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口援疆
icon
搜索文档
鲁商集团援疆实践:构建“输血”与“造血”结合的长效机制
齐鲁晚报· 2025-08-23 20:28
在国家对口援疆战略框架下,鲁商集团立足自身产业优势,通过产业援疆与消费帮扶双向发力,构建起"输血"与"造血"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新疆经济社会发 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援疆:构建特色产业生态 自鲁商集团旗下福瑞达美业与新疆伊帕尔汗达成战略合作后,以"产业+文化"模式共建的薰衣草文化产业园成为许多游客新疆游的"打卡地",赏美景、买精 油,新疆之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产业园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旅游于一体,依托伊犁河谷95%的全国薰衣草种植资源,通过标准化种植、工业化提炼和品牌化运营,打造全产业链生 态。项目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牧民参与种植,农民收入增加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如今,产业园不仅实现薰衣草精油、护肤品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更持续完善薰衣草主题旅游线路,成为伊犁河谷文旅融合新地标。 这并不是第一个经由鲁商"一盘货"走上内地消费者餐桌的新疆农产品,今年七月,一批满载新疆英吉沙优质鲜杏的冷链运输专车,顺利抵达山东,并在银座 商超全面上架销售,标志着英吉沙杏常态化直供山东通道的成功构建。这颗被称为"冰山玉珠"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应凭皮薄肉厚、香甜多汁的特质占据 市场优势。但是路途 ...
扛牢责任强化共识创新载体合作共赢 努力打造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新标杆
郑州日报· 2025-08-21 08:45
核心观点 - 郑州市党政考察团赴新疆哈密市考察对口援疆工作 旨在推动郑哈合作向互利共赢转变 打造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新标杆 [1][2] 合作方向与重点领域 - 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文化润疆 提升教育援疆效果 [2] - 务实推进更深层次 更广领域合作 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2] - 实地察看郑哈能源合作 产业援疆 教育援疆 文化润疆 乡村振兴等工作 [3] 具体合作项目 - 考察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哈密分中心 豫哈零碳科技产业园 哈密瓜鲜果产业链平台服务中心 [3] - 调研豫哈第三实验学校 左公文化苑 伊州区五堡镇 [3] 合作机制与保障 - 凝聚对口援疆合力 坚持高位推动 压实责任链条 创新合作模式 激发市场活力 [2] - 锻造过硬队伍 夯实人才支撑 讲好郑哈故事 形成广泛共识 [2]
2025宿克文化交流活动启动
新华日报· 2025-08-13 07:13
活动在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指导下,由宿迁市委宣传部、克州党委宣传部、宿迁市 委统战部、宿迁市教育局、克州教育局、宿迁市民宗局共同主办。此次青少年"小石榴"研学夏令营,由 两地学校牵线搭桥,40名小伙伴结成文明对子,在5天内一同开启文明、文化、幸福、生态、红色5大研 学之旅,共绘民族情谊同心圆。 8月12日,2025宿克文化交流活动暨青少年"小石榴"研学夏令营在宿迁启动。 江苏宿迁与新疆克州两地虽远隔千里却血脉相连。近年来,宿迁主动融入国家、江苏省对口援疆战 略。宿迁中学14年来共培养12届939名新疆学子进入高校深造,其中克州学生57名;持续实施"组团 式"援疆支教工程,累计安排5批94人次赴克州任教。 ...
东莞三师深化结对帮扶,推动对口援疆工作走深走实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18:33
产业帮扶 - 代表团考察设施农业产业园 关注智能化温室种植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5][8][9] - 调研服装加工示范户 探讨长安镇产业资源与本地劳动力优势对接 [10][11] - 重点考察唐王古瓜种植示范区 研究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塑造策略 [12][13] - 举行消费帮扶发车仪式 采购7500箱唐王古瓜(价值50万元)带动增收 [14][15] 民生项目 - 实地查看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项目 解决居民充电难题 [17][18] - 调研社区健身场所改造项目 关注服务功能完善 [19] - 考察养老院运营情况 计划支持设施完善提升老人幸福感 [21][22][23] 帮扶成效 -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9万元 实施3个民生项目 [26] - 开展党政互访60人次 干部跟岗交流13人次 [26][27] - 消费帮扶采购红枣/坚果/唐王古瓜等60余吨(价值100余万元) [27][28] 合作机制 - 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三年 以产业协作/人才交流/民生改善为抓手 [24][25] - 推动"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双向消费帮扶模式 [14]
山海情牵 同心共进
辽宁日报· 2025-07-25 09:18
产业援疆 - 辽宁援疆资金支持建设的新丝路铁路专用线一期于1月底投入运营,串联国内国际市场,为区域经济和"一带一路"物流网络注入动能 [2] - 巴克图口岸的"丝路文化商品城"成为跨境商贸新地标,今年以来边民互市销售额达4亿元 [2] - 辽疆产业园聚焦农副产品深加工、跨境电商、仓储物流等领域,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一期已布满项目 [3] - 额敏工业园区已有34家企业入驻,2024年产值达12.3亿元,包括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和国家级发明专利的中试项目 [3] - 辽宁产业援疆累计落地300余个产业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共赢 [3] 人才帮扶 - 每年近千名医生、教师等柔性干部人才支援100余个受援单位和16个行业领域 [4] - 辽宁医疗援疆团队"以院包科"精准帮扶,柔性服务期延长至三个月,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如心包穿刺术等"第一例" [5] - 辽宁专家帮助乌苏市头台乡获得全疆唯一的准噶尔雅罗鱼人工繁育许可 [5] - 辽宁省农科院塔城分院建3个科技示范基地,带出300多名乡土专家,培训农民超3000人次,推广1500亩新果园和8500亩中草药基地 [5] 民生工程 - 辽宁援疆94%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和基层建设 [6] - 塔城职业技术学院设置30个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 [6] - 2024年12月沙湾市引入32辆纯电动公交车取代旧燃油车 [6] - 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救治中心建成后新生儿死亡率从4.7‰降至3.4‰ [7] - 沙湾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新增13台血透机和10台血滤机,服务113名患者,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85%以上 [7] 文旅融合 - 乌苏市九莲泉公园举办"同饮一杯酒·共话山海情"文艺演出,作为2025新疆塔城乌苏啤酒节重要活动 [8] - 辽宁援疆资金支持额敏县东街夜市改造,成为当地夜经济亮丽名片 [9] - "一地两师"多次在辽宁举行文旅推介会,辽宁企业助力塔城地区文旅开发 [9]
万里关山京和 情同心共筑发展路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5:31
产业援疆 - 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近30年,以产业促进就业为导向,依托五大北京工业园区,结合和田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2] - 新疆纱纤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是北京产业援疆标杆项目,吸纳600多名本地工人,未来将再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 [2] - 北京至和田直达航线开通近两年,执行航班近700班次,运输旅客超8万人次,缩短飞行时间至5小时 [3] 教育援疆 - 新疆和田学院是和田地区首所本科院校,一期建设已完成并招生,二期计划2027年竣工 [4] - 北京市组织8所高校与新疆和田学院签署帮扶协议,选派18名援疆教师参与筹建 [5] - 北京援疆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00余所,新增学位突破20万个 [5] 医疗援疆 - 北京援疆新建、扩建20多所医院,2023年以来累计派出162名医疗人才,引入新技术135项 [6] - 北京援疆医生开展下乡义诊,累计服务患者1万多人次,培养本地医疗骨干 [6][7] 文化润疆 - 北京援疆组织《山河起昆仑》书画展和舞剧《五星出东方》,后者获国家级奖项并巡演超百场 [9] - 北京援建墨玉老城项目带动旅游经济繁荣,提升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9]
超60家粤企将亮相喀交会!粤新经济纵深持续拓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7-16 10:31
活动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60多家企业代表参与喀交会投资推介会 [5][6][11] - 推介会由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导,喀什地区商务局、招商局主办 [7][8] - 活动提升"喀交会"品牌影响力,深化粤新商贸合作 [8][9] 参会企业情况 - 参会企业覆盖商贸物流、医药、科技、农贸等领域 [12] - 新疆喀什和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代表分享成功经营案例 [13] - 广东企业计划通过喀交会加快国际市场布局,进入新疆及中亚、南亚市场 [24][25] 喀交会历史与规模 - 喀交会已举办十四届,累计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万家企业参展 [14][15] - 累计成交额超4800亿元,是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 [15][16] - 本届展会设置投资合作、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展区,展览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20] 招商成果与计划 - 第十三、十四届喀交会组织粤新两地220多家企业参与,达成20余个合作项目,意向金额60.2亿元 [32][33] - 计划2025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及新疆举办3-4场招商推介活动,组织超100家企业对接 [43][44] - 预计年内引进30家以上粤企投资喀什高新技术、物流枢纽、跨境贸易等领域 [44][45] 产业援疆政策 - 广东实施"粤企兴疆"和"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品牌工程,鼓励企业在疆投资 [39] - 在疆粤企成为当地就业、产业工人培养及民生改善的重要载体 [40][41] -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综合效益 [35][36]
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新华网· 2025-07-09 16:01
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援疆工作[1] - "十四五"期间对口援疆工作已促进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高质量发展,体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1] - 19个援疆省市、中央部门和单位、新疆各级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多个省市代表发言[3] 对口援疆工作重点方向 - 聚焦解决南疆突出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2] - 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2]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2] - 深化文化润疆工程,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2] - 提升教育援疆效果,推动新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 援疆工作机制优化 - 强调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发挥援受双方积极性,提升综合效益[2] - 要求高质量编制"十五五"援疆规划,加强督查考核和工作作风建设[2] - 中央有关部门、援疆省市和央企需加强协调配合,突出工作重点[1] 实地调研情况 - 领导调研覆盖阿克苏、和田等地,考察企业、农村、学校、医院等援疆项目[3] - 走访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第十四师昆玉市等基层单位[3] - 看望援疆干部人才和基层群众,了解对口援疆实施情况[3]
跨区域协同让援疆成果惠及新疆更广地域和群众
新华网· 2025-07-08 18:50
跨区域协同援疆成效 - 各援疆省市打破对口支援结对关系界限,推动经验、信息、资源跨区域共享共建,提升综合效益并惠及更广地域[1] -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促成广东纱纤亿信息科技与和田地区合作,构建纺织服装全链条产业生态,科技赋能当地产业[1] - 新疆纱纤亿股份和田经纶服饰一期工程已吸纳就业700多人,员工月收入达2800-3500元[1] 产业合作与就业带动 - 新疆纱纤亿股份和田经纶服饰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服务200多家服装企业,预计年带动工业产值30多亿元[2] - 上海援疆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申能集团在塔城建设200万千瓦光伏项目,上海电气在新星市建设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上海电力在昌吉建设120万千瓦风电项目[3] 文化教育与医疗协作 - 宁波与北京援疆指挥部合作支持宁波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在和田巡演,促进文化互动与融合[2] - 19个援疆省市的56名儿科医生成立援疆儿科医生联盟,成功诊治阿克苏地区复杂病例(如支气管动脉畸形手术)[3]
泰山天山根连根 鲁疆同心绘新篇——山东对口援疆助力喀什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华社· 2025-07-08 15:52
产业援疆 - 山东援疆引进20余家农业企业在喀什落地,形成特色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打造"南疆菜篮子""英吉沙花卉""岳普湖小茴香""麦盖提红枣"等区域特色品牌 [4] - "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采用工厂化立体栽培,总投资6752.87万元,年产值3600万元以上,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直接受益群众1700户 [2][4] - 新疆领航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就业近200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多数 [5] - "十四五"以来受援县产业园区落地企业134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9万余个,少数民族就业占比80%以上 [6] - 山东援疆实施"大仓东移"项目,建设"前置大仓"解决喀什农副产品"出疆难""出疆贵"问题 [4] 教育医疗援疆 - 山东援疆实施千名大学生支教计划,选派1100名教育人才赴喀什,打造"泰山班"教育品牌 [9] - 设立专项助学基金资助5280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9] - 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在山东援疆医疗专家帮助下从1个临床科室发展到6个,日接诊量从几十人增至最高600余人 [9] - 山东援疆选派医疗领域人才开展"组团式"援疆,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9] 生态改善 - 山东援疆累计投入1.3亿元助力麦盖提县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使风沙天气从150天以上减少到不足50天,年降水量从56.5毫米增至110毫米 [12][13] -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探索盐碱地改良和沙漠土地种植技术,树立"治沙返耕"新典范 [13] 文化润疆 - 山东援疆投入7600余万元打造足球基础设施,举办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 [14] - 建设英吉沙县国学书院等1200多处国学文化设施,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16] - 对英吉沙土陶文化、小刀文化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建设沙漠文化主题星空营地 [16] - 推动创作展现喀什地域风情和民族团结的文艺精品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