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铭记历史
icon
搜索文档
突尼斯举办活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华网· 2025-08-23 16:02
中国驻突尼斯大使万黎表示,中突都是二战的重要战场,要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台湾回归中 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赞赏突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中突双方要 加强团结合作,共同促和平、谋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发言嘉宾一致表示,世界各国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推动世界持久和平 稳定。 新华社突尼斯8月23日电(记者黄灵 王一盛)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与中国驻突尼斯 使馆22日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突携手推动持久和平"研 讨会,数十名中突专家学者及政界人士出席。 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巴德拉·加洛尔在会上发言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激励 一代代中国人为建设一个强大、稳定、团结、统一的国家而努力。 ...
永不熄灭的延安火炬(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17 06:03
油画《延安火炬》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 作品创作于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及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由27岁艺术家蔡亮绘制[2] - 主题为"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描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当晚延安军民火炬游行的历史场景[2] - 通过火炬光流、锣鼓声浪和人群动态汇聚欢庆元素,展现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后的胜利狂喜[2] 艺术手法与视觉表现 - 以暗夜为背景,用深色调反衬火炬灼灼光亮,形成强烈明暗对比[3] - 采用宽银幕式横幅构图,S形人流动线契合中国"游观"美学传统,营造磅礴气势[4] - 写意性表现与写实性刻画结合:写意笔触使火焰灵动跳跃,写实刻画令人物真实可感[4] - 色彩以红橙色为主调营造火光质感,蓝紫冷色增强空间感并平衡暖色躁动[4] 人物刻画与情感表达 - 以普通军民为主体传递集体情感,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3] - 擂鼓老者喜悦、唢呐汉子激昂、抱孩农妇与女兵亲切交谈、战士搀扶大娘等细节展现鱼水情深[3] - 人物表情动作细致入微,体现胜利后的温柔安宁与质朴生命力[3][5] 创作细节与历史真实性 - 细节源自《解放日报》真实记载:农民撕棉袄蘸油作火把、拆纺车燃烧等非虚构情节[4] - 艺术家深入陕北采风,观察夜间火把行进场景,反复试验光层次变化[5] - 作品体现军民团结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每个人物都贡献力量的集体记忆[4] 作品版本与艺术价值 - 艺术家先后创作多幅同一题材作品,构图相似但主要元素、空间处理及光影运用存在差异[6] - 作品将抗战胜利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全民狂欢仪式,成为时代精神的视觉记录[2] - 火炬既象征胜利喜悦,也寓意黎明前的黑暗被驱散,如灯塔照亮中国前行道路[3]
通讯|定格共同的胜利——在白俄罗斯重温跨越时空的二战记忆
新华社· 2025-08-16 22:07
此次图片展由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新华社明斯克分社、新华社江苏分社、中国图片社主办,白俄罗 斯国立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协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支持。图片展精选近70张照 片,展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讲述中苏人民并肩作战的动人情谊。 "图片展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今日白俄罗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德米特里·茹克说,"中国人民为 全人类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是无价的,没有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就不会有我们共同的胜 利。"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际事务书记阿列克谢·阿夫多宁对记者说,这些照片清楚地展现了日本军 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施加的暴行。"他们野蛮占领中国领土、屠戮并摧毁中国的城镇村庄。全世界都应该 知道,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承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阳光穿透薄云,洒满大地。 在庄严的白俄罗斯国立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胜利厅里,数百名参观者神情肃穆地从一张张历史照片 前缓步走过,他们驻足、凝视、深思。"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15日在此开幕。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 ...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招待会暨研讨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6 10:33
姜学斌致辞。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供图 姜学斌大使带土方嘉宾参观图片展。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供图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图片展,来宾们充分肯定中国为世界和平所作贡献。 人民网安卡拉8月16日电(记者沈钧)当地时间8月1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在安卡拉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招待会暨研讨会。姜学斌大使 出席活动并致辞,土政商学媒各界代表与会。 姜学斌大使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任何试图 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行径都不会成功,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容忍有人试图开历史倒 车。中土要以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史为鉴,重温初心,肩负时代重任,开辟光明前景。与会 嘉宾围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议题深入研讨。大家纷纷表示,中土在追求民族自立自强的斗争中形 成反殖反霸的共同价值追求,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共创和平繁荣未来。 ...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各地举行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央视网· 2025-08-15 20:44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人们走进抗战遗址、纪念馆等地,举行多种纪念活动,铭 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8月15日,在辽宁沈阳,《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展,系统展 示了1956年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45名日本战犯公开审判与判决的完整历程。在江西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人们聆听 先烈们英勇无畏的革命故事,深刻感受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激励着年 轻观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8月15日,全军各部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河南信阳烈士陵园,官兵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面向革命烈士纪 念碑庄严宣誓。在江西庐山,专武干部、民兵骨干、应征青年等参观庐山抗战纪念馆并开展国防教育。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 正在驻训的第76集团军某旅组织致敬英烈主题活动。在燕山脚下的第82集团军某旅,百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历史、牢记使 命,积极投身到国防事业中。 8月15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布一批新罪证新史 ...
在梅汝璈故居回望东京审判:“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0:04
东京审判历史回顾 - 东京审判持续两年多 开庭818次 判决书超过1200页 [1] - 中国法官梅汝璈力争将7名日本甲级战犯判处死刑 最终以6比5投票结果通过 [1][2] - 梅汝璈成功争取在判决书中单设南京大屠杀专章 [2] 梅汝璈个人事迹 - 梅汝璈1904年生于江西南昌 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 先后就读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4] - 在"座位之争"中据理力争 最终法官座次按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列 [1] - 梅汝璈名言"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展示在故居显著位置 [4] 梅汝璈故居现状 - 故居自2013年免费开放以来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 [5] - 当地政府按"修旧如旧"原则多次修缮故居 [5] - 故居所在朱姑桥梅村将升级为南昌旅游目的地 [5] 历史传承 - 梅汝璈后人梅庭军持续12年义务讲解东京审判历史 [4] - 参观者表示这段历史应该被更多人知晓 [4] - 故居展示内容帮助公众铭记历史 珍视和平 [4][5]
听,“紫金草”唱出的和平之声(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29
紫金草的历史渊源 - 紫金草(二月兰)是山口诚太郎1939年从南京紫金山带回日本的"和平之花",他在战后将种子撒遍日本以表达对侵华战争的反省 [14] - 山口诚太郎1966年遗愿强调每株紫金草代表一个中国受害者灵魂,要求日本人铭记历史 [15] - 1985年山口裕在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分发了约100万袋"祈愿和平"的紫金草种子 [15] 紫金草合唱团的成立与发展 - 日本紫金草合唱团成立于1998年,由大门高子牵头组建,目前有约150名团员 [16] - 合唱团在日本已演出数百场,并曾赴中国和美国演出13场 [16] - 2025年3月赴南京公演时,约70名平均年龄超75岁的团员全程站立演唱50分钟 [21] 艺术创作与教育意义 - 大门高子创作儿童读物《紫色的大萝卜花》和12章节组曲《紫金草的故事》 [15] - 《紫金草的故事》组曲通过日军士兵与南京小女孩的故事传递反战思想 [17] - 山野下丰子指出该组曲能弥补日本历史教育中缺失的加害事实 [22] 跨国交流与和平活动 - 2001年首次南京演出获得观众热烈反响,消弭了心理隔阂 [20] - 2007年山口裕等日本友人捐建南京紫金草花园,2009年设立"紫金花女孩"铜像 [22] - 2025年在中国驻日使馆演出《和平的花 紫金草》,分发新一年紫金草种子 [24] 团员背景与个人故事 - 95岁前团长藤后博巳曾参加解放战争,毕生致力于反战宣传 [18] - 团员波多野晶子作为战争遗孤被中国家庭收养44年,通过歌声传递和平 [19] - 88岁团员姬田光义坚持揭露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并向中国人民道歉 [23]
暑期研学:探寻“黑匣子”里的731真相
新华网· 2025-08-09 15:20
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概况 - 陈列馆外形设计独特 呈飞机"黑匣子"造型 吸引大量中外参观者 [1] - 建成近10年 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 - 展馆设计理念为"层层加密的卷宗" 参观过程如同打开历史档案 [2] 展馆核心展品与内容 - 展品包括电流孵卵器等细菌实验设备 证实731部队繁殖鼠疫菌进行人体实验 [2] - 展出美国解密档案 含标有"TOP SECRET"的人体实验报告 [4] - 陈列人体解剖手术刀 细菌弹残骸等实物证据 [4] - 播放731部队原成员胡桃泽正邦83分钟口述证言视频 供述人体解剖等罪行 [6] 参观数据与访客反馈 - 暑期日接待量达9000人次 今年以来日均超7000人次 [8] - 研学团队占比显著 主要面向6-14岁中小学生群体 [8] - 访客普遍反映展品比预期更残忍 对3000多名受害者数据印象深刻 [6][8] - 留言台出现"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等参观感悟 [12] 社会教育功能 - 通过史料展示 证人证言 实物证据等多维度呈现历史真相 [2][4][6] - 开展讲座 报告 纪录片放映等配套教育活动 [8] - 展馆定位为"保护罪证而非延续仇恨" 引导参观者思考历史与未来关系 [12]
《南京照相馆》加拿大首映 观众深受触动
央视新闻· 2025-08-09 10:30
电影首映活动 - 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举办首映式,300余人参与观影 [1] - 首映式上观众共同举起海报和明信片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爱 [1] - 电影放映结束时现场一片沉寂,许多人脸上挂着尚未擦干的眼泪 [1] - 电影还将于8月10日在萨斯卡通,8月11日在卡尔加里举办首映活动 [2] - 8月15日影片将正式登陆加拿大各大主要城市电影院线 [2] 观众反响 - 多伦多市民约翰·雷诺兹表示电影让他感到震惊,场面过于激烈而不忍观看 [2] - 约翰·雷诺兹认为加拿大人学习的历史忽略了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 [2] - 一位来自南京的观众表示每一代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铭记这段历史 [2] - 温哥华中华会馆理事长钱华表示电影真实还原了那段惨痛的历史 [1] - 钱华希望加拿大更多其他族裔的人士来看这部电影 [1] 官方表态 - 加拿大万锦市副市长陈国治认为电影意义非凡,为国际观众提供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机会 [1] - 中国驻温哥华代总领事曾智强调牢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尊重历史,维护和平 [2] - 曾智表示中加两国在二战期间曾经在东方战场并肩携手作战 [2] - 曾智希望与领区各界一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
这场观影团,为“不被遗忘”而来……
央视新闻· 2025-08-06 22:20
电影《东极岛》核心内容 - 电影取材自1942年真实历史事件:一艘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岛被击沉,东极岛渔民冒险营救 [3] - 影片定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作品,旨在揭露历史真相并警示后人 [4] - 通过渔民救援行动展现中国人"正义、善良、无畏"的民族特质,传递跨越国界的人性光辉 [4][12][18] 主创团队与创作背景 - 导演管虎强调创作初衷是纠正被歪曲的历史认知,补充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4] - 导演费振翔指出日本史料中存在对救援事件的篡改,拍摄目的是向全球证实真相 [5] - 主演朱一龙、吴磊、倪妮分别诠释角色特质:对希望的坚守、探索精神引发的善良、破除桎梏的勇气 [5][8][10] 影片艺术表现与观众反馈 - 海上沉船与救援场景获赞"视效震撼",体现中国电影工业技术进步 [18] - 角色成长线设计获好评,如阿赑从自保到反抗的转变引发观众共鸣 [16] - 观众评价影片"唤醒热血",认为其成功展现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精神力量" [12][14][16] 历史意义与社会影响 - 片尾"纸片雨"呈现英国幸存者后代对中国的感恩留言,强化历史记忆 [20] - 通过渔民救援故事揭示"先有国后有家"的价值观,传递和平理念 [18][22] - 影片被视作"打捞尘封真相"的文化载体,促进国际社会对二战东方战场的认知 [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