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驾驶体验

搜索文档
纠偏单踏板模式的底层逻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10:16
新国标核心内容 - 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单踏板模式不得设为默认选项,但保留用户手动开启权限 [2] - 新规明确要求"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直接针对特斯拉等车企的强制单踏板设计 [2] - 政策调整源于2023年特斯拉因强制单踏板模式缺陷召回120万辆电动车的事件 [2] 单踏板模式技术争议 - 支持方认为该模式简化操作并提升续驶里程,反对方指出其违背驾驶本能且增加误操作风险 [2] - 2022-2024年涉及单踏板车辆的事故中34%与踏板误操作相关,驾龄5年以上驾驶员误操作概率比新手高20% [3] - 28%乘客反映单踏板车辆有明显不适感,传统燃油车该比例仅5%,动能回收强度与晕车反应呈正相关 [3][4] 行业转型与应对 - 车企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冗余"设计,特斯拉通过OTA升级增加动能回收可调功能,蔚来/小鹏提供多档可调模式 [6][7] - 蔚来开发下一代智能制动系统,博世预测未来制动系统将整合机械/电子/软件多重冗余 [6][7] - 部分企业尝试单踏板与AEB系统联动,外资品牌研发基于生物识别的驾驶模式自适应系统 [9] 政策深层影响 - 新规确立电力传输制动系统的合规边界,同步修改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等系统性安全要求 [6] - 监管导向从追求技术指标转向安全/可靠/用户体验的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突破千万辆后关注"好不好" [6][9]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评价新规通过规范应用场景而非扼杀创新来引导技术健康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