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主义精神

搜索文档
跨越山海的战火情谊——回望中国抗战时期的世界印记
新华社· 2025-07-17 16:2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总结: 国际援华航空志愿队 - 苏联在1937年至1941年间派出2000多名飞行员援华抗战,其中200多名牺牲 [2] - 美国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有2000余名队员牺牲 [2] - 中国多地建有援华航空志愿队陵园和纪念碑,民众持续纪念 [5][6] 国际医疗援助 - 1938年1月加美援华医疗队在白求恩率领下启程来华 [7] - 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前线设立战地手术室,最终因感染牺牲 [9][10][11] - 印度医生柯棣华1940年来华,完成580多例手术后病逝 [12] - 抗战期间多国医者在晋察冀烈士陵园长眠,包括加拿大、奥地利等国人士 [12] 战略物资运输通道 - 二十四道拐公路是滇缅公路咽喉要道,全长4公里,海拔落差350米 [15][16] - 1939-1942年南侨机工运输50万吨军需物资,1000多人牺牲 [16] - 1942年后"驼峰航线"承担运输任务,中美飞行员共运85万吨物资 [17] - 美军在"驼峰航线"损失飞机1500架 [17] 当代纪念活动 - 民众持续前往各地抗战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祭奠 [20][21] - 南京市民自发前往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献花纪念 [20]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深厚友谊(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国际友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 印度医生柯棣华1938年加入援华医疗队,在晋察冀军区13天内参与抢救数百名伤员,并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7][9] - 柯棣华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因积劳成疾逝世,毛泽东评价其国际主义精神"永远不应忘记"[10] -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成员赫留金1938年指挥SB-2轰炸机部队执行上百次对日作战任务,参与建立西北国际航空通道[12] - 赫留金1939年获"苏联英雄"称号,其女赫留金娜2015年在北京接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13] - 日籍八路军战士小林宽澄1941年被俘后加入反战同盟,战后担任内蒙古丰镇县医院副院长,1955年回国从事中文翻译工作[15][16] 国际友人与中国的持续联系 - 柯棣华侄女博卡1982年首次访华,2014年习近平向其家族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11] - 赫留金娜现任俄罗斯援华志愿飞行员后代协会主席,致力于收集苏联援华老战士资料并开展教育活动[13] - 小林宽澄2005-2015年多次受邀参加中国抗战纪念活动,其子小林宪明现任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会长[17] 历史评价与传承 - 博卡强调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战略空间[11] - 赫留金娜指出俄中人民共同奋战的历史记忆"虽历经岁月也难掩光辉"[13] - 小林宽澄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一"[16]
一抹长“红”映侨史(侨·博物馆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4 06:45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概况 - 纪念馆以红色为主色调,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坐落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 [8] - 纪念馆既守护着百年前旅俄侨胞的红色历史与乡愁记忆,也搭建起当代跨国情谊的对话平台 [8] - 纪念馆内珍藏了近5000件珍贵藏品,折射着不同时代旅俄华侨华人的赤子情怀 [11] 纪念馆的红色历史与藏品 - 展柜里的一枚金色列宁勋章记载着20世纪40年代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归侨空军少将唐铎的荣光 [9] - 唐铎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创下单日六次低飞精准轰炸目标的辉煌战绩,荣获列宁勋章 [9] - 纪念馆内还珍藏了唐铎的另外6枚奖章和少将礼服 [10] - 旅俄华侨领袖刘泽荣的俄文打字机是纪念馆的重要藏品,见证了他为中东铁路建设架起沟通桥梁的历史 [11] 纪念馆的文化交流与活动 - 2024年端午节期间,纪念馆举办了民俗活动,42名俄罗斯青少年参与体验中国文化之美 [6][7][13] - 纪念馆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示皮影、剪纸等中国文化元素和传统美食,促进跨国文化交流 [13] - 2024年纪念馆服务研学团队210余个,并与俄、德、荷等国500余名华裔青少年相聚"云上研学",近3年年均服务青少年6万余人次 [13] 纪念馆的科技赋能与传播 - 线下通过多功能数字柜、影像技术将静态展品转化为动态叙事,配合情景短剧、诗歌朗诵等"沉浸式"讲解 [14] - 线上推出"侨馆文物云课堂"等栏目,短视频与宣传片年服务受众超千万人次 [14] - 纪念馆开发了30余款文创产品,与本地企业联名推出咖啡、大豆冰激凌,活化馆藏资源并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14] 纪念馆的未来发展 - 纪念馆与珠海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追梦中华 侨光物证》展览已先后在厦门、上海等8个城市展出 [14] - 未来将继续深耕侨史资源,让纪念馆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14]
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研学营到南溪山医院参观交流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00:28
中越青年交流活动 - 约120名中越青年代表在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左向蕾等陪同下参观广西南溪山医院 [1] - 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在广西广东举办 75名越南青年参加 主题为"追随革命理想 携手开创未来" [1] - 活动由中国共青团中央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主办 共青团广西区委 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主办 [1] 南溪山医院历史 - 南溪山医院始建于1968年 前身为中国桂林南溪山医院 是国家级援越抗美后方国际医院 [1] - 援越时期医院收治119批共5432名越南伤病员 完成手术2576例 无偿献血779220毫升 [1] - 医院是中越友谊历史见证地 承载两国民众抗美援越时期"同呼吸 共命运"的深厚情谊 [1] 文化交流活动 - 代表团观看中越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南溪河畔Ⅱ》 采用历史影像 照片 文献档案等真实重现历史场景 [2] - 越南青年代表表示深受感动 深刻重温中越两国肝胆相照 休戚与共的兄弟情谊和国际主义精神 [2] - 代表们为续写中越双边友谊贡献力量倍感自豪 祝愿中越传统友谊薪火相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