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
搜索文档
“秋冻”越冷越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权威回应
人民网· 2025-09-16 21:45
秋季养生核心观点 - 秋冻需适量而非越冷越好 核心是顺应季节气候帮助抵御病邪 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或大风降温时需停止秋冻[4] - 适当秋冻可刺激机体自主调节体温能力 增强寒冷耐受性 减少突然降温导致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概率[4] 特定人群注意事项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及时保暖 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增加脑血栓心绞痛风险[5] -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避免冷空气刺激 盲目秋冻会引发气道痉挛咳嗽 导致慢性疾病急性发作[5] - 脾胃虚弱者需注重腹部保暖 低温会加重腹泻腹胀症状 尤其女性需避免露肚脐[5] - 老人儿童需适度保暖 前者因体温调节功能减弱 后者因免疫系统不成熟 盲目秋冻易引发疾病[5] - 体质虚寒者需适时添衣温补 秋冻会损伤阳气导致虚寒加重 不适合用于免疫力锻炼[6] 秋冻执行原则 - 需把握尺度及时添加衣物 否则会增加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6] - 出现不适症状需立即保暖 不可硬扛[6]
处暑时节如何应对“秋老虎”?——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 2025-08-22 22:21
处暑时节健康应对策略 - 处暑时节天气转凉但仍可能出现短期高温回热现象即秋老虎 需注意关键部位保暖如肩部肺经循行部位和腰腹阳气之根所在 但老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患者应避免简单追求秋冻而需早晚适当加衣 [2] - 秋乏常见可通过科学补觉缓解 建议11点至13点时段睡20分钟子午觉改善困乏 成年人可按摩太渊神门穴位 儿童可揉搓耳根三角窝及耳垂提拉 [3] 开学季健康防护重点 - 托幼机构和学校需重点防范三类传染病 包括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水痘百日咳肺结核 肠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腹泻 以及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4] - 家长应关注孩子健康状态 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居家观察或就医 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居家卫生并全程接种相关疫苗 [4] - 开学前需帮助孩子提前一周调整生物钟 每天保证40分钟户外活动 通过情绪卡片绘画角色扮演心情日记等方式识别接纳和表达情绪以缓解心理不适应 [4] 户外活动与运动建议 - 天气转凉后户外活动增加 但需防范运动损伤 骑行前应做身体平衡拉伸 骑行后做腰椎下肢拉伸避免疲劳 [5] - 马拉松作为极限运动仅适合训练有素人群 建议公众循序渐进训练提升肌肉功能神经协调能力和极限耐受能力 [6] - 青少年应长期规律参加体育运动 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以提高身体素质 [6]
明日立秋,一组海报感受悄然萌动的秋意
央视新闻· 2025-08-06 17:02
立秋节气传统习俗 - 立秋节气于8月7日到来 标志着夏末秋初的过渡 晨露和晚风中已显现凉意[1] - 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4][5] - 立秋时人们通过吃西瓜或香瓜"咬秋" 寓意消除暑气并迎接丰收[7][8] 立秋饮食文化 - "贴秋膘"习俗通过加强营养补充夏季消耗的体能 并为冬季积蓄能量 强调饮食均衡与合理营养结构[9][10] - 立秋饮食主张多酸少辛 减少葱姜等辛味食品及辛辣油炸食品 推荐苹果葡萄柚子柠檬等酸味水果以收敛肺气防秋燥[18] 立秋农俗与健康习俗 - 部分地区延续"晒秋"传统农俗 展现丰收喜悦 这一习俗已沿袭数百年[13] - "秋冻"健康理念建议秋季气温初降时不宜过早过多添衣 以提高人体季节适应性和免疫力[15][16] 立秋运动相关 - 早秋时节适合开展运动锻炼 今年立秋恰逢成都世运会开幕[20] - 立秋运动锻炼有助于在人生赛场上取得成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