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计算机行业迈向巅峰之路:中国成长型AI企业研究报告
德勤· 2024-07-17 1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黄金期,成长型AI企业是重要一极,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3][18] - 成长型AI企业数量庞大、小而灵活,但面临营收、融资、人才等挑战 [13][18][57] - 北上深等城市引领成长型AI企业发展,不同区域各有优势 [15][61][62] - 成长型AI企业应先垂直渗透后向上发展,精于技术强于场景方案,善用多元化融资渠道等 [14][15][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中国成长型AI企业概况 - 数量庞大:全国约4484家成长型AI企业,占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89%,未来5年将百花齐放 [18][22] - 小而灵活:人员规模25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92%,具有团队优秀、场景灵活、合作共赢等优势 [23][27][28] - 迈上大舞台:国家战略支持,创新试验区提供孵化园地;资本市场活跃,行业集中度提升;开源环境加速创新;人工智能步入广泛商业化落地阶段 [34][36][52][53] - 发展挑战:面临营收规模和亏损、初级企业淘汰、人才聚集和结构不完善等挑战 [57][58] 第二章 成长型AI企业地域分析 - 北上深 — 全面方位引领:北京引领技术,在政策、科技资源和基础层技术方面优势突出;上海商用排头兵,商业化应用、人才积累和产业国际合作优势明显;深圳产业化强势,在产业化和资本实力方面优势显著 [64][69][72] - 杭宁穗 — 优势稳进:杭州、南京、广州是高速发展的核心人工智能城市,在技术应用广度、科技发展等方面迅速成长 [15][61][62] - 苏渝蓉 — 奋起直追:苏州、重庆和成都在人工智能新兴城市中发展显著,分别在产业园建设、应用场景扩大和引入科教资源方面发展较快 [15][61][62] 第三章 成长型AI企业生态圈与应用 - 企业生态圈:未提及具体内容 - 成长型AI企业应用场景:智能制造将释放巨大市场潜力;金融AI负载边缘化,服务个性化、精细化和普惠化;智慧医疗进入价值验证期 [9] 第四章 成长型AI企业技术发展现状 - 算法:CV、NLP等领域需求大、投入多,新冠疫情推动AI算法在生物医学的应用,成长型AI企业多采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及各种热门模型 [10] - 框架:TensorFlow和PyTorch成为热门,成长型AI企业更多使用TensorFlow,其他热门框架也被大量使用 [10] - 平台:通用与垂直领域双向发展,云平台成为AI产业发展的增长点,成长型AI企业大量使用通用平台,其余建立垂直领域平台形成长尾 [10] - 趋势:跨学科、跨场景、跨空间的融合,边缘计算等跨界领域是未来发力点 [10][16] 第五章 成长型AI企业关键成功要素 - 先垂直渗透后向上发展 [11] - 精于技术强于场景方案 [11] - 善用多元化融资渠道 [11] - 创新市场强化合作 [11] - 优化运营提升竞争力 [11] - 打造数据闭环迭代优化产品 [11]
2023亦庄20强暨明日之星榜单揭晓
德勤· 2024-07-17 08: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本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的核心观点 亦庄地区培育高质量高科技高成长企业 - 亦庄地区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44637"发展体系高质量发展。[20] - 亦庄地区拥有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 亦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分布情况 - 集中于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一级行业。[4][5][6] - 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及数字化诊疗技术等二级行业。[9][10][11][12] - 未来健康和未来材料行业发展迅速。[14][15][16] - 95%的企业属于四大主导产业,80家企业先后或多次入围明日之星榜单。[24][25][26] 亦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发展成果 - 集成电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商业航天、未来能源、量子信息等领域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2][23] - 13家企业从明日之星成长为20强。[29] 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 - 企业数字化建设投入占营业收入和长期资产投入比例较低。[31][35][37] - 企业面临数字化成本高、政策支持少、数据质量和分析效用不足等挑战。[39][40][41][42] - 企业未来两年将在管理数字化、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等领域加大投入。[44][45][46][47][48] 企业融资情况 - 约三分之二的企业有私募融资计划,其中45%计划融资超过1亿元。[51][52] - 大多数企业倾向于人民币私募融资。[55][56] - 大多数企业依然首选中国大陆市场为IPO目标。[59][60] 企业选址考量因素 - 营商环境和经营成本是最重要的选址因素。[62][63][64] - 人才供应、市场获取、补贴力度等也是重要考量。[62][63][64][65] 企业期望获得的政府支持 - 企业最希望获得产业大数据和公共大数据支持。[67][68][69] - 几乎全部企业希望获得研发补贴,超半数希望获得人才引进、租金和税收补贴。[72][73][74]
2024年全球生命科学行业展望报告-变中求进 韧而有为
德勤· 2024-07-12 10:50
价值创造:借助并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协作、寻找新的资本来源和调整投资组合等策略实现价值创造 并购:并购激发增长动力 - 制药行业的巨额并购交易展示出制药企业的雄厚购买力 [23] - 大型制药公司可借助成功的并购交易来补偿专利独占权丧失所带来的损失 [42][44] - 监管机构对并购交易的审查将持续 [24][25]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协作 - 生命科学公司正在探索将丰富的科学数据集与最新的生成式AI技术相结合 [157] - 科技巨头希望抓住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带来的巨大机遇 [157][158] - 制药公司与科技公司联手开发生成式AI [159][160][161][162] 寻找新的资本来源 - 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寻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作为并购的替代路径 [69][70] -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正在为生物医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81][82][83][84][85][86] - 医疗技术公司正在寻求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 [87][88][89][92][93] 调整投资组合 - 制药公司正加大对肿瘤学和特殊疾病领域的投入 [100][101][102] - 市场对于专注于常见疾病领域的公司给予了积极反馈 [103][106][109][115] - 制药公司需要平衡药品定价、创新和可及性之间的关系 [334][335][374][375] 探索生成式AI和新兴技术的价值 打造竞争优势 - 生成式AI和其他AI技术可提高生命科学价值链许多领域的整体效率 [130][131][132] - 生成式AI在研发、制造、商务化等领域可创造30%-45%的价值 [138][139][141][146][147][148][149] 探寻协同效应 - 大型制药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合作开发生成式AI技术 [157][158][159][160][161][162] - 英伟达等科技公司相信生成式AI将助力打造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制药公司 [158] 管理风险,构建适当的基础模型 - 部分生命科学公司将着手构建专有LLM,以建立"围墙花园" [207] - 协调型初创企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简化模型选择、微调和部署 [208][209] - 企业需要制定策略来补充创新,同时增强客户信任和品牌价值 [214][223][224][225][226] 全球药品定价压力上升,影响研发创新积极性 药品支出增加 - 高收入国家的药品使用量通常高于低收入国家 [250][251][252] - 特药预计将占全球药品支出的40%以上 [251] 全球药品定价压力 - 各国政府正在实施药品定价监管和调控措施 [257][258][259][260][261][262] - 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将对制药行业的研发和商业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 制药行业关注创新 - 制药公司认为《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忽视了研发的性质 [313][314][315] - 部分公司正在重新考虑其研发投入,并放弃小分子药物投资 [327][328][329] 日本药物创新受到定价压力影响 - 日本政府根据《药品价格标准》为患者报销药品费用 [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 - 日本正在探索成本效益分析(CEA)等新的定价方法 [359][360][361][362] 加速实现研发活动价值 采取敏捷思维 - 制药公司正在探索节约成本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个性化途径 [391][392][393] - 利用"零食化AI"可提高工作效率 [394] 利用AI技术 - 研发领域的AI使用率预计将增长106% [395] - 生成式AI可帮助攻克复杂疾病生物学难题,加速药物发现过程 [384] 开展CGT战略合作 - 细胞和基因疗法(CGT)获批后,患者获取速度成为关注重点 [432][433][434][435][436] -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推动CGT公司市值增长的关键因素 [436][441][442] 利用外包策略 - 制药公司正在增加外包的比重,以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 开放趋势的变化:全球化与本地化及其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全球化并未消亡,只是在演变 - 全球贸易集中化日趋明显,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 [483][484][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501][502] - 中国和日本在医疗技术和科技领域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472][473][490][491][492][493][497][498][499][500][501][502] 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 跨国企业仍将致力发展在华业务,但面临更多的监管审查和市场准入挑战 [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 - 中国政府希望外国跨国企业趋于本土化,以支持本地发展 [527][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 日本制药公司的全球化之路 - 日本制药公司正在扩大全球足迹,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提高全球影响力 [547][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60][561][562][563][564][565][566][567][568][569][570][571][572][573][574][575][576][577][578][579][580][581][582][583][
供应链管理:导论与应用治理视角
德勤· 2024-06-19 19:00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点 - 供应链管理存在治理问题,需要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披露和要求[13] - 管理供应链碳足迹正成为气候披露要求的优先事项[13,14] - 供应链管理面临政策、技术、信息披露、合规、声誉、财务和物理等多方面风险[25,26,29,30,31] - 实现可持续和有弹性的供应链对于增强公司抵御波动的能力和提高增长及盈利能力至关重要[48,49] 供应链转型的关键策略 - 采用战略性、长期性和多维度的思维,超越短期成本控制[34,35,36,37] - 加强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数据透明度和可追溯性[37,43,44] - 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能力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可追溯性和可跟踪性[38,45] - 制定有效的采购策略和可持续供应链路线图,减少范围3排放[43,44,46,47] - 设定适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计划[55]
女性@工作2024:全球展望
德勤· 2024-06-19 16: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女性在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心理健康压力、家庭责任、工作安全和非包容性行为等 [2][3][4] - 超过四分之一的女性经历与月经、更年期或生育能力有关的健康挑战,但许多人无法休假或寻求支持 [14][44][45][46][47] - 女性仍然承担着家庭照顾的大部分责任,这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 [15][16][56][57][61][62] - 组织在性别平等方面进展缓慢,公司文化阻碍了女性进入高级领导层 [67][68][74][75] - 为性别平等领导人工作的女性感到更安全、更有动力和更忠诚于雇主,但这类组织数量仍然较少 [95][96][97][98][99] 根据目录分别总结 1. 妇女认为她们的权利正在恶化 - 14%的女性认为在过去一年中,她们所在国家的妇女权利已经恶化,其中31%认为获得同等工资的权利恶化,29%认为没有暴力生活的权利恶化 [32] 2. 倦怠持续下降,但压力水平上升和工作场所心理健康污名持续存在 - 虽然倦怠有所下降,但仍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感到精疲力竭,三分之一的女性因心理健康问题休假 [36] - 大多数女性不愿在工作中谈论心理健康,担心会对职业产生负面影响 [38][39][40] 3. 月经失调、更年期和生育挑战正在影响女性,但许多人感到无法休假或寻求支持 - 超过四分之一的女性经历与月经、更年期或生育有关的健康挑战,但许多人无法休假或寻求支持 [44][45][46][47][50][51][52] - 污名和公司文化阻碍了女性公开讨论这些健康问题 [53][54] 4. 妇女仍然承担着家务的最大责任,而且越来越多地照顾其他成年人 - 与伴侣生活的女性中,一半承担着最大的育儿责任,而只有12%的责任落在伴侣身上 [56][57] - 即使是主要收入来源的女性,也承担着大部分家庭责任 [59][60] - 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女性心理健康较差,难以专注于职业发展 [61][62] 5. 组织在性别平等方面仍然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公司文化可以阻止女性想要进入领导角色 - 只有10%的女性认为雇主正在采取具体步骤实现性别平等,只有四分之一的女性看到了性别多样化的领导团队 [67][68] - 大多数女性只计划在雇主工作2.5年左右,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平衡不佳和缺乏晋升机会 [69] - 四分之一的女性不愿意在组织内担任高级领导职位,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公司文化和担心薪酬不公平 [74][75] 6. 混合工作经验有所改善,但一些女性表示根据重返办公室政策,她们已经做出了调整 - 虽然混合工作经验有所改善,但三分之一的女性仍然面临被排斥、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20][78] - 超过四成的女性所在公司实施了要求全职或部分时间返回办公室的政策,这对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生产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21][80] 7. 妇女担心自己的工作安全,许多妇女仍然面临骚扰和微侵害 - 近一半的女性担心在工作中或上班途中的人身安全,特别是代表性不足群体的女性 [84][85] - 43%的女性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微观侵犯或骚扰,但大部分人没有向雇主报告 [86][87][88][89][90] 8. 性别平等领导人做得很对,但他们的人数还不够 - 为性别平等领导人工作的女性感到更安全、更有动力和更忠诚于雇主 [95][96] - 但这类组织的数量仍然较少,只有6%的女性为其工作 [97]
女性@工作2024全球展望报告(英)
德勤· 2024-06-14 15:30
行业投资评级 Deloitte的报告没有给出行业的投资评级。[7] 报告的核心观点 女性工作面临的挑战 - 女性仍然承担大部分家庭责任,包括照顾子女和其他成年人,这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12][13][14] - 女性在工作中面临着灵活性和工作生活平衡方面的挑战,很多女性考虑离职是因为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15][16] - 女性在工作中遭受骚扰和微侵犯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但大多数女性没有举报[19][20][21] - 大多数公司在推进性别平等方面进展缓慢,只有少数公司被认为是"性别平等领导者"[71][72][73][116] 性别平等领导者的特点 - 性别平等领导者的公司为女性提供更安全、更包容的工作环境,女性员工更忠诚、更有动力和生产力[115][116][119] - 性别平等领导者的公司女性员工更有信心报告不包容行为,更舒适地讨论心理健康,更有信心灵活工作而不会受到影响[115][116][119][121][122] - 性别平等领导者的公司女性员工更乐意在该公司长期发展,并有意愿晋升到高层领导[121][122][123] 其他内容总结 女性健康问题 - 超过四分之一的女性遭受与月经、更年期或生育相关的健康问题,但很多女性不敢向老板请假或寻求支持[40][41][42][44][45][46][47][48] 女性权利和安全 - 14%的女性认为女性权利在过去一年有所恶化,尤其是在获得平等工资和免受暴力方面[26][27] - 近一半的女性担心在工作场所或出差时的人身安全,有些女性遭受骚扰[99][100][101][102] 工作环境和文化 - 女性仍然面临工作时长过长、缺乏心理健康支持等问题,这影响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31][32][33][34][35][36][38][39] - 很多公司的工作文化和政策仍不利于女性发展,如缺乏灵活工作安排、晋升机会等[93][94][95][96]
全球2024年Z世代和千禧一代调研报告
德勤· 2024-05-31 1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德勤发布的《2024年Z世代和千禧一代调研报告》是第13次年度调研,涵盖44个国家和地区的22,800多名受访者,探讨他们对职业发展和社会体验的态度 [2] - 调研结果显示,Z世代和千禧一代对未来一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许多人认为他们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状况将在明年有所改善,这将对他们的个人财务产生积极影响 [2] - 尽管存在乐观情绪,受访者继续对未来表示严重关切,生活成本再次成为他们最为关切的问题,其次是失业、气候变化、心理健康和犯罪/人身安全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社会和经济展望 - 近三分之一的Z世代(32%)和千禧一代(31%)认为未来一年他们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形势将会好转,这种乐观情绪延伸到了他们的个人财务状况,48%的Z世代和40%的千禧一代预期他们的财务状况将会改善 [4] - 经济不安全仍是一个重大问题,30%的Z世代和32%的千禧一代感到经济不安全,这两个群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为"月光族" [4] - 社会和政治局势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每一代人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预计明年他们的国家会发生积极变化 [4] 目标感 - 近九成Z世代(86%)和千禧一代(89%)认为,目标感对提升职场满意度和幸福感十分重要 [5] - 四分之三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75%)表示,在考虑潜在雇主时,组织的社区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5] - 不到一半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认为商业正在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这揭示了受访者认为商业的能力与其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 [5] 环境可持续性 - 环境可持续性仍然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最关心的问题,其中62%的Z世代和59%的千禧一代在过去一个月表示对气候变化感到焦虑或担忧 [6] - 这两个群体都积极采取措施限制对环境的影响,他们要求政府推动企业采取更多的气候行动,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可持续性的选择 [6] - 约两成Z世代和千禧一代因环境问题跳槽或改行,以更好地使他们的工作与他们的环境价值观相一致,这两个群体中还有四分之一的人也有此计划 [6] 生成式AI与工作 - Z世代和千禧一代对生成式AI及其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潜在影响感到不确定,但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生成式AI的受访者更有可能表示他们对这项技术感到兴奋和信任 [7] - 经常使用生成式AI的用户也更有可能相信生成式AI会帮助他们节省更多时间、改进工作方式、实现工作生活平衡,但另一方面,频繁使用生成式AI的用户也更容易产生顾虑,例如认为生成式AI驱动的自动化将淘汰部分工作岗位 [7] - 超过三分之一的Z世代(38%)和千禧一代(36%)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参加生成式AI培训 [7] 工作模式 - 对于Z世代和千禧一代来说,工作/生活的平衡仍然至关重要,这再次成为他们选择雇主的首要考虑因素 [8] - 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其雇主近期实施了"重返办公室"政策,促使员工回归工作场所或采用混合办公模式,这些政策的成效褒贬不一 [8] - Z世代和千禧一代仍然重视工作地点和时间的灵活性,这种对灵活性的推动继续增加了非传统就业模式的流行,包括兼职、工作分担和零工 [8] 心理健康 - 只有大约一半的Z世代(51%)和千禧一代(56%)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良好"或"非常好" [9] - 财务状况及家人的健康福祉是他们压力的首要来源,并列的是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如工作时间长和缺乏认可 [9] - 许多受访者认为,他们的雇主正在认真对待心理健康,略高于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12个月里注意到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有所进展 [9]
2024年美国旅游业展望
德勤· 2024-05-26 18:03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休闲旅行需求从"复仇"转向重新确定优先级 [7][8][9] - 美国人的旅行意图和支出意图保持强劲 [10][11] - 旅行者对目的地活动的参与意图有所上升 [12][13][14] - 远程工作的普及带动了更多和更长的旅行 [15][16][29] - 供应商需要通过提升体验来吸引旅行者 [23][24] - 公司差旅支出有望在2024年恢复至大流行前水平 [25][26] - 营销支出和技术应用将发生变化 [31][32][33] - Gen AI将在旅行行业产生更多应用 [33][3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提问者提问** 供应商如何通过提升体验来吸引旅行者 [23][24] **回答者回答** 供应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体验: - 增加自动化的应用内数字功能来解决常见摩擦点 [24] - 为高价值旅行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设施和升级 [24] - 加大对前线团队的投资,提高他们的技能以跟上客户需求 [24] - 尝试属性化销售、捆绑销售和灵活的销售模式 [24] - 与运动队、活动场所、食品饮料品牌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4] 问题2 **提问者提问** 公司差旅支出在2024年的恢复情况如何 [25][26] **回答者回答** - 预计公司差旅支出将接近2019年水平,到2024年下半年达到95% [25] - 尽管公司领导者可能会严格管控差旅支出,但美国企业差旅支出仍有可能在2024年内超过大流行前标准 [26] - 建立客户关系和支持团队协作仍是差旅成功的关键,成本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27]
旅游行业:2024年美国旅游业展望报告(英译中)
德勤· 2024-05-23 14: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无]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旅行需求在2023年保持强劲,美国人的旅行支出意图高于其他支出类别,表明旅行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免受温和的经济影响。[5][7][9] - 虽然"复仇旅行"的概念正在减弱,但美国人的旅行意图并未显示出相应的下降,反而有增加的趋势,表明旅行可能已经成为更高优先级的重新排序。[5][7] - 远程工作的能力支持了更多和更长的旅行,预计将在2024年及以后持续。[11] - 如果经济遇到明显的困难,旅游业可能会看到对美国人数的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影响低收入家庭。[12] - 旅行提供商需要优化产品的灵活性,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13] 分组1 - 旅行需求在2023年保持强劲,美国人的旅行支出意图高于其他支出类别,表明旅行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免受温和的经济影响。[5][7][9] - 虽然"复仇旅行"的概念正在减弱,但美国人的旅行意图并未显示出相应的下降,反而有增加的趋势,表明旅行可能已经成为更高优先级的重新排序。[5][7] - 远程工作的能力支持了更多和更长的旅行,预计将在2024年及以后持续。[11] 分组2 - 如果经济遇到明显的困难,旅游业可能会看到对美国人数的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影响低收入家庭。[12] - 旅行提供商需要优化产品的灵活性,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13]
2024年美国零售行业展望:在所有合适的地方寻找忠诚度
德勤· 2024-05-16 15: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美国零售业面临不确定的经济前景,但通过增强体验、个性化和信任,零售商有机会重新点燃有利可图的忠诚度 [1][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机遇 2:增强全方位体验 - 零售商通过店内投资增强全方位体验,尽管数字加速带来了进步,但全渠道体验的不一致和执行失败可能会损害忠诚度 [2][14][15] - 增强店内体验是2024年推动增长的首要机会,零售商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可用性挑战,以及收缩问题 [15][16] 机会 3:推动个人参与 - 零售商通过可信赖的AI大规模推动个人参与,AI驱动的个性化产品推荐是2024年的优先事项 [2][9][18] - 零售商应将AI工具的设计、实施和消息传递固定在信任的四个因素上:人性、透明度、能力和可靠性 [18][19] 深入忠诚度计划 - 零售商通过个性化、联合品牌和数据货币化获得有利可图的忠诚度,消费者对免费忠诚度计划的期望增加 [11][12][13] - 联合品牌优势:零售商应考虑与航空公司、酒店或餐馆的旅行忠诚度计划联合促销,以获得更大的曝光率和更广泛的消费者 [12][13] - 货币化数据:零售商通过零售媒体网络(RMN)与广告商共享忠诚度数据,利用消费者和购物者信息的规模,特别是忠诚度计划成员的数据 [13][14] 美国经济预测 - 由于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通货膨胀率下降,消费者受益于工资上涨,但个人储蓄的下降将在2024-2025年对消费者支出构成压力 [5][6] - 两个关键趋势将塑造未来的商业环境:劳动力市场趋紧和长期利率上升 [5][6] - 德勤的基线预测预计,消费者支出将以略低于GDP增长的速度持续增长,耐用品支出增长43%,服务支出增长24%,但未来五年耐用品支出将放缓 [5][6] 消费者行为与忠诚度 - 消费者在折扣零售商的支出同比大幅增加,一半的零售高管预计2024年消费者对价格的重视超过忠诚度 [7][8] - 消费者认为价格最合理的品牌与信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信任度提高的客户再次购买的可能性高出88% [9][10] - 平均近三分之二的美国消费者属于一到五个忠诚度计划,但大多数消费者使用50%或更少的会员资格,零售商面临的挑战是开发吸引人的计划 [10][11] 财务分析 - 表现优异的公司在收入增长、利润率和投资资本回报率方面胜过行业同行,他们在资产利用和资本分配方面更有效率 [9][11] - 表现优异的公司在收益电话会议中提到忠诚度和相关元素,如信任、参与度、保留率、净发起人得分和终身价值,比表现不佳的同行高出1.25倍 [9][11] 附录 - 图1显示GDP与消费支出增长,德勤的基线预测预计消费者支出将以略低于GDP增长的速度持续增长 [22] - 表1显示跑赢和跑输的指标,表现优异的公司的ROA为16.2%,债务与EBITDA比率为1.8倍 [23] - 表2显示有利可图的增长,表现优异的公司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0.7%,息税前利润率为10.8% [24] - 表3显示平衡债务和增长雄心,表现优异的公司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0.7%,资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为2.0% [25] - 图2显示2024年挑战与机遇,消费者金融压力、减肥药、资本市场和融资、监管变化、数据本地化是逆风,消费者支出弹性、改进的库存管理、运费减免、经济和就业市场的积极性是顺风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