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icon
搜索文档
定了!海南自贸港7月18日正式封关,零关税商品猛增到74%
搜狐财经· 2025-07-24 14:33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标志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 - 封关运作选择在改革开放47周年同日启动,具有重大象征意义 [2] - 海南已完成所有关键政策文件制定和硬件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投入使用 [2] 封关政策核心内容 - "封关"指将海南全岛建设为"境内关外"特殊监管区域,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 [3] - "一线放开"促进海南与国际间要素自由流动,"二线管住"确保进入内地的货物接受常规监管 [3] - "岛内自由"原则允许货物自由存放且不设存储期限,海关实施低干预精准监管 [3] 零关税政策升级 - 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从21%大幅提高,覆盖更多进口商品 [5] - 加工增值达30%的产品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5] - 享惠主体范围扩大,企业间商品流通免征进口税 [5] 贸易便利化措施 - 突破现行贸易管制框架,对部分禁限类进口货物作开放性安排 [5] - 开放8个国际口岸作为"一线"口岸,实行进口货物直接放行 [5] - 设置10个"二线口岸"推行"提前申报、卡口验放"通关模式 [5] 智慧监管体系 - 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监管互认 [5] - 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级管理,高信用企业享受更少查验频次 [5] 民生影响与消费利好 - 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保持每年10万元不变 [7] - 岛内居民可购买部分"零关税"商品 [7] - 进口商品价格更具吸引力,种类更加丰富 [11] 未来发展目标 -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和开放高地 [7] - 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 [7] - 构建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 [7] - 形成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网络 [7]
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打造全球金融枢纽与人民币国际化窗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58
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的战略定位 - 设立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是补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离岸功能短板的关键举措,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结算向储备货币跃升 [1] - 功能区定位为跨境资本流动核心枢纽,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金融强国建设进程,需打造"服务实体、风险可控、本币主导、内外协同"的离岸金融高地 [1] - 采用"境内关外"特殊管理框架,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形成衔接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试验田 [2] 制度创新体系 - 营商环境创新:计划将外资金融机构审批时限从187天压缩至30天,实施"承诺制+全流程监管"模式,建立实时监测平台实现异常交易秒预警 [3] - 税收政策设计:对离岸金融业务征收5%资本利得税+零增值税,离岸人民币债券利息收入免征预提税,可降低跨境融资成本1.8个百分点 [4] - 法律协同:设立"特别法律适用区",允许涉外合同适用国际法律比例从12%提升至50%,引入国际仲裁员占比超50% [6] 业务生态构建 - 核心业务聚焦"一带一路"跨境服务:2026年目标发行本币债券300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30%资金定向用于基建项目 [8] - 创新数字金融应用: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2026年覆盖30%区域供应链项目,数字人民币离岸钱包年交易规模控制在5000亿元内 [9] - 账户体系改革:合并OSA、FT、NRA账户为"新离岸账户",2026年非居民账户渗透率从5.9%提升至45% [11] 内外协同机制 - 沪港互补格局:上海聚焦"在岸支撑的离岸业务",香港处理高风险跨境投资,建立"沪港离岸金融直通车"实现资金按真实贸易背景流动 [13] - 全球节点布局:联动迪拜、圣保罗等节点形成服务网络,目标覆盖"一带一路"60%国家的经贸结算 [14] - 离在岸融合控制:设置资金渗透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单笔资金划转不超过账户总额5%,2025年整体渗透率不低于30% [15][18] 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 - 人才引进:对年薪超50万元外籍人才给予个税差额补贴,2025年外籍人才占比从7.2%提升至15%,联合国际高校开展"2+2"培养计划 [21] - 基础设施升级:推动上海金与伦敦金价差波动率从0.38%降至0.10%,原油期货境外投资者持仓占比从25.3%提升至40% [22] - 政策保障:将功能区作为资本项目开放试验田,完善"离岸金融指数"评估体系,每半年发布报告增强透明度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