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
搜索文档
红星照耀中国|到延安去!这座城市如何让红色文化迸发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11:00
红色文旅吸引力 - 2024年超过4700万人次游客到访延安 [2] - 游客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并汲取力量 [1][2] - 一位62岁退伍军人专程从山东滨州前往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参观学习 [7] 红色资源基础 - 延安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市区内有168处革命旧址 [15] -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记录长征历时一年零两天,途经11个省份,共二万五千里 [7] -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设有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250级台阶 [7] 文旅产品创新 - 延安革命纪念馆文创店销售带有红色元素的冰箱贴、明信片、帆布包等产品 [12] - 该馆推出盖章打卡活动,以新颖方式提高游客参与度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2] - 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采用行进式演出,观众可穿梭于钟楼、新华书店等标志性建筑间 [15] 社会文化影响 - 社交平台上许多年轻人晒出在延安打卡的照片,显示红色之旅在年轻群体中的热度 [15] - 一位母亲在雨天带孩子参观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体现红色教育的代际传承 [7] - 退伍军人向6岁孙子讲述长征故事,强调延安精神需要被弘扬和铭记 [7]
好评中国|“红文化”蝶变“金名片”,看延安热土绘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4:05
红色文旅市场趋势 - 红色文化突破小众教育圈层,成为大众追寻精神根脉的共同选择,吸引不同年龄和地域的游客[1][2] - 红色文旅蓬勃发展,2024年延安全年接待国内旅客4731.54万人次,旅游总花费381亿元,同比增长15.2%[4] - 红色资源通过445处革命旧址、10条精品线路、4家5A级景区进行整合,串起红色记忆链条并带动老区发展[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采用创新科技与表达方式,如VR重现红色电波、动漫课讲述革命故事,使严肃历史变得生动有趣[2] - 推出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将城市外景变为舞台,让观众亲历历史,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2] - 开发潮流文创产品,如盖章本串联红色地标、棉花娃娃成为潮流单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2] 目标客群与市场推广 - 年轻客群成为重要目标,90后讲解员用同龄人语言讲述历史,艺术院校学生到鲁艺寻根,自媒体创作者记录传播红色故事[3] - 年轻人热衷于成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将红色文化融入青春话语体系,使其成为认同的精神时尚[3] - 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升级,从食宿交通到文创演艺,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改善民生并促进老区产业升级[4]
“转折之城”遵义掀起“双节”红色文旅热
新华网· 2025-10-05 05:30
红色旅游市场热度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遵义红色地标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1][3][6] - 游客通过探访遵义会议会址等场所重温长征历史岁月 [1] - 四渡赤水纪念馆在假期期间游人如织 [4][6] 数字化体验产品创新 - 当地推出多款数字化体验项目如《转折·从头越》融合VR技术让游客以第一视角亲历历史场景 [2] - 遵义会议纪念馆使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会议关键时刻增强游客体验 [1] - VR技术使游客从参观者变为亲历者更直接地触摸历史 [2] 沉浸式演艺市场表现 - 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在双节8天计划安排50场演出以满足观演需求 [4] - 演出打破传统舞台边界通过音效与灯光营造沉浸感令游客产生强烈共鸣 [4] - 演出结束后游客挥旗高唱《歌唱祖国》抒发爱国情感 [4] 文创产品开发与产业融合 - 遵义相关部门推出430余款创意文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选购 [5] - 红色文旅热推动当地产业融合发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5] - 游客体验从科技光影到乡村农家乐展现革命老区新面貌 [5]
创意新场景让红色景区“出圈” 红色文旅“热”力十足
央视网· 2025-10-04 16:07
红色旅游市场整体趋势 - 红色文化景区在国庆假期旅游市场中表现亮眼,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1] - 多个知名红色景区客流量显著增长,迎来客流高峰 [7][11][13] 浙江嘉兴南湖景区表现 - 国庆假期南湖景区游船码头清晨即排起长队,游客专程带孩子瞻仰红船 [3] - 景区设置“南湖1921列车”等特色打卡点,游客手持国旗合影留念 [5] - 节日期间景区预计客流量将突破9万人次,客源结构更偏向年轻化 [5] 四川甘孜泸定桥景区表现 - 泸定桥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战役闻名,国庆假期前三天泸定县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 [9] - 景区运用VR沉浸式体验技术,游客可通过30分钟体验“亲历”历史场景 [11] 河南红旗渠景区表现 - 国庆假期红旗渠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是平常客流的3倍左右 [13] - 景区上演《红旗渠往事》实景演出,再现劈山凿石修建红旗渠的壮阔场景 [13]
精益求精做好红色文旅
经济日报· 2025-10-03 10:08
行业发展趋势 - 红色文旅项目正从简单粗放模式转向深度开发和品质提升,呈现高质量发展特征 [1] - 行业通过打造标杆示范项目提升品质标准和品牌美誉度,推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2] - 优质项目辐射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以一个带一片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2] 政策支持导向 - 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支持革命老区等地区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品培育 [1] - 规划提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1] - 近几年多地积极出台措施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为项目带来全新发展空间 [1] 项目创新实践 - 浙江嘉兴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培育红色农家乐等业态 [1] - 辽宁丹东为抗联旧址邓铁梅司令部植入VR夜袭凤凰城场景 [1] - 江西于都推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力打造长征文化品牌 [1] 社会经济效益 - 红色文旅项目成为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1] - 项目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1] - 行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 未来发展挑战与路径 - 行业面临专业化运营能力不足,缺乏既懂红色文化又擅长现代运营的复合型人才等难题 [2] - 未来需深化内涵挖掘,建立红色资源研究阐释体系,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叙事体系 [2] - 推动科技赋能,运用5G、AR等新技术创新展陈方式,开发沉浸式互动式体验项目 [2] - 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培育专业化运营机构 [2]
西藏江达全力打造藏东红色文化地标
新华网· 2025-09-29 20:52
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建设 - 投资4546万元建成岗托十八军军营旧址、十八军渡江纪念馆、烈士陵园及教育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场所,其中岗托十八军军营旧址于2021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 - 投入300余万元打造317国道“红色文化长廊”,并将江达红色历史融入校园德育工作内容 [1] - 邀请专家编纂出版藏汉双语版本《红色江达》一书,为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权威红色读本 [1] 红色文化宣传与活动 - 2024年举办首个“红色江达旅游日”,全年开展“红色江达大讲堂”等活动90余期,播放红色电影上百场、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演出300余场次 [2] - 连续举办多届“跨越横断山脉,重走金珠玛米之路”红色文旅活动,邀请多方代表重温红色之旅 [4] - 依托民族团结“十进”,开展红色文化“五进”活动,组织27批次160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牧民群众参观红色景点 [2] 文旅产业发展与成效 - 以红色旅游为统揽,以国道317为轴,构建“一廊·五片·九驿·多节点”格局,打造红色文化高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4] - 2025年投资6982.97万元实施昌都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1950仓库提升改造等8个项目,布局红色旅游 [4] - 2025年1月至8月累计接待游客54.14万人次,实现收入8971.1万元 [4] 民生改善与人才培养 - 提出“红在江达·逐梦向东”发展规划,成功举办“红色昌都·振兴奋进”传统生产生活技能大赛等7大类33项1400余场次活动,覆盖群众超17万人次 [4] - 重点培养一批建筑施工能手、农机操作能手、科技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推动47名非遗传承人结成343对师徒传承关系,输送150余人赴川务工(月均增收6000-8000元) [4] - 实施“红色江达·薪火工程”,落实理论武装、师徒传帮带等11项干部培养举措 [4] 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 - 积极打造双拥广场等场所,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 [2] - 组织群众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2] - 2024年,岗托镇岗托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
打卡东高庄!实境红色剧场如此红火!
金融时报· 2025-08-15 11:06
红色文旅项目开发 - 山东临沂沂南县东高庄村重点打造沉浸式红色主题文献剧场项目 由沂南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承建并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 通过沉浸式剧目展演和互动情境体验方式演绎革命历史[1] - 项目包含沂蒙文献体验馆 沂蒙文化传承中心 抗大一分校旧址和沉浸式演绎村庄 由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和山东同圆设计集团规划 集党员干部教育 红色教育研学拓展及传统文化体验功能于一体[2] - 东高庄村成立文艺合作社 村民经专业培训后参与演出 其中70多岁村民表演的沂蒙山小调广受欢迎[1]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 临沂市作为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 探索金融参与村庄规划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建立专项协调机制并组建金融规划服务团队[3] - 金融机构提供全周期支持 包括融资规划辅导 信贷服务和金融服务 重点解决村庄规划项目融资缺口 已形成红色文化等四种发展模式[3] - 东高庄红色片区通过沂南农商银行融资1000万元 另获乡村振兴贷款1502万元 规划建设的6栋新住宅楼已完工并计划2023年10月入住[3] 区域发展规划 - 东高庄红色片区覆盖12个村组 一体化推进红色文旅项目建设 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 成为临沂市金融参与村庄规划的典型样板[3] - 片区现存抗大一分校旧址和徐向前元帅旧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1] - 项目通过实景体验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革命历史 同时促进红色文旅资源深度开发与乡村全面振兴[1][2]
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创新红色文旅业态
新华日报· 2025-08-01 05:58
沉浸式红色旅游体验项目发展现状 - 通过情境重现、角色扮演、数字化展示等创新方式将革命历史挖掘与红色文化传播相结合 [1] - 项目精准把握旅游消费升级趋势 为游客提供充满情绪价值的地方红色文化深度体验 [1] - 为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赋能红色资源保护与活化打开新思路 [1] 沉浸式红色文旅开发内在逻辑 - 文化层面以文化认同为灵魂 经济层面以产业升级为手段 社会层面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目标 [2] - 通过技术赋能和叙事创新实现从观看到参与、从接收到共创的转变 [2] - 将红色文化学习从教科书式叙事转化为可感可触的体验式记忆 [2] 项目创作特点与价值 - 依托丰厚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3] - 使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激发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 [3] - 通过实景体验有效激发游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 [3] 经济效益与产业延伸 - 带动革命老区旅游+模式创新 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 - 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创造就业和特色产品销售提振区域经济 [4] - 衍生剧本杀、VR游戏等文化产品 推动红色IP全产业链开发 [4] 项目开发挑战与提升路径 - 部分项目出现过度娱乐化、年轻化表达误区 [5] - 存在偏重AR/VR技术应用而忽视文化内涵挖掘的问题 [5] - 面临高昂设备维护成本和内容更新滞后的双重压力 [5] - 需坚持严肃性与趣味性统一 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5] - 强化人本体验设计 把握技术为叙事服务原则 [5] - 采用政府企业合作模式 政府提供设备维护补贴 企业负责内容更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