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

搜索文档
1.8万公里外的思想碰撞,这场圆桌论坛为什么引发广泛关注?
环球时报· 2025-06-27 12:02
中拉论坛核心观点 - 中拉已成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中方启动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深化合作[3] - 中拉合作在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互补性强[5][15][25] - 首次中拉互视民调显示双方民众对互利共赢、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高度认同[32]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 中拉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对话,打破西方文化主导地位[17][19] - 巴西学者提出全球南方需重构身份认同,通过文化纽带建立信任[17][18] - 孔子学院模式促进双向文明互鉴,反对文明冲突论[19] 绿色发展与科技合作 - 中国新能源技术结合拉美可再生能源资源,形成绿色发展互补优势[21][22] - 巴西联邦众议员呼吁中拉合作开发本地化技术解决方案[21] - 巴西企业已将生态修复纳入核心战略,中企如中海油积极参与当地可持续发展[22] 全球南方与共同利益 - 中拉在多边机制下协作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争取发展中国家权益[25][26] - 巴西工程院前院长强调需融入全球高质量供应链实现互利共赢[25] -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新发展路径参考[27] 媒体与智库合作 - 中拉媒体需突破信息壁垒,消除刻板印象[29][30] - 巴西智库建议加强汉学研究,认同中国消除贫困等核心价值观[29] - 环球时报联合拉美机构开展5472份样本民调,填补研究空白[32] 企业参与情况 - 中海油巴西公司推动绿色技术落地,中巴企业家委员会促进战略对接[22] - Ambipar等巴西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商业模型[22] - 中拉科技合作涉及光伏、储能、数字化等前沿领域[2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黎巴嫩发展提供广阔机遇”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6 11:21
中黎关系与投资合作 - 黎中关系近年来取得积极进展,一些中企加大了对黎投资力度 [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黎巴嫩发展提供广阔机遇,黎巴嫩地处东西方交流要道 [1] - 黎巴嫩有望吸引更多投资,前提是政治稳定和营商环境改善 [1] - 港口基础设施改善有助于黎经济发展和地区供应链稳定畅通 [1] 中国发展经验借鉴 -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从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工业制造和新技术领导者 [3] - 阿拉伯国家可从中国经验中学习根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 [3] - 中国在高铁、城市建设、能源网络等基础设施投入巨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4] - 中国通过精准设计和精细实施减贫举措,使数亿民众摆脱贫困 [4] - 重要经验是需要长期发展战略并持之以恒推进实施 [4] 中国高质量发展 - 中国正加快高质量发展,从单纯看重GDP转向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指标 [4] - 中国在绿色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表现突出,代表高质量发展成果 [4] 文明交流与合作 - 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主张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4] - 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价值理念相通,曾通过古丝绸之路为经贸交流作出贡献 [4]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将加深阿中合作与友谊 [4]
新华时评丨联合国宪章没有过时
新华社· 2025-06-26 01:00
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日。这一天,值得纪念,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当下。 80年前,国际社会在二战余烬中痛定思痛,签署联合国宪章,创立联合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具雄心 的国际合作尝试。"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宪章确立了"维护国际和平及安 全""促成国际合作""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宗旨和原则,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成为 多边主义的制度源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 则,获得各国普遍认同。 然而,伴随着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冷战思维、霸权主义逆流涌动,多重风险挑战相互叠加,世界进入 动荡变革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加沙人 道危机愈演愈烈,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美国轰炸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的伊朗核设施,严重违反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侵犯伊朗的主权、安全……世界变乱交织,和平与发展事业任重道 远。 世界冲突频仍,贫困问题严峻,不平等、不公正现象广泛存在,这并非因为宪章过时,而是由于宪章原 则未被普遍遵循。某些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非但没有做宪章的捍卫者,反而变本加厉推 ...
文莱、丹南、林梦华人社团联合举办书法比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新华网· 2025-06-24 17:01
文化活动 - 文莱、丹南、林梦书法大赛近日举行颁奖典礼,征集近300件书法作品,成为传承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交流平台 [1] - 比赛颁奖仪式于22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中国驻文莱大使肖建国出席并致辞 [2] - 比赛按照年龄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公开组,共颁发30余个奖项 [2] 文化意义 - 书法比赛以笔会友、以文促信,促进文莱和马来西亚朋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不同民族人文相亲、民心相通 [2] - 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传承的艺术瑰宝和文化认同的情感纽带 [2] - 文莱中华书画文化协会未来将更加积极弘扬书法文化,为更多学生提供免费学习书法的机会 [2] 参赛者反馈 - 来自文莱中华中学九年级的参赛选手陈昌威表示,比赛让学生在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中重新认识了中华文字的美,成为中华书法艺术的传承人 [2] 活动背景 - 文莱地处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与马来西亚东部地区接壤,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 [3] - 大赛由文莱、马来西亚沙巴州丹南县、沙捞越州林梦地区华人社团共同举办 [3]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定位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双重坐标进行战略定位 [2] - 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格局深刻调整,"西方自由秩序"瓦解 [2] - 全球南方国家作用显著上升,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扩员加速权力转移 [2] 中国经济与产业基础 - 中国GDP从2010年6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9万亿美元,年均增速7.5% [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 [3] -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5万亿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 [3] 全球治理三大倡议 - 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近200亿美元资金,开展1100个项目,80国加入"之友小组" [7] - 全球安全倡议获119国支持,写入123份双多边文件 [8] -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反对意识形态对抗 [9] 区域合作实践 - 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中心,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7] - 签署中国-中亚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打造"五大家园"周边命运共同体 [13] - 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推动上合组织构建四大共同体(卫生/安全/发展/人文) [13] 大国关系布局 - 中俄保持高水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1] - 中美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 [12] - 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12] 全球南方合作 - 提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及八项支持举措 [14] - 推动发展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深化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4] - 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4]
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50
全球文明倡议与墨中文化交流 - 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为国际合作打开大门,丰富墨中文化交流并深化国家间联系纽带 [2][3] - 墨西哥和中国均为文明古国,两国精神财富对人类文明贡献显著,紧密交往有助于增进理解并应对共同挑战 [2] - 墨西哥对外政策坚持不干涉内政和尊重主权原则,前总统华雷斯的名言"尊重他人权利带来和平"仍是其外交灯塔 [2] 文明多样性与相互尊重 - 尊重文明多样性是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关键,中华文明以包容性和多元融合为特点 [2] - 墨西哥拥有68种土著语言和364种语言变体,是全球语言最多样化国家之一,并重视土著和非裔居民权利保护 [2]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与墨西哥追求和平、发展、公平等共同价值的理念高度契合 [3] 文化合作与历史遗产保护 - 墨西哥文化界普遍认同全球文明倡议,愿与中国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 [3] - 墨中两国通过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将在促进和平共处和相互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墨西哥积极推动国际文化合作,包括弘扬和平文化、艺术交流及文化遗产研究保护 [2]
“系列全球倡议彰显中国的天下情怀”——访约旦共产党总书记法赫米·哈图特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3 13:30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实现8亿贫困人口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 [2] - 如果不把中国计算在内,全球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 [2] - 中国在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 [4] - 中国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4] 中国全球倡议与合作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4] - 中国通过金砖合作机制、亚投行等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目标,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4]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投资往来,约旦同中国已经签署了合作文件 [5] - 中国是约旦第二大贸易伙伴,约旦希望加强对华化工产品出口,并欢迎更多中企来约旦投资 [5] 中国式现代化与多极化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同世界开放合作、统筹政府和市场作用的道路 [5] -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背景下,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5] - 中国在同阿拉伯国家交往中秉持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原则,阿拉伯国家视中国为可靠合作伙伴 [5]
睦邻友好之道 发展共赢之路(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1 05:21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 [2] - 中国长期致力于睦邻友好,注重与邻国分享发展机遇,中亚各国渴望与中国发展关系、加强合作 [2] - 中国正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新路径 [2] 机制完善与合作平台 - 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欧亚大陆区域合作的重要标杆和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3] - 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关系持续巩固,务实合作加速推进 [3] - 合作平台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从经贸拓展至安全、人文、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 [3] - 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快、合作实、成果多,得到中亚各国高度认可 [3] 具体合作成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安全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 [4] - 中国—中亚机制近年发展迅速,涵盖领域广泛,项目落地速度快,推动中亚从"资源走廊"迈向"价值高地" [4] - 首届峰会上达成的农业合作意向正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包括深挖农业合作潜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技术人才交流等 [6] 民生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减贫、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从国家战略向民众层面延伸 [7] - 乌兹别克斯坦贫困率已从2023年的11%降至2024年的8.9%,借鉴中国减贫经验 [7] - 中国在中亚设立"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以及高校分校,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培训 [7] 贸易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已达94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首要贸易伙伴 [9] - 哈萨克斯坦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涵盖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口岸检疫等多个环节 [9] - 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货物流通效率,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已正式启用,跨里海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10]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 [11] - 阿斯塔纳峰会将进一步激发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期待 [11] - 双方联合打造的"中间走廊"将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11]
中国驻朝鲜使馆举办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招待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8 15:11
活动背景 -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举办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招待会 [1] - 现场播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全球主题活动发表的视频致辞 [1] - 约60人参加招待会,包括朝鲜外务省、文化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多国驻朝使节,中国驻朝媒体代表 [1] 中方表态 - 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表示中国在联大发起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实践 [3] - 强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 [3] - 呼吁顺应历史潮流,用文明对话点亮人类和平与发展之路 [3] 朝方回应 - 朝鲜外务省副相金仙景赞赏中方倡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对推动各民族和文明间交流合作的贡献 [5] - 表示朝鲜党和政府一贯立场是深化发展朝中传统友好关系 [5] - 愿同中方一道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实现国际正义 [5] 国际反响 - 与会嘉宾赞赏中方首倡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 [7] - 一致赞同国际社会应推动不同文明和民族间的对话 [7] - 认为应促进文明和谐共存,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7]
“儒伊文明对话会”聚焦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网· 2025-06-17 09:11
会议背景与主题 -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共同主办"儒伊文明对话会"在吉隆坡举行 [1] - 主题为"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互鉴" [1] - 中马两国近百名学者参与 [1] 核心观点与致辞内容 -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强调对话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互鉴,落实中马领导人共识 [1] - 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千年交往蕴含历史经验,加强对话可为全球南方合作与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智慧 [1] - 马来西亚总理夫人旺·阿兹莎期待通过对话化解潜在冲突,秉持和平、自由、仁爱与公正理念 [1] - 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称中马是儒伊文明互鉴典范,智慧之光助推两国"切水不断"的情谊 [1] 学术交流与合作展望 -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校长奥斯曼·巴卡尔认为对话会具历史意义,期待与国际儒学联合会深化务实合作 [2] - 中马学者探讨儒家与伊斯兰文明的共通点,回顾"伊儒会通""回儒对话"历史经验 [2] - 学者从多视角讨论深化文明对话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路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