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盛诺集团(0141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6: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总收入为18.92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028亿港元下降5.5%[16][18] - 报告期毛利为4.4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073亿港元下降12.8%[24][29] - 报告期净利润为30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420万港元下降59.0%[27] - 报告期内溢利减少43.8百万港元(59.0%)至30.4百万港元[31] - 收入同比下降5.5%至18.92亿港元(2024年同期:20.03亿港元)[96] - 毛利同比下降12.8%至4.42亿港元(2024年同期:5.07亿港元)[96] - 经营溢利同比下降54.0%至5328.7万港元(2024年同期:1.16亿港元)[96] - 期内溢利同比下降59.0%至3041.5万港元(2024年同期:7420.5万港元)[96] - 本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降56.7%至2691.1万港元(2024年同期:6209.6万港元)[96] - 每股基本盈利为1.54港仙(2024年同期:3.55港仙)[96] - 公司期内溢利为30,41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74,205千港元下降59%[103] - 净利润为2691.1万港元,同比下降56.7%[16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15港元,同比下降56.7%[161] - 公司总收入为18.92亿港元,同比下降5.5%[14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报告期销售及分销费用为2.35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530亿港元下降7.1%[25] - 报告期行政费用为1.19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42亿港元下降4.0%[26] - 销售及分销成本减少17.9百万港元(7.1%)至235.1百万港元,主要因市场推广费用减少20.2百万港元[30] - 行政开支减少5.0百万港元(4.0%)至119.2百万港元,主要因员工成本减少2.8百万港元[30] - 存货成本为11.041亿港元[191][193] - 存货减值拨备7814.2万港元[192][193] 各业务线表现 - 健康及家居产品销售额为13.25亿港元,同比下降1.2%[146] - 聚氨酯泡沫销售额为5.67亿港元,同比下降14.2%[14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市场收入为7.9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636亿港元下降8.2%[19] - 北美市场收入为6.92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136亿港元下降14.9%[19] - 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收入为4.0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256亿港元增长25.2%[19][23] - 中国市场收入为7.93亿港元,同比下降8.2%[146] - 北美市场收入为6.92亿港元,同比下降14.9%[146] - 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收入为4.08亿港元,同比增长25.2%[146]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银行结余及现金增加85.9百万港元(32.7%)至348.3百万港元[32][36]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减少至33.8百万港元(对比2024年同期136.9百万港元)[33][36] - 银行融资动用额增加190.4百万港元至621.2百万港元(对比2024年末430.8百万港元)[34][37] - 资本开支减少19.6百万港元至46.2百万港元(对比2024年65.8百万港元)[35][3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32.7%至3.48亿港元(2024年末:2.62亿港元)[100] - 经营所得现金从150,823千港元降至48,983千港元,下降67.5%[106]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9,44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13,672千港元[106]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91,90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103,052千港元[10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8,320千港元,较期初262,436千港元增长32.7%[10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支出46,23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6,296千港元增长75.8%[10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增加6.7%至27.28亿港元(2024年末:25.57亿港元)[100] - 存货增加6.8%至5.09亿港元(2024年末:4.77亿港元)[10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6.9%至8.31亿港元(2024年末:7.77亿港元)[100] - 公司总负债从1,557,230千港元增至1,723,024千港元,增长10.6%[102] - 无抵押银行借款从401,102千港元增至581,098千港元,增长44.9%[102] - 资本负债比率上升至57.9%(对比2024年末40.1%)[41] - 债务对权益比率上升至23.2%(对比2024年末13.9%)[41]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6.973亿港元[196] - 信贷亏损拨备2545.8万港元[19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8.574亿港元[196] 股息和股东回报 - 中期股息减少至每股0.5港仙(对比2024年1.0港仙),总额约8.75百万港元[54] - 中期股息宣派每股0.5港仙,总额约875万港元[58] - 公司宣派股息22,750千港元[103] - 中期股息为每股0.5港仙,总额875万港元[164] - 公司宣布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5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0港仙下降50%[165] 员工成本 - 员工总数增至3,742人,同比增长16.6%[60][63] - 员工总成本增至3.122亿港元,同比增长3.0%[60][63] 税务处理 - 实际所得税率下降至15%,主要因中国附属公司表现不佳[155] - 公司中期所得税按预期年度盈利总额适用税率计算[112] 会计政策和准则 - 公司已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本(缺乏可兑换性),对前期及未来期间金额无重大影响[110][113] -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需与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一并阅读[1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要求重列2026年度比较数据[119][12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123] -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修订案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123] - 管理层判断和估计方法与2024年度财务报表保持一致[126] 风险管理和金融工具 - 公司面临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及价格风险等市场风险[127] - 公司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自年末以来无变化[129] - 公司简明的中期财务报告未包含年度财务报表所需的全部风险管理披露[128]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贸易应收账款(FVTOCI)在2025年6月30日为4584.7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为3647.2万港元[138] - 贸易应收账款(FVTOCI)使用的风险调整贴现率范围为5.45%至6.95%(2024年12月31日:5.49%至6.99%)[138] - 2025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FVTOCI)实际利息收入为30.3万港元[140] - 2025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FVTOCI)销售额为20636.2万港元[140] - 2025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FVTOCI)结算额为19729.0万港元[140] - 2025年1月1日贸易应收账款(FVTOCI)期初余额为3647.2万港元[140] - 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FVTOCI)实际利息收入为101.1万港元[140] - 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FVTOCI)销售额为18254.4万港元[140] - 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FVTOCI)结算额为15386.6万港元[140] - 2024年1月1日贸易应收账款(FVTOCI)期初余额为3412.9万港元[140] - 公司授予百货公司的信贷期为30日至120日[200] - 公司授予批发商、零售商及家具制造商的信贷期为7日至90日[200] - 公司零售销售通过自营零售店以现金或信用卡交易[200] - 公司零售销售通过百货公司寄售专柜扣除特许经营佣金后结算[200]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按发票日期呈列[200] 资产变动和投资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从2025年1月1日的415,76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26,286千港元,增长2.5%[167] - 使用权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从2025年1月1日的299,327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4,720千港元,下降11.6%[167] - 投资物业期末账面净值从2025年1月1日的28,026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3,669千港元,下降15.5%[167] - 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从2025年1月1日的7,621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732千港元,下降11.7%[16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46,236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添置10,462千港元[167] - 联营公司M DK Holdings ApS持股比例45%账面价值7001.6万港元[189] 减值测试和假设 - 美国现金产生单位减值测试使用五年期平均增长率18%的假设,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有所提高[172] - 美国现金产生单位减值测试使用税前贴现率16.9%,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1%有所下降[172] - 如果平均增长率比管理层估计低1%,公司将需确认18,290千港元的减值损失[175] - 无形资产减值测试中现金产生单位使用价值计算采用五年期平均增长率10%[182][185] - 无形资产减值测试中现金产生单位使用价值计算采用税前贴现率18.7%[182][185] - 五年期后现金流量推算采用2%的估计增长率[182][185] - 若平均增长率降低1%将导致减值损失466.5万港元[183][185]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董事林志凡通过信托持有圣诺盟企业30%股权[67] - 董事张栋通过信托持有圣诺盟企业10%股权[67] - 董事陈枫通过信托持有圣诺盟企业10%股权[67] - 董事林斐雯通过信托持有圣诺盟企业20%股权[67] - 圣诺盟企业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0股[68][70] - James家族控股持有圣诺盟企业15股股份(30%)[68][70] - 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期为2025年9月16日至19日[59][62] - 主要股东Sinomax Enterprises持有1,275,906,000股,占公司总股本72.91%[73] - 公司总已发行股份数为1,750,002,000股(截至2025年6月30日)[73] - 股东结构涉及多个信托持有,包括Frankie信托(30%)、James家族信托(30%)、张氏家族信托(10%)、陈枫家族信托(10%)及林氏信托(20%)[73]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7月9日失效,2025年无未行使购股权[75][79]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集团中期财务信息并建议董事会采纳[83]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已审阅集团中期财务信息(香港审阅委聘准则第2410号)[84][86]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2][85] - 企业管治守则全部条款在报告期内得到遵守[77][81] - 董事履历自2024年年报发布后无变动[76][80] - 除披露外无其他股东权益或淡仓需通知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74][78] 其他全面收益 - 汇兑储备变动导致全面收益减少4,342千港元[103]
中国恒有源集团(0812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6: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为3246.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微升3.17%[5][10] - 收益同比增长3.2%至3246.9万港元(2024年同期:3147.2万港元)[23] - 集团总收益32,4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31,472千港元增长3.2%[40][44] - 公司除税后盈利净额366.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59千港元大幅上升[6][11] - 期内利润大幅增长2203.1%至366.2万港元(2024年同期:15.9万港元)[2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09港仙(2024年同期:0.003港仙)[24] - 公司期内净利润为3.948百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分占亏损0.286百万港元[28] - 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盈利为394.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万港元激增2143.2%[59] - 除税前利润由亏损2,803千港元转为盈利3,835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40] - 分占联营公司业绩由亏损5,605千港元转为盈利201千港元,改善5,806千港元[4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分销开支457.9万港元,同比下降9.3%[10] - 毛利同比增长5.9%至920.8万港元(2024年同期:869.9万港元)[23] - 融资成本为140.8万港元,同比下降22.5%,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减少39.2万港元[52] - 员工福利开支为808.7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34.8%,减少约431.3万港元[53] - 所得税开支为17.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退税296.2万港元,主要由于过往年度超额拨备的调整项消失[5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浅层地热能业务收入2981.5万港元,同比下降2.6%[9] - 物业投资及开发业务收入256.1万港元,同比增长1064%[9] - 浅层地热能分部收益同比下降9.0%至30,724千港元,其中外部客户销售下降3.4%至29,586千港元[40] - 空气能热泵分部收益骤降84.1%至101千港元,工业产品销售额下降84.1%[40][45] - 物业投资及开发分部收益大幅增长1,164.5%至2,782千港元,主要来自租金收入[40][44] - 浅层地热能分部业绩增长9.5%至10,059千港元,成为主要利润贡献业务[40] - 证券投资及买卖分部资产规模缩减80.8%至60,426千港元[41][43] 其他收入及收益 - 其他收入及收益1114.3万港元,同比增长135.6%,主要因确认651万港元财政补贴[10]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激增135.6%至1114.3万港元(2024年同期:473.0万港元)[23] - 其他收入总额为111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73万港元增长135.4%,主要得益于补贴收入651.9万港元和股本投资股息收入228.3万港元的增长[5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9.1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改善35.9%[29]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2.21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36.1%[29]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175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无相关活动[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汇率变动影响净减少0.43百万港元[2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635.3万港元,较期初5258.6万港元下降11.9%[14] - 负债比率46%,较期初49%下降3个百分点[1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1.9%至4635.3万港元(2024年末:5258.6万港元)[26] - 流动负债总额减少4.7%至44619.9万港元(2024年末:46798.8万港元)[27] - 资产净值增长3.1%至29281.6万港元(2024年末:28410.0万港元)[27] - 投资物业价值增长1.5%至12236.8万港元(2024年末:12051.8万港元)[26] - 应缴税项增长1.5%至13702.5万港元(2024年末:13505.2万港元)[27]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6.353百万港元,较期初减少11.9%[29] - 累计亏损从期初8.138百万港元改善至期末1.262388亿港元[2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总权益为274.775百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为18.042百万港元[28] - 集团总资产规模缩减28.1%至834,237千港元,主要因分部间应收款项调整[41][43] - 集团总负债下降38.8%至541,422千港元,财务状况显著改善[41][43] - 应收贸易账款净值为317.4万港元,较去年末的481.1万港元下降34.0%,其中90日内账期占比76.7%[62][63]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为1.196亿港元,较去年末的1.394亿港元下降14.2%,其中365日以上账期占比65.9%[64] - 金融资产账面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4,88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6,882千港元,降幅为7.0%[69] - 应收购贸易账款(非即期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33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6,921千港元,降幅为15.2%[69] - 指定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之股本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661千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5,500千港元,增幅为1.5%[69] - 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89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461千港元,降幅为8.9%[69] 业务运营和合约 - 手头合约价值80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000万港元增长60%[13] - 雇员181名,较期初193名减少6.2%[19] 公司股权和治理 - 董事徐生恒先生及其配偶合计持有723,153,400股,占公司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15.99%[71][74] - 董事刘婀宁女士持有253,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59%[71] - 董事张轶颖先生及其控制法团合计持有255,504,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65%[71][74] - 中国节能环保(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19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26.30%[76] -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控制法团权益持有1,19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26.30%[76] - 公司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总数为4,523,909,163股,剔除3,016,000股不享有投票权的库存股份[74][79] - 主要管理人员酬金总额为395.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2.0万港元增长3.6%[68] - 核数师英文名称于2025年6月30日起变更为Rongcheng (Hong Kong) CPA Limited[97] 股份购回和库存股份 - 公司根据二零二四年购回授权以47,704港元购回1,064,000股股份[91] - 公司根据二零二五年购回授权以123,160港元购回3,016,000股股份[9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期间公司股份购回总代价为170,864港元[91] - 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后公司根据二零二五年购回授权以244,048港元购回6,112,000股股份[91] - 二零二五年一月购回股份最高价格0.045港元/股最低价格0.044港元/股[91] - 二零二五年五月购回股份最高价格0.045港元/股最低价格0.040港元/股[91] - 二零二五年六月购回股份最高价格0.040港元/股最低价格0.039港元/股[91] - 二零二五年七月购回股份最高价格0.040港元/股最低价格0.038港元/股[91] - 公司于2025年4月17日以每股0.06港元出售22,416,000股库存股份,较当日收市价0.039港元溢价53.85%[93] - 出售库存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1,344,960港元,净额约300,651.01港元[93] - 公司库存股份从2025年1月1日的21,352,000股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016,000股[94] - 截至报告日期(2025年8月26日),公司持有库存股份9,128,000股[94] - 2025年5月22日股东会通过新章程,赋予公司持有及处理库存股份的权力[96] - 出售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一般营运资金[93] - 2025年4月17日至报告日期期间,公司及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4] 其他全面收入 - 汇兑波动储备增加3.611百万港元,主要来自海外业务汇兑差额0.723百万港元[28] - 其他全面收入总额为8.733百万港元,其中联营公司贡献3.11百万港元[28] 普通股股本 - 普通股股本总额为45.24亿美元(对应35.30亿港元),发行股数为45.24亿股[65]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45.13亿股加权平均股数计算,较去年同期的45.27亿股略有减少[59] 股份计划 - 可授出股份计划总数为452,692,516股[81] - 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可授出股份为45,269,251股[81]
朸浚国际(0135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9-01 16:33
住宿业务收入表现 - 住宿业务收入约为1357.9万港元,同比下降28.9%[17] - 住宿运营及物业设施管理收益为1357.9万港元,同比下降28.9%[21] - 住宿分部收益同比下降28.9%,从1910.4万港元降至1357.9万港元[150] 住宿业务经营详情 - 公司经营五家租赁经营住宿项目[13] - 成都分店总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23] - 武汉分店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26] - 武汉分店距离天河机场21公里、汉口火车站15公里[26] - 南山分店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含189间客房[32] - 南山分店距机场车程约30分钟[32] - 武汉分店距地铁站车程9分钟内[26] - 成都分店距地铁站步行1分钟[23] - 成都分店距机场大巴点步行约5分钟[23] - 总可出租客房晚数减少490晚(同比下降0.43%)[53] - 平均每间客房收入(RevPAR)下降5.75%至124.6元人民币[53][54] - 平均入住率下降0.59个百分点至51.22%[53][54] - 平均房租(ARR)下降11.9元人民币至243.2元[53][54] 收入下降原因 - 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入住率降低及住宿咨询服务收入减少[17] - 收入下降反映整体酒店行业市场情绪下滑[17] - 酒店业务受全球经济不稳定及地缘政治冲突影响[14] - 中国市场受到中美经济冲突及地产开发放缓的重大影响[14] - 消费者态度转趋审慎导致消费力大幅缩减[14] 医疗保健及美容业务表现 - 公司医疗保健及美容业务收益为11,886,000港元[42] - 医疗保健及美容分部收益为1186.6万港元,为公司新增业务板块[150] 总收益和利润变化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33.2%至25,445,000港元(增加6,341,000港元)[49]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33.2%,从1910.4万港元增至2544.5万港元[150] - 公司录得拥有人应占亏损13,484,000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3,211,000港元)[49] - 公司期内亏损约1348.4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约321.1万港元[180] - 公司净亏损为1477.3万港元[1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477.3万港元[127] - 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约14,773,000港元[109] - 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净亏损约1477.3万港元[129]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477.3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22.7万港元[113] - 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1712.6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全面收益244.2万港元[113] - 住宿分部业绩由盈利504.9万港元转为亏损1148.3万港元[150] - 公司整体业绩由盈利504.9万港元转为亏损1236.1万港元[150] 住宿咨询业务表现 - 住宿咨询业务收益为零港元(去年同期为1,126,000港元)[39][44] 成本和费用变化 - 总经营成本减少488万港元或17.82%至2250.5万港元[56] - 使用权资产折旧减少336.9万港元或40.70%至490.8万港元[57][6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减少149.6万港元或37.84%至245.8万港元[57][62] - 雇员福利开支减少108.6万港元或13.03%至724.6万港元[58][62] - 公用设施开支减少50.7万港元或36.95%至86.5万港元[58][62] - 其他营运开支增加157.8万港元或28.95%至702.8万港元[60][62] - 使用权资产折旧减少16.3%,从103.2万港元降至86.3万港元[150] - 企业及其他未分配开支减少44.0%,从277.3万港元降至155.2万港元[150] - 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724.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33.2万港元下降13%[177] - 本期间雇员成本总额为724.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33.2万港元下降13.03%[81] - 销售及广告费用增加至200.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8万港元增长47.6%[177] - 董事薪酬总额为34.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8.9万港元大幅下降71%[177] - 研发成本大幅增加至204.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0[177] 融资成本变化 - 融资成本减少50.6万港元至255.4万港元[63][67] 现金流状况 - 公司营运现金净流出为636.7万港元[112] - 集团同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约6,367,000港元[109] - 集团同期营运现金净流出约636.7万港元[1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净流出2078.6万港元[1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136.7万港元[1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024.7万港元[120] - 公司因汇率变动造成现金减少215.6万港元[120] 资产和负债状况 - 银行及现金结余为979.5万港元较期初减少406.2万港元[65][6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79.5万港元[120] - 净流动负债2621.7万港元净负债8310.1万港元[66][68] - 公司净流动负债为2621.7万港元[112] - 公司净负债为8310.1万港元[112]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约26,217,000港元[109]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净负债总额约83,101,000港元[109] - 集团净流动负债约2621.7万港元,净负债约8310.1万港元[12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拥有净负债8310.1万港元[119] - 公司总资产为8350.8万港元,较期初增长11.3%[116] - 总资产增长11.3%,从7505.4万港元增至8350.8万港元[150] - 总负债下降7.7%,从1.804亿港元降至1.666亿港元[150] - 公司资本亏绌为8310.1万港元[11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累计亏损扩大至3.484亿港元[119] 控股股东支持 - 控股股东提供2856.9万港元免息借款[64][68] - 控股股东承诺不要求偿还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欠借款约2856.9万港元[128][130] - 控股股东提供2亿港元信贷融资额度,其中约1.71431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使用[128][130] - 控股股东质押公司539,129,020股股份作为1亿元人民币贷款融资担保[128][130] - 公司控股股东质押其持有的5.39亿股股份作为1亿元人民币贷款的担保[122] - 来自控股股东的无抵押借款保持稳定,均为28,569,000港元[200] 资产减值和终止收益 - 非金融资产减值约8,340,000港元[49][51] - 确认非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约834万港元,涉及成都店物业、厂房及设备(178万港元)和使用权资产(656万港元)[187] - 提前终止南山分店租约产生收益192万港元[33] - 终止南山店租赁确认收益1,920,000港元[36]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3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拨回1032.9万港元大幅恶化[162] - 应收账款净值从2024年12月的965,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的2,171,000港元,增长125%[191] - 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12月的790,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的2,017,000港元,增长155%[191] - 未逾期或减值应收账款从2024年12月的846,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的1,650,000港元,增长95%[192] - 逾期超过90天应收账款从2024年12月的16,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的127,000港元,增长694%[192] 应付账款状况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的13,221,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的17,657,000港元,增长34%[194] - 超过90天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的1,021,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的1,134,000港元,增长11%[194] 租赁负债状况 - 租赁负债现值从2024年12月的136,423,000港元降至2025年6月的118,282,000港元,减少13%[197] - 一年内到期租赁付款现值从2024年12月的29,773,000港元降至2025年6月的17,747,000港元,减少40%[197] 资本支出和资产购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本承担约为252.3万港元,涉及物业、厂房及设备[83][86]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约为114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4万港元显著增加[185]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 集团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09] - 集团存在重大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因素[129] 成本控制措施 - 公司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应对市场挑战[16] - 管理层实施成本控制措施限制资本开支以改善现金流[132][135] 管理层信心 - 董事认为集团未来12个月具备足够财务资源履行到期义务[133][135]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要业务包含住宿业务及医疗保健美容业务[13] - 公司提供物业设施外包管理服务包括专业清洁、消毒等服务[18] 股本和股东结构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994,225,160股[100][103] - Hehui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imited持有539,129,020股,占已发行股本54.23%[103] - 邓世超持有58,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5.83%[103] - 董事袁富儿通过控股公司持有539,129,020股,占已发行股本54.23%[99] - 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至少25%由公众持有[80] 雇员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为96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0名减少4名[81] 税务情况 - 中国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率为25%,香港利得税率为16.5%[173] 股息政策 - 无中期股息派发建议[179] 审计和合规 - 审计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吴吉林担任主席[91][95] - 中期财务资料已由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阅[92][96] - 简明的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108][111] - 审阅范围远小于审计,不发表审计意见[107][110] - 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联交所上市规则编制[134][136] 资产抵押和或然负债 - 公司无任何资产抵押[82] - 无重大或然负债[83][86] 证券交易 - 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84][87] 融资活动 - 公司通过供股发行新股筹集资金3937.5万港元[119]
花样年控股(0177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9-01 16:3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18.83亿元,同比增长14.8%[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88.5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64.29亿元增长14.8%[17][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人民币18.83亿元,同比增长14.8%[58] - 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亏损为人民币31.71亿元,同比增亏0.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31.7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1.61亿元基本持平[27] - 总亏损为人民币33.43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1.52亿元[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净亏损人民币33.42578亿元[10] - 公司产生净亏损人民币33.4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95.25亿元,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43.32亿元[3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分部业绩总亏损为85.7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8.17亿元扩大9.7%[17][18] - 物业开发分部亏损从8.08亿元扩大至88.15亿元,亏损额增加991%[17][18] - 物业经营服务分部利润从14.21亿元下降至12.71亿元,减少10.6%[17][18]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22.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5%,毛利下降9.1%至3.29亿元人民币[65]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54.93分[6]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计算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772,598千股[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以及行政费用为人民币3.22亿元,同比下降17.8%[3] - 公司融资成本从19.75亿元增至22.18亿元,增长12.3%[20] - 融资成本上升12.3%,从2024年上半年的19.7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2.18亿元人民币[69] 各业务线表现 - 物业开发收入人民币3.7971亿元[15] - 物业经营服务收入人民币13.84986亿元[15] - 酒店经营收入人民币803.9万元[15] - 其他收入人民币24.4万元[15] - 客户合约收入总额人民币17.72979亿元[15] - 按时段确认收入人民币13.90067亿元[15] - 物业开发分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66亿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37.97亿元,增幅达2186%[17][18] - 物业经营服务分部收入为138.71亿元,同比增长4.0%[17][18] - 酒店经营分部收入从2.56亿元锐减至8039万元,下降68.6%[17][18] - 物业开发收入为人民币3.80亿元,同比增长128.5%[59] - 物业开发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6.6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37.97亿元人民币,增幅128.5%[61] - 物业投资收入同比下降3.7%,从2024年上半年的1.15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0亿元人民币[62] - 物业经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0%,从2024年上半年的13.3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3.85亿元人民币[63] - 酒店经营收入大幅下降68.6%,从2024年上半年的0.26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08亿元人民币[64]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4.59亿元,其中住宅占比99.91%[41] - 环渤海都市圈销售金额占比最高达35.29%,成渝都市圈销售面积占比最高达61.25%[42] - 粤港澳大湾区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26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27.45%[43] - 成渝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31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28.54%[44] - 环渤海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62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35.29%[48] - 华中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0.25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5.45%[45] - 长三角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0.15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3.27%[46] - 土地储备总面积7,263,455平方米,其中华北地区占比最高达3,836,775平方米[52][53] 现金流和债务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8.20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1.56亿元下降29.1%[7] - 于一年内到期的优先票据及债券为人民币410.60亿元[8] - 流动负债净值为负人民币195.25亿元[8]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负人民币49.26亿元[8] - 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人民币195.25453亿元[10] - 于2025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人民币143.32187亿元[10] - 未偿还计息负债约人民币439.95318亿元[10] - 公司未偿还计息负债约人民币439.95亿元,已出现违约[36] - 现金状况下降27.6%,从2024年底的17.24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2.49亿元人民币[71] - 总借款达180.25亿元人民币,其中164.30亿元人民币将在一年内到期偿还[72] - 优先票据及债券总额486.49亿元人民币,其中410.60亿元人民币将在一年内到期[72] - 公司为买家按揭贷款提供担保金额从59.72亿元人民币降至25.75亿元人民币[76] - 五支境内公募债2024年度本金及利息偿付日调整至2025年12月31日[82] 资产和应收应付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人民币115.47亿元下降至人民币104.46亿元,减少9.5%[28] - 账龄超过181天的应收账款占比显著增加,从人民币1.12亿元大幅上升至人民币8.90亿元[32]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95.25亿元,较期初的人民币91.13亿元增长4.5%[33] - 一年以上的长期应付账款达人民币27.41亿元,占应付账款总额的85%[35] - 公司总资产从7320.59亿元略微下降至7193.27亿元,减少1.7%[21] - 土地储备建筑面积为726.35万平方米[3] - 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341,547平方米,待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921,908平方米[50][51]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为18.51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汇兑亏损24.79亿元[20] - 公司未参与彩生活供股导致持股比例由52.44%摊薄至41.95%[84] - 彩生活供股以每股0.165港元发行371,881,438股新股[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投资[83] - 期内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85] - 核数师对集团2024年度及2025年中期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88] - 公司未能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安排适当责任保险[90] - 因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违反联交所多项董事会组成规定[91] - 2025年7月11日委任梁耀祖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后重新合规[91] - 公司确认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并采取缓解措施[89]
HYGIEIA GROUP(0165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9-01 16:31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同比增长6.4%至39.4百万新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百万新元[4] - 税后溢利同比增长75.0%至2.1百万新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9百万新元[4][6] - 经营溢利同比增长76.6%至2.744百万新元[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3940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3700万新元增长6.4%[3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08.2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109.2万新元增长90.7%[2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潤为2.1百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1.2百万新元增长75%[43] 每股盈利和股息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增长89.1%至0.104新分[4][6] - 期内宣派股息4.0百万新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百万新元[9][10] - 已付股息同比增长33.3%至400万新元[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104新分,较2024年同期的0.055新分增长89.1%[25] 毛利率和毛利额 - 毛利率提升至18.9%,毛利额同比增长22.6%至7.446百万新元[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740万新元,毛利率为18.9%,较2024年同期的610万新元和16.4%分别增长21.3%和提升2.5个百分点[37] 成本和费用 - 雇员福利开支同比增长12.7%至2821.2万新元,其中工资及薪金为2620.8万新元[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3190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3090万新元增长3.2%[3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480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460万新元增长4.3%[3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6.3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9.7万新元下降35.1%[39] 政府补助和税务 - 政府就业补助大幅增长108.9%至162.5万新元,用于抵销雇员福利开支[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确认政府补助约160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80万新元增长100%[37]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支出同比增长68.1%至51.6万新元,按17%税率计算[24] - 泰国首次确认企业所得税支出4.5万新元,按20%税率计算[24] - 公司所得税開支为561,000新元,实际税率20.9%,较2024年同期307,000新元和21.1%的税率有所增加[42] 地区市场收益 - 2025年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长6.4%至3935.1万新元,其中清洁服务收入为3931.9万新元[17] - 新加坡市场收益增长4.7%至3354.6万新元,泰国市场收益增长17.4%至580.5万新元[17] 现金流和现金状况 - 经营所得现金净额由2024年上半年的负250.1万新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正301.5万新元,实现扭亏为盈[1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长31.2%至1031.3万新元[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13百万新元,定期银行存款为4.399百万新元[7] - 公司流動資產为33.9百万新元,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0.3百万新元、定期存款4.4百万新元和應收款項19.2百万新元[44] - 公司处于淨現金狀況,無淨債務與資本比率[44]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同比下降7.9%至37.743百万新元[7] - 流动负债同比下降8.0%至11.328百万新元[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同比下降6.9%至25.900百万新元[7][9] - 公司流動負債为11.3百万新元,流動比率維持在3.0[44] 投资和支出活动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同比下降49.8%至24.6万新元[11] - 公司無重大或然負債、重大投資計劃及重大資本開支[46][48][45] 应收账款和合约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416万新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35.8万新元增长6.0%[27] - 截至2025年8月28日,公司拥有301份进行中服务合约,尚未支付合约金额约为6580万新元[33] 其他收入和损失 - 公司其他收入为102,000新元,主要来自定期存款利息收入[41] - 公司其他虧損为27,000新元,主要来自出售固定資產收益和外匯虧損[40] 上市和资金使用 - 公司上市所得款項淨額11.8百万新元,已動用9.689百万新元(82%),未動用2.136百万新元(18%)[52] 雇员情况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僱員总数3,047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2,609名增长16.8%[53]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于2019年2月2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60] - 公司股份于2020年7月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61] - 报告期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61]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为0.01港元[61]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荣龙工程于1991年6月27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60] - 公司在新加坡承包商注册系统FM02工种中持有最高财务级别L6[61]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卓荣贵先生、Peh Poon Chew先生及卓丽秋女士[6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刘振荣先生、梁志恒先生及王旭先生[62]
康宁医院(0212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38.6百万元,同比下降10.9%[10]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38.6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0.9%[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7.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9%[171] - 公司自有医院运营收入为人民币690.9百万元,同比下降9.8%[10] - 自有医院运营收入为人民币690.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9.8%[17][19] - 公司整体毛利降至人民币189.2百万元,同比下降16.3%[17] - 集团总毛利同比下降16.3%至人民币1.892亿元[42]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6.5百万元,同比下降28.0%[10] - 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36.5百万元,同比下降28.0%[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676.9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5%[17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3.0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0%[173]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9%至1.92亿元[178]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64.6%至1039.65万元[17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自有医院收入成本同比下降5.6%至人民币523.9百万元[37] - 药品及耗材成本同比下降15.7%至人民币149.55百万元[37] - 长期资产折旧及摊销同比下降14.5%至人民币57.18百万元[3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4.6%至人民币1.218亿元,主要因雇员福利开支增长11.4%[46] - 财务费用净额同比下降人民币250万元至人民币2200万元,主要因借款利息支出减少440万元[5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9%至人民币1570万元[48] - 公司财务费用为2200.6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171] - 母公司管理费用同比上升14.4%至3825.65万元[178] - 母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5.3%至412.08万元[178] 各业务线表现 - 精神医疗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15.8百万元,同比下降4.9%[12] - 住院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31.8百万元,同比下降5.2%[12] - 精神医疗业务住院账单收入为人民币431.8百万元,同比下降5.2%[28] - 精神医疗业务门诊账单收入为人民币84.0百万元,同比下降3.4%[28] - 精神医疗业务住院平均每床日总开支为人民币304元,同比下降6.5%[26][28] - 精神医疗业务门诊均次总开支为人民币272元,同比下降37.9%[26][28] - 老年医疗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01.143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4.8%[19][15] - 老年医疗业务住院账单收入为人民币195.7百万元,同比下降11.7%[34] - 老年医疗业务门诊账单收入为人民币10.9百万元,同比下降47.3%[34] - 其他医疗相关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680万元,其中非院内药品及器械销售占2830万元(2024年同期:4170万元)[40] 运营和效率指标 - 门诊人次308,444次,同比增长55.2%[12] - 床位使用率88.1%,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12] - 运营床位数11,818张,较期初增加310张[10] - 老年医疗住院床日数下降至425,751床日,同比下降5.7%[15] - 门诊人次下降至33,327人次,同比下降24.9%[15] - 老年医疗业务住院床日数同比下降5.7%至425,751床日[32][34] - 自有医院业务所用药品及耗材成本占比降至28.6%(2024年同期:32.0%)[38] - 自有医院业务雇员福利及开支成本占比升至44.6%(2024年同期:41.1%)[38] - 自有医院毛利率为24.2%,较2024年同期的27.5%下降3.3个百分点[17] - 自有医院业务毛利率下降3.3个百分点至24.2%[42] - 可变对价占账单收入比例增至4.4%,较2024年同期的2.5%上升1.9个百分点[22]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122天,同比增加28天[6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198.5百万元,同比增长70.3%[6]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大幅增长至人民币198.5百万元,同比增长70.4%[17]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198.5百万元,同比增长70.3%[77][78] - 合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上升70.3%至1.99亿元[182] - 合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上升17.0%至9.07亿元[182]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642.38万元,较上年同期2038.39万元增长226%[189] - 母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05亿元,同比增长14.6%[189] - 投资现金流净流出人民币127.0百万元,主要用于97.5百万元物业及设备购置[79] - 合并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上升18.7%至1.35亿元[184]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428.14万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480.69万元[189] - 合并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32.4%至2.64亿元[184] - 合并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同比下降34.2%至2.39亿元[184] - 合并偿还债务支付现金同比下降41.2%至1.79亿元[184] - 母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现金1.14亿元,较上年同期2.93亿元下降61.2%[191] - 母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现金1.17亿元,较上年同期2.77亿元下降57.6%[191] - 合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787.39万元,较上期净减少3.79亿元实现正向逆转[186] - 期末合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33亿元,较期初2.55亿元增长30.5%[186] - 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90.68万元,上年同期为净减少1959.95万元[191]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1.32亿元,较期初1.11亿元增长18.9%[19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建议中期股息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80元(含税)[117] - 基于总股本72,358,900股计算,拟派发现金股利总额为人民币13,024,602元[117] - 派息总额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5.7%[117]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21日至26日暂停办理H股过户登记手续[118] - 预计于2025年11月21日前后支付建议中期股息[118] - 公司以总对价3,514,896.5港元购回311,100股股份[124] - 购回股份每股最高价11.50港元,最低价9.03港元[124] - 购回股份已于2025年6月6日注销[124] 股权和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管伟立先生直接及被视为共同持有内资股27,330,100股(占内资股总数51.80%,占总股本37.77%)及H股458,300股(占H股总数2.34%,占总股本0.63%)[132][133] - 董事王莲月女士通过配偶及一致行动关系被视为共同持有内资股27,330,100股(51.80%/37.77%)及H股458,300股(2.34%/0.63%)[132][133] - 董事徐永久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内资股4,540,000股(占内资股8.61%,占总股本6.27%)[132][136] -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7,466,666股(占内资股14.15%,占总股本10.32%)[136] - 温州金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内资股4,540,000股(8.61%/6.27%)[138] - 上海檀英投资合伙企业持有内资股4,519,003股(8.57%/6.25%)[138] - 林利军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内资股5,846,364股(11.08%/8.08%)[138] - 上海正心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内资股5,846,364股(11.08%/8.08%)[138] - 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内资股3,333,000股(6.32%/4.61%)[138] - 公司总股本结构为内资股52,760,000股及H股19,598,900股(合计72,358,900股)[132] - 万得影响力股权投资持有333.3万股内资股,占同类股份6.32%,占总股本4.61%[141] -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78.0万股内资股,占同类股份5.27%,占总股本3.84%[141] - OrbiMed Capital LLC持有215.09万股H股,占同类股份10.97%,占总股本2.97%[141] - 王红月持有578.535万股内资股,占同类股份10.97%,占总股本8.00%[141] - Kangning Success Holding Limited持有334.7975万股H股,占同类股份17.08%,占总股本4.63%[141] 员工和薪酬 - 公司员工总数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4,761名,较2024年末减少108名(下降2.2%)[92] - 报告期内员工薪酬总额为人民币3.238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3.138亿元增长3.2%[92] - 员工平均年薪为人民币13.6万元(含社保及住房公积金)[92] - 母公司支付职工现金9263.37万元,较上年同期8454.58万元增长9.6%[189] 股权激励计划 - 股权激励计划累计授予2,460,000股激励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3.3997%[97] - 激励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0.47元,授予对象共193人[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8名激励对象退出,涉及79,274股激励性股票[97] - 股权激励计划分三期实施:首次授予165人1,818,529股,二期23人180,516股,三期13人540,229股[97] - 所有激励性股票已于2021年6月18日前完成授予,报告期内无可发行股份[97] - H股奖励信托计划获授权可购买公司H股上限为总股本5%即3,730,015股[10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授予101名参与者合计1,240,100股奖励股份占总股本1.71%[105] - 三期授予情况:首期36人获364,100股 二期36人获616,000股 三期52人获335,000股[105] - 报告期内7名激励对象退出对应75,000股奖励股份失效[105] - 董事王莲月累计获149,300股奖励 其中74,475股未归属[107] - 董事王健全累计获109,100股奖励 其中81,825股未归属[107] - 其他雇员累计获843,200股奖励 其中632,400股未归属[107] - 报告期内奖励股份归属总量310,025股 加权平均价格区间9.76-9.94港元[107] - 奖励分四期归属每期归属比例均为25%[109] 税务和法规 - H股非居民企业股东派息需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121] - H股个人股东派息税率根据税收协议适用10%-20%不等[122] - 公司采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并遵守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要求[113][114]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持有外币金融资产面临港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未使用衍生工具对冲[90]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至人民币-760万元(2024年同期:560万元)[53] - 所得税费用降至人民币15.2百万元,同比下降7.9%[57] - 投资收益为人民币383万元,含长期股权投资收益503万元[52]
太古地产(0197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872.3亿港元,同比增长20%[13]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442.0亿港元,同比增长15%[13] - 公司股东应占经常性基本溢利为342.0亿港元,同比下降4%[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87.2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2.79亿港元增长19.8%[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呈报亏损为12.02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17.96亿港元[39][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溢利为44.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57亿港元增长14.6%[41][43][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不含出售资产)为34.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7亿港元下降4.2%[41][44]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9.8%至87.23亿港元(2024年同期:72.79亿港元)[183] - 本期亏损12.01亿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18.9亿港元)[183]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0.21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0.31港元)[183] - 公司股东应占本期亏损为12.02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17.96亿港元,盈利能力大幅恶化[187] - 公司总收入为87.23亿港元,同比增长19.8%,其中投资物业租金收入65.09亿港元[19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50.1%至30.08亿港元(2024年同期:20.04亿港元)[183] - 行政及销售开支同比增长12%至11.36亿港元[183] - 投资物业直接租赁支出为15.87亿港元,同比增长5.7%[196] - 物业买卖销售成本为10.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62亿港元增长1524.2%[196] - 职员成本为11.98亿港元,同比增长2.4%[198] - 物业买卖部门职员成本5500万港元,同比增长10.0%[200] - 投资物业部门职员成本9.27亿港元,同比增长3.9%[200] - 酒店部门职员成本2.16亿港元,同比下降5.3%[200] - 公司提供租金支援1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0万港元减少75.0%[200] 物业投资分部表现 - 物业投资分部基本溢利为374.7亿港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物业投资营业溢利为39.1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89亿港元下降10.7%[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36.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6.82亿港元微降0.8%[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办公楼租金收入为26.3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7.65亿港元下降4.7%[39] - 物业投资经常性基本税前溢利下降,主要因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减少[45] - 物业投资分部对外收入65.76亿港元,同比下降2.2%[188] - 物业投资分部租赁租金收入65.09亿港元,同比下降2.3%[190] 物业买卖分部表现 - 物业买卖分部基本亏损为28.2亿港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物业买卖收入大幅增至17.06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仅为0.88亿港元[39] - 物业买卖收入大幅增长至17.0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88亿港元增长1838.6%[195] 酒店分部表现 - 酒店分部基本亏损为4.5亿港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酒店业务收入为4.4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4亿港元下降5.0%[39] - 2025年上半年由太古地产管理的酒店录得折旧前营业溢利港币25百万元与2024年同期一致[147] 香港地区表现 - 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下跌导致投资物业经常性基本税前溢利减少[28] - 香港零售市道偏软,但公司商场出租率及人流维持高水平[28] - 香港零售市场受出境旅游影响但公司商场通过商户组合及营销维持人流[31] - 香港住宅需求预期向好受本地及内地买家支持[32] - 香港办公楼组合总楼面面积1000万平方呎(100%基准),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总额26亿港元[65] - 香港办公楼组合租用率88%,其中太古广场94%、港岛东中心及一座91%、二座68%、其他办公楼89%[66][67] - 香港零售物业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12.63亿港元,同比下降2%[7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零售租金收入总额11.69亿港元,同比下降2%[74] - 太古广场购物商场零售销售额上升1%,太古城中心升2%,东荟城名店仓跌3%[74] - 香港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3,161,446平方呎,租用率达100%[73][75] 中国内地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回稳,整体人流录得升幅[28]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坚稳奢侈零售为主要增长动力品牌进驻公司商场[31]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维持坚挺,人流持续增长[4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投资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30.73亿港元,与2024年同期相若[85] - 中国内地投资物业组合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总额为港币24.72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1%[88] - 零售物业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港币26.22亿元,撇除人民币汇率变动后上升1%[8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应占零售销售额(不含汽车)上升1%,较2019年同期高出70%[93] -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7%,租金收入总额上升5%,租用率99%[96] - 广州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下跌2%,租金收入总额下跌1%,租用率100%[97] - 上海兴业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14%,租金收入总额下跌6%,租用率94%[98] - 上海前滩太古里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4%,租金收入总额下跌10%,租用率98%[98] - 中国内地办公楼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下降3%至4.12亿港元[103] - 广州太古汇办公楼租用率91%,北京颐堤港86%,上海兴业太古汇95%[107]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46.8亿港元[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46.9亿港元,其中香港组合亏损43.82亿港元,中国内地组合亏损3.08亿港元[40][41]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39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8.42亿港元)[183]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46.46亿港元,是本期亏损的主要因素[188] - 公司投资物业组合估值从2715.02亿港元下降至2694.18亿港元[126] - 香港若干办公楼物业资本化率下调12.5个基点[126] - 投资物业价值从2716.17亿港元略降至2695.20亿港元,减少0.8%[185] 出售资产和投资计划 - 出售资产带来100.0亿港元溢利[15] - 公司完成出售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权益售价约7.6亿美元[30] - 公司重新部署售资收益至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支持住宅发展[30][31][32] - 公司推进港币1000亿元投资计划,超过三分之二资金已投放[27] - 已承诺投资总额约670亿港元,占千亿计划总额的67%(110亿港元于香港,460亿港元于中国内地,100亿港元于住宅项目)[47][48] - 出售美国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75%权益及相关资产,总代价最高5.487亿美元[50] - 收购美国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12.07%权益,代价7350万美元,总权益增至75%[49] - 出售美国迈阿密North Squared用地(楼面52.3万平方英尺),代价4500万美元[51] - 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出售总代价最高达5.487亿美元[125] - 公司出售毗邻购物中心的地块代价约2.115亿美元[125] - 出售附属公司获得款项39.08亿港元[186] - 2025年7月完成出售迈阿密Brickell的North Squared用地总楼面面积约523,000平方呎[144] 发展项目和预售情况 - 雅加达Savyavasa项目预销售超过40%可销售面积[29]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邸住宅项目两批预售单位反应极佳[29] - 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启动升级,多个奢侈品牌新店已亮相[29] - 公司中国内地发展项目包括上海陆家嘴太古源等6个大型项目[32]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邸销售强劲反映优质住宅需求旺盛[33]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项目两批单位预售总收入达59.3亿元人民币[49] - 上海前滩综合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约410万平方英尺,住宅部分97%可出售面积已预售[115]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总楼面面积约420万平方英尺,107个单位中105个已售出[116] - 香港黄竹鱼涌海盈山项目总楼面面积391,773平方呎(25%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278/432个单位(64.4%),其中184个单位销售已于2025年上半年确认[131] - 上海世纪前滩・天御和天汇项目总住宅楼面面积1,159,057平方呎(40%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约97%可售面积已预售[138]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源邸项目总楼面面积1,222,751平方呎(40%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105/107个单位(98.1%)[139] - 越南胡志明市Empire City项目总楼面面积5,357,318平方呎(15.73%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约53%单位已预售或售出[142] - 雅加达Savyavasa项目总楼面面积1,122,728平方呎(50%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156个单位(约39%的400个单位)[141] - 湾仔EIGHT STAR STREET项目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35/37个单位(94.6%),销售已于2025年6月30日确认[130]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住宅部分2024年12月起预售销售屡创佳绩[154]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来自营运的现金为610.3亿港元,同比增长65%[13] - 融资前的现金流入净额为668.3亿港元,同比增长420%[1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至132.54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51.21亿港元增长158.8%[185][186] - 来自营运的现金净额达48.7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45亿港元增长99.4%[186] - 来自营运的现金净额为61.03亿港元(2024同期:37.01亿港元),同比增长64.9%[164] - 借款总额增加至556.11亿港元(2024年底:483.47亿港元),增长15.0%[166][168] - 债务净额下降至428.53亿港元(2024年底:437.46亿港元),减少2.0%[167][168] - 债券融资中流动负债部分大幅增至110.15亿港元(2024年底:49.16亿港元),增长124.1%[168] - 中期票据计划总额从30亿美元提升至50亿美元,获惠誉A级和穆迪(P)A2评级[165] - 已承擔借款融資及債務證券總額達港幣668.07億港元,其中未動用部分為110.25億港元(17%)[169] - 未承擔融資總額為港幣4億港元[169] - 加權平均債務期限從2.5年延長至3.2年,加權平均債務成本從4.1%降至3.6%[170] - 銀行借款及債券一年內到期金額為129.56億港元(佔總額23%)[173] - 借款貨幣組合中港幣佔56%(309.35億港元),人民幣佔40%(221.33億港元),美元佔4%(25.43億港元)[174] - 固定利率借款佔總額65%,浮動利率佔35%[175] - 利息支出總額為9.73億港元,其中銀行借款利息4.56億港元,債券利息4.31億港元[175] - 資本化利息金額為3.56億港元(投資物業1.85億港元,供出售物業1.71億港元)[175] - 資本淨負債比率為15.7%,較2024年同期13.3%上升[176] - 合資公司及聯屬公司債務淨額總計163.09億港元,集團應佔部分為75.5億港元[177] - 公司总借款及债券(流动与非流动)为555.61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483.47亿港元增长14.9%[185] - 对外借款从483.47亿港元增至556.11亿港元,增长72.64亿港元[190] - 公司动用借款及再融资达110.0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6.50亿港元增长315.2%[186] 股息和股份回购 - 2025年第一次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35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3%[20] - 公司股份回购计划总金额为港币15亿元,期内以港币7.07亿元回购44,736,600股,每股均价港币15.8元[20] - 公司目标每年股息以中单位数幅度增长[20] - 已付公司股东股息达43.8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2.12亿港元增长4.1%[186] - 已付股息总额44.9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2.79亿港元增长5%[187] 其他业务和活动 - 公司酒店业务新增5个第三方管理项目覆盖东京北京等城市[34] - 公司2025年爱心大使活动动员超7000名义工筹得137万港元[35] - 公司推进生成式AI项目分阶段试用并扩大规模[36] - 财务支出净额4.07亿港元(2024年同期:4.69亿港元)[183] - 应占合资公司亏损5.88亿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3.11亿港元)[183] - 税项支出6.1亿港元(2024年同期:12.08亿港元)[183] - 其他全面收益净额16.98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16.28亿港元)[184] - 公司总权益从2784.27亿港元下降至2725.47亿港元,减少58.8亿港元[187] - 公司总资产从3554.26亿港元增至3577.71亿港元,增长23.45亿港元[189] - 现金及银行存款从51.21亿港元大幅增至132.54亿港元,增长158.8%[189] - 外汇收益净额45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0[197] - 流动负债从197.80亿港元增至265.99亿港元,增长34.5%[185] - 持作发展物业从12.01亿港元大幅减少至0.61亿港元,下降94.9%[185]
电能实业(0000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5:44
股东应占溢利及每股数据 - 股东应占溢利为30.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0.06亿港元增长1%[3] - 每股溢利为1.43港元,去年同期为1.41港元[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股东应占溢利港币30.4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港币30.06亿元增长1.2%[3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0.42亿元(2024年:30.06亿元),同比增长1.2%[52] 股息信息 - 每股中期股息维持0.78港元[3]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0.78港元,总额16.62亿港元(2024年同期:16.62亿港元)[67] - 公司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78元,派发日为2025年9月23日[98] - 除净日为2025年9月10日,派息日为2025年9月23日[8] - 已付本公司股東股息43.4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41] 收入及经营溢利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港币3.5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港币4.54亿元减少22.5%[36] - 公司利息收入3.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4亿港元下降22.5%[49] - 公司经营溢利3.4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9亿港元下降29.7%[47] 除税前溢利及所得税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除税前溢利港币31.4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港币31.34亿元增长0.5%[36] - 公司除税前溢利31.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34亿港元微增0.5%[47] - 所得税支出为1.07亿元(2024年:1.28亿元),同比下降16.4%[51] 财务成本及利息支出 - 公司财务成本1.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80亿港元增长40.0%[50] 合营及联营公司业绩 - 公司所佔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業績29.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7.25亿港元增长7.0%[47] - 已收合营公司股息为15.53亿元(2024年:13.86亿元),同比增长12.1%[58] - 已收合營公司股息15.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86亿港元增长12.0%[41] - 合营公司权益总额为662.6亿元(2024年12月31日:609.63亿元),同比增长8.7%[55] - 联营公司权益总额为266.25亿元(2024年12月31日:264.5亿元),同比增长0.7%[55] 现金及银行结存 - 集团银行存款及现金为港币15.61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42.9%[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存及现金为港币15.61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27.33亿元减少42.9%[39] - 银行结存及现金为15.61亿元(2024年12月31日:27.33亿元),同比下降42.9%[56] 贷款及借贷 - 集团无抵押银行贷款总额为港币37.68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50.3%[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以当地货币计值的贷款公平价值为港币37.6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25.05亿元增长50.4%[33] - 银行贷款及其他计息借贷为37.68亿元(2024年12月31日:25.05亿元),同比增长50.4%[60] - 集团贷款结构65%为澳元计价,35%为港元计价,100%为银行短期浮动利率贷款[31] 财务衍生工具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远期外汇及交叉货币掉期合约公平价值资产为港币10.71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27.36亿元减少60.9%[3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未履行财务衍生工具合约名义总额为港币297.8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323.77亿元减少8.0%[34] - 财务衍生工具资产总额为14.21亿元(2024年12月31日:27.72亿元),同比下降48.7%[61] 现金流量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9.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16亿港元下降41.6%[41] - 公司融资活动耗用现金净额32.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04亿港元改善28.6%[4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1.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09亿港元扩大15.7%[41] 资产负债及净资产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为港币889.1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870.76亿元增长2.1%[39] - 物业、机器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8亿元(2025年1月1日:19亿元),同比下降5.3%[54] - 其他应付款项为36.23亿元(2024年12月31日:39.7亿元),同比下降8.7%[59] 负债比率 - 负债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2%(透视基准下为46%)[11] - 集团负债净额为港币22.07亿元,负债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2%[30] - 按透视基准计算负债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46%,较2024年底44%略有上升[30] 英国业务表现 - 英国业务组合溢利贡献为17.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5.50亿港元增长11%[12] - UK Power Networks客户满意度达94.7%[13] - UK Renewables Energy期内供应1.11亿度洁净能源[14] 澳洲业务表现 - 澳洲业务溢利贡献为港币6.52亿元,同比下降4.3%,主要因澳元汇率下跌及EDL溢利减少[15] - Victoria Power Networks提出48亿澳元投资计划,United Energy提出14亿澳元投资计划[16] - SA Power Networks获得2025-2030年度规管重置最终决定,确保未来5年可预测回报[16] 港灯电力投资表现 - 港灯电力投资溢利贡献为港币3.34亿元,同比增长5.7%[21] - 港灯售电量同比下降3.2%,主要因天气较为温和[21] 员工及薪酬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员工薪酬总支出港币1400万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3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雇员人数为16人,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人增加14.3%[35] 信贷评级及市值 - 标准普尔信贷评级为"A/稳定"[11] - 于2025年6月30日的市值为1,075.14亿港元[8] 模型参数及敏感性 - 股息贴现模型采用13.65%资金成本及2.5%增长率作为关键不可观察参数[65] - 资金成本变动±0.5%将导致期内溢利与收益储备减少/增加约1300万/1400万元[65] - 增长率变动±0.5%将导致期内溢利与收益储备增加/减少约1400万/1300万元[65] 贷款利息及服务费收入 - 借予合营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降至3.03亿港元(2024年同期:3.84亿港元)[70] - 借予联营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降至4900万港元(2024年同期:7000万港元)[71] - 联营公司服务费收入增至2500万港元(2024年同期:2200万港元)[71] - 应收联营公司服务费余额降至400万港元(2024年末:500万港元)[71] 资本承担 - 已签约资本承担中物业及设备开支降至0(2024年末:100万港元)[69] 公司治理及委员会 - 董事局由12人组成(4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79] - 审计委员会职权范围书于2025年5月21日修改以符合7月1日生效的新规[80]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书于2025年5月21日修改以符合7月1日生效的新规[82] - 高宝华女士自2025年5月21日起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81]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8] - 提名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薪酬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3]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85] - 公司董事会认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风险管理系统有效及足够[87] - 公司与港灯电力投资共享内部审计职能[87] 董事及主要股东持股 - 董事梁匡舜持有180,000股公司股份,占股权的0.01%[90] - 董事蔡肇中持有24,022股公司股份,占股权约0%[90] - 董事郑祖瀛持有17,000股公司股份,占股权约0%[90]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131,105,154股[90] - 李泽钅通过受控公司权益持有5,170,000个港灯电力投资股份合订单位[91] - 李泽钅通过信托受益人权益持有2,700,000个港灯电力投资股份合订单位,合计7,870,000个单位占0.08%[91] - 主要股东Venniton Development Inc.持有153,797,511股公司股份,占股权7.22%[94] - 主要股东Interman Development Inc.持有186,736,842股公司股份,占股权8.76%[94] - 主要股东Univest Equity S.A.持有279,011,102股公司股份,占股权13.09%[94] - Hyford Limited及长江基建集团等实体各持有767,499,612股公司股份,均占股权36.01%[94] - Hyford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767,499,612股[97] - 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Hyford超过三分之一股本[97]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多层持股结构被视为持有公司767,499,612股股份[97] 联属公司财务状况 - 联属公司合并财务状况显示非流动资产3466.48亿港元,流动资产1047.91亿港元[100] - 联属公司流动负债465.60亿港元,非流动负债2583.35亿港元[100] - 联属公司资产净值为1465.44亿港元,其中股本248.31亿港元,储备1217.13亿港元[100] - 集团于联属公司的综合应占权益总额为572.63亿港元[100] 股份操作 - 公司及附属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未进行任何股份购回、出售或赎回操作[99]
嘉士利集团(0128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9-01 12: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综合收益为人民币750.1百万元,同比下降8.2%[5]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9.2百万元,同比下降42.0%[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1.8百万元,同比下降45.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181.6万元,同比下降45.2%(从2156.4万元)[36]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人民币750.1百万元,同比下降8.2%(2024年同期:人民币817百万元)[14]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817.001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750.100百万元,降幅为8.2%[24] - 除税前溢利同比下降36.3%至人民币16.666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26.14百万元)[19][21]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8.2%至人民币750.1百万元[52][5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降45.2%至人民币11.8百万元[5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为人民币205.6百万元,同比下降4.3%[6] - 政府补助减少32.4%,从人民币6.528百万元降至4.411百万元[25] - 研发开支减少8.0%,从人民币25.939百万元降至23.860百万元[26] - 所得税开支减少27.4%,从人民币10.260百万元降至7.448百万元[27]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减少7.0%,从人民币132.512百万元降至123.180百万元[29] - 已确认存货成本下降9.6%,从人民币596.785百万元降至539.208百万元[29] - 公司整体毛利从去年同期约人民币214.8百万元减少至约人民币205.6百万元,毛利率同比略微增加1.1个百分点[56] - 其他收入约人民币24.8百万元同比减少6.5%[57]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人民币111.1百万元同比增加11.9%[58] - 员工福利开支总额约人民币123.2百万元[6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饼干产品收益同比下降11.0%至人民币553.052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621.581百万元)[19][21] - 面食产品收益同比增长27.7%至人民币86.985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68.089百万元)[19][21] - 面粉制品收益同比下降15.8%至人民币77.629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92.178百万元)[19][21] - 分部间销售额同比增长6.9%至人民币59.626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55.793百万元)[19][21] - 饼干业务收益从人民币621.581百万元降至553.052百万元,同比下降11.0%[24] - 甜单片饼干收益下降13.9%,从人民币245.758百万元降至211.557百万元[24] - 威化饼干收益下降21.1%,从人民币69.501百万元降至54.863百万元[24] - 饼干系列收益同比下降11.0%至人民币553.1百万元[55] - 面食业务收益同比上升27.8%至人民币87.0百万元[55] - 面粉业务收益同比下降15.8%至人民币77.6百万元[55] - 咸单片饼干收益同比下降32.6%至人民币15.3百万元[55] - 饼干分部毛利约人民币174.6百万元同比下降7.5%,毛利率增加1.2个百分点至31.6%[56] - 面食业务分部毛利约人民币18.8百万元同比激增26.4%,毛利率略微下降0.2个百分点至21.6%[5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境内市场收益占比99.9%(人民币749.09百万元)[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5.00港仙[5]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而去年同期无派息[34] - 公司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5.00港仙[72] - 中期股息派付记录日期为2025年9月16日[73] - 中期股息派付预期日期为2025年9月26日[73] - 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期为2025年9月15日至9月16日[7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70] - 审核委员会对公司会计处理方式无分歧[70] 其他财务数据 - EBITDA为人民币79.2百万元,同比下降18.7%[5]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85分,同比下降45.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79.4百万元,较期初下降26.3%[7] - 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797.2百万元,较期初增长14.6%[7][8] - 总权益为人民币983.4百万元,较期初下降3.0%[8]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人民币121.156百万元[9] - 公司可动用未提取银行融资约人民币98百万元[10] - 公司短期循环银行借款达人民币392.536百万元[10] - 每股基本盈利计算股份加权平均数目为41.5万股[3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支出为2208.9万元,同比减少51.0%(从4509.0万元)[37] - 出售厂房及设备产生收益62.4万元(对比去年同期亏损154.2万元),现金代价为165.0万元[39] - 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其中非上市权益投资2702.4万元,投资基金1.291亿元[40]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净额3097.0万元,同比下降32.1%(从4564.1万元),其中两个月内账期占比75.9%[41][42] - 购买原材料预付款项激增244.1%至6071.2万元(从1764.3万元)[41]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降至7584.5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0.3%(从1.910亿元)[46][47] - 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400.0万元(去年同期拨回39.4万元)[43] - 预期信贷亏损整体拨回85.4万元(去年同期计提635.1万元),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计提244.3万元而其他应收款拨回400.0万元[44] - 公司新增银行借款人民币503.02百万元,偿还银行借款人民币390.889百万元[48] - 公司银行借款利率为固定年利率1.50%至3.25%或浮动年利率2.37%至4.20%[48]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至27.4%[52] - 存货结余减少约人民币38.8百万元至约人民币181.7百万元,存货周转天数增加8天至67天[60] - 贸易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约人民币193.5百万元较期初增加13.7%[61]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约人民币279.4百万元,银行借款总额约人民币797.2百万元增加16.4%[62] - 总资本负债比率81.1%,净资本负债比率52.7%[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1]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半年度历史新高,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17][18]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17][18] - 公司2025年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72.19亿港元创季度新高,同比增长33%[23][24] - 股东应占溢利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1%,基本每股盈利3.51港元[23][2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140.76亿元,同比增长33%[37]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元,同比增长39%[37]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1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3%[50][51] - 2025年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较2025年第一季上升5%创季度纪录[52] - 2025年第二季溢利较2025年第一季增长9%创季度新高[5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0.3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62亿港元增长36.9%[185]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85.6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1.86亿港元增长38.4%[185]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6.74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84港元增长39.3%[185]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85.1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61.25亿港元增长39.1%[18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运支出为29.73亿港元,同比增长6%,主要因向FCA支付9000万港元罚款[18] - 实际税率增至15.8%,主要因新的补足税拨备[18] - 若不计算非经常性项目,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下跌2%[94] - 营运支出合计29.7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116] - 专业费用增长93%至8900万港元,主要因战略计划支出增加[116] - 信息科技费用增长9%至4.6亿港元,主要受续约通胀调整影响[116]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慈善捐款减少30%至5200万港元[116] - 資訊技術及電腦維修保養支出增加3900萬港元(9%)[117] - 專業費用增加4300萬港元(93%),主要因收回2022年鎳市場事件相關法律費用5000萬港元[117] - 其他營運支出增加1.04億港元(53%),主要因向英國FCA支付9000萬港元非經常性罰款[117] - 折舊及攤銷增加4500萬港元(6%)[118] - 融資成本減少17%至4900萬港元[119] - 稅項支出大幅增加109%至16.02億港元,實際稅率升至15.8%(2024年上半年:11.0%)[120]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29.7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7.94亿港元增长6.4%[185] - 2025年上半年雇员费用及相关支出为19.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37亿港元增长0.8%[185] - 2025年上半年其他营运支出为3.0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6亿港元增长53.1%[185] 现货市场业务表现 - 主要业务收入达129.54亿港元,同比增长34%,源于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新高[18][19] - 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新股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4]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22.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20]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4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且同比增长196%[20][21] - 2025年上半年证券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元,同比增长118%[34] - 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元,同比增长716%[34] - 2025年上半年现货市场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50] - 2025年上半年新股集资额是2024年上半年的八倍多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数目为207宗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84宗的两倍多[50] - 现货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减交易相关支出为66.9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62%[53][55] - 现货分部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60.6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73%[53][55] - 2025年上半年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交易费收入为25.56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56]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交易结算费及交收指示费上升71%至19.7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1.56亿港元)[57] - 沪股通及深股通结算费及交收指示费上升28%至5.5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4.33亿港元)[57] -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收入上升24%至6.21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5.00亿港元)[57]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6.14亿港元至18.13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1.99亿港元)[60]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713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2%[60] - 港股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接近三倍[60]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22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03亿港元增长122%[62] - 主板新上市公司数目达44家(2024年上半年:29家)[62] - 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港元是2024年同期的八倍多[66] - 后续发行总额达2,448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66] - 2025年上半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2.9亿港元增长49.1%[185] - 2025年上半年结算及交收费为31.5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25亿港元增长48.5%[185] - 联交所及沪深港通股本证券交易费为28.42亿港元,同比增长99.6%[199] 衍生品市场业务表现 - 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过170万张,同比增长11%[34] - 2025年上半年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为170万张按年增加11%[50]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交易费减少3400万元(5%)[79] - 股票期权合约的交易系统使用费收入增加7100万元(34%)[79] - 联交所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84][90] - 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量合计20,222只,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5%[90] -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69,643张,同比增长36%[86] - 股票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达868,128张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25%[86] - 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13,825张,同比增长44%[88] - 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64%[78] 商品市场业务表现 - 商品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增长8%,主要因交易量及收费增加[92][93] - LME交易费及LME Clear结算费分别增长6%和7%,因成交量上升3%及收费平均增加5%[93]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2025年第二季平均每日成交量达733,000手,创2014年以来季度新高[94] - LME 2025年上半年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达715,000手,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94] - LME于2025年上半年向FCA支付9,000万元非经常性罚款[94] - LME于2024年上半年向申索人收回法律费用5,000万元[94] - 镍合约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量达81,000手,较2024年同期的64,000手增长26.6%[95]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同比增长3%[37] 数据及连接业务表现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1.0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100][103]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5年上半年EBITDA达8.9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100][103] - 网络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增长12%[103] - 设备托管服务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增长8%[103] 沪深港通及互联互通业务表现 - 沪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51.8亿人民币,环比下降21%[31]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45.5亿人民币,环比下降2%[31]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34] - 债券通北向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人民币459亿元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3%,其中4月15日单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930亿元[70]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人民币21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72%[91] ETF业务表现 - 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元,同比增长184%[34] - 2025年上半年ETP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7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163%[67] - 2025年上半年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8亿元,创半年度纪录,其中4月10日单日成交金额达248亿元[69] - 2025年上半年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人民币26亿元[69] 债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147只新债务证券上市,集资总额超过4870亿元,其中包含52只ESG相关债券,集资额达1210亿元[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市债券总数为1399只,未偿还总额超过4.7万亿元[71] 公司资金投资表现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0.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01亿港元增长16%[18][19]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5.28亿港元,同比增长44%[24][25] - 公司资金总投资收益净额达10.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6%[108] - 年度化投资净回报率为5.73%,较2024年同期的5.33%上升40个基点[108] - 汇兑收益达1.6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00万港元大幅增长[108] - 债务证券投资收益达2.4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7500万港元显著增长[108] - 外部组合投资收益2.0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2.33亿港元下降13%[108] - 2025年上半年投资净收益为28.7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21亿港元增长14.0%[185] - 利息收益净额为26.09亿港元,同比增长8.5%[200] - 外汇掉期合约净亏损为8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100万港元亏损扩大9.9%[200] - 投资基金收益为2.02亿港元,其他非上市投资项目收益为500万港元[200] - 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