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在哈萨克斯坦揭牌
陕西日报· 2025-06-22 07:31
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 - 联合实验室于2024年10月经中国科技部批准建设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 赛福林农业技术研究大学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共建 [1] - 实验室聚焦旱区农业六大研究方向:作物育种 作物高效生产 现代畜牧科技 农业节水灌溉 盐碱地治理 食品加工和安全 [1] - 建设目标包括打造中国—中亚旱区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科技研发平台 人才培养高地和示范推广基地 [1] 合作进展与规划 - 实验室已在科技合作 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将持续深化与共建单位合作 聚焦区域农业发展共性问题 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1] -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表示将持续关注并支持实验室建设 推动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 [2] 合作背景 -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基础良好 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 [2] - 实验室建设是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的务实行动 也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要举措 [1]
朝着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和音)
人民网· 2025-06-22 05:37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 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12份合作文件,涵盖共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互联互通、工业、海关等领域 [2] - 双方友城数量突破100对,决定成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 [2]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标志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 [3] 区域合作深化 - 中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体"三个全覆盖" [2] - 各方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3] - 中国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增设中亚语言专业 [4] 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 加强立法机构、政党、妇女、青年、媒体、智库等合作,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4] - 构建从中央到地方、官方到民间、毗邻地区到更广区域的"心联通"格局 [4] - 继续实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促进技术合作 [4]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坚定信心 凝心聚力 扎实奋斗 切实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信长星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6-21 07:14
中国-中亚合作 - 首次提出并阐释"中国-中亚精神",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 [1] - 立足江苏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优势,建好用好"江苏中亚中心",发挥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作用,加强同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1] 中长期规划与经济发展 -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定实施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到"十五五"规划编制全过程,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高质量完成 [2] - 学习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丰富领导经验、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发扬光大,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 中非合作 - 深入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和进一步扩大对非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加强重点领域合作,为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 江苏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 - 锚定目标不动摇,着力抓好"四稳",大力提振消费,精准有效帮扶企业发展,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3]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创平台载体建设,更大力度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 [3] - 积极推进高新园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3]
携手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中国—中亚峰会核心成果 - 六国元首签署《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及《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世代友好原则并构建命运共同体框架 [2][4] - 峰会宣布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绿色矿产等12份合作文件,覆盖工业、海关、互联互通等领域 [5][6] - 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3120.4亿元增至2024年6741.5亿元,年均增速7.3%,贸易规模增长116% [5] 经贸与产业合作 - 中国车企在中亚市场实现从产品出口向技术+产业链协同的模式升级,交通运输与基建领域潜力显著 [6] - 中吉共建清洁能源和储能联合实验室,中国绿色能源技术输出助力中亚可持续发展 [7] - 2025-2026年定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重点推进数字/绿色基建、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合作 [7] 区域经济一体化 - 中国首次与单一区域所有国家整体签订"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战略层面统筹区域合作 [6] - 中亚国家积极借鉴中国扶贫经验,乌兹别克斯坦将中国模式与本地实际结合推进减贫 [6] - 哈萨克斯坦"欧亚监测"中心指出中国技术投资正推动中亚交通、新能源、数字转型等现代化进程 [6] 人文与跨境合作 - 中国与中亚友城数量突破100对,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将提升六国民众跨境流动效率 [8] - 中哈合拍电影《音乐家》等文化产品持续涌现,文明互鉴成果显著 [9] - 哈萨克斯坦启动"中国旅游年",计划开展跨境文体旅游融合活动深化人文交流 [8]
“和睦与团结就是幸福与财富”——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纪实
新华网· 2025-06-20 00:21
中国—中亚峰会核心成果 - 六国元首签署《阿斯塔纳宣言》和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 [7] - 宣布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 [4][7] - 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聚焦贸易畅通等六大优先方向 [11] 经贸合作进展 - 中国—中亚贸易额两年增长35%,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9] - 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所有国家整体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11] - 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及3000个培训名额 [11] 产业与科技合作 - 中亚国家提出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数字丝绸之路等新兴领域与中国合作 [12] - 中国承诺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促进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及新质生产力培育 [12] - 建立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等4个专项合作平台 [8][12] 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 - 中亚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最多地区,涉及农业现代化、陆海联运等项目 [9][12] - 中哈、中乌互免签证政策生效,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 [9][12] 人文交流成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城数量突破100对,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 [12] - 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及"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 [12]
外媒聚焦:中国—中亚峰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增长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0:13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于2025年6月16日至18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举办,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1] - 峰会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绿色转型和民心相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开启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新篇章" [1] - 中国—中亚峰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峰会于2023年在中国西安举行 [1] 经济合作领域 - 各方在天然气、矿产、交通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 [1] - 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 [1] - 中国同中亚国家将加强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3] 文化交流领域 - 有望加强中国同中亚国家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交流,促进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 [1] - "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要义包括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深化互信、互利共赢等原则 [1][2] 战略意义 - 中亚五国同中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亚欧大陆的"和平基石" [2] - 峰会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增长动力",特别是在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抬头的背景下 [2] - 对于中亚国家而言,本次峰会将巩固先前协议并为未来重大决策奠定基础,影响整个欧亚空间 [2]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共识全面落地,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1]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释"中国—中亚精神"的深刻内涵,宣布进一步加强中国中亚合作的务实举措 [1] - 中亚国家与中国开展更加紧密的务实合作,将为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1] 中国—中亚精神 -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是"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 [2] - 中亚国家同中国各领域合作不断践行着"中国—中亚精神",包括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 [2] - "中国—中亚精神"基于彼此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各自发展道路的充分尊重 [3] 合作领域与成果 - 中国—中亚机制已成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多边合作平台 [3] - 中国投资扩展到高新技术等新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双方地方合作的内涵 [3] - 中亚国家同中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机制等多边平台积极互动,开展战略协作 [4] 共建"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朝着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 [4] -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中亚地区获得广泛认同,体现了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 [4] -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前所未有的活力,合作领域包括经贸往来、教育交流和科技创新等 [5] 未来合作举措 - 中国同中亚国家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等,实施更多具体项目 [6] - 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 [6] - 中国同中亚友城突破100对,将为加强文化、教育、旅游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交流合作提供可持续平台 [6] 经贸与民生发展 - 得益于贸易便利化政策、口岸升级改造以及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中亚国家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7] - 中国同中亚合作不断深化将为中亚各国民众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包括物流便捷、市场广阔等 [7] - 中国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经验有助于中亚国家在发展中突破地理局限 [6]
记者手记|汇聚共进力量 托举共同繁荣
新华网· 2025-06-19 00:32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擘画合作新蓝图,推动千年丝路新时代发展 [1] - 峰会签署《阿斯塔纳宣言》和《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7] - 六国决心深化全方位协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7] 中国—中亚合作机制 - 中国—中亚机制四梁八柱基本成型,首届峰会共识全面落地,合作范围持续扩大 [4] - 机制开创亚欧地区多边协作新模式,地区国家高度认同其年轻有为、富有成效的特点 [4] - 中方宣布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平台,未来两年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6] 务实合作项目 - 原油管道、中吉乌铁路、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一带一路"项目持续推进,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11] - "丝路电商"促进中亚农产品直达中国市场,中哈联合考古等文化合作深化文明互鉴 [11] - 中亚五国领导人评价中国繁荣强大正惠及周边国家,机制战略意义在不确定世界中更加突出 [6] 战略方向与精神指引 - "中国—中亚精神"(互尊、互信、互利、互助)成为行动指南,与丝路精神交相辉映 [2] - 习近平主席强调合作根植于两千多年友好往来,是顺应世界大势的战略抉择 [2][4] - 共建"一带一路"为高频热词,中国与中亚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提升合作水平 [11] 地区发展愿景 - 中亚国家渴望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中国成为其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与伙伴 [11] - 哈萨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十二年来中国方案深入人心 [9] - 六国像石榴籽紧密团结,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 [6]
以“中国—中亚精神”引领合作新航程
新华网· 2025-06-18 23:20
中国—中亚峰会核心成果 - 习近平主席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南 [1] - 双方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并发布内容丰富的峰会成果清单 [2] - 六国元首一致决定弘扬"中国—中亚精神",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成就 [3] 合作原则与方向 -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相处之道,协商一致作决策 [2] - 深化互信与战略沟通,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 [2] - 通过互利共赢拓展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互为优先伙伴 [2] -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 [2] 重点合作领域 - 优化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包括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3] - 打造和平安宁的安全格局,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3] - 加强人文纽带建设,涉及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合作 [4] - 具体合作案例包括中哈风电项目、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中乌咸海生态治理等 [4] 合作前景展望 - 合作呈现欣欣向荣态势,将峰会蓝图转化为具体施工图和实景图 [4] - 合作将为六国发展振兴增添新助力,创造实质性福祉 [3][4] - 机制建设持续完善,筑牢中国—中亚合作"四梁八柱" [3]
外交部:愿同中亚国家一道努力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走在前列,形成示范
新华社· 2025-06-18 19:40
中国—中亚峰会合作成果 - 峰会首次在中亚国家举办,开启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质升级新篇章 [1] -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中亚精神",强调互尊、互信、互利、互助及共同现代化 [1][2] - 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六国关系史里程碑及中国周边外交创举 [2] 未来合作重点领域 - 成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 [2] - 建立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推进六大优先方向: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 [2] - 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共同迈向现代化目标 [2] 多边合作与国际立场 - 各方一致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2] - 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优化安全格局与人文纽带建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