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
搜索文档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写在全民普法40年之际
人民日报· 2025-11-04 08:31
法律实施背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于11月1日正式施行,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写入国家法律,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基础 [1] -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自1985年起国家以五年为周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已出台八个五年普法规划,覆盖14亿多人口 [1] 普法工作历程与规模 - 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420余万名,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全覆盖 [7] -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自2013年以来举办45.9万余场,听众达1.7亿余人 [21] - 全国现有普法讲师团成员15万名、普法志愿者222万名,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 [21] 普法创新与实践 - 全国行政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95.7%,将普法融入文旅、体育等活动 [22] - 建立普法新媒体账号3万多个,探索“人工智能+普法”“大数据+普法”等创新方式 [23] - “蒲公英”普法志愿队伍从7名党员志愿者发展到16.5万余人,开展活动超5.48万场,服务群众超6000万人次 [21] 重点群体覆盖 - 全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98.9%,实现法治教育从小学到高三全覆盖 [14] - 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制度,通过现场述法、旁听庭审等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守法 [14] 法治文化融合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如“六尺巷”典故蕴含的“谦和礼让”精神 [16][17] -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法进行宪法宣誓成为常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1]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军委机关、应急管理部、中央政法委、河北、山西、福建、甘肃、宁夏宣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 2025-11-04 06:20
军队建设规划 - 强调编制并实施军队建设“十五五”规划,突出战略任务攻坚,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1] - 目标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 - 规划要求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1] 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 - 应急管理系统需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抓好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部署落实 [2] - 强调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摆在突出位置 [2] 政法系统工作重点 - 政法机关需聚焦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原则 [4] - 工作方向为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4] 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 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动员和总部署 [5] - 宣讲结合大量生动案例和翔实数据,对“十四五”成就和“十五五”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及战略任务进行全面解读 [5] 政策落实与基层互动 - 宣讲团成员在报告会后前往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与干部群众互动交流,宣讲全会精神 [6][7][8][9][10] - 活动地点包括石家庄市社区、太原市社区及企业、福州市水利工程现场、兰州市出版集团、银川市乡镇等 [6][7][8][9][1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新华社· 2025-11-04 00:40
陈文清强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政治保证。政法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紧密结合起来,聚焦全会提 出的目标和任务,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个最高政治原则、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 本立场、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重大原则、维护公平正义这个价值追求、党的自我革命这个强大武器,全 面履职,勇于担当,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 性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单位和中国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中央政法委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 参加宣讲报告会。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3日在中央政法 委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陈文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宣讲阐释了全会的重大意义,"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 根本保证,并对政法 ...
权威数读|九组数据读懂全民普法成效
新华社· 2025-10-31 20:51
法治宣传教育法立法与实施 - 法治宣传教育法于2025年9月12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7] - 该法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写入法律,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引 [3] - 贯彻实施该法有五个要求:更加注重服务大局、贴近群众、紧跟时代、文化润心、强化保障 [7] 法治宣传教育体系与覆盖 - 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15] - 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打造2800余个宪法主题公园(广场),连续24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11] - 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成113个全国性、5000余个地方性法治文化阵地 [18] 普法工作队伍与基层宣传 - 压实国家机关及其他主体的普法责任,强化监督问责 [22] - 普法工作队伍包括15万普法讲师团成员、222万名普法志愿者、420万名"法律明白人",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 [22] 普法活动形式与成效 -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普法"、"非遗+普法"等新模式,组织开展18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 [18] - 国家网信办联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开展"全国网络普法行"系列活动,3年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 [24] - 2024年国家宪法日前后推出主题活动3000余场次、网络报道19万篇次,网上点击量达23.5亿次 [24] 立法过程与公众参与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就61件次法律草案等事项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42000多条 [28] - 有80件次法律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近19万,提出意见32万余条 [28]
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法治的故事・智库说》下周一推出
新浪财经· 2025-10-31 11:05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视频共7集。 10月31日推出先导片,11月3日起每日更新一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践行国家高端智库使命担当,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 国形象,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纪录片学院,共同拍摄制作了《法治的故事・智 库说》多语种系列短视频。 该系列视频以全球化视野和学术深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6位法学专家结合亲身经历分别以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六种语言,围绕 现代化的法治基石、法治化营商环境、民法典的温度、法治助推美丽中国、数字法治的中国表达、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等主题展开解读。视频内 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兼具思想性、故事性与传播性,旨在积极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坚定法治自信,为中国式 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7
法律颁布与核心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 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1] - 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1] - 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规定坚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写入国家法律[1] 制度框架与主体责任 - 法律明确规定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机制 明确法治宣传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1] - 法律对各类主体履行普法责任作了系统性制度安排 压实了各方责任 将普法工作从软任务转变为法定职责的硬指标[2] - 法律压实国家机关的普法责任 实行普法责任制 并对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普法责任作了明确规定[3] 网络普法与创新实践 - 互联网已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法律明确了网信部门职责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公益普法义务[3] - 网络普法成效显著 例如2024年国家宪法日前后推出主题活动3000余场次、网络报道19万篇次 网上点击量达到23.5亿次[3] - 网信部门推动网络普法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最大增量之一 并精心组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3] 教育领域与基础建设 - 教育部门为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针对性实施多项举措 包括坚持宪法晨读活动、建设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实施宪法卫士行动方案等[4] -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成果丰硕 建成113个全国性、5000余个地方性的法治文化阵地[2] -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法 拥有15万名普法讲师团成员、222万名普法志愿者、420万名法律明白人遍布各地[2]
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发展——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法及全民普法有关情况
新华社· 2025-10-30 20:48
法治宣传教育法立法与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于2024年9月12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2] - 该法标志着法治宣传教育事业全面迈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意义 [2] - 法律明确规定坚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2] - "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入法,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理论指引 [2] 全民普法工作成果与创新 - 2024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 [3] - 已建成113个全国性、5000余个地方性的法治文化阵地 [3] -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普法"、"非遗+普法"等普法新模式 [3] - 全国各类普法新媒体账号超过3万个,"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达4500余万,累计访问量近40亿次 [3]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施情况 - 我国目前在校学生超过2.8亿,学校47万所,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群体和重点阵地 [4] - 义务教育阶段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高中教育阶段在"思想政治"等课程中设置法治教学模块,高等教育阶段设置"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公共基础课程 [4] - 教育部门将持续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 [4] 网络法治宣传教育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9.7%,互联网已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6] - 2024年国家宪法日前后推出主题活动3000余场次、网络报道19万篇次,网上点击量达23.5亿次 [6] - 未来将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推进智慧普法,深化线上线下普法融合互动 [6]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法及全民普法工作情况
央视网· 2025-10-30 20:0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30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教育部、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法治宣 传教育法及全民普法工作有关情况。 新法要求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群体的法治需求精准普法,采取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中国法治故事。 相关负责人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法将于11月1日起施行,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写入法律,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首 要任务。 法治宣传教育法提出,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 键少数",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遵法守法习惯。 ...
法治宣传教育法11月1日起施行,有哪些重要内容(全文实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7:47
法治宣传教育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1][3] - 该法标志着法治宣传教育事业全面迈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3] - 法律明确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写入国家法律 [4][15] 法律主要制度框架 - 明确规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4] - 明确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 [4] - 规定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4][29] 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与形式 - 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等 [5] - 要求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群体的法治需求精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采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 [5] - 鼓励运用新平台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普法方式,支持运用无障碍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7][31] 普法工作成效与数据 - 连续24年开展“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主题宣传活动,打造2800余个宪法主题公园(广场) [9] - 连续5年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月”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7.8亿人次 [9] - 全国各类普法新媒体账号3万多个,“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4500余万,累计访问量近40亿次 [10] 网络法治宣传教育 - 规定网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公益普法责任 [26][27] - 2024年国家宪法日前后推出主题活动3000余场次、网络报道19万篇次,网上点击量达到23.5亿次 [36] - 国家网信办联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开展“全国网络普法行”系列活动,3年来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网上点击量超过165亿次 [38] 青少年法治教育 - 我国目前在校学生超过2.8亿,学校47万所,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群体和重点阵地 [32] - 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覆盖全国90%以上的大中小学校,累计访问量达到325亿人次 [45] - 连续11年开展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每年12月4日前后通过网络联动全国几十万所学校、数千万名师生同步参与 [45] 立法宣传与公众参与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发言人机制,举办34次例行发布活动,通报常委会会议审议法律草案情况254件次 [40]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先后就61件次法律草案等事项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42000余条 [41] - 有80件次法律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将近19万,提出意见32万余条 [41] 法律实施与未来规划 - 司法部将抓紧制定第九个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谋划未来五年普法工作蓝图 [50] - 推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建设 [51] - 适应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和传播格局变化,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加快形成精准普法的新模式 [51]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聚力 法治护航自贸港封关运作十大行动”
海南日报· 2025-10-30 09:36
推进自贸港法规体系建设包括统筹用好海南自贸港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和一般地方性法规制定权,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加快推进封关运作前后急需的立法项目。 开展自贸港法规立法后评估包括依法对已出台的重要自贸港法规或法规中的重要条款开展立法后评 估,重点评估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全面推行自贸港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包括对实施满两年的海南自贸港重点法规,通过听取实施单 位的汇报、专题调研等方式推动法规有效实施。 聚焦自贸港封关运作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包括将督促省"十五五"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与自贸 港建设任务衔接;聚焦封关运作相关重点资金安排使用、财政资金绩效加强审查监督;聚焦封关运作后续 制度衔接、政策落地、风险防控等长远问题,制定监督工作计划,以精准有效的监督服务保障自贸港建 设。 开展自贸港封关运作调研包括紧扣封关运作后经济社会运行情况,重点围绕自贸港政策红利向产业 发展动能的转化效果、核心政策制度的落地与衔接情况等深入一线调研。 开展"人大代表为自贸港封关献策献力"活动包括依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通过专题讲 座、互动问答、案例解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