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禁即入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保障对民营企业非禁即入
快讯· 2025-05-08 10:57
国家发改委:保障对民营企业非禁即入 金十数据5月8日讯,5月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 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了民营企业的关切,做出针对性的 制度安排,比如,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 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非禁即入";在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法律规定国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 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做到一视同仁;在同等受到法 律保护方面,法律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 律保护,强调不得侵犯。 (北京日报) ...
新业态活力迸发 “非禁即入”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中国证券报· 2025-05-06 04:41
●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市场准入是市场经济活动的起点。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海南文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调研了解到, 通过积极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壁垒,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化准入措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无到 有、西双版纳文旅新业态活力迸发,市场供给提质升级。 近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出炉,与2018年的第一版相比,事项数量由151项缩减至106 项。业内人士期盼,随着"非禁即入"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市场活力将被进一步激活,民营企业开拓市 场的信心也将更加充足。 在政策支持下,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应运而生。不同于此前我国已建成的以满足国家重大发射任务为主 的四大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场市场化运营的特点突出。 这首先体现在建设速度上。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6月,公司完成注 册,同年7月即启动了一期两个发射工位的建设。"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2500多亩的项目,仅用878天 就建设完成并成功首发。这不仅得益于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是我们在招投标等各个环节通过市场化手 段加快建设速度的成果。"该负责人说。 市场化运营还体现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具有"企建民用"的特点。有业 ...
【新华解读】“剑”指15种重点情形 三部委力破“准入壁垒”
新华财经· 2025-05-01 22:17
新华财经北京5月1日电(记者余蕊、孙广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促进全国统一 大市场建设的通知》,明确将通过半年集中整治,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并提出15种重点整治情形,推动"非禁 即入"落地生根。多位专家分析认为,此举旨在打破地方保护与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企业室副主任张铭慎认为,15种重点整治情形大体上囊括了地方有违中央要求"乱作为"、地方监管能力不足"不会为"、监管存在 空白或仍需优化细化导致地方"不敢为"等各类情况。 落实"非禁即入" 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求,清单之外的领域,各类经营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也就是"非禁即入"。这是负面清 单管理模式最核心的要求,也是广大经营主体的热切期盼。 据了解,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 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国家 ...
重磅利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将如何进行
第一财经· 2025-04-29 22:46
有序放宽民企准入条件和领域,持续深入破除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领 域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重点包括15种情形,分别是: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行业壁垒造成 准入规则不平等;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进行审批;违规扩大审批范围、变更或增设审批条件;审批权 下放形成区域间市场壁垒;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 措施要求,违规设置外资企业准入限制,等等。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之后,我国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 垒,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明确,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通报一批具有典型意 义的违规案例,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为坚持 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表 ...
剑指15类重点情形!三部门集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期半年
证券时报· 2025-04-29 13:23
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将开展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1][3] - 行动重点清理整治15类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做法情形,包括准入要求设置矛盾、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行业壁垒造成准入规则不平等、违规扩大审批范围等[2][7] - 清理整治工作结束后,市场准入壁垒核实、整改、清理等工作将转为常态化机制[3] "非禁即入"政策落地 - 三部门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明确清单之外的领域各类经营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公开通报7期11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4] - 部分领域壁垒破除后企业投资积极性提高,但清单外"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尚未完全消除[4] - 清理整治行动旨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真正落地生根[5] 线索征集机制 - 社会公众可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线索征集"专栏反映问题[6][11] - 各省级部门需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APP等平台发布线索征集公告[11] - 省级发展改革委需畅通信访渠道,公开邮寄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访途径[11] - 鼓励各级地方部门主动组织辖区内问题线索公开征集[11] 15类重点清理情形 - 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7] - 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7] - 行业壁垒造成准入规则不平等[7] - 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进行审批[7] - 违规扩大审批范围、变更或增设审批条件[7] - 审批权下放形成区域间市场壁垒[7] - 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7] - 违规设置外资企业准入限制[7] - 新业态新领域监管空白导致政府不作为[7] - 准入要求设置矛盾,互为前置条件[2] - 告知承诺制审批要求不清晰不透明[7] - 准入标准过高、审批流程过长[7] - 无故拖延审批或拒绝办理相关手续[7] - 与国家通报典型案例类似的违规情况[7] - 其他违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情形[7]
重点是这15类!三部门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
第一财经· 2025-04-29 11:08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更新与清理整治行动 -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117项缩减至106项,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5] - 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清单事项数量累计压减约30%,从151项降至106项,放宽行业准入限制 [5] - 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整改15类违规情形,包括地方审批滞后、准入规则不平等、区域壁垒等问题 [3][5] 政策执行机制与成效 - 建立省级市场准入壁垒台账,分级核实整改,对重点难点问题督办,拒不整改者将通报约谈或上报国务院 [5] - 已累计通报7期115个违背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破除市场准入障碍 [5] - 清理整治后转为常态化机制,定期向省级政府报告进展 [5] 改革影响与行业反馈 - "非禁即入"模式简化准入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但"玻璃门""弹簧门"等隐性壁垒仍存在 [5] - 负面清单管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干预,提升市场准入效能,企业获得感增强 [6] - 政策目标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公平准入环境 [3][5]
重点是这15类,三部门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
第一财经· 2025-04-29 11:02
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 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开展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违规设置准入壁垒的15类情形[2][4] - 行动目标包括通报典型违规案例、建立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长效机制,推动"非禁即入"落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2][5] - 整改机制采用省级台账分级管理,对重点难点问题由国家发改委督办,拒不整改者将通报约谈并向国务院报告[4] 负面清单制度进展 - 2025年版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缩减至106项(较2018年压减30%),全国性管理措施减至469条,地方性措施减至20条[7] - 2018年以来累计公开通报7期115个违规案例,放宽大批行业准入限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4][7] -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准入流程,缩短企业进入市场时间,成为标志性改革举措[7] 现存问题与政策方向 - 当前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及企业投诉渠道不畅等问题,"非禁即入"尚未完全落实[5] - 政策强调通过长效机制破除壁垒,为"两个毫不动摇"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支撑[1][5]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进一步放宽限制民营企业直接获益
搜狐财经· 2025-04-24 21:39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 -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压减比例约30% [1][2] - 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2] - 清单修订坚持"该减的坚决减,该增的合理增",降低准入门槛并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2] 政策优化方向 - 完善"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市场准入事项实施要求、与其他准入规定衔接要求、规范化便利化要求 [2] - 直接删除一批全国性措施,部分放开一批全国性措施,取消一批地方性措施 [2] - 纳入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探索更具柔性和韧性的准入管理模式 [3] 民营企业受益情况 - 清单持续缩减最直接惠及民营企业,能源、铁路、通信等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3] - 市场"门槛"降低、规则透明、环境公平,激发民企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3] - 新业态新领域面临要素保障、标准制定等制度供给短板,需优化准入环境 [3] 清理整治行动 - 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重点针对地方性法规等违规设置准入壁垒的文件 [5][6] - 清理步骤包括全面清理违规文件、线索归集、个案核实整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 [6][7] - 目标为消除"玻璃门""弹簧门"现象,落实"非禁即入"原则 [6] 未来改革方向 - 强化重点突破完善监管模式,强化试点建设加快升级迭代 [4] - 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 [6]
市场准入再放宽!这些新业态被纳入
券商中国· 2025-04-24 12:25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核心变化 - 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1] - 经过四次修订,清单事项数量较2018年版151项压减30%至106项 [2] - 直接删除8条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改为备案制)和17条地方性措施(涉及交通物流、货运代理等) [3][4] - 部分放开8条全国性措施,包括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等准入限制 [4] 行业准入放宽与流程优化 - 放宽行业准入限制,推动"宽准入"红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3] - 准入流程精简,确保负面清单与新修订法律法规衔接,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改为检测认证制度 [3][4] 新业态与安全领域规范强化 - 新增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除外)、电子烟生产/批发/零售审批等新业态准入措施 [5] - 强化金融安全监管,明确非金融机构不得使用"期货公司"等字样,未经核准不得经营期货相关业务 [5] - 维护生产安全与国家安全,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5][6] 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成效 - 负面清单制度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针对国内市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主要经济体 [7] - "非禁即入"模式缩短企业进入市场时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8] - 三部门将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机制以落实公平准入环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