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求恩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大地铭记·以山河为碑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38
图为王颖生主创的壁画《长城颂》(局部)。 詹建俊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王迎春、杨力舟中国画《太行铁壁》。 胡一川版画《到前线去》。 华君武漫画《榜样》。 潘鹤、梁明诚雕塑《大刀进行曲》。 沈尧伊油画《在太行山上》,创作于2008年。2022年至 2025年,作者创作了第二幅作品。作品创意来源于同名抗 战歌曲。作者以低饱和度的暖褐色为主调,进行历史和美 学意义上的提纯,又以恣意纵横的笔触、富有动感的光 色,描绘了军民共奏欢歌的动人场景。温暖的光晕照亮了 人们的衣襟和面容,充盈着一种苦难中的生命活力,传递 着蕴藏在太行深处的精神基因——崇高的革命信仰支撑 着、军民鱼水情深滋养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吴为山雕塑《左权》,创作于2025年。太行山的雄劲、巍 峨,正是八路军抗战精神的写照。左权将军便是这精神的 象征。肖像雕塑实质上是群体共性在个性中的表现。这件 左权雕像,面部肌肉线条的坚韧和目光的坚毅,折射出英 雄的坚强意志和信念,挺拔的身躯和迎风的大衣,恰似太 行山坚不可摧的岩石构成。从1985年塑新四军战士像到 2025年塑左权像,40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通过不同人物 塑造,表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
永不熄灭的火炬——记河北省军区抗战老兵刘世钺
新华社· 2025-08-16 20:47
个人背景与早期经历 - 8岁参军成为八路军129师宣传队战士 在敌占区进行抗战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 [1] - 1940年奔赴百团大战前线通过文艺表演鼓舞官兵作战士气 [1] - 经历7位亲人被日寇杀害的重大家庭变故 深刻形成家仇国恨的抗战信念 [1] 医疗专业成就 - 在无显微镜 无人工晶体 无进口材料的"三无"条件下完成数千例眼科手术 [2] - 创新采用异体巩膜替代睑板完成眼睑癌手术 该术式成为国内标准治疗方案 [2] -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3项 [2] - 牵头开展10期专业进修班 培养200余名全军全国眼科专家及学科带头人 [2] 医疗服务特色 - 经常为资金不足患者垫付医疗费用 特别关注老年和儿童患者群体 [3] - 优先采用肉眼检查等低成本诊断方式 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 - 在太行山地区获得广泛群众赞誉 形成良好医疗口碑 [3] 离休后贡献 - 离休后坚持义务诊疗31年直至92岁高龄(1994-2022年) [3] - 两次向医院党委提交请愿书(2016年 2021年)坚持无偿服务 [3] - 每周参加2次学术讲座 建立医护人员成长档案 全天候提供专业指导 [3] - 无偿捐献117个教学课件 2000余篇图文资料及30万字工作笔记 [3] 现任活动安排 - 保持每日学习节奏:6:30起床观看新闻 撰写学习笔记 研究眼科新业务 [4] - 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向幼儿园儿童讲述革命故事 在高校举办白求恩精神讲座 [4] - 坚持与眼科医务人员进行病例交流 保持专业领域活跃度 [4]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11:05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历史事件和国际友谊展开,不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按照注意事项的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市场数据或行业趋势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从卢沟桥踏上寻访白求恩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文化交流与历史传承 - 加拿大社会活动家比尔·史密斯向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捐赠一批珍贵中国革命历史文物 包括白求恩与毛泽东主席的合影照片及白求恩从晋察冀战场写给他母亲的最后一封信件 [1] - 加拿大作家丹尼斯·鲍克和玛格丽特·雷默参观鲁迅文学院 对中国作家学习环境表示羡慕 [2] - 加拿大医疗研究员约翰·摩尔向北京协和医学院捐赠价值23000美元的"模拟心脏"医疗设备 用于心脏瓣膜修复手术 [3] 国际医疗合作 - 约翰·摩尔团队研发的"模拟心脏"设备采用图像引导技术 将新型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医学 [2] - 白求恩卫生学校设施简陋 反映出抗战时期医疗条件的艰苦 [8] 历史教育与纪念活动 - 代表团参观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看到白求恩抢救八路军伤员的照片 [3][8] - 代表团前往太行山腹地 参观晋察冀烈士陵园和白求恩衣冠冢 [8] - 代表团在葛公村参观白求恩卫生学校旧址 了解抗战时期医疗工作环境 [8]
如何理解、践行白求恩精神?他们这样说
人民网· 2025-04-22 16:49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乔业琼)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表彰新一批全国卫生健 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 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其中的五位代表,围绕"践行医者仁心 护佑人民健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会上,有记者提问,白求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应该怎么 去理解白求恩精神,践行白求恩精神? "我投身麻风防治事业30载,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在与病魔的搏斗中,在陪伴患者的 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我的责任与使命。"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康复科主管护师邢少云说,麻风畸 残,对于麻风患者而言,是一道难题,如果伤口没有给予及时干预,那么患者有可能会截肢。 "这些年,我们团队将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仅用3年的时间,就把病区建设成为基本没 有溃疡伤口的病区。看到众多患者能够重新回归社会,我更加坚信,只要秉承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守护更多人的健康。"邢少云说。 "在基层工作二十多年,我见过我的同行背着药箱翻山越岭,在停电的卫生室打着手电筒抢救病 人,这就是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贵州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