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复
搜索文档
台湾光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42
纪念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22日晚于台北中山堂光复厅举行"读给台湾的诗——台湾光复80周年诗歌朗诵会" 台湾社会各界人士包括诗人、学者、学生等参与[1] - 2025年以来台湾社会各界通过纪念集会、座谈会、纪念展、图片特展等方式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1] - 2025年5月台湾地区民意机构通过提案将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恢复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1] 历史背景与意义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 宣告日本在台50年殖民统治结束 宝岛重回祖国怀抱[1] - 台湾光复后全台许多地方以"光复"命名 如光复厅、光复市场、光复乡、光复车站、光复路 说明台湾光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3] - 抗日将领李友邦率领台湾义勇队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口号 号召台湾同胞共同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2] 当前社会动态与观点 - 2001年起光复节假日被取消 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湾当局不再主导庆祝活动 但台湾民间团体仍坚持在每年10月25日举办纪念活动[2] - 民进党当局不举办任何大型纪念活动 策展人表示"我们自己做 这个历史记忆 就由我们来传递" 展览持续1个月[2] -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表示民进党当局不愿意正确面对历史 使用"终战"字眼刻意媚日 对不起抵抗侵略的台湾前辈[3] - 学者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台湾民众返回大陆参加抗战 大陆民众与台湾民众团结奋斗推动了台湾光复 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之功[2]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档案史料亮相广东省档案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10:01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邓瑞璇)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丘逢甲档案史料及台湾光复档案推介活动10月 2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 "希望通过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让更多人了解爱国志士丘逢甲、了解台湾重回祖国版图的历史、了解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及热爱和平的传统精神。"广东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说。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次年,台湾著名抗日志士丘 逢甲写下传世名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他还担任全台义军统领,组织义军抗击侵占台 湾的日军。 广东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诗稿中能真切感受到丘逢甲炽热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文集和日记里能 看到丘逢甲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深邃思考和远见卓识。其信函手稿,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丘逢甲组织义 军抗日保台的艰辛历程。 当天,广东省档案馆还推介馆藏的52件台湾光复档案,包括照片、图表、文书等多种形式,再现了受降 前准备、受降典礼、军事接收、遣返日俘日侨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场景,见证了台湾重归中国版图的重 大历史时刻。 该活动由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活动现场展示了一批珍贵的丘逢 甲手稿档案,其形成于1895 ...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人民日报· 2025-10-23 07:38
梅花媒体集团社长王绰中说,记得小时候学校教过一首《台湾光复纪念歌》,歌曲中反复唱到"不能 忘,常思量",对此印象十分深刻。在台当局试图用"终战"取代"光复"这一概念的时刻,大家聚到一起 纪念台湾光复,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台湾光复纪念歌》中特别提到"台湾光复不能忘",希望大家都不 要忘记这一历史事件。 当晚,由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读给台湾的诗——台湾光复80周年诗歌朗诵会"在台北中 山堂举行。台湾社会各界人士朗诵丘逢甲《离台诗》六首其一等诗歌,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说,诗歌是最能承载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透过诗歌回顾历 史、感受土地,能让不同世代在共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世代记忆。 研讨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表示,民进党当局一面在历史论述上抛出"终战""台湾地位未定"等 论调,另一面在实际作为上层层限制两岸交流,从而导致两岸越走越远。如今,台湾政党、团体应当多 举办一些有关两岸主题的会议等活动,如纪念台湾光复等,让台湾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有正确认识,进 而让两岸之间有更浓厚的民族情感。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隆重举行。中国国民党 ...
共同铭记历史 共襄民族复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06:54
纪念活动与历史回顾 -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今年以来岛内有关团体和有识之士频频唱响《台湾光复纪念歌》[4]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宣告日本在台50年殖民统治结束,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5] - 从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到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时间里,台湾同胞展开抗日斗争,先后牺牲逾65万人,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中有超过5万名台湾爱国志士奔赴祖国大陆投身抗日[6] 文化传承与认同 - 日据时期日本殖民当局推行奴化教育,严禁台湾民众学习和使用汉语,不能取中国名,街巷不能取中国地名,孔庙被拆除或改建为日本神社[8] - 台湾同胞以各种方式坚守中华民族信仰,如改日姓时仍保留中华姓氏渊源,将传统信俗雕像或祖先牌位藏在家中躲避检查[8] - 1947年台北街道依照中国地图的省市地理分布重新命名,忠孝、仁爱、信义等深具中华传统文化意涵的词语成为主要街道名称[9] 当前政治立场与争议 - 民进党当局刻意淡化、否认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歪曲抗战历史,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引起岛内舆论挞伐与警惕[10] -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清楚表明台湾的主权归属,民进党却配合美方人士炒作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11] - 台湾同胞应该团结起来,决不允许任何势力用任何方式再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台独"分裂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10][11]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与会者吁树立正确史观
新华社· 2025-10-22 22:35
新党主席吴成典说,台湾光复后,广大台湾民众感到十分高兴、无比光荣。历史文件清晰表明台湾是光 复,这与民进党当局"终战"提法有天壤之别,台湾光复表明中华民族获得胜利。 研讨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表示,民进党当局一面在历史论述上抛出"终战""台湾地位未定"等 论调,另一面在实际作为上层层限制两岸交流,从而导致两岸越走越远。如今,台湾政党、团体应当多 举办一些有关两岸主题的会议等活动,如纪念台湾光复等,让台湾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有正确认识,进 而让两岸之间有更浓厚的民族情感。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说,诗歌是最能承载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透过诗歌回顾历 史、感受土地,能让不同世代在共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世代记忆。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隆重举行。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表示,当 天,日本代表在降书上签名盖章,这明确表明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所以"台湾没有光复节"的说法是 站不住脚的。两岸同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这一认同是确保两岸和平繁荣的重要前提。 新华社台北10月22日电(记者周文其、齐湘辉)"导正史观 放眼未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研讨会22日 在台北举行,逾百位 ...
国台办: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将邀请台湾同胞出席
新华社· 2025-10-22 11:42
她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 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值得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尚昊、王承昊)大陆方面此前宣布,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将于10月25 日前后举行。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 是为了团结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捍卫台湾光复回 归祖国的胜利成果,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纪念大会将邀请包 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出席,大会前后还将组织参访交流活动。 ...
“不能忘,常思量”——歌声中的台湾光复印记
新华网· 2025-10-21 13:47
在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潘兆民的儿时记忆里,每年10月25日是个欢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台湾光复节,路上满 是游行庆祝的人群,到处都会响起《台湾光复纪念歌》那欢欣鼓舞的旋律。 次年,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感怀这一重要时刻,台湾音乐家陈波、陈泗治当年创作了《台湾光 复纪念歌》。这首歌曾被列入台湾小学音乐教本,改写后的歌词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这首153个字、30个小节的歌曲,以欢快喜庆的旋律道出了宝岛光复时人们的愉悦之情,反复颂唱"台湾光 复不能忘""八年血战不能忘""民族精神不能忘",就像歌词中所写,一夜之间"唱遍城市和村庄",铸就几代人 的时代记忆。 此后,每年台湾光复节,这首歌常会在台北中山堂内外响起。中山堂也成为各种艺文活动及市民集会举行 的重要场所,台湾光复后的第一场西式音乐会"庆祝台湾光复广播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 据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考证,除了有《台湾光复纪念歌》外,台湾民间还有《台湾光复歌》《台湾 光复》《光复新生台湾歌》等歌曲流传至今。 《台湾光复歌》唱道:"五十年台湾,六百万同胞,现在复归咱祖国!这可比,拨开云雾,解消风雨,霎时间重见 天日!可恭喜,出头天,莫非是天有理,也是祖国大 ...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书画展在京举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0 19:50
活动概况 - 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光耀中华·民族复兴"书画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 [1] - 活动汇聚来自海峡两岸的80余位书画界代表及文化界人士 [1] - 展览共展出涵盖书法、国画、油画等多种形式的80余幅作品 [1] 活动内容与意义 - 展览作品内容涵盖对乙未抗战、台湾光复等重大历史节点的再现,以及对祖国山河的描绘 [1] - 作品凝聚对民族根脉的守护,寄托对和平统一的向往 [1] - 活动生动诠释了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 [2] 历史背景与数据 - 抗战时期约有5万名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参加抗战 [2] - 在台湾50年的抗日史中,牺牲者超过60万人 [2] - 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 [2] 主办方与未来活动 - 展览由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台湾光复纪念协会、中国旺旺联合主办 [2] - 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还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台湾光复的历史和法理"研讨会、《台北姑娘》广播剧创作研讨会、2025台湾青年研习营等 [2]
以“光复”为名——名称中的台湾光复印记
新华社· 2025-10-20 09:36
历史背景与命名起源 - 台湾众多地点以“光复”为名源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至同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期间的社会运动 [2] - 更名目的是消除日本殖民色彩,将原以日本“总督”命名的街道改为中山路、光复路等具有中国意义的名称 [2] - 台湾光复证明台湾属于中国是国际公认的事实,此为更名活动的核心历史背景 [2] 命名原则与行政措施 - 1945年10月22日国民政府下达街道名称改正命令,11月17日颁布《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 [3] - 命名原则包括缅怀伟大人物和重要事件、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宣传三民主义、适合当地地理或习惯 [3] - 更名涉及户籍资料等一系列行政更正,当时台湾民众普遍欢迎并欣然接受 [3] 具体地点与历史意义 - 花莲光复乡于1946年3月1日通过行政区域重划成立,原名马太鞍,特意命名为“光复乡”以作纪念 [4] - 新北板桥的“昭和桥”更名为“光复桥”,新竹地区一条轻便轨道战后命名为“光复路” [4] - 台北中山堂二楼大厅作为1945年受降典礼举办地,更名为“光复厅”,保留历史装潢风格 [4][5] - 台北存在“光复北路”、“光复南路”等重要干道,以及“光复市场”等日常生活场所 [1][4] 文化影响与当代意义 -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推行奴化教育,要求台湾人改日本名,街道按日本“町目番”方式命名 [3] - 台湾光复后文化影响迅速消减,社会架构回归中华文化体系 [3] - “光复”名称融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成为80年来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5]
国台办:背叛历史的罪人必会受到正义的审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4 11:32
核心观点 -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驳斥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关于“台湾光复节”及“台湾地位未定”的言论,称其说法“荒唐透顶” [1] - 明确指出台湾光复、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位问题在1945年已彻底解决 [1] - 强调《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条款》等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清晰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1] 对相关言论的定性 - 民进党及“台独”分裂势力被定性为“邪恶势力、民族败类”,指责其为了谋“独”私利而肆意歪曲历史 [1] - 相关言论被指是呼应美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谬论 [1] 历史与法理事实 - 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篡改,已由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确认 [1] - 任何歪曲历史、勾连外部势力的行为都无法扭曲或撼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 [1] 未来展望与呼吁 - 背叛历史、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必将受到正义审判和历史惩罚 [2] - 强调中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2] - 呼吁台湾同胞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共同开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未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