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珍爱和平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完成
新华网· 2025-08-26 23:33
花卉布置工程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 - 花坛布置范围从建国门延伸至复兴门 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 - 花卉布置工程已于近期全面完工 10组主题花坛正式亮相长安街 [2] 主题设计 - 花坛设计生动展现80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努力的伟大精神 [2] - 通过立体花坛艺术形式表现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 [2] - 具体花坛案例包括建国门"珍爱和平"主题花坛 于8月26日对公众开放参观 [2]
有一种胜利,叫历经苦难依然胸怀大爱(新作速评)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40
纪录片内容与主题 - 纪录片《心安何处》以日本战争遗孤个体叙事切入宏大历史 兼具情感温度与历史厚度 为传承抗战精神提供生动影像[1] - 通过平行蒙太奇手法穿梭中日两国 将遗孤个体命运转化为珍视和平的鲜活教材[1] - 揭露侵略战争对普通人的无差别伤害 使抗战历史从宏观战场下沉至家庭场景[3] 人物案例与情感表达 - 庄山纮宇1987年带全家回熊本 两年后独自返回牡丹江生活 因在中国才有家的感觉[1] - 郜凤琴持收养立据寻生母 1982年重逢后生母为维护新家庭拒绝相认 称"怪这场不该发生的战争"[1] - 池田澄江81岁冒雨祭拜牡丹江养父母墓 称"天都哭了" 代表4000多名日本遗孤从历史符号还原为血肉之躯[2] - 木村成彦80岁筹备遗孤书画展致敬中华民族 提及养母用"嚼奶布"喂养出生7天的他[2] 社会影响与文化价值 - 遗孤二代佐佐木弘志开设"一笑苑"养老院 以汉语照护遗孤老人 提供中国氛围的暮年慰藉[1] - 摄制组寻访中日10余座城市 留存超200小时超高清纪实影像 凸显纪录片作为活历史档案的文化抢救功能[3] - 4K超高清镜头捕捉泪花、褶皱、笔颤等细节 将历史创伤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视听体验[3] 历史意义与时代呼应 - 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主题形成深层呼应[3] - 警示侵略战争对人的摧残远未随硝烟散去 胜利不仅是战场凯歌 更是民族以博大胸怀面向未来的选择[3]
《南京照相馆》马来西亚首映触动当地观众
新华社· 2025-08-24 23:54
电影首映活动 - 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于8月2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首映礼 近千名马中两国政商界人士 文化界嘉宾 媒体代表及影迷出席活动 [1] - 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 放映结束后观众神情凝重 部分观众情绪激动 [1] 观众反响与评价 - 马来西亚观众马子明表示影片不仅是历史记录 更是深刻警醒 强调铭记历史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1] - 马来西亚观众冯嘉伟认为电影致敬中国人民坚韧精神 同时警醒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1] - 中国观众喻俊园指出影片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强调热爱和平与生命 反对战争 [1] 发行方宣传理念 - 马来西亚发行方美加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谢俊江表示 影片旨在向观众传递"珍爱和平"的理念 [1]
突尼斯举办活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华网· 2025-08-23 16:02
研讨会背景 - 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与中国驻突尼斯使馆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 [1] - 研讨会主题为"中突携手推动持久和平" [1] - 数十名中突专家学者及政界人士出席活动 [1] 中突历史合作 - 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建设强大稳定团结统一的国家而努力 [1] - 中国驻突尼斯大使指出中突都是二战重要战场 [1] - 中方赞赏突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1] - 台湾回归中国被确认为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未来合作方向 - 中突双方将加强团结合作共同促和平谋发展 [1] - 双方致力于增进人民福祉 [1] - 发言嘉宾一致主张世界各国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1] - 共同推动世界持久和平稳定成为普遍共识 [1]
“哪里有伤病员,我就到哪里去”(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抗战老兵张宜顺生平事迹的总结: 张宜顺的抗战经历 - 1933年出生于山东淄博贫困家庭,1944年11岁投身抗战成为看护员,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6] - 9岁时被日军强征为矿工,在80厘米高矿道中遭受非人待遇,多次死里逃生 [7] - 1944年随父母投奔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成为鲁中军区后方医院看护员 [8] - 首次战场救护经历是1944年沂水县歼灭日伪军战斗,并参与照顾3名日军伤俘 [9] - 通过写字条和手势与日军伤俘沟通,最终感化他们支持抗战 [10] 张宜顺的军旅生涯 - 抗战胜利时入伍不足两年,被战友称为"幸福" [11] -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随部队南下福建部队医院工作 [11] - 通过持续学习深造成为医院业务骨干,最终完成大学学业 [11] 转业后的贡献 - 1978年转业至漳州卫生系统,曾任漳州市卫生防疫站党委书记 [11] - 92岁高龄仍积极参与"抗战老兵记忆抢救"专项行动,配合口述史采集 [12] - 经常走进学校社区讲述抗战故事,教育子孙传承爱国精神 [11][12] 思想感悟 - "日本帝国主义是死敌,但被强征士兵应被感化"的战场感悟 [9]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生活"的人生信念 [12] - "保国保家保田保饭碗"的军人使命传承 [11]
永不熄灭的延安火炬(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17 06:03
油画《延安火炬》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 作品创作于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及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由27岁艺术家蔡亮绘制[2] - 主题为"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描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当晚延安军民火炬游行的历史场景[2] - 通过火炬光流、锣鼓声浪和人群动态汇聚欢庆元素,展现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后的胜利狂喜[2] 艺术手法与视觉表现 - 以暗夜为背景,用深色调反衬火炬灼灼光亮,形成强烈明暗对比[3] - 采用宽银幕式横幅构图,S形人流动线契合中国"游观"美学传统,营造磅礴气势[4] - 写意性表现与写实性刻画结合:写意笔触使火焰灵动跳跃,写实刻画令人物真实可感[4] - 色彩以红橙色为主调营造火光质感,蓝紫冷色增强空间感并平衡暖色躁动[4] 人物刻画与情感表达 - 以普通军民为主体传递集体情感,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3] - 擂鼓老者喜悦、唢呐汉子激昂、抱孩农妇与女兵亲切交谈、战士搀扶大娘等细节展现鱼水情深[3] - 人物表情动作细致入微,体现胜利后的温柔安宁与质朴生命力[3][5] 创作细节与历史真实性 - 细节源自《解放日报》真实记载:农民撕棉袄蘸油作火把、拆纺车燃烧等非虚构情节[4] - 艺术家深入陕北采风,观察夜间火把行进场景,反复试验光层次变化[5] - 作品体现军民团结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每个人物都贡献力量的集体记忆[4] 作品版本与艺术价值 - 艺术家先后创作多幅同一题材作品,构图相似但主要元素、空间处理及光影运用存在差异[6] - 作品将抗战胜利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全民狂欢仪式,成为时代精神的视觉记录[2] - 火炬既象征胜利喜悦,也寓意黎明前的黑暗被驱散,如灯塔照亮中国前行道路[3]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招待会暨研讨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6 10:33
外交活动 -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在安卡拉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暨研讨会 主题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1] - 土耳其政商学媒各界代表出席活动 姜学斌大使出席并致辞 [1] - 活动现场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图片展 姜学斌大使带领土方嘉宾参观展览 [2][5] 历史认知 - 姜学斌大使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2] - 指出任何试图歪曲二战历史真相或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行径都不会成功 [2] - 表示世界各国人民不会容忍有人试图开历史倒车 [2] 双边关系 - 中土应以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 以史为鉴重温初心肩负时代重任开辟光明前景 [2] - 与会嘉宾认为中土在追求民族自立自强斗争中形成反殖反霸的共同价值追求 [2] - 双方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共创和平繁荣未来 [2] 国际评价 - 来宾们充分肯定中国为世界和平所作贡献 [2] - 活动通过研讨会和图片展形式深化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 [2][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40年接待观众1.5亿人次
新华社· 2025-08-15 17:12
纪念馆发展历程 - 开馆40周年 占地面积从2.5万平方米扩至10.3万平方米 馆藏文物史料从不足100件套增加至10.6万件套 年参观人数从10万人次增至超600万人次 总参观人数达1.5亿人次[1] - 1985年8月15日在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建成开放 纪念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事件[1] 展陈与传承体系 - 展陈以万人坑白骨 超1万盒个人档案组成的档案墙 1213位幸存者照片墙为核心 通过微观表达强化历史认知[2] - 2025年3月11日新增6位中外历史记忆传承人 包括美术教师胡静雅等 负责传承历史真相与和平理念[2][3] 象征仪式与精神内涵 - 2018年9月18日起每个开馆日早8:30由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 象征警醒与和平期望[5] - 馆长周峰强调纪念馆承载民族苦难记忆与觉醒力量 通过紫金草志愿者体系传播和平追求[5]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办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会
新华网· 2025-08-12 09:10
活动概况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办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会 逾200人出席活动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活动同步举办图片展 各界人士被电影及图片展展现的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精神所感动 [1] 历史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付出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加拿大人民支持 两国共同怀念捍卫正义与和平的英雄 [1] 外交关系 - 中方希望坚定推动中加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 [1] - 渥太华居民表示要让更多加拿大人观看影片 强调需用心"感同身受"并"见证"历史 [1]
《南京照相馆》加拿大首映 观众深受触动
央视新闻· 2025-08-09 10:30
电影首映活动 - 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举办首映式,300余人参与观影 [1] - 首映式上观众共同举起海报和明信片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爱 [1] - 电影放映结束时现场一片沉寂,许多人脸上挂着尚未擦干的眼泪 [1] - 电影还将于8月10日在萨斯卡通,8月11日在卡尔加里举办首映活动 [2] - 8月15日影片将正式登陆加拿大各大主要城市电影院线 [2] 观众反响 - 多伦多市民约翰·雷诺兹表示电影让他感到震惊,场面过于激烈而不忍观看 [2] - 约翰·雷诺兹认为加拿大人学习的历史忽略了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 [2] - 一位来自南京的观众表示每一代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铭记这段历史 [2] - 温哥华中华会馆理事长钱华表示电影真实还原了那段惨痛的历史 [1] - 钱华希望加拿大更多其他族裔的人士来看这部电影 [1] 官方表态 - 加拿大万锦市副市长陈国治认为电影意义非凡,为国际观众提供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机会 [1] - 中国驻温哥华代总领事曾智强调牢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尊重历史,维护和平 [2] - 曾智表示中加两国在二战期间曾经在东方战场并肩携手作战 [2] - 曾智希望与领区各界一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