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确历史观
icon
搜索文档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人民日报· 2025-10-23 07:38
梅花媒体集团社长王绰中说,记得小时候学校教过一首《台湾光复纪念歌》,歌曲中反复唱到"不能 忘,常思量",对此印象十分深刻。在台当局试图用"终战"取代"光复"这一概念的时刻,大家聚到一起 纪念台湾光复,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台湾光复纪念歌》中特别提到"台湾光复不能忘",希望大家都不 要忘记这一历史事件。 当晚,由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读给台湾的诗——台湾光复80周年诗歌朗诵会"在台北中 山堂举行。台湾社会各界人士朗诵丘逢甲《离台诗》六首其一等诗歌,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说,诗歌是最能承载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透过诗歌回顾历 史、感受土地,能让不同世代在共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世代记忆。 研讨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表示,民进党当局一面在历史论述上抛出"终战""台湾地位未定"等 论调,另一面在实际作为上层层限制两岸交流,从而导致两岸越走越远。如今,台湾政党、团体应当多 举办一些有关两岸主题的会议等活动,如纪念台湾光复等,让台湾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有正确认识,进 而让两岸之间有更浓厚的民族情感。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隆重举行。中国国民党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南京照相馆》放映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8 14:50
活动概况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于9月17日出席《南京照相馆》放映会 [1] - 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 [1] - 约150名日本各界和平反战友好人士及华侨华人代表参加 [1] 核心观点阐述 - 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发热爱和平人士的强烈共鸣 激发反思战争和珍惜和平的呼声 [5]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 回避或否认历史将阻碍真正清醒与和解 [5] - 愿与日本各界有识之士一道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5] 日方人士反馈 - 观影者深感痛心 指出日本历史教育存在缺失 媒体报道多聚焦受害叙事而少谈加害罪行 [7] - 应以“战后80周年”为契机 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以实现真正的日中和平友好 [7] - 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成员呼吁日本政府与国民正视历史 承认加害责任而非掩盖真相 [7]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大地书单)
人民日报· 2025-08-29 07:30
抗战历史研究与出版行业动态 - 行业推出多部权威抗战历史著作,涵盖战略、军事、社会等多维度研究,如《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以大手笔写大世纪[4],《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通过政治、军事、外交多维视角展现历史全貌[6],《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聚焦战时中国大学内迁与精神风貌[16] - 出版物注重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如《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吸收国内外二战史研究最新成果,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4],《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以开阔视野启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12] - 行业通过多元化载体如地图集、家书、影像等提升历史普及性,《中国抗日战争地图集》为全面反映抗战史的综合型专题地图集[6],《抗战家书》收录先辈抗战记忆的真实记录[10],《南京大屠杀》援引大量当事人日记和新闻报道还原历史[10] 历史记忆的社会传播与教育意义 - 社会通过阅读与数字化传播强化历史记忆,网上网下读史知史途径多元,如有历史爱好者在网上做“抗战直播”,以图文形式直播“抗战历史上的今天”[20][21] - 历史教育强调从抗战精神中汲取民族骨气与志气,抗战史不仅是战斗史更是心灵史,是取之不竭的骨气与志气源泉[20] 英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和杨靖宇将军的事迹成为激励后代的精神种子[22] - 行业与国际社会合作守护共同历史记忆,如马库斯等人捐赠618张记录抗战历史的照片至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这些影像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26][27] 抗战史研究的学术深化与当代价值 - 学术研究从军事作战扩展到社会变革层面,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转折期,促成了国共力量消长、民主力量成长及人口、工厂、文化内迁等新变化[29][30] - 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凸显抗战艰难条件与牺牲精神,如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钢产量不到日本钢产量的1%,抗战史中常发生整连整营甚至整团的牺牲[31] - 学术研究致力于纠正国际偏见并提升中国战场认知,针对日本错误史观和欧美对中国战场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研究与交流促其改变[29] 历史学家的任务是把真实历史呈现给公众,为树立正确历史观发挥正向作用[31]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09
文章核心观点 - 强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深入开展抗日战争研究,以回应和批驳国内外存在的歪曲历史的错误言行 [1][2] - 指出坚持唯物史观是认识和把握抗战历史的关键,需从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分析其演变机理,并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4][5][6] - 提出通过加强史料收集整理、深化专题研究、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等具体路径,来深化抗战研究,澄清模糊认识,维护历史真相 [12][15][16] 坚持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性 -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乎民心向背、民族盛衰和国家存亡,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 - 只有坚持正确历史观,才能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7] 当前存在的错误历史言论 - 国际上,日本右翼分子和政客存在歪曲侵略历史、否认战争责任、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例如否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并妄图否定东京审判 [1][9] - 西方学界存在漠视、贬低或否认中国抗战战略地位与贡献的偏见,如将中国战场视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或贬低为“地方性”武装斗争 [1][10][11] - 国内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妄图抹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例如过去国民党顽固派污蔑中共“游而不击” [1][8]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擎起抗日大旗,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并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 中国共产党擘画了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块抗日根据地,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战略相持阶段抗击着关内58%–75%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5][8] -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3个半月内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 [8] 深化抗战研究的具体路径 - 需加强史料收集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各地抗战档案、照片、实物等,并面向全球征集资料,同时注意辨析外文史料的倾向性 [12][15] - 研究需深化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强化史料收集,推出更多系统性、体系化的精品力作,并稳步推进抗战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2][16] - 应准确把握抗战的历史进程,如从1931年开始的14年抗战历程,以及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并正确认识局部抗战与全民族抗战等重大关系 [13][14] 抗战的历史意义与国际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 [1][4]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既得到国际支持,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并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设 [6][14]
坚持正确历史观,才是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钟声)
人民日报· 2025-08-15 05:51
历史认知问题 - 日本右翼势力持续参拜靖国神社并在历史教科书中有弱化战争罪责倾向 如用"南京事件"指代南京大屠杀且对受害人数表述模糊[2] - 日本初中教材采用率最高的版本在战争加害责任记叙方面出现明显弱化现象[2] - 近年来不断有侵华日军暴行新史料被发现 任何歪曲历史行径都注定徒劳[2] 军事政策动向 - 日本大幅增加防卫预算并放宽武器出口限制 违背"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原则[2] - 日本拼凑军事"小圈子"搞阵营对抗并出现修改"无核三原则"的倾向[2] - 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并在台湾问题上越界行为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3] 中日关系基础 -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对战争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是中日邦交正常化重要前提[3] - 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各项原则构成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必须坚持和恪守[3] - 日本应同中方一道将政治共识体现到具体政策中 为地区提供稳定性[3] 国际社会期待 - 日本应深刻反省历史罪责并同美化侵略历史行为彻底切割[1][4] - 日本需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1][4] - 正确对待历史是检验国家道德良知与和平诚意的试金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