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
搜索文档
35岁门槛,要改?
36氪· 2025-03-13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背后的就业困境亟待破除,应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减少年龄歧视,完善相关制度,鼓励人们在擅长领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5][9] 焦虑的前奏 - 很多人在30岁甚至更早开始对35岁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源于就业环境,如大厂裁员、面试失利、考公无门等 [11][12] - 人们进入职场时间不断推迟,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6 - 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导致35岁焦虑前置 [13][14] - 年轻人通过继续进修考博、考公考编等方式延迟就业,2023年18.6%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但这带来“恶性循环”,部分行业人才短缺,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 [17] 错配感 - 35岁后职场晋升难,薪资下降,中国“黄金年龄”从55岁降至35岁,美国近三十年黄金年龄在50岁左右 [23][24] - 考公考编热潮高涨,2025年国考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多地30岁以上考生占比上升 [26] - 大龄考公者会产生错位感,与考公群体格格不入,这是需求错配,造成人力资本浪费 [31][33] 直面危机 - 从事HR工作的李露应对年龄危机较从容,35岁开启副业,分享岗位信息和职场笔记,认为要保证履历竞争力和自身状态 [35][36] - 中国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副业成为不少人备选项,国内在职做副业的人超8000万,81.7%受访青年感到身边做副业年轻人增多 [38] - 李露所在公司招聘有严格年龄标准,她40岁被裁员,新工作年薪下跌40%,但她为生活接受,还有提前退休规划 [40][41] 重拾信心 - 程泽意识到“铁饭碗”不存在,要保持学习能力,享受工作,相信能应对未知 [47] - 汤妍不将上岸视作终点,上岸后工作可能抹掉过去工作成果,报考编制按大学专业申请岗位不合理 [48] - 应完善劳动法关于就业年龄规定,增加对大龄劳动者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鼓励创造适合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0][51]
打工是没有钱途的?
集思录· 2025-03-04 21:39
打工与财富积累 -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打工是第一桶金的主要来源 没有第一桶金就难以实现财富增长 [2] - 打工可以边学技术边积累资金 相当于老板付费让员工学习 [3] - 95%的人最初的本金来源于工资 节俭和储蓄是财富积累的起点 [13] 职业发展路径 - 更实际的发展路径是:入行赚辛苦钱→成为行业专家→成为管理者→创业者→投资者 [11] - 大多数人连成为行业专家的第二步都难以达到 不应好高骛远 [12] - 需要评估行业前辈的收入水平 判断当前赛道是否能实现收入期望 [10] 职业价值思考 - 部分人认为拼命工作换取升职加薪如同拿别人的赏钱 职业努力应更多为自己 [6] - 上班的其他价值包括:获得社会身份 保持规律作息 避免与伴侣长期相对 [6] - 打工相对稳定 不存在风险 有休息时间 可以随时离职 [3] 财富目标设定 - 需要先明确个人对"钱途"的定义 找到可视化的收入参照点 [8] - 可通过"美元街"网站了解不同收入水平的生活状态 确定个人目标 [8] - 若当前收入已超过目标水平 应重点考虑如何稳固收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