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
搜索文档
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探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4-24 06:07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权威教材[1] - 习近平经济思想升华了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境界,创新发展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内涵和学理规范[1] - 深入学习贯彻《文选》就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探索[1]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基础 - 习近平经济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现实背景和认识对象[2] - 牢牢把握"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3] - 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3] 术语的革命与标识性概念 - 习近平经济思想推进"术语的革命",提炼学理性的新概念、新理论[5] - 经济发展新常态、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术语的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术语的革命"的标志[5]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5] -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5] - 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提炼凸显了"大讲特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义[6]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9]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9]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10] -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习近平经济思想赓续中华文脉,对厚植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根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2] -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管理思想,如"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说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问题[14] - 在论述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时提到"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要求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14] - 在论述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时提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求实施全面节约战略[14] 国际视野与全球发展 -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眼光和问题意识切入,深刻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因、愿景和实施路径[16]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是回避不了的",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17] -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18]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的现代化、开放共赢的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多元包容的现代化、生态友好的现代化、和平安全的现代化[19] 知识体系的系统集成 -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是一个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1] -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实现理论指导上的系统化,也要达成政策应用上的系统化,同时对这两种类型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集成[21]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21] - 中国式现代化既从学理性上明确了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等创新,又从实践性上明确了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