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

搜索文档
35岁门槛,要改?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风窗 ,作者赵靖含 南风窗 .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错配感。 作者 | 赵靖含 编辑 | 阿树 来源 | 南风窗 (ID:SouthReviews) 在35岁追上来之前,汤妍终于上岸了。 她心惊肉跳地回望过去的职业生涯,名校本硕毕业,从中小厂产品经理到阿里系P7,一 路过关斩将,在杭州置业买房,也目睹互联网从意气风发到"裁员广进"。 5年前,她觉得大厂能给她更多安全感,但30岁、35岁,年龄危机步步紧逼,心态发生 了逆转。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表示,延迟退休后尽快遏制35岁就业歧视现象。 这给社会传递了一种信号:35岁危机背后的就业困境,的确到了该破除的紧迫时刻了, 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就业市场需要对经验丰富的"大龄求职者"宽容一点,公平一点。 身在职场,35岁是一个临界点,职场晋升空间在萎缩,投简历被淘汰风险增加。因此, 这个非整数年龄的到来,被广泛称为"35岁危机"。 面对"35岁焦虑",汤妍觉得,与其等着被"大环境"优化,不如主动出击——离开大厂, 考编。在她看来,除了前途相对稳定以外,更关键的是公平。 考公考编普遍适用双盲机制,即面试官和考生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面 ...
35岁门槛,要改?
36氪· 2025-03-13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背后的就业困境亟待破除,应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减少年龄歧视,完善相关制度,鼓励人们在擅长领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5][9] 焦虑的前奏 - 很多人在30岁甚至更早开始对35岁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源于就业环境,如大厂裁员、面试失利、考公无门等 [11][12] - 人们进入职场时间不断推迟,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6 - 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导致35岁焦虑前置 [13][14] - 年轻人通过继续进修考博、考公考编等方式延迟就业,2023年18.6%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但这带来“恶性循环”,部分行业人才短缺,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 [17] 错配感 - 35岁后职场晋升难,薪资下降,中国“黄金年龄”从55岁降至35岁,美国近三十年黄金年龄在50岁左右 [23][24] - 考公考编热潮高涨,2025年国考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多地30岁以上考生占比上升 [26] - 大龄考公者会产生错位感,与考公群体格格不入,这是需求错配,造成人力资本浪费 [31][33] 直面危机 - 从事HR工作的李露应对年龄危机较从容,35岁开启副业,分享岗位信息和职场笔记,认为要保证履历竞争力和自身状态 [35][36] - 中国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副业成为不少人备选项,国内在职做副业的人超8000万,81.7%受访青年感到身边做副业年轻人增多 [38] - 李露所在公司招聘有严格年龄标准,她40岁被裁员,新工作年薪下跌40%,但她为生活接受,还有提前退休规划 [40][41] 重拾信心 - 程泽意识到“铁饭碗”不存在,要保持学习能力,享受工作,相信能应对未知 [47] - 汤妍不将上岸视作终点,上岸后工作可能抹掉过去工作成果,报考编制按大学专业申请岗位不合理 [48] - 应完善劳动法关于就业年龄规定,增加对大龄劳动者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鼓励创造适合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0][51]
是谁在和35岁以上的人抢饭碗?
商业洞察· 2025-03-12 17:33
以下文章来源于秦朔朋友圈 ,作者刘远举 秦朔朋友圈 .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 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 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现在中国人均寿命在不断提高,出生率低迷不振,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以至于实施延迟退休政策, 60岁以后也要工作,但与此同时,很多人过了35岁,却发现找工作很难。 国际上定义青年人是18~45周岁,35岁还是很年轻,正是工作经验丰富、稳定成熟的阶段。而且,他 们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生活的压力,更愿意奋斗和付出。 但这个群体却在求职的时候被歧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一边延迟退休,一边又有"35岁歧视"呢? 01 延迟退休,首先当然因为养老金的问题。中国的养老金是现收现付支付制度,简单地说,是收了年轻 人的社保,然后转手给退休老人。 显然,这种方式是否可持续,就与缴费的人和领养老金的人的比例息息相关。 作者:刘远举 来源:秦朔朋友圈(ID: qspyq2015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