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
搜索文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歌曲创作背景 - 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抗战时期传唱至今,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1] - 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1943年《解放日报》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曹火星将其改编为通俗易懂的歌曲形式[4] - 歌词内容反映了共产党坚持抗战六年多、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等事实[4] 创作者生平 - 曹火星13岁时为逃婚参加抗战剧社,其父曹清廉在1943年日军"百日大扫荡"中与130多名村民一同遇害[1] - 曹火星将原名曹峙改为现名,寓意歌曲能星火燎原般传播[4] - 曹火星与其兄曹岱在抗战时期分属不同阵营,直到1989年才在分别40年后重逢[5] 历史背景 - 歌曲创作时正值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试图削弱共产党地位,中共通过社论和歌曲进行反击[3] - 晋察冀边区实行"豆选"民主选举方式,并颁布"树叶训令"体现军队不与民争利的原则[3] - 抗战剧社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创作,用葫芦制作乐器,每人仅配发一颗"光荣弹"手榴弹[3] 歌曲传播与影响 - 歌曲采用当地霸王鞭曲调和大白话歌词,迅速传遍太行山并唱响全国[4] - 在传唱过程中歌词不断丰富完善,歌名增加"新"字成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 - 曹火星兄长曹岱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时,承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6]
抗战影像记忆|巾帼英豪
新华社· 2025-05-12 09:26
赵一曼烈士事迹 - 1936年8月2日于黑龙江省珠河县就义 就义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高唱《红旗歌》[1] - 四川宜宾人 牺牲时年仅31岁 原为地主家庭出身 隐姓埋名赴东北参加抗联[1] - 战斗负伤被俘后遭受酷刑 宁死不屈痛斥日军侵略罪行 最终被杀害[1] 妇女抗战参与形式 - 前线作战:女民兵以锄头棍棒为武器进行军事训练 晋察冀边区15-45岁妇女多数参加自卫队[11][18] - 后勤保障:大后方女工纺纱织布[5] 河北涞源妇女制作军鞋[12] 护士为战士上药[14] - 兵员支持:母亲送儿参军 妻子送郎上战场[7][9] 华北妇女界代表曾赴喜峰口前线劳军[7] 历史纪念与精神传承 - 哈尔滨市南岗区设立一曼街以铭记抗战历史[3] - 2025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相关展览[22] - 毛泽东1939年指出妇女觉醒对抗战胜利的重大作用 强调半数妇女参与是关键[7] 妇女抗战规模与影响 - 十四年抗战期间广大女性以无畏精神投身洪流[3] - 晋察冀边区女民兵参与站岗放哨 前线运输担架弹药等任务[11] - 形成"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典型人物[16] 女民兵开展投弹比赛等军事训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