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

搜索文档
【省自然资源厅】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陕西一案例入选
陕西日报· 2025-05-28 06:49
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公布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陕西岚皋"8·12"王家湾滑坡灾害避险案例入选 [1] - 案例旨在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基层防灾减灾经验,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1] - 2024年8月12日凌晨岚皋县城关镇四坪社区王家湾发生滑坡,导致一栋2层楼房被完全冲垮掩埋,另一栋3层楼房与6层楼房的房屋背部被滑土半包围 [1] - 因受威胁人员提前撤离,成功避险 [1] 监测预警系统运作 - 王家湾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的裂缝计在2024年5月18日和19日连续发出2条黄色预警 [2] - 进入7月岚皋县经历多轮降雨,当地政府部门于7月23日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撤离,对受威胁民房进行围挡隔离 [2] - 8月12日1时34分陕西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发出预警警报,显示王家湾地质灾害隐患点有灾变迹象 [2] - 系统平台将预警短信发送到当地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联动险情点预警广播向当地居民进行语音和声光报警 [2] -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7×24小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运维中心立即启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处置机制 [2] 避险过程细节 - 群测群防员收到短信及通知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确认滑坡剧烈,立即封控道路并及时上报 [2] - 本次滑坡掩埋房屋时间是在连续晴好天气12天无降雨等诱因的情况下,于凌晨2时突然发生 [2] - 监测设备提前26分钟发出预警 [2] - 半夜成功转移4户19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人防+技防"完美结合的典型案例 [2]
云南发布2025年度地灾防治方案 划定8个地灾隐患重点防范区域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9 10:42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 2025年云南省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月上旬至10月上旬 [1] - 高发区域包括滇东北高中山区 滇西北"三江"流域 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等8类地质环境脆弱区 [1] - 划定8大重点防范区 包括怒江中上游崩塌滑坡泥石流高发区 澜沧江上游及中游滑坡泥石流区等 [1] - 90个县(市 区)被列为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需重点防范区域 [1] 防治措施 - 强化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 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2] - 推进15个重点县(市 区)地质灾害风险精准调查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新"三查"体系 [2] - 加强三级气象风险预报 开展44个"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 [2] - 稳步推进综合治理和避险搬迁 优先实施高风险区群众搬迁 [2] -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活动 实现隐患点年度演练全覆盖 [2] - 推动"乌蒙山区重大地质灾害易灾机理和风险防控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 [2]
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揭晓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09:57
地质灾害防治案例推选 -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公布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 同步推广20个入选案例 [1] - 典型案例包括福建松溪"6·16"吴山头村滑坡 湖北秭归"7·10"张家红屋场滑坡等10个不同省份的灾害避险案例 [1] - 案例推选通过推荐 征集 筛选 初选 网络投票 专家评选等环节从30个入选案例中最终确定十大典型案例 [1] 案例推选标准 - 推选工作综合考虑监测研判与预警准确性 响应行动与避险时效性 危害程度及诱发因素 灾种典型性等多方面因素 [2] - 旨在帮助各地从案例中学习经验 查找不足 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水平 [2] 防治工作成效 - 2024年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取得积极成效 [1] - 案例推选得到各省(区 市)和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积极响应 [2]
强化部署 全面排查 深入培训 严格值守 湖北巴东局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8 16:53
地灾防治工作部署 - 湖北省巴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高位部署、全面排查、宣传培训、值班值守4个方面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 公司完善五级地灾防治预案体系,更新各乡镇及隐患点防灾责任人信息,明确乡镇网络责任人12人、管理员12人、协管员4人、专管员159人、专职监测员20人、群测群防员275人 [1] - 形成以乡村和社区为基础、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 [1] 隐患排查行动 - 公司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针对临崖、临沟及道路周边等易发地段,共出动14支排查队伍680余人次 [1] - 对全县481处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对新发现隐患点设立警示标志并落实防控责任人 [1] - 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 [1] 宣传培训措施 - 公司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式开展培训,覆盖基层干部群众2000余人 [2] - 组织200余人次参加地灾防治培训会,提升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专业技能 [2] - 在地灾隐患点现场向群众宣传避险方法,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应急值守机制 -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确保及时处置预警信息 [2] - 值班人员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急准备,实现24小时随呼随应 [2] - 已开展22次地灾隐患调查,出具13份报告,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处置 [2]
《四川省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发布 今年地灾怎么防?九条措施划重点
四川日报· 2025-05-07 08:14
地质灾害防范期 - 汛期(5月—9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月—8月)[1] - 特大暴雨、大暴雨、连日降雨、持续绵雨、短时强降雨时段及雨后2至3天需重点关注[1] - 非汛期(1月—4月、10月—12月)需防范连续性降雨或冰雪冻融引发的灾害[1]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 重点防范区包括龙门山地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川东北秦巴山区、川东川南中低山丘陵区、攀西地区等[1] - 全年需防范工程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1] 防灾措施 - 逐级压紧压实防灾责任、强化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响应联动[2] - 持续开展高陡斜坡、山体裂缝、山洪泥石流沟等重点区域排查工作[2] - 抓好80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2000户避险搬迁安置民生实事项目,确保12月底前完成[2] - 推进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利用[2]
自然资源部部署汛期地灾防治
快讯· 2025-05-04 11:57
智通财经5月4日电,自然资源部日前召开202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指出今年气候年 景总体偏差,极端气候事件总体呈多发强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要充分认识近年来地质 灾害极端性、反常性愈发突出的趋势,重点关注区域群发、复合链生灾害风险,注意防范近几年地震影 响区、森林火灾发生区域强降雨引发群发性滑坡、泥石流,防范长时序变形积累叠加短期环境急变引发 的大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自然资源部部署汛期地灾防治 ...
2025年三峡库区地灾趋势会商会召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2 09:34
4月15日,2025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地灾防治成 效,探讨了2025年地灾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 会议指出,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持续完善与三峡库区所在省(市)地灾趋势定期会商机制,推动三峡 库区连续22年地灾"零伤亡"。2024年,相关管理部门及专业技术单位积极开展地灾隐患点专业监测和群 测群防,全面推进危岩崩塌综合防治,开展地灾"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示范,成功应对秭归暴雨等极端 天气影响,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三峡库区通航能力提升,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 战。各单位要聚焦地灾监测预警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多源立体观测体系,提 升智能监测水平。要扎实做好"三查"工作,扩展监测预警覆盖面,推进地灾分类综合治理和全链条闭环 管控,进一步健全防治体系。要强化地灾风险评估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地灾隐患高危区域群众避险搬迁 工作,做好源头治理。要加强成果凝练总结和提升,科学编制《三峡库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6—2035年)》,深化共商共享共治机制,推动形成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