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

搜索文档
【有本好书送给你】假如凯恩斯还活着,他会诞生哪些奇思妙想?
重阳投资· 2025-05-21 14:56
文章核心观点 - 阅读是提升智慧的重要途径,重阳推崇通过阅读获得成长 [2][3] - 专栏每期围绕书籍展开,包括书评、书单或书摘,并设置互动话题 [4][5] - 精选优质好书赠送给高质量留言的读者 [6] - 本期推荐书籍《货币与政府》,探讨凯恩斯主义在经济理论中的影响 [9][10] 凯恩斯主义理论 - 经济学难以成为精确科学,因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行为,受个体和社会思想变化影响 [11][12] - 凯恩斯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13] - 凯恩斯主义政策在二战后被广泛采用,但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将其归咎于滞胀问题 [13] - 凯恩斯理论在经济危机时仍被频繁采用,被视为应对危机的有效工具 [13] 货币与政府的作用 - 货币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手段,名义价值在历史时间中保持稳定 [15] - 经济下行时会出现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倾向于持有货币而非消费或投资 [15] - 政府通过稳定化政策促进总需求,减少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 [16] - 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16] 凯恩斯理论的当代意义 - 凯恩斯理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再次被采用 [17] - 新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干预会加剧结构性问题,但凯恩斯主义在短期稳定社会方面仍有价值 [17] - 斯基德尔斯基教授从凯恩斯理论出发,结合当代经济实践探讨其现实意义 [18] - 《货币与政府》一书批判主流经济学对货币和政府的片面认识,呼吁重建经济理论框架 [19] 作者背景 -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是英国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荣休教授,曾撰写三卷本《凯恩斯传》 [20][21] - 其著作获得多项殊荣,包括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21] - 1991年被册封为终身贵族,1994年当选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21]
美联储穆萨莱姆: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和家庭都难以做出相关决策。如果决策迟滞,预计会影响经济前景。
快讯· 2025-05-21 01:45
美联储穆萨莱姆: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和家庭都难以做出相关决策。如果决策迟滞,预计 会影响经济前景。 ...
摆脱线性思维,接纳不确定
雪球· 2025-05-20 16:04
核心观点 - 投资中需要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接纳波动是常态,避免线性思维和孤注一掷,通过组合思维和资产配置提升对波动的容忍度 [3][4][7][14][17][18] 降低线性思维的危害 - 线性思维认为资产价格趋势会持续,但趋势达到极致时往往产生较差投资结果 [4] - 例如市场指数在政策拐点后快速普涨20%-30%,但后续多数发生调整而非持续上涨 [4] 接纳市场波动是常态 - 市场急涨后容易进入高波动状态,历史数据显示短期大涨20%后多数发生10%-30%回调 [7][8] - 例如1994年10月大涨27.5%后回调16.65%,2008年9月大涨21.19%后回调12.92% [8] - 2024年9月18日至10月8日上证指数大涨29.06%后回调9.18%,随后进入震荡模式 [11] 不孤注一掷 - 重仓投资易因市场波动导致心态失衡,投资动作变形 [14][15] - 巴菲特重仓因具备研究护城河和长线资金,普通投资者往往不具备这两个条件 [15] 组合思维提升波动容忍度 - 资产配置知易行难,需培养组合投资意识并掌握配置策略 [17] - 避免押注单一风格,任何风格极致上涨后需提高警惕 [17] - 周期思维和资产配置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 [17] 结语 - 重仓与分散无绝对优劣,取决于认知能力和机会把握 [18] - 极端市场风险事件后资产配置必要性凸显,是投资安全的关键要素 [18]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19]
学会暂停和放空:在不确定时代做到“有效迷茫”
36氪· 2025-05-18 13:2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薛纯,36氪经授权发布。 薛纯 | 文 她发现,人们对心理不确定性的认识相对浅薄,但这种不确定性恰恰可以成为对抗恐惧和提升认知能力的关键。玛吉在研究中逐渐认识到,不确定性不应 被视为弱点或障碍,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因此,玛吉著作了《意料之内》这本书,其中文版前不久上市,我们有幸与玛吉展开对话,探讨如何在中国本土化的职场场景中,运用不确定性原理提升 职场人士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如何培养更多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成长的职场人才。 刘玥 | 编辑 我们似乎正被科技编织的确定性网络所包围。出行时,导航精准规划路线,外卖平台实时追踪送餐进度,智能设备时刻监测健康数据,算法精准推送感兴 趣的内容。科技正在精准计算,驱散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但是这种对确定性的依赖,真的是生活的"最优解"吗?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时,传统手机厂商普遍认为触摸屏手机难以取代按键手机,但也正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领域内,苹果的成功推动 了手机行业的发展。 后疫情时代,学者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探讨逐年增多。多位学者 ...
2025年全球制裁,将何去何从?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5-16 10:57
全球制裁指数报告核心观点 - 制裁通胀现象或将于2025年结束,但其他全球宏观趋势(如不确定性、分歧等)将持续甚至加剧 [2][6] - 全球制裁指数(GSI)自2017年基准日以来涨幅达446%,2025年3月指数值为446 [6] - 全球受制裁总人数接近80,000人(经去重处理),年度制裁通胀率降至17.1%(低于去年同期的18.9%) [6][24] 关键数据要点 - 基于共识的联合国制裁占比降至历史最低点1.25%,反映全球制裁共识瓦解 [15] - 制裁机构呈现共同趋势:制裁通胀幅度相对温和且增速放缓 [5] 全球宏观趋势分析 超级通胀 - 受制裁人数持续快速增长的现象 [8] 分歧 - 全球制裁共识瓦解,自主制裁措施兴起,法律冲突增加 [9] - 美国与欧盟/英国对俄罗斯制裁政策分化可能引发"巨大分歧"新趋势 [15] 复杂性 - 制裁令需依赖深厚专业知识解读 [10] 治外法权 - 二级制裁扩大监管适用范围的风险 [11] 私有化 - 制裁目标识别责任从政府转向私营部门,导致描述宽泛化(如实体类别而非具体名单) [12] 不确定性 - 2025年新增趋势,全球制裁不确定性日益加剧 [13] 全球制裁指数(GSI)方法论 - 基准期为2017年1月(=100),覆盖所有明确制裁机制(不含隐性制裁) [17] - 数据源为LSEG World-Check风险情报的去重公开制裁名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