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红色故事激励奋进步伐(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历史传承与红色教育 - 新四军第五师在大悟山驻扎期间,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战士们帮乡亲干农活并共同生活[2] - 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进行了126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自身伤亡1.32万人[1][2] - 大悟县通过培养600余名"红色小导游"、创排红色剧目、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传承红色文化[4] - 当地开设"红秀大别山"短视频账号发布红色影像资料,已收集2000余份历史资料[2][5] 红色旅游与经济发展 - 白果树湾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村民李玲开设农家饭庄年收入超10万元[7] - 大悟山村村民何燕组建4人直播团队,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和茶叶[7] - 大悟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大悟山村年产5万斤鲜叶,建设多个茶产业项目[8] - 当地计划结合红色旅游发展民宿产业,正在研究相关政策与市场[8] 基础设施改善 - 白果树湾村交通显著改善,从高铁站到村仅需半小时车程[7] - 村内道路从"搓板路"升级为柏油路,极大便利了村民出行[7] - 交通改善带动了电商发展,村民可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7][8]
第八届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举行 鸡公山上辉映青春光影
河南日报· 2025-05-18 07:14
活动概况 - 第八届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于5月17日在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演播大厅举行,活动由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信阳师范大学、河南日报社联合主办[2] - 活动特色为"大学生拍、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已发展成为立足大别山革命老区、吸引国内外高校青年创作者的跨区域平台[2] - 前七届累计收到近90所高校的4000余部作品,本届参与高校达128所,作品数量1192部,均创历史新高[2] 作品特点 - 参赛作品涵盖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红色文旅等七大单元,构思新颖且更关注社会现实、非遗保护及传统文化传承[2] - 入围作品包括记录非遗技艺的《影生新花》、探讨社会现实的《猫归此处》等,体现青年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3] 媒体参与 - 河南日报社调动全媒体阵容参与作品征集、评选、宣发和颁奖盛典,通过报纸、网站、客户端及社交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和多平台直播[4] - 活动被视为主流媒体与高校、景区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河南日报通过"媒体+"服务参与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4] 后续影响 - 信阳鸡公山景区被授予"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实践创作基地",并同步启动2025鸡公山文旅短视频邀请赛,吸引50多位高校创作者参与[5] - 活动旨在通过短视频展现鸡公山的历史、生态和人文价值,提升"百年避暑胜地"的文化影响力[5]
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三色”润心,银龄生辉谱新篇
扬子晚报网· 2025-04-28 21:43
老干部作用发挥 - 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聚焦老干部作用发挥 创新老干部思想 队伍 活动等各项建设 以"三色"润心 挖掘老干部 老党员的经验优势和专业特长 在服务大局 基层治理等实践中彰显银龄担当 展现银龄风采 [1] 银发赋能宣讲 - 组建"银龄志愿宣讲队"10余支 宣讲员进小区 走社区 进楼院 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20余场次 受众达500余人次 [3] - 宣讲队紧扣时代脉搏 以社区"红色阵地"为基础 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微课堂"形式 将理论宣讲转化为朴实语言 更接地气 更入人心 [3] 社区治理与服务 - 引导老干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 聚焦群众"关键小事" 着力办好"民生大事" 收集社情民意20余条 实现群众"微心愿"5个 解决居民"关键小事"18件 [4] - 打造13支"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伍 包括"老杨家风工作室""成奶奶爱心帮帮站"等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 [4] 文化养老与活动 - 打造"红色文化矩阵" 孵化"红杜鹃艺术团""观城快乐社"等文艺团队 累计开展惠民演出超百场 [6] - 建设"银龄乐活空间" 包括"银发书屋""金秋凉亭"等互动阵地 设有生活服务 文娱活动 康复保健等功能区域 [6]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茹花: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海南日报· 2025-04-28 09:23
思政课教学创新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茹花通过泛黄手稿和文物史料作为教具教材,在椰子寨战斗遗址陈列馆为学生呈现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2] - 课程开发《海南红色革命文化专题教育》,采用参观考察、交流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重温琼崖革命历史 [2] - 计划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场景,提升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 [3] 红色文化教育实践 - 学生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沉浸式观看战斗场景,在杨善集故居聆听革命故事,完成精神洗礼 [3] - 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讲述者,录制思政微视频主动传播红色故事,增强对海南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3] 教学效果与目标 - 课程设计注重把握学情,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 - 通过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琼崖革命精神,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