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口援疆
icon
搜索文档
对口援疆谱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对口援疆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这个问题,新疆人有太多的话要说:是家门口拔地而起的工厂,是面貌焕然一新的家乡,是援疆医生、 教师的无私奉献,是与援疆省市的密切交往……在新时代,新疆各族群众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 的温暖。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目前,麦盖提县1.35万户农户种植红枣,红枣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6亿元。"十四五"期间,山东共投入援 疆资金72.1亿元,实施455个大项援疆项目。 在哈密,河南援疆正在让新疆特产走进中原大地。每天,"哈密号"地铁、公交都会奔行在河南郑州、鹤 壁、平顶山、安阳、新乡、濮阳等多个城市。车厢内,大海道、胡杨林等风景和哈密瓜、哈密大枣等农 副特产照片引人注目。"哈密号"已经成为哈密在河南集宣传推广、促进旅游、助农消费、交往交流、双 向合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推介平台。 依托"哈密号",河南援疆开展"河南人游哈密"等活动,为哈密市直接销售特色农牧产品超1.6亿元,吸 引4万多河南游客赴哈密观光。 在伊犁,"我们能不能到江苏经济发 ...
山海同心谱新篇——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巡礼
新华社· 2025-07-06 14:46
对口援疆战略实施成果 - 19个援疆省市每年将援疆资金总量的80%用于县及县以下、80%用于民生,惠及天山南北各族群众 [1] - 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和干部人才交流合作等新举措精准实施并取得成效 [1] 产业援疆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促成纺织企业在和田落地,构建集互联网平台运营、服装加工、织布印染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一期工程吸纳就业700多人,全部建成后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2] - 上海援疆引入科技公司改良喀什地区盐碱地,200亩青贮玉米出苗率超95%,直接带动就业2.9万人 [3] - 上海市援疆指挥部创新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沪喀产业协作联盟,推动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与成本优势的新项目落地 [3] 智力援疆与本地人才培养 - 吉林省援疆指挥部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购置高科技智能医疗设备,覆盖骨科、麻醉科、妇产科等科室,提升诊疗效率和本地医生水平 [4] - 杭州援疆引进头部MCN机构设立直播培训基地,截至2024年底培育电商人才9500多人,带动3万人就业 [5][6] - 北京援疆指挥部组织援疆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打造本地优秀教师队伍 [6]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喀什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培养当地骨干医师 [7] - 河南援疆组织各领域专家赴哈密市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人才7.8万余人次 [8] 经贸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 - 粤港澳大湾区"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体验馆推动新疆名特优产品销售,坚果、瓜果、牛羊肉等成为抢手货 [10] - 宁波青瓷瓯乐巡演活动在北京援疆支持下在和田市举办,促进文化交流 [10] - 山东援疆推动年产30万吨钛白粉项目在巴楚县签约落地,江苏援疆推动联发纺织在南疆落户21家企业,形成"打破结对、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 [10]
援疆力量汇聚:北京推动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17:40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4日电(陶拴科)自1996年北京市启动对口支援和田工作以来,近30年援疆历程见证 了两地深厚的情谊与共同发展。北京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累计 投入援疆资金逾300亿元,派出援疆干部人才3300余人,实施各类援疆项目2800多个,全方位助推和田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及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增强和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 感。 民生工程润泽和田 教育医疗惠及万家 援疆工作扎根昆仑山下,惠民工程接连落地,从现代化校园到智慧医疗体系,从新能源公交到抗震安居 房,北京援疆用实际行动诠释"北京温度",让和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首都的关怀与支持。 北京援建的新疆和田学 院外景图。李江江 摄 当前,投资超过15亿元的7个固定资产"交钥匙"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其中,新疆和田学院二期项目 作为北京市援疆规模最大单项投资工程,总投资达8.7亿元,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涵盖工科学院 楼、农科学院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多项配套设施,计划于2027年初完成并投入使用。作为和田地区首 所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高等教育水平,更为地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注入了 ...
对口援疆助力戈壁兴建智慧农业植物工厂
新华社· 2025-06-26 10:17
智慧农业植物工厂项目 - 该项目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援疆项目之一,引入宁波企业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和设备 [2] - 通过智能调控成功种植多种原本不适宜在当地生存的农作物 [2] - 收获的新鲜蔬菜实现直供当地超市,丰富了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当地培养了农业产业工人 [2] - 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2] - 为周边学校开展农业科技科普提供便利 [2] 工厂运营情况 - 工作人员对收获的农作物进行称重打包 [4] - 工作人员监测记录智能水肥一体机运行情况 [11] - 工作人员检查农作物生产情况和生长情况 [12][15] 教育与科普 - 工作人员为当地小学生讲解无土栽培技术 [8] - 当地小学生体验无土栽培 [9] 市场销售 - 当地超市销售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的农产品 [14]
同心共赴美好生活
辽宁日报· 2025-06-12 09:35
6月的新疆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遍野山花迎风绽放,额敏河谷的绿浪翻涌着生机。而在塔城各族 群众心中同样盛开一朵花,这就是辽宁对口援疆工作队种下的团结之花、希望之花。 "十四五"以来,我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塔城工作,坚持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 疆、文化润疆全面发力,34.7亿元援疆资金、348个援疆项目、两批676名援疆干部人才……高质量推进 对口援疆全方位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开创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办实事,解难题 "以前看病,要颠簸80公里去塔城市医院才能看好,现在家门口就有辽宁的专家!"不久前,塔城阿 勒腾也木勒乡克孜布拉克村哈萨克族妇女阿力玛古丽·特列吾汗的一封感谢信,道出了医疗援疆带来的 变化。两年前,她腹中胎儿出现宫内窘迫,多亏辽宁援疆医生紧急实施手术,让她转危为安。同时,医 疗专家还不定期走进乡镇,开展免费爱心义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医疗援疆工作队特别是中国医科大学"组团式"医疗工作队创新"以校包院+以院包科"模式,5年里, 98名医疗专家共接诊患者1.76万人次,完成手术千余台,通过一件件暖心事,让塔城地区群众收获满满 的幸福。 今年10月,总投资1亿元的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