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

搜索文档
当汉学研究遇上人工智能(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50
当汉学研究遇上人工智能,当人文与技术交汇激荡,会碰撞出一场怎样跨越地域、融通古今的思想盛 宴? 日前,在6月10日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到来之际,以"理解中国:人工智能时代的汉学研究"为主题的 第九届世界汉学大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大会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汉学和中国研究的影响。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汉学家共 商汉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成为汉学研究"新帮手" AI不仅能帮助汉学研究者完成翻译、文本撰写等基础工作,还能进行数据可视化甚至制作视频,帮助 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无法发现的模式、趋势和联系。 用人工智能(AI)追踪中国传统诗歌关键词的寓意演变,借助AI理解中国古代数学文本,在汉语教学 中用AI定制教学方案……大会上,多国学者分享了将人工智能用于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实践的亲身经 历,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汉学研究的新助手。 "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我们一辈子都干不了的事,比如阅读成千上万的文本,并识别其中的共性与差异, 甚至辨析文本在跨文化、跨时间的流动中如何转变。"德国埃尔 ...
AI遇汉学 青年汉学家“圳”当时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07:16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将到来之际,近日,以"理解中国:人工智能时代的汉学研究"为主题,第九届世 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宝安院区举行。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汉学家共商汉 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动能。 专门举办"青年汉学家圆桌" 本届大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汉学和中国研究的影响,从主题到核心议题均体现传统人文 与新兴科技的深度对话,发出"理解中国"命题的数智时代新声。大会特别关注全球青年汉学学者培养, 专门举办"汉学薪传:青年汉学家圆桌",激发汉学和中国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力。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表示,中国教育部将携手中外各界继续深入实施"新汉学计划",着力培养 新一代青年汉学家,创新办好世界汉学大会,努力为世界汉学发展和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优质服务,为推 动世界多元文明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汉学始终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 带。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汉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新方向。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 ...
中外学者热议人工智能对汉学和认知的影响
环球网资讯· 2025-06-07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德国汉学家施寒微在深圳参加世界汉学大会。中新网记者 陈楚红 摄 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表示,"多元汉学"(sinologies)不仅代表一门成 熟的学科,更折射出多重现代性条件下多边世界的兴起与实践。在此语境下,人工智能的架构必须尊重 任何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及其本质。这或许会催生一种双螺旋结构——作为适用于人类文化的人工智能的 必要前提。由此,人工智能需呼应历史中可被发现或探测的全部意义与立场的多样性。唯有如此,文化 研究领域的人工智能才能为所谓"第三轴心时代"奠定基础,助力构建全球公民社会。 华东师范大学吴原元教授认为,世界中国学的中国主体性之构建,一方面需要"走出西方",从中国自身 的历史逻辑出发思考和理解中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主体性知识";另一方面,不应陷入对"主体性"的 过度迷思,忽视"主体性"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表示,缺乏专业数据支撑的通用大模型,会存在较严重的幻觉问题。要避免这个问 题,就需要建设专业知识库,进行专业数据的训练。据徐永明介绍,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 心和杭州云四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云四库智能问答系统, ...
中国内地首个针对汉学人才的博士后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7:59
中新网深圳6月7日电 (记者 索有为)第九届世界汉学大会6月6日在深圳开幕,"新汉学计划"博士后项目 在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内地首个针对汉学人才的博士后项目。 "新汉学计划"博士后项目于2024年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五所大 学合作试点设立。项目的正式启动进一步完善青年汉学人才贯通式培养体系和全链条支撑网络。 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青年委员颁发证书仪式同步举行。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青年委员会于2023年成立, 是中国内地首个以"新汉学计划"培养的青年汉学家为主体、拥有共同学术背景的学术共同体。 世界汉学大会创办于2007年,立足汉学"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属性,通过中外汉学学者在不同学科 领域的深度对话,切实推进国际汉学界对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理解,已成为推动国际汉学发展和汉学 国际交流、培养青年汉学人才、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高端学术品牌。(完) [ 责编:张璋 ] 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青年委员颁发证书仪式。 中新网记者 陈楚红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副校长白安雅为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新当选青年委员代表 ...
斯洛文尼亚汉学家:千年端午已融入现代中国发展“脉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13:07
中新网成都5月31日电 题:斯洛文尼亚汉学家:千年端午已融入现代中国发展"脉动"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 在司马文斐看来,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几乎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有所不同。粽子口味变得愈发丰富,一些 西式蛋糕、冰淇淋被做成粽子造型。来中国过端午的外国游客开始"打卡"美丽的乡村,而中国年轻人则 热衷借助AI制作可以动的端午祝福图案。 今年8月,成都世运会将在司马文斐所居住的城市举办。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世界运动会,和端午节 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龙舟,将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世运赛场。司马文斐指出,就如同风靡全球的 太极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走向世界,并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的典范。 "我对端午节理解的变化,正是我汉学研究的缩影。"司马文斐指出,过去虽然有西方汉学家来到中国, 但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本国的学术机构,依赖于文献资料,用"西方的视角"研究中国。然而,真实的中 国,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研究汉学既要重视历史文化,也要紧跟中国的发展步伐。 "汉学的另一个变化是,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欧美及东亚传统汉学重镇,就像端午节的影响也不局限于 亚洲。"司马文斐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兴起了汉学热,斯洛文尼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