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致死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自愿公告 - TQB3122「PARP1抑制剂」临床试验申请获NMP...
2025-08-11 20:2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自主研发创新药TQB3122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受理,拟治晚期恶性肿瘤[4] - TQB3122是高选择性和有血脑屏障穿透能力的PARP1抑制剂,双重机制抗肿瘤[4] - 全球尚无同靶点评药物获批上市,公司将探索TQB3122安全性与疗效[4] 其他 - 公司董事会包括六位执行董事和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6]
Boundless Bio (BOLD)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5-27 21:0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Boundless Bio (BOLD) - 行业:生物技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更新与决策 - **组合优先级决策**:停止BBI - 355增强临床试验的所有现有组,实施新组评估BBI - 355与BBI - 825联合治疗致癌基因扩增患者;宣布BBI - 940为新型驱动蛋白口服降解剂项目的开发候选药物,计划2026年上半年提交IND申请[3][4] - **运营精简**:裁员约20人,占员工总数约三分之一,预计将现金跑道延长至2028年上半年[4] BBI - 355项目 - **临床经验**:是一种有效的口服生物可利用的Check - 1抑制剂,有剂量比例增加的PK暴露和Check - 1靶点参与证据;唯一明显毒性是血液学毒性,是靶点类效应且最终剂量受限;单药治疗在60mg隔天一次或80mg两天服用五天停药方案中耐受性良好,联合治疗中40mg BBI355隔天一次与特定药物耐受性良好[10][11][12] - **结论**:与之前的Check - 1和2抑制剂一样,由于预测的靶点血液学毒性,治疗指数狭窄,目前临床测试方法难以解决,结合市场考虑,决定不推进单药扩展或与特定靶向疗法的组合扩展[12][14] BBI - 825项目 - **临床经验**:口服生物可利用化合物,给药第一天PK暴露呈剂量比例增加,但稳态暴露在第15天下降,推测是SIP诱导导致;在四个剂量水平耐受性良好,未确定最大耐受剂量;未推进与MAP激酶导向疗法的联合治疗组,因为未达到该治疗环境所需的足够稳态暴露[16][17][18] - **结论**:每日两次给药导致SIP诱导,限制了稳态暴露,低于MAP激酶耐药环境中抗肿瘤活性所需水平[18] BBI - 355与BBI - 825联合治疗 - **科学原理**:肿瘤细胞DNA合成依赖从头代谢途径,RNR抑制导致DNTP池失衡,引发复制应激和Check - 1激活,同时使Check - 1失活可使肿瘤细胞进入复制和有丝分裂灾难[20] - **临床前数据**:在癌细胞系中,BBI - 825增强BBI - 355细胞毒性,两者高度协同;在狗的血液毒性试点研究中,组合耐受性良好,与阳性对照相比,组合血液学毒性最小;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组合剂量产生协同抗肿瘤活性[24][25][26] - **计划**:2025年在增强研究中启动联合治疗的临床开发,预计每周给药可解决单药临床问题,相信该组合能克服单药缺点,提供协同抗肿瘤活性[28] BBI - 940项目 - **项目进展**:筛选超百万化合物,经广泛药物化学研究,发现BBI - 940,具有良好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超过目标产品概况[32] - **临床前数据**:在体外和体内癌症模型中,对多种实体瘤适应症有意义亚组高度敏感,单药和与靶向疗法联合使用均能显著降低致癌基因扩增癌细胞系增殖,且为细胞毒性作用[31][33] - **计划**:已启动IND启用工作,重申2026年上半年提交IND申请的时间表[36] 行业观察 - **行业挑战**:政府和投资者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困难,针对已知靶点的竞争化合物过多,难以建立同类最佳差异化[38] - **公司优势**:认为Boundless Bio的两个优先开发机会(BBI - 355与BBI - 825组合、BBI - 940)是针对创新生物学靶点的首创药物,具有竞争优势[38][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eCDNA研究**:公司自成立六年来专注于癌症生物学中染色体外DNA(eCDNA)研究,构建并部署专有SpyGlass平台,发现eCDNA生物学的几个不同节点,产生三个可成药靶点[5][6] - **药物代谢与剂量**:BBI - 825每日两次给药有CYP诱导导致代谢问题,计划联合治疗采用每周给药;BBI - 355隔天一次给药有血液毒性问题,每周给药预计耐受性更好[27] - **目标适应症**:BBI - 355与BBI - 825组合将基于扩增选择患者,探索范围包括与高拷贝扩增相关的基础复制应激,参考之前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临床研究,将探索一系列不同实体瘤适应症,但未选定最终扩展适应症[57]
IDEAYA Biosciences Announces US FDA IND-Clearance for IDE849, a Potential First-in-Class DLL3 TOP1 ADC, for a Phase 1 Study in Solid Tumors
Prnewswire· 2025-05-06 18:00
核心观点 - IDEAYA Biosciences宣布其潜在first-in-class抗体药物偶联物IDE849(SHR-4849)获得美国FDA IND批准,将启动针对实体瘤的Phase 1临床试验[1] - IDE849是一种靶向DLL3的Topo-I-payload ADC,在多种实体瘤(包括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中显示治疗潜力,目前已在合作方恒瑞医药进行的Phase 1试验中观察到多个部分缓解反应[2][4][6]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公布IDE849针对超过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并探索IDE849与PARG抑制剂IDE161的联合疗法以增强疗效持久性[4][5][7] 产品进展 - IDE849(SHR-4849)是一种靶向DLL3的Topo-I-payload ADC,由恒瑞医药(SHA: 600276)进行多中心开放标签Phase 1试验(NCT06443489),针对晚期实体瘤[4] - 截至2024年12月10日数据截止日期,IDE849已达到治疗剂量水平,并观察到多个部分缓解反应(根据RECIST 1.1标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1级或2级,未报告药物相关停药,最大耐受剂量尚未达到[4][8] - 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和恶心[4] - 公司计划在美国启动Phase 1试验,起始剂量等同于合作方正在评估的扩展剂量之一[8] 临床数据计划 - 恒瑞医药目标在2025年第三季度医学会议上公布IDE849针对超过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包括剂量递增和多个扩展剂量数据[4][10] - IDEAYA目标在2025年第三季度公布IDE161/PARG与TOP1-payload ADC(包括IDE849和IDE034)的临床前联合机制和协同疗效数据[5]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评估IDE849作为单药治疗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其他DLL3高表达实体瘤,并与IDE161进行临床联合试验[7] 治疗潜力与策略 - DLL3在多种实体瘤(包括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中高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细胞外表达有限,使其成为有潜力的治疗靶点[2][6] - IDE849与IDE161(潜在first-in-class Phase 1 PARG抑制剂)的联合疗法符合公司开发合理组合疗法的策略,临床前数据显示与TOP1-based ADC具有协同作用和增强持久性[3][5] - IDEAYA专注于精准肿瘤学,通过分子诊断选择患者群体,整合转化生物标志物能力与药物发现,以应用合成致死靶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