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经济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4
其一,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明确要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式现代化发 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充分彰显。高度 重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着力探索其实现路径,对满足人民群众更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 求,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与物质劳动相分离的精神劳动及其产品,是受社会生产方式、物质活动及其社会交往制约的。只有 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条件,才谈得上追求精神生活,才能逐步走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唯有扎 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方能更有力地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红绿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精神生 活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用好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蓄势赋 能,为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物质保障;把握协调这个内生特点 ...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上海稳居龙头地位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31
《报告》介绍,202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4114亿元,占全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 总规模的6.2%,分布范围较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港口经济增加值较大的海港城市,主要包括上 海市、广州市、青岛市、天津市、宁波市、福州市、泉州市、唐山市、厦门市、深圳市等。 刘占山介绍,本次研究长三角沿海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以及浙江省、江苏省所有海港城市,2024年,长 三角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3万亿元,占到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的44.9%,对长三角沿海 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3.9%,是我国沿海地区港口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6月12日,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开幕式现场。摄影/章轲 从各个城市港口经济发展规模来看,上海市港口经济增加值高于其他城市,占到区域的五分之一左右。 与2023年相比,上海市港口经济快速增长,苏州市、宁波市、无锡市等城市港口经济较快增长。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得分最高城市为上海市,评级为A+。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已形成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群 为"一核"引领,以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为"两区"协同发展,以环渤海区域、东 ...
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经济日报· 2025-06-10 08:15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涉 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 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深刻论述。 如何把握其中的内涵要义?怎样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本期学习圆桌特约请专家学者结 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我国资源 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大成 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正在形成。《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重 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绿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以 把握,并进一步落实到发展实践中去。 先看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个时期内也存在高投入高 消耗高污染的 ...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52
坚持科技打头阵要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从创新链看,科技打头阵的重点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下了就是"国之重器",攻不下就是"国之命门"。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 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 能以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能,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 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 定决心和顽强意志,锚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出全链条 部署、全领域布局,一体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全面增 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从产业链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坚持科技 打头阵关键要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大市场。《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提 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及时将科技创 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在具体实践中,既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 校、科研机 ...
欧阳康 |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优势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6-03 13:45
欧阳康,哲学博士,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特岗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 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 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决 策支持顾问,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等。目前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 化"首席专家。 引用:欧阳康.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优势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理论与改 革,2025,(03):1-11. 摘要:文章以历史维度的传承创新、现实维度的制度优势和理论维度的价值建构,系统阐释了中国经济 体系演进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揭示了中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 制度密码与理论创新。文章指出,中国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创造性融汇市场经济活力与社 会主义制度优势,既吸纳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又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政府宏观调控,实现对西 方自由主义与苏联计划经济的"合题"性超越。这一 ...
工信部:加速推进5G-A、6G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应用发展
快讯· 2025-05-17 17:24
智通财经5月17日电,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西省南昌 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张云明表示,加速推进5G-A、6G技术研发、产 业培育和应用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 争、信用管理等基础制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更加注 重满足经济转型需要,深入推进网络新型基础设施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 进基地、进集群,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注重满足 国际合作需要,深化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双多边磋 商和机制建设,更好融入国际产业发展格局。 工信部:加速推进5G-A、6G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应用发展 ...
添彩全局 荆楚有为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5
多轮驱动实现多元发展。着力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同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要深化武汉城市圈的校企 协同、推动"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城市圈绿色化工业发展,助力"襄(阳)十(堰)随 (州)神(农架)"城市群汽车工业转型。进一步释放内需增长潜力,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 体系。创新消费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文化口碑;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良性转化。 (作者系湖北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湖北要胸怀大局、站位全局,加 快推动支点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湖北拥有全国前列的科教资源,132所高校、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 研发机构为原始创新能力积累提供了源头活水。要充分发挥武汉作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 用,持续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完善全链条创新体系。要推动高校院所科技 成果转化与落地,不断完善企业"出题"、院所"领题"、联合"答题"、生产实践"验题"的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