45] - 食品及饮品成本从约11.6百万港元增至约13.8百万港元[46] - 分包费用从6.0百万港元增至9.8百万港元,财务成本从8.4百万港元增至14.7百万港元[47][4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安老服务分部收益303,648千港元,持有投资物业分部收益17,986千港元,总计321,634千港元[21]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安老服务分部收益263,230千港元,持有投资物业分部收益8,104千港元,总计271,334千港元[22] - 2025年提供安老院服务收益284127千港元,占比89.6%,其中社会福利署购买宿位及合约院舍131465千港元,占比41.5%,个人客户购买宿位101497千港元,占比32.0%[43] - 2025年销售安老院相关货品收益51165千港元,占比16.1%[43] - 2025年租金及管理费收入13466千港元,占比4.2%[43] - 2025年提供长者社区护理服务收益11028千港元,占比3.5%[43] - 2025年提供医疗及化验服务收益8493千港元,占比2.7%[43] - 投资物业公平值从收益18.6百万港元变为亏损23.3百万港元[49]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网络有11间护理安老院,设有1,378个宿位,分布于香港6个地区;2024年有9间,设有1,229个宿位,分布于5个地区[3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安老院舍宿位总数1378个,其中改善买位计划及合约院舍706个,个人客户672个[36] - 2025年3月31日各护理安老院平均每月入住率总计91.5%,较2024年的87.3%有所提升[38] - 2025年3月31日社区券试验计划涉及4间合约院舍,服务能力有100个中心为本服务名额及800名家居为本服务券持有人,2024年分别为5间、120个和1000名[4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两间护理安老院有权根据长者日间护理单位买位计划为30个获津贴日间护理名额提供服务[4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于香港3个地区设有3间医疗健康检查中心,2024年为4个地区4间[4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公司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准则及诠释,预计对各期间无重大影响[14] - 多项新订或经修订准则及诠释已颁布但未生效,生效时间从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月1日不等,管理层正评估潜在影响[15][1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综合财务报表,信纳报表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7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建议就本年度派发末期股息每股股份2.0港仙[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值为8.09566亿港元,上年度为8.63301亿港元[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负债总额为3.67338亿港元,上年度为4.28774亿港元[7] - 公司主要于香港从事提供安老院服务及长者日间护理服务[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安老服务分部资产214,259千港元,持有投资物业分部资产584,548千港元,资产总额809,566千港元[2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安老服务分部负债157,094千港元,持有投资物业分部负债1,463千港元,负债总额367,338千港元[24]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确认任何与收益相关的合约资产(2024年:零)[23]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863,301千港元,负债总额428,774千港元[25]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合资格集团实体的估计应课税溢利的首2,000,000港元按8.25%,余下按16.5%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27] - 2025年短期租赁下的租赁付款为1,503千港元,2024年为1,532千港元[26] - 2025年政府补贴总计扣除13,110千港元,2024年扣除10,613千港元[26] - 资产净值增至约442.2百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降至约2.6百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约51.1百万港元[51] - 流动比率降至约1.0倍,资产负债率降至60.9% [52][53] - 银行借款到期情况为一年內28,100千港元、一年后但两年内21,373千港元、两年后但五年内50,037千港元、五年后108,261千港元[54] - 资本承担降至约7.4百万港元,投资物业降至344.8百万港元[54][55] - 2025年3月31日,账面价值约4.47亿港元(2024年:4.551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和约1090万港元(2024年:1050万港元)的受限制银行存款被抵押作银行融资担保[62]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全职及兼职雇员总数分别为585人及469人[63] - 2024年6月蓝田新护理安老院第一期76个宿位开始营运,第二期约146个宿位预计2025年6月开始营运[68] - 2024年9月蓝田另一间设有102个宿位的新落成护理安老院开始营运[68] - 2025年4月完成收购目标公司,荃湾新护理安老院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营运,提供192个宿位[68] - 2021年7月收购元朗四幅土地,新护理安老院预计2026年末开始营运,可提供约250个宿位[68]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72] - 2025年8月26日至8月2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并投票的权利;9月5日至9月8日暂停办理,以确定股东享有建议末期股息的权利[73] - 魏仕成先生的经纪于2024年6月26日购入4,152,000股本公司股份,构成非蓄意及技术性违反标准守则[74] - 购股计划于2019年5月20日获有条件批准及采纳[75] - 2025年3月31日,董事及其他合资格雇员获授60,000,000份购股期权[76][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购股计划项下可授出的购股期权总数为40,000,000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0%[77] - 本年度根据购股计划所授出购股期权涉及的可予发行股份数目为60,000,000股[77] - 本年度加权平均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股[77] - 本年度根据购股计划所授出购股期权涉及的可予发行股份数目除以本年度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数目为0.06[77] - 魏仕成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和董事会主席,虽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惯例,但董事会认为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最佳利益[78]
万成环球控股(08309)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3 22:3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萬成環球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309,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全年业绩[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新界葵涌[11] - 公司核数师为中正天恆會計師有限公司[12]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上海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12] - 公司网址为www.manshing.com.hk [12] - 年报印刷本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分别刊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www.hkexnews.hk及公司网站www.manshing.com.hk [3] - 本公告将自刊登日期起计最少七天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最新上市公司公告」一页刊登,并将於公司网站刊載[5] - 报告遵照《联交所GEM证券上市规则》规定提供公司资料[7] 管理层信息 - 董事会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 - 黄家敏女士于2024年11月1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11] - 黄万成63岁,2016年3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月12日获委任为集团行政总裁,1998年7月与黄创成共同创办万成清洁服务有限公司[69] - 黄志豪35岁,2016年3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月12日获委任为集团董事会副主席,2012年12月19日加入集团,2020 - 2023年担任香港废物处理业协会副主席[70][71] - 黄家敏34岁,2024年11月1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自2024年10月31日起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营运官[72] - 李伯仲84岁,2016年8月1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40年丰富管理经验[73] - 1987年9月李先生成为英国房屋经理学会(伦敦)资深会员,1989年11月成为香港房屋经理学会资深会员[75] - 欧阳天华62岁,2016年8月1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94年成为香港执业会计师,具逾30年核数、财务及管理经验[76] - 招家炜64岁,2016年8月1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25年管理经验[77] - 1986年4月招先生晋升为管理主任,1986年6月 - 2009年9月任职于博富临置业有限公司担任地产经理[77] - 1989年6月招先生获委任为宝富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至2009年9月前一直担任该职务[77] - 黄志豪2010年7月获得工商管理学高级文凭,2013年7月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71] - 本年度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87]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81]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准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及报告日期遵守规定[82]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分别由黄创成先生及黄万成先生担任[83] - 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6] - 欧阳天华先生为香港会计师公会及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87] - 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评估潜在董事候选人独立性及资格后向董事会推荐[88] - 每年按GEM上市规则标准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88] - 董事会每年评估机制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认为本年度已勤勉履职[90] - 本年度公司召开5次正式会议,包括4次董事会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91] - 本年度各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率均为100%[91] - 公司章程细则规定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席告退,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席告退一次[95] - 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黄创成先生、黄家敏女士及李伯仲先生将退任董事且可重选连任[95] - 各执行董事(黄家敏女士除外)服务合约初始期限为三年,自2017年4月13日起生效,可自动续期三年[96] - 黄家敏女士服务协议初始任期自2024年11月15日起为期三年,期满后可自动续期三年[96]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初始期限为三年,三年期限届满后按每年基准持续续期,最长不超三年[97] - 本年度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部分参加阅读资料培训,部分参加座谈会等培训[99] - 黄家敏女士于2024年11月1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收入为67.71亿港元,较去年减少33.9%[16] - 2025年公司毛利约6060万港元,较去年减少30.9%[22] - 2025年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722.9万港元[13] - 2025年每股亏损1.20港仙[13] - 本年度公司收入约为6.77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10.25亿港元减少约3.48亿港元或33.9%[28] - 公司毛利从2024年的约8770万港元减少约2710万港元或30.9%至本年度的约606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8.6%增至约9.0%[29] - 其他收入从2024年的约255万港元增加约452万港元至本年度的约707万港元,主要因出售车辆所得收益约420万港元[30]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约6530万港元减少约626万港元至本年度的约5900万港元,主要因员工成本和保险开支减少[31]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的约744万港元减少约403万港元至本年度的约341万港元,因银行借款已付利息开支减少[32]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2.1倍,2024年为1.6倍,上升因流动负债中银行借款和长期服务金及酬金责任拨备减少[33] - 计息债务总额从2024年的约3840万港元减至2025年的约1390万港元,2025年3月31日租赁负债约为841万港元,2024年约为2110万港元[35] - 2025年3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2%,2024年约为12.4%,减少因本年度银行借款减少[3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计息债务总额约1390.7万港元,2024年为3837.5万港元[5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一般银行融资为3.301亿港元,2024年为2.908亿港元[5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抵押银行借款未偿还结余约550万港元,2024年约1724万港元[5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动用履约保证约7036.9万港元,2024年约1.53154亿港元[57] - 2025年3月31日租赁承担金额约840.7万港元,2024年约2113.5万港元[5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约有5309名雇员,2024年为7042名[59] - 报告期集团员工成本总额约5.52232亿港元,2024年约8.3188亿港元[5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报告期末期股息,2024年亦无[6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清洁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约为6.68亿港元,占总收入约98.7%,较去年减少34.1%,主要因六份街道清洁合约届满,总合约金额约15.44亿港元[23]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为87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3%,较上个财政年度减少12.4%[25]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业务覆盖香港18区,提供多种环境清洁解决方案[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为管理人力资源风险,采取开发计划匹配人力与业务策略、定期审阅薪酬竞争力等措施[141] - 集团面临业务及营运风险,包括市场技术转变、竞争激烈、政府规例变化等[141] - 集团为管理业务及营运风险,制定营运程序并执行多项措施,如跟进技术发展、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计划等[144] - 集团承受金融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144] - 集团实施管理金融风险措施,如要求小企业即时付款、设定银行存款/贷款风险限额等[143][148] - 董事会认为委任外部独立专业人士进行内部审核职能更符合成本效益,将至少每年一次审阅内部审核职能需要[147] - 集团委聘Grandtop评估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职能有效性及充足性,认为系统充分有效[147] - 集团每周检讨贸易应收款项可收回性,确保客户在信贷期内付款以维持现金流入[148] - 公司将资助公司秘书唐伟杰先生每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本年度已完成[151]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不知悉有重大不确定事件或状况影响集团持续经营能力[15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9月买卖协议代价总额为749.6万港元,涉及出售36辆车[41] - 2024年9月出售事项中,万成环保处理有限公司9辆车代价308.6万港元,骏诚服务有限公司20辆车代价274.2万港元,Matrix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imited 6辆车代价82.8万港元,万成清洁服务有限公司1辆车代价84万港元[42] - 2024年9月出售事项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构成须予披露交易,于2024年10月14日完成[43] - 2024年10月买卖协议代价总额为514万港元,涉及出售17辆车[44] - 2024年10月出售事项中,万成环保处理有限公司9辆车代价256万港元,骏诚服务有限公司6辆车代价167万港元,Matrix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imited 1辆车代价48万港元,万成清洁服务有限公司1辆车代价43万港元[45] - 2024年10月出售事项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构成须予披露交易,于2024年11月15日完成[47] - 2024年10月31日,骏诚服务有限公司以425万港元收购位于新界荃湾三栋屋村58号二楼及天台的物业,分三期支付[48] - 第一项收购事项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构成须予披露交易,于2024年12月27日完成[49] - 2024年11月22日骏诚订立临时买卖协议,以485万港元收购第二物业,2025年1月15日完成收购[50][51] - 2024年12月30日订立潜在收购谅解备忘录,2025年3月30日失效[52] - 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15日在香港中环德辅道中19号环球大厦21楼2102室举行[158] - 股东共同持有不少于公司投票权十分之一的股份可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0] - 若董事会未在提交要求函21日内着手召开拟于额外21日内召开的股东大会,请求者可自行召开[160] - 自2023年12月31日起,GEM上市规则修订,公司须采用电子形式或在网站登载公司通讯[163] - 董事有责任编制综合财务报表,以真实及中肯反映集团事务状况、业绩及现金流量[154] - 外部核数师需对综合财务报表提出独立意见并向股东汇报[156]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派息由董事会酌情决定,末期股息需股东批准[157] - 股东可书面要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提呈议案,也可书面形式向董事会询问[160][161] - 公司建议修订组织章程细则,特别决议案于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新细则于大会结束时生效[164] - 董事会提呈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报告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67]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集团附属公司提供环境清洁解决方案和物业管理服务[168] - 本年度集团财务表现和财务状况载于年报综合财务报表第93至170页[170] - 集团业务回顾及表现分析载于年报第4至5页“主席报告”及第6至15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72] - 集团实施环保措施,相关资料载于年报第55至87页“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73][174] - 集团本年度及至年报日期在重大方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重大违规[176] - 集团与雇员和业务伙伴维持良好关系,本年度无重大纠纷[177] - 集团主要风险包括业务、金融、合规和营运风险,采取相应管理措施[179][182][183][185]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7年3月20日获股东通过书面决议案采纳,条款符合《GEM上市规则》第二十三章条文[193] - 根据购股计划可能授出的购股最多股份数目总计不超上市完成日后所有已发行股份的10%,即60,000,000股[196]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能授出的最多股份数目为60,000,000股[196] - 除另行获股东批准,12个月内,因向参与者授出购股获行使而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数目的1%(主要股东等为0.1%)[199] - 授出购股的要约须于七日内获接纳[199] - 购股承授人接纳要约时需向公司支付1.00港元[199] - 购股属承授人个人所有,不得转让或出让[199] - 自采纳购股计划至年报日期,未根据购股计划授出任何购股[200]
中国新消费集团(08275)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3 22: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年度公司收益约1.585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1.4亿港元增加约13.3%,主要因建筑项目收入增加[27] - 报告年度销售成本约1.45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1.05亿港元增加约38.0%,主要因分包成本增加[28] - 报告年度毛利约1360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3490万港元减少约61.2%,毛利率由约25.0%降至约8.6%,主要因新授出建筑项目利润率较低[29][31] - 报告年度行政开支约2140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2910万港元减少约26.5%,主要因咨询及法律专业费用减少[32] - 报告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31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溢利净额约840万港元,主要因建筑收入增加、毛利减少等因素[19][33]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480万港元,分为4.80003445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普通股;2025年3月31日已发行股本约720万港元,分为7.19987379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普通股[34][3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360万港元(2024年约415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总额约1.155亿港元(2024年约1.234亿港元),集团负债总额约130万港元(2024年约400万港元)[3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债务总额约130万港元,2024年约400万港元[5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1%,2024年约为3.3%[51] - 报告年度,集团员工成本总额约2190万港元,2024年约4860万港元[60]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报告年度的末期股息,2024年为零港元[6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因香港建造工程减少变差,但建造项目收益有所提高[13] - 2025年1月7日公司与合作伙伴签署品牌合作协议,启动东南亚茶饮市场拓展,并将在香港开设“茶大椰”门店,预计2025年第三季开业[20] - 董事会认为饮品业务前景亮丽,发展该业务有助公司获得多元化收益来源[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营商环境充满挑战,整体市场气氛维持疲弱[13] - 公司将执行成本控制措施,改善工作流程效益,加强项目管理能力[13] - 公司会培养人才,积极寻求潜在商机,扩大收入来源及提升股东回报[14] - 2024年全球茶叶市场价值为174.2亿美元,2025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0%[1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业绩[2] - 公司运营面临项目价格估计不准、地质条件不可预计、分包商问题、客户付款及保固金返还不确定等风险[21][30] - 2022年公司进行供股,发行8100万股供股股份,筹集约4455万港元[40] - 2022年5月3日公司完成供股,发行8100万股每股面值0.5港元的供股股份,认购价每股0.55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4230万港元[41] - 2022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包括:约310万港元偿还承兑票据,约2000万港元购置新办公室及装修,约700万港元招聘员工,约300万港元用于业务发展和营销,约920万港元作一般营运资金[41] - 2022年供股后已发行股份数目为1.35亿股每股面值0.5港元[42] - 2025年董事会变更200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原用于收购新办公场所及翻新[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2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4230万港元已按计划用途动用[43] - 2023年2月17日公司宣布供股,按每持有两股股份获三股供股股份,认购价每股0.147港元,发行2.40002067亿股,筹集约3350万港元[44] - 2023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3350万港元,每股供股股份净价约0.140港元,拟用于扩大地基业务、发展人工智能业务和作一般营运资金[46] - 2023年供股及相关股本变动完成后,已发行股份数目达4.00003445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46] - 2024年董事会变更1850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原用于扩大地基业务能力[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3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3350万港元已按计划用途动用[46] - 2024年供股按每持有两股股份获发一股供股股份,发行240,001,722股,集资约225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250万港元[4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4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约2250万港元,余额650万港元将按计划动用[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一间间接附属公司卷入纠纷,最大风险敞口约为1500万港元[5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于香港拥有22名全职雇员,2024年为83名[60] - 廖静雯女士自2023年12月29日起由独立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65] - 廖女士在投资者关系、公共关系、金融公共关系及区块链开发方面经验丰富[65] - 贺丁丁48岁,2021年5月1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资本市场等方面积逾20年经验[66] - 陈梓烯39岁,2021年6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18年获认可为香港执业律师[68] - 吴剑龙52岁,2023年12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建造及工程行业积逾32年经验[70] - 李文泰48岁,2021年6月加入公司任首席财务官,2021年8月起任公司秘书,2023年12月调任联席公司秘书[72] - 贺丁丁曾于2012年8月 - 2015年6月任中国康大食品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67] - 陈梓烯曾于2019年11月 - 2022年3月任百本医护控股公司秘书等职[68] - 李文泰于2006年10月 - 2012年10月任中国元邦房地产控股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73] - 李文泰自2016年1月起任中国能源开发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贺丁丁自2023年5月起任华星控股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67] - 陈梓烯自2023年6月 - 2025年3月任现代中药集团公司秘书等职[68] - 郑承欣女士于2023年12月加入公司担任联席公司秘书,有约25年审核、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75] - 公司应用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条文,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78] - 汤桂良先生于2023年12月29日辞任后,董事会主席职位空缺,公司仍在物色合适人选[78]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条至5.68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报告年度无不合规事件[80]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83] - 集团业务日常运营及管理授权给执行董事及其他高级行政人员,他们定期向董事会报告[84] - 公司致力于发展积极文化,包括诚信和承担两方面特色[85][86] - 年报日期,董事会有四名成员,一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8] - 董事会组成符合GEM上市规则第5.05、5.05A及5.28条规定[88] - 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不少于三名,大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符合相关规定[88] - 执行董事于2023年12月29日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初始任期为三年[90] - 贺先生、陈女士及吴先生分别自2021年5月14日、2021年6月1日及2023年12月29日起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贺先生及陈女士各自获续任三年,分别从2024年5月14日及2024年6月1日开始[90] - 目前三分之一的董事应轮值退任,须最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膺选连任[92] - 贺先生及陈女士将于2025年7月25日举行的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董事职位,彼等愿意膺选连任[92] - 2023年12月29日,汤桂良先生辞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公司一直物色合适人选填补主席空缺[93] - 报告年度,全体董事均已出席最少一次有关GEM上市规则中涉及良好企业管治常规的最新资料的培训课程[94] - 董事会已成立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三个董事委员会[95] - 薪酬委员会已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及酬金,认为属公平合理[98]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查及评估董事会的组成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并就新董事的聘任向董事会提供推荐建议[99] - 报告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以审阅及评论公司2024年度业绩及中期业绩以及公司内部监控程序及风险管理制度[101] - 董事会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由贺先生、陈小姐及廖小姐组成,就2023年供股向独立股东提供意见[102] - 报告年度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无其他董事出席情况下举行1次会议,2025年6月23日举行审核、提名、薪酬委员会及董事会会议,2025年7月25日举行应届股东周年大会[103] - 2024年各董事在董事会及各委员会会议出席情况:廖女士、贺先生、陈女士、吴先生在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4/4,审核委员会出席率均为2/2,薪酬委员会出席率均为1/1,提名委员会出席率均为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均为1/1[104] - 李先生2021年8月5日获任公司秘书,2023年12月29日调任联席公司秘书;郑女士2023年12月29日获任联席公司秘书之一,报告年度两人均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5] - 董事会目前超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全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提名、薪酬、审核委员会主席均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106]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28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成员多元化,提名委员会每年披露董事会组成并监察政策执行[110][113]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28日采纳提名政策,旨在指导董事甄选、委任及续任,确保董事会技能等方面平衡[114][115]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人选标准包括多元化、时间、资历、独立性、诚信声誉、潜在贡献、提升股东价值等[116][117] - 提名委员会根据流程就委任董事向董事会提建议,每年评核及汇报董事会成员组合,监察提名政策落实情况[119] - 报告年度审计服务及非审计服务已付及应付费用分别约为0.5百万港元及0.1百万港元[123] - 股东特别大会可由持有不少于公司已发行股本投票权10%的股东提出呈请召开[124] - 提名委员会将推行正式流程定期检讨提名政策[120] - 提名政策概要将在年度企业管治报告中披露[122] - 董事会至少每年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审阅[128] - 风险管理程序包括风险辨别及评估、风险评核、舒缓各功能或营运风险[129] - 反贪污政策于2023年6月采纳[130] - 举报政策于2023年6月采纳,报告年度无重大欺诈或不当行为举报[132] - 公司设有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及相关处理步骤[133][134] - 审核委员会每年审阅举报政策以确保其成效[132] - 报告年度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143][145] - 新附属公司金石实业于2025年2月成立[144] - 公司未根据企业管治守则第C.2.5条成立内部审核职能,认为任命外部独立专业人士执行更具成本效益[136] - 公司已采纳股东沟通政策,设立多种途径与股东沟通[137][138][139] - 公司严格遵守联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C2所载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规定呈列报告[143]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贯彻采纳营运控制方法,主要涵盖逊杰及天能机械的环境表现[144]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按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四个汇报原则编制[147][148] - 公司尝试探索碳密集型混凝土替代品以减少碳足迹[142] - 公司将与其他行业合作提高行业抗逆能力并参与社区服务[142]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资料来自正式文件、统计、问卷及业务分部惯例,末部有内容索引[149] - 公司重视持份者意见,欢迎通过电邮(tf@tfcel.com.hk)或邮寄(香港中环域多利皇后街15号裕成商业大厦2楼204室)反馈对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及相关议题的看法[152][153] - 公司董事会承担监督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的最终责任,定期检讨及评估重大议题对营运的影响[153]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组促进信息分享,由不同部门核心成员组成,一名董事担任主席,负责协助实施评估内部监控机制成效并向董事会汇报[153]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小组委员会,促进及改善可持续发展表现[154] - 公司认为资源消耗是最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之一,制定关键绩效指标追踪环境及社会表现[154] - 公司根据重要性评估结果为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排序,结果绘制成矩阵呈报董事会[156] - 公司根据2024/2025财年资源消耗模式制定短期减排目标及行动计划[156] - 公司未来将提出实施更多措施加强环境、社会及管治管理,定期评估调整目标[157]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主要持份者接触,了解期望及关注事项,制定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160] - 公司执行董事廖静雯于2025年6月23日提呈2024/2025财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58] - 2024/2025财年公司进行重要性评估以确定
威扬酒业控股(08509)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3 21: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373,985千港元,较2024年的216,553千港元增长72.7%[3] - 本年度毛利为85,893千港元,2024年为76,753千港元,同比增长11.9%[3] - 除税前溢利达49,681千港元,2024年为39,357千港元,增长26.2%[3] - 年内溢利为39,751千港元,较2024年的31,159千港元增长27.6%[3]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9.94港仙,2024年为7.80港仙,增长27.4%[3]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约2.166亿港元增加约72.7%至本年度约3.74亿港元[25] - 毛利从2024年约7680万港元增加约11.9%至本年度约8590万港元,2024年及本年度毛利率分别约为35.4%及23.0%[27] - 其他收入从2024年约12.7万港元增加至本年度约59.9万港元[29] - 2024年亏损净额约95.6万港元,本年度收益净额约55.9万港元[30] - 年内溢利从2024年约312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3980万港元[3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融资成本为8,628千港元,2024年为9,294千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及银行透支2025年为8,578千港元,2024年为9,147千港元;租赁负债2025年为50千港元,2024年为147千港元[15] - 2025年除税前列支的存货成本为288,092千港元,2024年为139,800千港元;物业及设备折旧2025年为6,258千港元,2024年为6,552千港元;投资物业折旧2025年为820千港元,2024年无[17]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9,930千港元,2024年为8,198千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2025年为9,827千港元,2024年为7,389千港元;递延税项开支2025年为103千港元,2024年为815千港元[18] - 销售成本从2024年约1.398亿港元增加约106.1%至本年度约2.881亿港元[2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约1090万港元增加至本年度约1340万港元,行政开支从2024年约1640万港元减少至本年度约1510万港元[31][32]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约930万港元减少至本年度约860万港元,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约820万港元增加约21.1%至本年度约990万港元[33][3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雇员福利总开支分别约为960万港元及1040万港元[49]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141,934千港元,较2024年的149,038千港元下降4.7%[4] - 流动净资产为192,527千港元,2024年为145,444千港元,增长32.4%[4] - 资产净值为334,226千港元,较2024年的294,474千港元增长13.5%[5]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50,535千港元,2024年为52,304千港元,其中0至30日2025年为12,460千港元,2024年为26,603千港元[21]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07千港元,2024年为3,602千港元,其中超过365日2025年为158千港元,2024年为3,440千港元[22] - 2025年向关联方出售货品收益为0千港元,2024年为120千港元,其中向丁志威先生2024年为96千港元,向王姿潞女士2024年为24千港元[23] - 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分别约为1.454亿港元及1.925亿港元,流动比率从约1.9增至约2.3,资产负债比率从约45.6%降至约41.0%[38][39] - 2025年3月31日账面价值约1.176亿港元物业已抵押,为银行借款约1.274亿港元作担保[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买卖葡萄酒产品及其他酒精饮品[7] - 2025年葡萄酒产品销售收益为302,510千港元,2024年为126,415千港元;其他酒精饮品2025年为69,900千港元,2024年为89,707千港元;葡萄酒配件产品2025年为1,575千港元,2024年为431千港元[10] - 两个年度内无个别客户占公司总收益10%以上[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按8.25%计算香港利得税,超过200万港元部分按16.5%计算;不符合资格实体按16.5%统一税率征税[18] - 董事会不知悉2025年3月31日之后至公告日期发生须披露的重大事件[5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控股股东Shirz Limited持有公司70%股权[7] - 2023年8月11日,公司接纳银行融资函件A,合计融资最多6300万港元,透支融资最多300万港元[52] - 2024年2月16日,融资函件A贸易融资金额增加700万港元,合计融资最多7000万港元,透支融资最多300万港元[53] - 2024年5月3日,接纳重续后融资函件A,合计融资最多7300万港元,透支融资最多300万港元[54] - 2024年9月10日,接纳更新后融资函件II,合计融资最多9800万港元,透支融资最多300万港元[55] - 公司促使控股股東王姿潞女士继续担任单一最大股东,持有公司不少于50%实益权益[54][55] - 公告日期,王姿潞女士持有公司70%权益[56] - 公司自2016年10月起停止持有外汇结算的抵押银行存款[48] - 公司股份于2018年1月12日在GEM上市[51] - 2023年10月31日,公司接纳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出的银行融资函件,贸易融资及循环贷款融资最多1800万港元,现有定期贷款最多366.1万港元,公司信用卡额度20万港元[57] - 截至公告日期,王姿潞女士持有公司70%权益[58] - 本年度内及截至公告日期,公司董事、控股或主要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权益[60] - 本年度,王姿潞女士及Shirz Limited已完全遵守不竞争契据[61] - 全体董事在本年度及截至公告日期遵守证券交易守则规定交易标准[62] - 公司企业管治守则以GEM上市规则附录C1为基础,除偏离C.2.1条外,本年度遵守所有守则条文[63] - 自2023年9月14日起,王姿潞女士兼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64] - 公司审核委员会认为本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编制符合规定并已充分披露[65] - 本公告所呈列数字获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但该公司未作意见或鉴证结论[66] - 2025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员工总数分别为33人和24人[49]
华新手袋国际控股(0268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3 21: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收益增加约21.8%,从约5.944亿港元增至约7.241亿港元[3] - 本年度毛利增加约52.0%,从约1.05亿港元增至约1.596亿港元[3] - 本年度毛利率增加约4.3%,从约17.7%增至约22.0%[3] - 本年度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拨回约3.8万港元,2024年度为拨备约270万港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纯利增加约125.5%,从约2850万港元增至约6430万港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增加约8.7港仙,从约7.0港仙增至约15.7港仙[3] - 2025年美国地区收益为542,630千港元,较2024年的485,560千港元增长约11.75%[17] - 2025年加拿大地区收益为56,576千港元,较2024年的45,873千港元增长约23.33%[17] - 2025年荷兰地区收益为36,605千港元,较2024年的10,718千港元增长约241.53%[17] - 2025年中国地区收益为22,874千港元,较2024年的8,291千港元增长约175.9%[17] - 2025年其他国家地区收益为65,413千港元,较2024年的43,965千港元增长约48.78%[17] - 2025年来自主要客户的收益为641,731千港元,2024年为547,243千港元[20] - 2025年销售货品收益为724,098千港元,2024年为594,407千港元[21] - 2025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7,300千港元,2024年为7,430千港元[22] - 2025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总额为649,842千港元,2024年为565,201千港元[23] - 2025年融资收入╱(成本)净额为884千港元,2024年为 - 1,054千港元[24]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15,671千港元,2024年为5,702千港元[25] - 2025年建议派付末期及特别股息共约24,518,000港元,2024年为12,259,000港元[27] - 2025年年内应佔股息总额为40,863千港元,2024年为24,518千港元[28]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5.7港仙,2024年为7.0港仙[30] - 2025年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2024年亦无潜在摊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31] - 2025年销售成本从2024年度约4.894亿港元增至本年度约5.645亿港元,增幅约15.3%[64] - 2025年毛利从2024年度约1.05亿港元增至本年度约1.596亿港元,增幅约52.0%,毛利率从约17.7%增至约22.0%,增幅约4.3%[65] - 2025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度约249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3090万港元,增幅约24.1%[67] - 2025年行政开支从2024年度约509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5450万港元,增幅约6.9%[68]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度拨备270万港元变为本年度拨回约3.8万港元[69]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度的570万港元增加约1000万港元或约174.8%至本年度约1570万港元[72] - 2025年年内纯利从2024年度约2720万港元增加约3960万港元或约145.5%至本年度约6680万港元[7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888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1.411亿港元[79]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3.2和3.1,资本负债比率均不适用,净债务对权益比率均为现金净额[79][8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雇员共4586名,2024年3月31日为4273名[83] - 2025年本年度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779亿港元,2024年度约为1.494亿港元[83] - 本年度集团收益较2024年度增加约129,700,000港元或21.8%至724,100,000港元[4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2024年度约28,500,000港元增加约35,800,000港元至约64,300,000港元[48] - 集团收益从2024年度约5.944亿港元增至本年度约7.241亿港元,增幅约21.8%[60] - 来自美国客户的收益从2024年度约4.856亿港元增至本年度约5.426亿港元,增加约5710万港元[60] - 来自欧洲(尤其是荷兰)现有客户的订单从2024年度约107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3660万港元[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柬埔寨生产基地占集团总产能约90%,满足海外市场客户需求[46]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美国地区收益为542,630千港元,较2024年的485,560千港元增长约11.75%[17] - 2025年加拿大地区收益为56,576千港元,较2024年的45,873千港元增长约23.33%[17] - 2025年荷兰地区收益为36,605千港元,较2024年的10,718千港元增长约241.53%[17] - 2025年中国地区收益为22,874千港元,较2024年的8,291千港元增长约175.9%[17] - 2025年其他国家地区收益为65,413千港元,较2024年的43,965千港元增长约48.78%[17] - 2025年非流动资产在中国为6,752千港元,较2024年的10,825千港元下降约37.63%;在香港为15,362千港元,较2024年的10,834千港元增长约41.8%;在柬埔寨为38,662千港元,较2024年的42,975千港元下降约9.9%[19] - 集团美国消费者市场占总收益超70%,受美国利率及通胀率上升影响,下行风险增加[44] - 公司本年度约75%的总收入来自美国市场[5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致力于维持稳健的财务政策及提升营运效率,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及银行借款为营运资金需求拨资[78] - 公司本年度维持现金净额状况以及稳健的流动及资本负债比率,反映其稳健的财务状况[81] - 公司明白业务对环境有影响,遵守环保标准及政策,本年度无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重大事件[8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17年5月2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8年1月22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8][10]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及买卖手袋产品,最终控股方为马氏家族[9] - 2024年4月集团完成收购香港办公室关连交易,代价约为4,700,000港元[49] - 美国对柬埔寨进口产品征收高达49%的关税,后暂停90天,过渡期实施10%的关税率[56][57] - 柬埔寨首相将19类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从最高35%下调至5%[57] - 公司主要承受与人民币有关的外汇风险,本年度以其他货币计值的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外汇风险并不重大,无对冲活动[77]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计划于2025年9月1日举行,通告将于2025年7月刊发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89] - 董事会建议向2025年10月15日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2024年度:每股2.0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2.0港仙(2024年度:每股1.0港仙),合计约2451.8万港元(2024年度:1225.9万港元)[90]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资格,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至9月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91] - 为确定股东享有建议末期及特别股息权利,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暂停办理过户登记手续[92] - 公司本年度及其后至公告日期在各重大方面采纳及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94]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现任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规定[95]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确认集团初步业绩公告数字与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96] - 审核委员会由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及独立核数师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常规等[97] - 本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上市证券,2025年3月31日无库存股份[98] - 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公司本年度年报将适时于上述网站刊登并向索取股东寄发[99]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马庆文等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林国昌等[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