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三小工业园体系

搜索文档
华立工业园:制造企业落脚海外的“工业唐人街”
36氪· 2025-08-01 18:31
公司国际化战略演进 - 华立集团2000年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 最初通过贴牌代工出口少量产品[2] - 在泰国从并购谈判转为绿地投资 2000年8月首批员工赴泰 11月获得计量许可证[2] - 坚持三年后获中国使馆支持 成功竞得泰国电表市场35%份额 成为最大供应商[3] 海外工业园布局体系 - 2005年开发首个泰中罗勇工业园 现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等同上海黄浦区)[3][4] - 形成"三大三小"全球布局:三大园(泰国 墨西哥 摩洛哥)各超20平方公里 辐射东南亚 北美 欧洲北非市场[7] - 三小园(乌兹别克 中越边境 中东欧)聚焦本地市场 面积不超过5平方公里[7] 园区运营数据与成效 - 泰中罗勇工业园累计吸引270余家企业 总产值超300亿美元[4] - 创造就业6万余泰国员工及6千余中国员工[4] - 乌兹别克工业园2024年6月签约 每周50个直飞航班满载 反映市场需求爆发[5] 本地化服务模式创新 - 提供全流程服务:厂房租赁 行政审批 员工招募 客户拓展[1][10] - 差异化服务:墨西哥园区捐地30亩建警卫队驻地 乌兹别克设海外仓及商品展厅[9] - 与泰国院校合作开设免费税务 会计课程 组织百家企业年夜饭[9] 核心竞争优势 - 依托20余年制造出海经验 精准解决企业本地化痛点[12] - 深度政商资源:泰国通过使馆交涉改变招标规则 乌兹别克争取基础设施资源倾斜[3][12] - 盈利模式从土地租金转向服务增值 形成平台化生态[11] 产业集聚效应 - 吸引新能源车 家电 建材等需求旺盛行业及棉纺 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8] - 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落地 缓解国内过剩产能[8][12] - 企业集聚增强政策议价能力 实现真正"抱团出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