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禁即入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准入再放宽!这些新业态被纳入
券商中国· 2025-04-24 12:25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核心变化 - 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1] - 经过四次修订,清单事项数量较2018年版151项压减30%至106项 [2] - 直接删除8条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改为备案制)和17条地方性措施(涉及交通物流、货运代理等) [3][4] - 部分放开8条全国性措施,包括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等准入限制 [4] 行业准入放宽与流程优化 - 放宽行业准入限制,推动"宽准入"红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3] - 准入流程精简,确保负面清单与新修订法律法规衔接,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改为检测认证制度 [3][4] 新业态与安全领域规范强化 - 新增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除外)、电子烟生产/批发/零售审批等新业态准入措施 [5] - 强化金融安全监管,明确非金融机构不得使用"期货公司"等字样,未经核准不得经营期货相关业务 [5] - 维护生产安全与国家安全,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5][6] 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成效 - 负面清单制度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针对国内市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主要经济体 [7] - "非禁即入"模式缩短企业进入市场时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8] - 三部门将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机制以落实公平准入环境 [8]
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4-24 10:52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概况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 [1] - 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1] - 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2] 准入措施调整方向 - 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以兜牢安全底线 [2] - 直接删除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 [2] - 部分放开一批全国性措施,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等管理措施 [3] 特定行业准入放宽 - 取消地方性措施如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车辆租赁服务等管理措施,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 [3] - 取消有关地方设立的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等管理措施,实施全国统一准入方式 [3]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 [2] 新业态新领域管理 - 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管理条例》,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纳入清单 [3] - 依据相关法规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业务相关审批纳入清单 [3] - 规范医药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准入条件 [3]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明确非金融机构不得违法使用"期货公司"字样 [4] - 重要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范围从10大类调整为14大类27种,更好保障生产安全 [4] 市场准入壁垒清理行动 - 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全面清理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5] - 重点整治以地方性法规等形式设立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 [5] - 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营造公平市场准入环境 [5]
新版清单为民企开拓空间按下“快进键” 越缩越短、越放越活映射出巨大潜力
央视网· 2025-04-24 10:51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 - 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 较2022年版减少11项 [1] - 清单事项数量自2018年151项压减至106项 累计压减比例约30% [7] - 全国经营主体总量自2018年起增长超过70% [7] 准入限制放宽措施 - 删除8条全国性准入限制 包括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改为检测认证制度 [3] - 部分放开8条全国性措施 涉及新型电信业务/电视剧制作/药品批发零售/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林木种子进口/发票印制等领域 [5] - 同步删除17条地方性准入措施 [5] 制度设计与配套机制 - 明确产业/投资/互联网/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准入类清单目录全部纳入负面清单管理 [10] - 强化与外商投资准入/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措施的制度衔接 [10] - 完善清单事项定义内涵/适用范围/"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临时措施实施条件/准入后监管要求 [8] 试点创新与产业影响 - 合肥开展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试点 建成30多个无人机临时起降点 [13][15] - 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落户合肥 [13] - 全球首个无人艇超级工厂落户合肥 累计开通200多条航线 [17] - 集聚产业链上下游200余家重点企业 构建整机研发制造/航空部件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产业体系 [17] 政策实施导向 - 政府不得在清单外违规设置准入障碍 落实"非禁即入""单外无单"管理原则 [5][8] - 同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健全破除市场壁垒长效机制 [12] - 通过标准规范制定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市场 政企协同探索制度创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