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地铁五线齐开 大湾区城市走向“直联直通”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1:43
项目开通概况 - 9月29日开通3条(段)城际铁路和2条(段)地铁线路,具体为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鱼珠)、十四号线二期(嘉禾望岗-乐嘉路),以及十一号线广州东站同步开通运营 [1] - 此次开通使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到420公里,连接广州、佛山、东莞、惠州、肇庆、清远等6个城市 [3] - 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因此达到768.4公里 [3] 网络化效应与枢纽连接 - 新开通线路串联10个枢纽,并与14条地铁线在17座地铁站实现便捷换乘,构建起"轨道上的大湾区"核心骨架 [3] - 城际新线开通新增8个站点可与国铁、地铁车站便捷换乘 [5] - 通过"番禺-琶洲-广州莲花山"三站构成的"黄金三角",实现与广惠、广肇、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的贯通运营 [5] 交通效率提升与同城化效应 - 从广州琶洲站出发,30分钟可达广州白云机场、佛山及东莞中心城区,6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肇庆及惠州中心城区,90分钟可达清远中心城区,"30 60 90"交通圈加速成型 [5] - 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清远五市无需换乘即可快速通达广州琶洲会展核心区、国际金融城及广州白云机场 [5] - 大湾区城市从"互联互通"走向"直联直通","多城"蝶变为"同城",生活圈加速融合 [3][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佛穗莞城际,同时接管运营穗莞深城际,开通广清城际铁路南延段、地铁二十二号线后通段 [3] - 届时,公司运营的"地铁+城际+有轨电车"总里程将突破1300公里,进一步纵深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3] - 珠三角城际铁路实现"筑线成网",各条城际线路功能互补、协同联动,"交通动脉"转化为"发展纽带" [3] 服务设施升级 - 所有车站均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并设有"爱心专座",行动不便的市民可通过"爱心直通车"预约热线享受全程接力式服务 [5] - 大部分车站配置了洗手间和无障碍洗手间,琶洲站和帽峰山站还增设了母婴室 [5]
广深带头“织网”轨道交通 大湾区进阶“一小时产业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3:46
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进展 - 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广深两地密集开通新线路 深圳于9月28日开通地铁16号线二期和6号线支线二期 广州于9月29日实现3条城际铁路和2段地铁新线“五线齐发” [1][3] - 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420公里 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768.4公里 广州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突破1100公里 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达609.6公里 [1]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铁路运营里程超2800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77公里 [3] 网络互联与效率提升 - 新开通线路显著缩短时空距离 例如琶洲至东莞西站出行时间从84分钟缩短至约30分钟 票价从23元降至19元 [3] - 未来广深地铁有望通过东莞连成一体并向香港、惠州延伸 形成全国最大地铁网络 加速从“一小时生活圈”向“一小时产业圈”跃升 [2][4] - 光明城站等枢纽将构建“高铁+城际+地铁”一体化交通体系 实现立体接驳 [4] 客运需求与增长态势 - 广深城际铁路作为交通大动脉每日客流量达16.6万人次 2024年暑运单日最高到发量突破7万人次 通勤客流占比达45% [6] - 2024年12月31日广州地铁客运量突破122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截至今年8月31日线网日均客运量达914.71万人次 同比增长3.98% [6] - 2025年8月深圳地铁进站量达16948万人次 客流量达30013万人次 均居全国第三 客运强度为1.63万人次/公里·日 连续21个月位列全国内地城市首位 [7] 对产业与经济的影响 - 高效交通网络助力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给企业选址带来更大主动权 企业可将产业园设置在东莞佛山肇庆等成本较低区域 [2][4] - 轨道交通“硬联通”将重塑城市发展空间与产业格局 促进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 释放大湾区协同发展潜力 [2][4][8] - 当8600万人口通过轨道交通融合为“一个”巨型城市时 产业分工的细化与生产效率将远超单个千万级城市 形成全球竞争力 [5] 技术应用与战略协同 - 地铁网络加密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例如佳都科技的AI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地铁智能调度与智慧车站管理 优化发车间隔和行车速度 [8] - 广深轨道交通发展是政策经济人口与区域战略四方合力的结果 旨在以轨道交通为骨架重构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格局和经济地理 [6] - 广深港高铁自2018年全线开通以来跨境旅客超1亿人次 截至2025年9月25日今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达2287.2万人次 同比增长16.3% [9]
城市24小时 | 苦等十余年,沿海“黄金通道”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3:44
温福高铁项目 - 项目于9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新建正线全长约30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预期5年,计划2030年建成通车 [1][3] - 项目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通道全长约4000公里,串联国内多个主要经济区 [2] - 项目将大幅提升温州南下客运能力,有助于温州实现“GDP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的目标,并促进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发展 [3] - 项目建成后将与福厦高铁、广汕高铁等组成更高标准的宁波至广州高铁通道,连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6] 机械行业政策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目标2025-2026年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7] - 方案提出要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7] 地区研发投入 - 2024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36326.8亿元,同比增长8.9%,投入强度为2.69% [11][12] - 研发经费投入超过两千亿元的省份有6个,分别为广东(5099.6亿元)、江苏(4597.5亿元)、北京(3278.4亿元)、浙江(2901.4亿元)、山东(2597.3亿元)、上海(2343.7亿元) [12]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北京(6.58%)、上海(4.35%)、广东(3.60%)、天津(3.44%)、江苏(3.36%)、浙江(3.22%)、安徽(2.76%) [12] 城市发展动态 - 上海将培育头部家政企业,推动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 [8] -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在深圳开业,拥有超8400平方米阅读空间与30余万册书籍 [9] - 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到420.5公里,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768.4公里 [10] - 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入选“双循环枢纽城市”第一梯队,是打通内外网络的关键节点 [13][15]
广州地铁同日开通多条城际铁路和地铁线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20:36
网络扩张里程碑 - 公司于9月29日开通运营3条(段)城际铁路,包括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1] - 公司同日开通2条(段)地铁线路,包括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鱼珠)、十四号线二期(嘉禾望岗-乐嘉路),以及十一号线广州东站[3] - 此次开通使公司运营的城际铁路里程达到420公里,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768.4公里[1][3] 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 公司运营的城际铁路网络已连接广州、佛山、东莞、惠州、肇庆、清远6个城市,串联10个枢纽,并与14条地铁线共17座地铁站实现便捷换乘[1] - 新开通城际线路通过“番禺-琶洲-广州莲花山”三站构成的“黄金三角”,可与广惠、广肇、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贯通运营[3] - 新网络使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清远五市无需换乘即可快速通达广州琶洲会展核心区、国际金融城及广州白云机场[3] 交通效率与生活圈融合 - 从广州琶洲站出发,30分钟可达广州白云机场及佛山、东莞中心城区,6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肇庆及惠州中心城区,90分钟可达清远中心城区[5] - 此次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306090”交通圈加速成型,生活圈加速融合[5] - 公司管理层表示,珠三角城际铁路已“筑线成网”,各线路功能互补、协同联动,将交通动脉转化为发展纽带[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于今年底前开工建设佛穗莞城际,同时接管运营穗莞深城际,并开通广清城际铁路南延段、地铁二十二号线后通段[5] - 至年底,公司运营的“地铁+城际+有轨电车”总里程将突破1300公里[5] - 公司目标为纵深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通枢纽集群[5]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年内开通4个站 已启动与一期“贯通跑图”试运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8 15:41
项目进展 -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鱼珠至天河公园段将于今年率先开通 该段全长8.3公里 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8% 4座车站及轨行区已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1] - 项目已启动与十三号线一期的"贯通跑图"试运行 试运行期间全天执行"天河公园—新沙"交路 二期鱼珠至天河公园段不载客 [1] - 调试期间高峰期行车间隔将缩短 工作日高峰期上线15列车 行车间隔由早高峰约7分钟、晚高峰约9分钟均缩短至约6分钟 [1] 线路规划与影响 - 十三号线二期(朝阳—鱼珠)呈东西走向 全长约34公里 设23座车站 串联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五大行政区 [1] - 未来将与十三号线一期(鱼珠—新沙)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向骨干线 能有效疏导五号线客流压力 [1] - 线路将提高东、西部客流直达市中心的便捷性 优化轨道网络运营服务水平 [1] 运营调整 - 周六日运营打破现有全天平峰模式 高峰期上线14列车 行车间隔由约12分钟缩短至约6分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