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 | 西方经济学陷“涉华解释力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21
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困境 - 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技术方法论极致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本质问题的忽视愈发严重,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困境凸显[1][3] - 西方经济学擅长解释严格假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现象,但排斥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忽略超大规模经济体量和统一大市场等关键变量[4] - 西方经济学倾向于将复杂经济问题简化为线性关系,加剧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窘境[4]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缺陷 - 长期意识形态化地回避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命题,政府角色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边缘化[5] - 西方主流经济学日渐脱离真实世界经济学的本质,在狭窄道路上走向技术化[6] - 对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缺乏解释力,过度简化的线性研究范式难以解释现实世界[7] 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的不足 - 西方经济学缺乏对中国经济基本事实、客观规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注,理论适用的公信力危机日益凸显[9] - 西方经济学理论尚未实现中国化和本土化,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存在"拿来主义"特征[9] - 西方经济学对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认知缺位,如超大规模市场和社会文化等[10][11]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 中国经济学需立足中国发展和改革实践,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破除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偏见[1][12] - 需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辩证取舍[12] - 从经济学术语革命出发,循序渐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中国经济经验[13]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4-28 06:11
《习近平经济文选》核心观点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入2012年1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74篇,全景式呈现了治国理政的经济方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1] - 《文选》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图景,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 - 《文选》的出版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上达到了新高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内核,由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强调不能食洋不化,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 [2] -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 [2] "两个结合"方法论 - "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科学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6] -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对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有全景式了解、规律性把握、本质性认识,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经济理论 [7] - 《文选》多次引用中国典籍、诗词、典故,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 [7][8]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文选》第一篇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9] -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观点,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起点从"抽象个体"转向"现实的人" [10] -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形成"问题导向—实践检验—理论升华—实践依循"的完整链条 [11][12]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土壤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15]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6] -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范式,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 [17][18]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贡献 -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经济学领域开创了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先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重要策源地与传播高地 [26] - 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深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构建,改革开放后率先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26] - 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全面推进学科范式、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的协同变革 [27]
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探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4-24 06:07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权威教材[1] - 习近平经济思想升华了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境界,创新发展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内涵和学理规范[1] - 深入学习贯彻《文选》就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探索[1]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基础 - 习近平经济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现实背景和认识对象[2] - 牢牢把握"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3] - 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3] 术语的革命与标识性概念 - 习近平经济思想推进"术语的革命",提炼学理性的新概念、新理论[5] - 经济发展新常态、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术语的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术语的革命"的标志[5]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5] -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5] - 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提炼凸显了"大讲特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义[6]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9]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9]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10] -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习近平经济思想赓续中华文脉,对厚植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根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2] -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管理思想,如"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说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问题[14] - 在论述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时提到"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要求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14] - 在论述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时提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求实施全面节约战略[14] 国际视野与全球发展 -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眼光和问题意识切入,深刻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因、愿景和实施路径[16]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是回避不了的",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17] -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18]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的现代化、开放共赢的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多元包容的现代化、生态友好的现代化、和平安全的现代化[19] 知识体系的系统集成 -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是一个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1] -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实现理论指导上的系统化,也要达成政策应用上的系统化,同时对这两种类型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集成[21]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21] - 中国式现代化既从学理性上明确了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等创新,又从实践性上明确了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