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宣传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
经济日报· 2025-09-23 08:04
法律颁布与实施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9月12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1] - 该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1] - 立法旨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1] 法律核心目标 - 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1] - 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1] - 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 普法形式与职责 - 法律强调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的普法形式更具说服力和警示效应[1] - 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应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案件办理过程[1] - 上述机关需运用公开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教育[1] 青少年法治教育 -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被视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1] -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设法治教育课程[2] - 学校应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场所开展法治实践教育[2] 教育体系保障 - 中小学校需按要求聘任法治副校长[2] - 学校需配备受过专业培养或专门培训、能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2] - 学校可聘任校外法治辅导员[2] 协同教育体系 - 法律规定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2] -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体系[2] - 充分发挥法治的育人功能,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人民日报· 2025-09-19 06:12
法治宣传教育法核心意义 - 于2025年9月12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是全民普法40年及“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的重要立法成果 [1] -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进法治宣传教育”的要求,总结40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1] - 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旨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规范公权力运行、推动法治文化繁荣发展 [1] 立法顶层设计原则 - 坚持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宣传普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2] - 坚持守正创新,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 坚持统筹兼顾,将提升全体公民法治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并聚焦“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 [2] 法律实施关键工作方向 - 深入宣传普及习近平法治思想,注重通俗化解读,广泛开展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 [3] -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细化普法任务,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 [3] - 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加强政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并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 [3] - 坚持因地制宜,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地方特色,并深化网络普法研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智慧普法 [3][4]
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金台锐评)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法律确立与制度保障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1] - 该法将“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近40年形成的成熟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果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1] - 为促进全民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提供了制度保障[1] 青少年法治教育重点 - 法律着眼于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 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专章规定[1] - 要求普及青少年在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律知识[1] - 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守法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1] -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2] 教育体系与多方协同 - 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加强协同配合[2] - 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等主体作出原则性规定[2] - 应当构建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覆盖各个学段的法治教育体系[3] - 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动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普及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精神深化[3] 实施路径与长效机制 - 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3] - 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 从幼儿园到走向社会的每一个阶段法治教育将贯穿始终[3] - 通过精准的法治教育内容、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3]
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42
立法核心与意义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1] - 该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一部基础性法律,总结了全民普法40年实践经验 [1] - 该法旨在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对于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 历史背景与实践 - 自1985年起,国家以五年为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先后出台八个五年普法规划 [1] - 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是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 [1] - 普法工作要扎根实践,将法治精神贯穿于立法意见征询、公共政策制定、行政执法过程、司法案件审理等法治实践中 [2] 普法方法与创新 - 普法工作需走进群众生活,在民生关切中寻找法治答案,在百姓生活中推进法治实践,使法律从纸面走向地面 [2] - 各地创新普法方式方法,例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法治公园、广场、长廊,“法治乌兰牧骑”,“蒲公英普法”志愿力量等 [2] - 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普法”“大数据+普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 [2] 目标与格局 - 法治宣传教育法构建起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四梁八柱”,关键是要确保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 - 着力构建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在普法中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3] - 目标是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法治根基 [3]
明确终身法治教育等 法治宣传教育法11月1日起施行
央视新闻· 2025-09-14 09:28
法律核心内容与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于9月12日通过,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明确“终身法治教育”和“谁执法谁普法”等制度 [1] - 法律共7章65条,包括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2] - 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并编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规划 [2] “谁执法谁普法”原则 - “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弥补了过去仅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普法工作的不足,强化了所有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均有普法任务 [4] - 该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实行普法责任制,例如检察院、法院通过公开开庭等典型案例进行教育 [2][4] 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 法律强调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推动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5] -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需加强协同,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5] - 明确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职责任务 [5] 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 - 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7] - 录用国家工作人员时,应将法律知识纳入录用考试内容 [7] -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需按规定列入年度述职内容 [7] 网络与特定领域法治教育 -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对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8] - 主管部门需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从业人员及用户强化法治教育,并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焦点问题开展专题宣传教育 [10] - 国家加强对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对外援助的企业以及出境人员等的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涉外法律服务,引导其遵守国内外法律并防范法律风险 [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全文)
新华社· 2025-09-13 16:18
总则 - 制定本法旨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 - 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3] - 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4] - 法治宣传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规定原则精神、法治原则法律制度法律常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成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等 [5][6] -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8] - 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国家加强涉外法治宣传教育并鼓励国际交流合作 [10][11][12] 社会法治宣传教育 - 国家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16][17] - 国家加强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宣传教育,增强港澳同胞维护宪制秩序意识 [18] -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法律法规施行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9] - 法律法规制定机关应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行政机关应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服务执法过程,监察审判检察机关应将其融入案件办理过程 [20] - 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用户的法治宣传教育,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宣传教育 [22][23] - 民政人社等部门应根据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需求特点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教育 [24] -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支持指导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 [25] -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新经济新领域发展需要加强对相关组织和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 [26] - 行业协会商会等应加强对会员的法治宣传教育,企业应加强对职工的法治教育培训并建立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28][29] - 法律服务机构和工作者在提供法律服务调解纠纷时应结合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30] - 公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应依法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关心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对从业人员和用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31][32] - 金融机构应依法对工作人员和客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加强对境外投资合作对外援助企业及出境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 [33] 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 - 国家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传教育,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应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依法履职法治观念 [35][36][37] - 录用国家工作人员应将法律知识纳入考试内容,健全日常学法制度,所在单位应根据工作性质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 [38][39] - 实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将宪法和与履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清单并动态调整 [40] - 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的监督,将其列入年度述职内容 [41]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协同配合,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必要法律知识,树立守法规则诚信防范违法犯罪意识 [42] - 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明确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推广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将法治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3] -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建立稳定专职或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对学校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协调指导 [44][45] - 各级各类学校应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利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育,中小学校应按要求聘任法治副校长,配备专业教师,可聘任校外法治辅导员 [46] - 审判检察机关及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应支持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提供实践教育资源,支持开发课程 [47] - 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提高法治教育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教育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守法行为习惯 [48] -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履行网络保护义务,引导养成文明网络行为习惯,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49] 保障与监督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建设 [50] - 司法行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在基层群众中培养示范人员 [51] - 司法行政部门应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库建设,选聘优秀法治人才组成普法讲师团,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鼓励支持相关人员开展普法志愿服务 [52] - 国家鼓励支持法治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加强法治传播法治文化等相关人才培养 [53] - 国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公益普法责任,通过开设专栏刊播公益广告报道新闻等形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54][55] - 文旅新闻出版广电电影网信等部门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鼓励支持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视听作品创作生产宣传推广 [56]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法治文化相关文物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宣传代表性人物事迹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57]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法治文化场所,在公共设施建设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司法行政部门应建立场所名录并公布 [58][59] - 负有法治宣传教育职责的部门单位应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群体需求精准开展宣传教育,采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60] - 鼓励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方法,支持运用新平台新技术新产品无障碍方式开展,内容应准确清楚避免误导公众 [61][62]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效益,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应合理安排经费,国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63][64][65] - 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对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发现未依法履行职责应及时发出普法提示并要求改进反馈 [66][67] - 各级人大常委会应通过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情况依法接受监督 [68][69] 法律责任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本级政府或上级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70] - 有关部门单位收到普法提示后未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70] - 违反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管理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71] - 侵占破坏法治宣传教育设施,损毁展品器材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批评教育 [72] - 违反本法规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 [73] -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4] 附则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照本法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规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75] - 本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76]
人大常委会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法治宣传教育法来了!
新华网· 2025-09-13 12:36
法律制定与实施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该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1] - 法律共7章65条,包括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1] 立法目的与意义 - 制定法律旨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 - 将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明确各方职责任务,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2] 核心制度与原则 - 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3] - 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国家编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规划 [3] 社会宣传教育措施 - 国家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4] - 公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应在其场所内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4] -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对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4] 青少年法治教育 -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加强协同配合,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6] - 法律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未成年人监护人、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职责任务 [6][7] 国家工作人员教育要求 - 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录用考试需纳入法律知识内容 [7] -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应列入年度述职内容,帮助树立依法履职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能力 [7] 法律实施保障 - 将围绕法律公布施行全方位宣传解读立法意义和核心内容,及时制定修订相关配套制度 [8] - 科学谋划全国"九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确保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
新华网· 2025-09-13 00:43
法治宣传教育法核心框架 - 法律旨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 - 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2] - 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3] 法治宣传教育主要内容 - 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规定原则和精神、法治原则与法律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成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 [6] - 国家编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相关规划 [4][6] 工作机制与责任主体 -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工作 [7] -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和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应结合各自职责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7] - 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 [8] 社会法治宣传教育重点领域 - 国家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 [11] - 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12] - 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13] -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24] 企业及相关机构法治宣传教育要求 - 企业应加强对职工的法治教育培训,建立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29] - 金融机构应依法对工作人员和客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8] -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对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7] - 公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应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关心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31] 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特别规定 - 国家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传教育,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20] - 录用国家工作人员应将法律知识纳入录用考试内容 [21] - 实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 [23] -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应列入年度述职内容 [23]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协同配合,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4] - 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明确教育目标内容和评价要求 [24] - 各级各类学校应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利用实践基地开展法治实践教育 [25] - 中小学校应按要求聘任法治副校长,配备专业法治教育教师 [25] 保障监督措施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法治建设总体部署 [27] - 国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公益普法责任 [28]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加强资金管理 [30] - 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对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31] 法律责任规定 - 未依法履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35] - 违反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36] - 侵占破坏法治宣传教育设施,损毁展品器材的,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批评教育 [36]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
新华社· 2025-09-13 00:39
立法目的与基本原则 -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 [3] - 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3] - 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3] 宣传教育内容 - 法治宣传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和成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等 [6] - 国家编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全国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相关规划 [4][6] 组织实施体系 -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7] -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应结合各自职责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鼓励支持企业、其他组织及个人开展参与法治宣传教育 [7][8] - 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加强涉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治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9][10] 社会宣传教育 -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常态化长效化,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 [12][13] - 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法律法规制定机关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 [16][17] - 行政机关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服务执法过程,监察审判检察机关融入案件办理过程 [18][19] 重点群体宣传教育 - 国家工作人员应加强宪法学习树立宪法意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录用考试纳入法律知识内容 [33][34][35] - 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明确教育目标内容评价要求,将法治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9][40] -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教育,条件具备的采用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 [24] 行业与企业责任 - 行业协会商会加强对会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会员维权和风险防范能力 [28] - 企业加强对职工的法治教育培训,建立实施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升管理法治化水平 [29] - 金融机构依法对工作人员和客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加强对境外投资合作企业和出境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 [19][32] 保障监督措施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建设 [45] - 国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公益普法责任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教育 [49]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加强资金管理,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55][34] 法律责任规定 - 司法行政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本级政府或上级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59] - 违反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管理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60] - 侵占破坏法治宣传教育设施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由主管部门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61][62][6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5-09-12 22:27
立法背景与意义 - 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入法,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 [2] - 该法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迫切要求,旨在通过国家立法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2] - 该法是总结全民普法四十年实践经验的需要,自1985年起国家以五年为周期已出台八个五年普法规划 [1][2] 立法遵循的主要原则 - 立法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 - 立法工作坚持人民立场,聚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听取基层群众和基层普法队伍意见 [2] - 立法工作坚持实践导向,着力构建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将法治宣传教育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相结合 [2] - 立法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总结八个五年普法规划的成功经验,创新内容形式以增强针对性 [2] 核心制度举措 - 规定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机制,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3] - 规定了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治原则、全面依法治国成就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 [3] - 实行普法责任制,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精神开展普法,明确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工作,并鼓励企业、组织及个人参与 [3] - 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并重点关注“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 [4] - 要求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群体需求精准开展,并规定保障与监督措施 [4] 宪法宣传教育规定 - 规定国家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并明确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5] - 规定国家加强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宣传教育,增强港澳同胞维护宪制秩序的意识 [5] - 突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传教育的关键作用,规定加强其宪法学习,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以彰显宪法权威 [5] 法律实施后续工作 - 司法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对立法目的、意义、核心内容进行全方位宣传解读 [6] - 将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推动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推进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 [6] - 将科学谋划“九五”普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重点内容、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 [6] - 将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各类群体法治素养提升,将法律要求转化为行为习惯 [6] - 将加强工作落实,指导推动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法律,确保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