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节后乘用车景气度跟踪&展望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乘用车行业 - **公司**:特斯拉、小鹏、志绩、蔚来、吉利、比亚迪、长安、华为、小米、长城、大众、通用、别克、奥迪、宝马、广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需求与政策 - 春节假期高峰在年初三到年初六,年初七开始回落,今年春节期间订单较往年下滑15% - 20%,因比特币及春节提前致需求透支,消费者观望情绪重,各地换新政策落地时间和内容有差异[1][2] - 1月新能源车销量缓慢下滑,2月整体趋势预计比往年好,补贴政策在节后持续,但消费者对价格和产品仍较观望[3] - 25年开年多家车企打价格战,目前优惠政策对终端需求刺激效果一般,元宵节前需求以观望为主,第二轮价格战在去年年底以凯迪和吉利为主,预计2月下旬到二季度四五月份还有一波价格战[4][5][6] 车企动态与产品 - 吉利2月15 - 20号有三台车上架,预计二月下旬上市,可能加量不加价[6] - 比亚迪2月10号要上五六台车,春节前载车全部倒电,试驾用户较多,其营销不错,车屁股标受关注,质价平权趋势显著,主要冲击10 - 20万价格带,但消费者对该价格带质价付费意愿低[11][12] - 仰望行驶质感、电机电控驱动能力优于华为和理想,座舱质感和人机工程设计也更优,若针对不在意智能化但在意安全的中老年用户,月销四五千台不错[14][15] - 特斯拉换新版Model Y 3月交付,从26号展示到店至今区域订单不错,全国预售从10号至今达十二万[16] 产能与订单 - 1月商家对合作伙伴承诺交付三万台,订单指引两万多台,基本完成,全网订单约两万台,交付三万多一点;2月产能目标两万,订单指引1.3 - 1.5万台,完成1.3万台问题不大,冲击1.5万台有压力[18] - 零三退单率低,银河订单方面,新电器998车型刚开始生产,之前吃亏,深蓝S05环比订单下滑,吉利整体订单量较大,成交比例比原地好[19][20] 车企智驾能力 - 华为和小鹏智驾能力强,比亚迪和吉利差距大,比亚迪之前LCC功能有缺陷,新版自动泊车能力提升,吉利银河目前只有L车且无试驾车,长安较乱,华为SE仅在深蓝改款等车型上有[9][10][11] 合资品牌情况 - 合资品牌除豪华品牌外,大众、通用、雪佛兰等采用全国一口价模式,新能源订单量远低于同价位新能源车,除广丰盈利或不亏本外,其他品牌如大众、别克、奥迪、宝马均亏损,价格战游戏最多撑到五月[22][23][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皮卡有强制免减规则,一年一检,还有强制报废时间,影响车辆保值率[17] - 长城汽车今年制造方案主要针对坦克,蓝山智驾与比亚迪部分车型相差不大且可能更好[21]
1月乘用车最新周度上险超预期,继续看好汽车板块!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中卡行业 - **公司**:比亚迪、吉利、小鹏、理想、江淮赛斯、伯特利、德赛、华阳、三花、拓普、福耀玻璃、兴运股份、银轮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汽车行业整体趋势 - **核心观点**:对汽车板块持乐观态度,认为三四月份机会好,当前处于核心买入窗口期 [3][5] - **论据** - **销量景气度**:预计今年二三四月份上险数同比正增长,因去年同期基数低 [7] - **事件催化**:二月到四月上海车展前有密集新车上市和新技术发布,如比亚迪智能驾驶战略发布会、纯电技术发布会等 [8][9] - **产业大趋势**:2025年是高阶智能驾驶产业大年,类似2020年电动车发展,基础渗透率达一定水平、有龙头大哥带队、产品质量和供给侧优化 [9][10][12] 各公司情况 - **比亚迪**:预计今年销量550万辆左右,出口80万辆左右;20万以下车型占比高,中高阶支架上车量可观;智能驾驶战略发布会带动板块 [2][8] - **吉利**:是电子化大变革,银河系列新一代电动平台推动电动化转型,后续新车将持续放量 [13] - **小鹏**:去年底通过纯视觉方式将高阶智驾做到17万,预计今年销量达45万辆左右,营收900亿左右,PS有望修复到两倍左右 [14] - **理想**:去年增长快,后续有望进一步向上 [14] - **江淮赛斯**:随着新的宣发和营销,江淮赛斯S800有望再创新高 [15] 细分领域渗透率 - **自动驾驶领域**:去年制品渗透率65%,今年可能达80%多,市场容量大,可容纳各车企放量 [16] 中卡行业趋势 - **核心观点**:中卡行业二三四月份向上走,全年有望提升 - **论据** - **销量数据**:今年一月份中卡销量不错,环比下降20%左右;二三月同比有两位数增长,二月七万多台,三月十几万 [21] - **报废更新**:国四中卡报废更新率可能高于国三,内销有支撑,出口总体偏稳 [22][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首家与DeepSeek合作的车企,预计2025年该合作受关注 [1] - 各价格带国产车占比情况:60万以下国产车占比普遍在40 - 70%,20万以下占比60 - 70%,20 - 40万占比40%,50 - 60万占比50%以上,60万以上占比个位数(约8%) [4] - 宁波健公司中,自驾和机器人相关零部件公司未来有机会,部分个股alpha强劲,如福耀玻璃、兴运股份、银轮股份 [18][20]
9月乘用车终端上险销量超预期,预计后续景气有望继续走强
国海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概况 - 国海汽车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营汽车制造业务 [1] - 公司近期推出了新款车型,并在终端销售表现超出预期 [1] - 公司预计未来业绩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1]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新车型上线销量超预期 - 公司最新推出的车型在终端销售表现超出预期 [1] - 这表明公司新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1] 2. 公司未来业绩前景看好 - 公司预计未来业绩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1] - 这意味着公司有望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1]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参会人员对公司未来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 [1]
东吴-乘用车研究框架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乘用车研究框架 - 公司认为乘用车行业正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和全球化转变 [1][2][3] - 电动化权重下降,智能化和全球化权重上升 [2][3] - 公司将从电动化、智能化和全球化三个维度对行业进行分析 [1][2][3][4][5][6][7] 电动化趋势 - 国内电动车渗透率预计将继续提升,预计2024年销量在2000万辆左右 [4][5] - 电动化进程中,电池成本下降和智能化技术进步是关键 [6][7] 智能化趋承 - 智能化是公司未来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自动驾驶体验、软硬件技术创新等 [10][11][12][13] - 公司将加强对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和各车企技术路线的跟踪 [10][11][12] 全球化布局 - 公司认为公司全球化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14][15][16][17] - 公司将重点关注不同区域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公司本地化策略 [15][16][17] 行业格局变化 - 行业格局已基本定型,龙头企业地位稳固,未来变化可能需要依靠智能化因素 [8][9] - 公司将持续跟踪各车企在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力变化 [18][19][20] 估值体系变化 - 公司认为行业估值体系将随着商业模式从硬件向软硬结合转变而发生变化 [23][24] - 公司将关注企业是否具备持续创新和迭代能力,这将影响其估值水平 [21][22][23][24] 新车型策略 - 公司将关注"创造需求"型和"满足需求"型两类新车型 [25][26] - 后者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前者需要企业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25][26][27]
乘用车:Q3板块投资机会展望 -
-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权融社板块[1] -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无 -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严禁录音转发及相关解读,违反将追究法律责任[1]
日本车出海复盘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日本汽车出口发展历程 [1][2][3][4][5][6][7] - 1970-1980年代:日本汽车出口从100万辆突破到450万辆,主要受益于两次石油危机背景下的需求增长 - 1980-2000年:日本汽车出口从450万辆增长到1000万辆,主要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 - 2000年后:日本汽车出口进入单一市场贡献阶段,以中国等快速增长市场为主 日本汽车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 [8][9][10] - 1980年左右,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450万辆,美国本土汽车工业受到冲击,开始对日本采取限制措施 - 美国要求日本限制出口数量,日本车企主动实施自主出口限制 - 日本车企同时加快在美国等地的本地化生产布局,缓解贸易摩擦 日本车企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10][11][12][13] - 自主限制出口数量 - 加快在海外的本地化生产布局,包括建厂和研发中心 - 与美国车企进行资本合作和并购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中国车企当前出海面临的挑战 [14] - 与1980年代日本类似,中国车企也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本地化生产压力等挑战 - 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增量市场难觅如中国这样的单一大市场 中国车企出海路径选择 [14][15] - 独资本地化生产模式和与海外车企深度合作模式各有优劣,目前难以给出确定性结论 - 建议并行关注领跑等合资拓展模式和比亚迪等全球产能布局模式
车复盘日系出海东南亚,对比亚迪出海的思考与启发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未提及 [无]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未提及 [无]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泰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1年的0.26%快速增长至23年的9.84% [200] - 印尼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1年的0.08%增长至23年的1.7% [215] - 马来西亚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1年的0.05%增长至23年的1.3% [22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日系车企长期以来几乎垄断东南亚汽车市场 [41][106] - 我国车企通过出海新能源车有望更快打开东南亚市场 [107][108] -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是我国车企重点布局的东南亚市场 [142][143] - 我国车企在东南亚的本土化布局包括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 [183][18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未提及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无] 其他重要信息 - 东南亚地区整体经济呈现增长趋势,为汽车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89][90][91][92][93][94][95][96][97][98][99] - 东南亚汽车市场存在换新需求,为我国车企进入东南亚创造机会 [100][101][102][103][104] - 我国车企出海东南亚可以借鉴日系车企的经验 [48][182] - 我国车企在东南亚的渠道布局主要通过与当地知名经销商合作 [164][165][166][167][168] - 东南亚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资电车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 [169][170][171] - 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有利于我国车企在当地建厂 [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 - 我国车企在东南亚的充电桩建设有利于提升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186][187] - 我国车企在东南亚的汽车金融和后市场服务有待提升 [196][19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无提及
7月车&客车欧洲景气度跟踪
-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客车行业[1] -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无 -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会议邀请欧洲资深专家拆解客车终端情况,将请专家复盘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情况[1]
7月车客车欧洲景气度跟踪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欧洲客车市场2023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招标情况,预计全年招标量将达到1万到1.2万台左右 [1][2][3] - 欧洲客车市场电动化程度已经超过90%,北欧地区渗透率达到70%以上,中欧地区增长迅速 [3][4] - 德国和意大利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而出现下滑,而中欧地区和东欧地区需求快速增长 [5][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 关于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定价策略,比亚迪在欧洲定价较高是为了打造品牌形象,而上汽等其他品牌则更注重销量 [26][27][28] -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和技术适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简单复制中国市场的模式 [17][18][19] - 欧洲整体电动车市场需求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补贴政策退出和新车型推出速度放缓,但混合动力车型需求有所上升 [23][24][25] - 中国车企出口欧洲的整体销量预计今年仍将有10%-15%的增长,但受关税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29][30]
2024年5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月报
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1. 2024年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约为78.4万辆,同比上涨39.9%,表现明显优于整体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体乘用车销量的46.1%,相比去年同期上涨14.2%。[3][4] 2. 2024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19.6万辆,同比上涨39.9%。其中,纯电动销量约48.3万辆,同比上涨26.7%;插电混动销量约30.1万辆,同比上涨68.1%。[6][7] 3. 2024年5月,新能源市场TOP10厂商市场份额约为70.0%,比亚迪稳居榜首,特斯拉(中国)超越上汽通用五菱重回第二。2024年1-5月,新能源TOP9厂商格局稳定,蔚来汽车取代极氮汽车进入榜单。[9][10] 4. 2024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TOP10城市销量占比为27.9%,TOP3城市分别是杭州市、西安市和广州市。西安市取代郑州市进入前十。[12][13] 纯电动细分市场分析 1. 2024年5月,纯电动细分市场TOP3分别是B-SUV(16.4%)、A-SUV(14.7%)和A0级(13.6%)。B-SUV和A0级市场份额上升相对较多,主要由MODEL Y(国产)和宏光MINIEV带动。A级市场份额相对下降较多。[17][18] 2. 2024年5月,纯电动市场个人用户占比为83.3%,同比增长47.6%;单位用户占比16.1%,同比增长100.1%。累计来看,纯电动市场以个人用户为主,占78.7%。[20][21] 3. 2024年5月,纯电动市场TOP10厂商市场份额约为71.9%,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和上汽通用五菱稳居前三。2024年1-5月,纯电动排名TOP10厂商的格局相对稳定。[23][24] 4. 2024年5月,纯电动市场TOP10车型市场份额约为42.0%,MODEL Y(国产)超越海鸥重回榜首,元PLUS稳居第三。2024年1-5月,纯电动排名TOP10车型的格局相对稳定。[24] 行业动态 1. 广汽与华为将联合打造乾智驾新车型,广汽传祺将成为首个在轿车、SUV、MPV全领域搭载华为ADS3.0和昆仑智能座舱的品牌。[33][34] 2. 上汽与奥迪宣布合作开发高端智能电动车,双方将基于"智能数字平台"共同打造多款豪华智能电动新车。[42][43] 3. 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混动技术,该技术实现发动机热效率达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2.9升,综合续航能力2100公里。[53][54] 政策动态 1.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和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59][60] 2. 江苏省拟修订《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62] 3. 深圳、江苏、杭州等地相继出台氢能产业发展和碳达峰试点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