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
搜索文档
残疾人事业交出“十四五”亮眼答卷:保障与发展实现双提升
华夏时报· 2025-07-23 01:00
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 "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11项指标中6项约束性指标和5项预期指标将如期全面实现 [1] - 全国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在脱贫攻坚战期间如期脱贫 [2] - 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748万以上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 - 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超过1万家,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266万人次 [3] - 全国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231万 [3] - 344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657.89万人次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4] -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在校残疾大学生超过10万 [4]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施行,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 [5] 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 - 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 [4] - 研制出版9个学科国家通用手语书籍,发布手语版国歌等语言文字规范 [5] - 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6] - 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 [6] "十五五"规划重点方向 - 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 [7] - 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服务供给 [8] - 推动修订残疾人保障法,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8] - 推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残疾人领域 [9] - 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支持残疾人参与文艺创作 [10]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快讯· 2025-07-22 11:02
就业规模 - 全国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稳定在40万人以上[1] - 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1] 就业质量 - 按比例就业残疾人数增长超20%[1] - 就业更稳定且收入更高[1]
技能培训和特殊教育新举措将赋能残疾人就业
新华社· 2025-07-17 17:24
残疾人职业培训与教育发展 - 2022至2024年全国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 [1] -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作为单设项目 [1] - 方案明确大力开展适合残疾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相关补贴 [1] 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加强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参与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1] - 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 [1] - 引导能够稳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对残疾人职工开展师带徒和定岗定向培训 [1] 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 -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已能为残障学生打下较好基础,增加高中及以上阶段特教资源和学位供给有助于更多孩子升学深造 [2] - 经过中职以至大学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培养,轻度障碍学生可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中重度障碍学生也能融入其他就业方式 [2] - 随着培训和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更多残疾人将更好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2]
4方面13项政策举措 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急难愁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6 22:12
政策方案概述 -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四个方面提出13项政策举措 [1] - 新增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个部委协同推进残疾人就业 [1] - 明确农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差异化帮扶路径 [1] - 专设"权益保障""辅助性就业"等专项行动解决残疾人就业痛点 [1] 十大行动内容 - 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和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行动 [2] - 实施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行动和辅助性就业行动 [2] - 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和盲人就业帮扶行动 [2] - 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和职业能力提升行动 [2] - 实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益保障行动 [2] 责任分工与保障措施 - 十大行动中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地方政府职责分工 [3] - 地方政府需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并提供资金和信息保障 [3] - 中国残联将协同各地各部门优化完善行动方案 [3] 地方与社会力量参与 - 推动各地研究出台细化措施支持惠残就业增收 [4]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以扩大服务供给 [5] - 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精准服务 [6] 宣传与活动 - 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月、爱心助残义卖和专场招聘会活动 [7] - 着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就业环境与社会氛围 [7]
中国残联:既要解决“有没有岗位”,更要解决“适不适合”“稳不稳定”
央视网· 2025-07-16 11:11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核心措施 - 方案核心目标为"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强调就业服务精准化、渠道畅通化和保障强化 [1] - 实施"三个一"服务:为有需求残疾人至少提供一次就业服务、对违规用人单位至少开展一次雇主培训、对有潜力用人单位至少开展一次走访拓岗 [1] 就业服务个性化措施 - 为残疾人大学生建立"一人一策"就业台账并提供"一对一"全程指导 [1] - 对农村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定期走访和结对帮扶,推荐电商、手工艺或土地流转等灵活增收项目 [1] 就业服务多元化举措 - 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组织线下招聘会同时开展直播带岗和云招聘 [2] - 互联网平台企业需为残疾人创业者减免加盟费、提供流量扶持并放宽审核条件 [2] - 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将定期举办跨地区就业交流活动 [2] 就业兜底保障机制 - 要求市辖区和残疾人较多县至少设置一个辅助性机构,为智力/精神障碍者提供庇护性岗位和就业辅导员 [2]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严查招聘歧视行为,残联定期抽查企业用工情况 [2] - 特别针对孤独症患者提出"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支持措施 [2] 服务理念转变 - 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不仅解决岗位有无问题,更关注岗位适配性和稳定性 [2]
一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取得哪些成果?官方回应
央视网· 2025-07-16 10:57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成果 - 2022-2024年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648万人 [1] - 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提升48% [1] - 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 [1] - 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85% [1] 第二期三年行动方案特点 - 新增文旅、工信等5个部委协同推进 [1] - 明确农村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群体差异化帮扶路径 [1] - 专设"权益保障"和"辅助性就业"专项行动 [1] 中国残联重点工作方向 - 协调落实各地细化政策措施 [2]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 [3] - 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 [3] - 组织就业宣传月和专场招聘会等活动 [3]
3年间全国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164.8万人,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
快讯· 2025-07-16 10:23
政策背景 - 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就业现状 - 2022—2024年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648万人[1] - 残疾人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1] - 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85%[1] 就业服务成效 - 中国残联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1] - 三年间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1] 现存问题 - 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问题仍然存在[1] - 残疾人就业质量总体不高[1] - 残疾人就业权益容易受到侵犯[1]
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出台—— 生活无碍也要就业无碍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5
政策方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十项举措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促进自主创业、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等[1] - 方案覆盖关键就业领域和残疾人大学生、农村残疾人、盲人等重点群体,重点培育新形态就业[1] - 2022-2024年第一期行动方案累计新增164.8万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1] 就业品牌建设 - "美丽工坊"项目由残联和妇联发起,通过扶持手工制作机构帮助残障女性就业,已带动1.24万人灵活居家就业和3359人机构就业[2][3] - 2024年参与"美丽工坊"妇女人均增收1.58万元,机构平均增收111.13万元[3] - 该品牌通过统一建设和专业营销提升了产品市场认知度和价值[3] 职业技能发展 - 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陈良杰培养数十名残疾员工获得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2] - 该公司现有120多名残疾人员工,其中30多名为听障员工[2] - 北京"希望之家"文创工作室参与多项国际赛事礼品制作,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3] 专业支持体系 - 方案提出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和职业能力评估师队伍,2022年已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3] - 就业辅导员可提高残疾人就业成功率、稳定性和质量,帮助用工单位营造包容环境[4] - 北京、湖南、四川等地已进行相关探索实践[3]
从“稳就业”到“较高质量就业”: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延续经验谋突破
华夏时报· 2025-07-02 16:4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 - 新方案在政策扶持、岗位拓展、服务优化、权益保障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1] -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布局"十五五"的关键之年,残疾人就业面临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下行压力[5] 前期成果 - 第一期三年行动方案累计新增1648万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4] - 吉林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19%,通过"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等精细化服务实现就业率三连增[3] - 福建、青海、浙江等地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政府考核或民生实事项目,江苏将残疾人纳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帮扶对象[3] 新方案重点措施 - 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要求国有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助残专场招聘[6][7] - 鼓励国企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产品,烟草专卖部门为残疾人零售许可证提供便利[7] - 铁路客运站商铺招商优先支持残疾人创业,并给予适当帮扶[7] - 对连续三年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强制开展雇主培训[7] 实施保障 - 要求地方政府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8] - 建设全国统一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实现就业数据互联互通[7] - 各级残联需主动搭建服务平台,探索适合残疾人的就业项目[8] 行业影响 - 方案将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扩大残疾人招聘规模[6][7] - 烟草零售、铁路商铺等特定行业需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政策倾斜[7] - 新兴产业就业场景开发成为重点方向,通过"政策+服务+科技"组合拳提升就业质量[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新华网· 2025-06-30 17: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并加强就业帮扶 [1] - 政策目标为实现残疾人"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1] - 工作思路包括政府扶持、部门协同、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强调优化就业结构和权益保障 [1] 核心行动措施 - 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和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行动,落实比例安排要求 [2] - 推动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及辅助性就业,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 [2] - 针对重点群体开展专项帮扶,包括残疾人大学生、农村残疾人和盲人群体 [2] - 完善就业服务与职业能力提升,解决结构性矛盾 [2] -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行动,确保就业公平 [2] 实施保障机制 - 要求地方政府落实就业补贴奖励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 [2] -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残疾人就业数据互联互通 [2] - 建设统一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平台,提升服务效率 [2] 组织执行要求 - 地方政府需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2] - 各级残联组织需主动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创新就业项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