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产业圈
搜索文档
广深带头“织网”轨道交通 大湾区进阶“一小时产业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3:46
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进展 - 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广深两地密集开通新线路 深圳于9月28日开通地铁16号线二期和6号线支线二期 广州于9月29日实现3条城际铁路和2段地铁新线“五线齐发” [1][3] - 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420公里 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768.4公里 广州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突破1100公里 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达609.6公里 [1]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铁路运营里程超2800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77公里 [3] 网络互联与效率提升 - 新开通线路显著缩短时空距离 例如琶洲至东莞西站出行时间从84分钟缩短至约30分钟 票价从23元降至19元 [3] - 未来广深地铁有望通过东莞连成一体并向香港、惠州延伸 形成全国最大地铁网络 加速从“一小时生活圈”向“一小时产业圈”跃升 [2][4] - 光明城站等枢纽将构建“高铁+城际+地铁”一体化交通体系 实现立体接驳 [4] 客运需求与增长态势 - 广深城际铁路作为交通大动脉每日客流量达16.6万人次 2024年暑运单日最高到发量突破7万人次 通勤客流占比达45% [6] - 2024年12月31日广州地铁客运量突破122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截至今年8月31日线网日均客运量达914.71万人次 同比增长3.98% [6] - 2025年8月深圳地铁进站量达16948万人次 客流量达30013万人次 均居全国第三 客运强度为1.63万人次/公里·日 连续21个月位列全国内地城市首位 [7] 对产业与经济的影响 - 高效交通网络助力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给企业选址带来更大主动权 企业可将产业园设置在东莞佛山肇庆等成本较低区域 [2][4] - 轨道交通“硬联通”将重塑城市发展空间与产业格局 促进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 释放大湾区协同发展潜力 [2][4][8] - 当8600万人口通过轨道交通融合为“一个”巨型城市时 产业分工的细化与生产效率将远超单个千万级城市 形成全球竞争力 [5] 技术应用与战略协同 - 地铁网络加密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例如佳都科技的AI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地铁智能调度与智慧车站管理 优化发车间隔和行车速度 [8] - 广深轨道交通发展是政策经济人口与区域战略四方合力的结果 旨在以轨道交通为骨架重构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格局和经济地理 [6] - 广深港高铁自2018年全线开通以来跨境旅客超1亿人次 截至2025年9月25日今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达2287.2万人次 同比增长16.3% [9]
“日本企业东莞行”考察活动走进松山湖 期待与优秀厂商展开深度合作
广州日报· 2025-06-16 06:23
松山湖科技发展现状 - 松山湖科学城正在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和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这些大科学装置每年吸引数百个国际科研团队前来合作 [2] - 松山湖从20年前的郊野水库崛起为科技高地,发展速度令日本企业惊叹 [2] - 松山湖数学探索馆是全国首个全生态数学主题探索馆,通过互动项目让参观者探索数学奥秘 [2] 日本企业对松山湖的评价 - 日本高端渔具制造企业总经理柴田崇对松山湖园区企业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表示赞叹 [3] - 日本客商山岗敬析认为松山湖自然条件优越,工作环境令人愉悦 [2] - 日本新一代电子信息行业客商胜木纯平对松山湖"一小时产业圈"的产业集聚效应表示赞赏 [3] 松山湖产业优势 - 团泊洼智能制造园区拥有2400亩的世界级智能制造工厂,展现"中国智造"硬实力 [3] - 松山湖产业链配套完善,从芯片到外壳等所有配套零件都能在50公里内完成采购 [3] - 日本企业期待未来与松山湖加强业务对接与交流,寻求合作新机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