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共驾
icon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09868) - 自愿公告 2025年7月智能车交付数据
2025-08-01 08:17
业绩数据 - 2025年7月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6,717辆,同比增长229%[3]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总交付量超80万辆[3] - 2025年前七月交付233,906辆,同比增长270%[3] 用户数据 - 2025年7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6%[3] 市场扩张 - 公司进入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3] - 2025年上半年进入英国、意大利等新市场[3] 新产品 - 7月中旬在欧洲推2025款小鹏G6和G9,将推小鹏P7+[3] 新技术研发 - 推出最新版本天玑XOS,引入人机共驾体验[3]
纠偏单踏板模式的底层逻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10:16
新国标核心内容 - 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单踏板模式不得设为默认选项,但保留用户手动开启权限 [2] - 新规明确要求"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直接针对特斯拉等车企的强制单踏板设计 [2] - 政策调整源于2023年特斯拉因强制单踏板模式缺陷召回120万辆电动车的事件 [2] 单踏板模式技术争议 - 支持方认为该模式简化操作并提升续驶里程,反对方指出其违背驾驶本能且增加误操作风险 [2] - 2022-2024年涉及单踏板车辆的事故中34%与踏板误操作相关,驾龄5年以上驾驶员误操作概率比新手高20% [3] - 28%乘客反映单踏板车辆有明显不适感,传统燃油车该比例仅5%,动能回收强度与晕车反应呈正相关 [3][4] 行业转型与应对 - 车企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冗余"设计,特斯拉通过OTA升级增加动能回收可调功能,蔚来/小鹏提供多档可调模式 [6][7] - 蔚来开发下一代智能制动系统,博世预测未来制动系统将整合机械/电子/软件多重冗余 [6][7] - 部分企业尝试单踏板与AEB系统联动,外资品牌研发基于生物识别的驾驶模式自适应系统 [9] 政策深层影响 - 新规确立电力传输制动系统的合规边界,同步修改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等系统性安全要求 [6] - 监管导向从追求技术指标转向安全/可靠/用户体验的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突破千万辆后关注"好不好" [6][9]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评价新规通过规范应用场景而非扼杀创新来引导技术健康发展 [9]
智驾不等于自动驾驶,公安部明确驾驶人“脱手脱眼”要担责
贝壳财经· 2025-07-23 22:25
行业监管动态 - 公安部明确现阶段"智驾"系统仍属辅助驾驶范畴,驾驶人才是行车安全第一责任人,若出现"脱手脱眼"行为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风险[1] - 公安机关将联合相关部门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0-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法律属性,并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体系[6]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压实车企主体责任,规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及OTA升级功能[11] 法律责任界定 - 现行法律框架下驾驶员责任仍是核心原则,智能驾驶系统不构成免责依据,违反交通安全行为将面临警告、20-200元罚款及扣3分等处罚[4][5] - 若因"脱手脱眼"导致事故,驾驶人需承担民事赔偿(含维修费、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及刑事责任(最高七年以上有期徒刑)[5] - 法律难点在于定义"人机共驾"责任切换点,L2级系统接管提示时机及驾驶员响应时间缺乏量化标准[6][7] 车企合规要求 - 车企被要求明确系统功能边界,杜绝夸大宣传,并严格履行新用户培训义务,确保用户掌握辅助驾驶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10] - 上汽MG表示其辅助驾驶传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未来将继续维护行业规则[11] - 行业需建立统一的车载数据标准(如EDR存储格式、加密方式),以解决事故责任判定中的证据有效性争议[7][8] 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产业格局呈现分化:传统车企加速L2+级普及,造车新势力主攻L3/L4级技术,"车路协同"被视为未来技术风口[11] - 华为余承东公开案例显示,现有智驾系统仍强制要求手扶方向盘,长时间离手会触发系统处罚(如停用功能3分钟)[3] - 系统误判导致事故时,车企产品责任认定需突破传统"驾驶员全责"框架,建立分级责任机制[7]
观车 · 论势 || “人机共驾险”落地打响明辨智驾事故责任第一枪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9:16
近日,平安产险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与问界推出的全国首 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以技术为矛、制度为盾,为智能驾驶时代的责任认定难题提供了 破局之道。这一创新不仅重塑了保险行业的逻辑底牌,也成为智能辅助驾驶产业迈向成熟的里程碑。 当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从代码世界驶入拥堵的城市道路,一场关于"事故责任该由谁承担"的世纪难题也应 运而生。传统车险的底层逻辑建立在"驾驶员过错"这一单一责任主体之上,但随着L2级辅助驾驶的逐渐 普及,事故原因往往交织着人类操作失误、算法缺陷、硬件故障等多重因素,责任认定陷入"公说公有 理,婆说婆有理"的僵局——传统法律框架与保险逻辑在智能驾驶的复杂场景前屡屡碰壁。 长期以来,责任归属模糊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智能驾驶的推广之路上。消费者因担忧"出事无 人担责"而不敢使用,车企则难以获得海量数据对系统进行优化。而此次方案通过明确不同场景下的责 任边界,构建了"技术可信、责任可溯、司法可依"的保障体系,使消费者在享受辅助驾驶便利的同时, 无需担忧事故责任归属问题,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此外,保险公司甚至可基于车辆使用频率、智能驾驶系统激活时长、行驶路 ...
【7.3资讯】银行保险业消息动态
搜狐财经· 2025-07-04 23:35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人民银行7月4日通过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4919亿元,当日开展34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4%),同时有5259亿元逆回购到期 [2] 商业银行资本状况 - 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预测2025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保持健康水平,三季度末预计达15.8%,较上年同期上升,主要受益于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及多元化外源资本补充渠道 [3]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预计全年维持高位,贷款和存款继续驱动增长 [3] 银行股权变动 - 中粮科技清仓徽商银行0.2902%股份(4030.95万股),由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1.03亿元受让 [3] - 潮州农商行7000万股股权(占比3.7975%)第三次流拍,该行资产总额510亿元,存贷款规模分别为420亿元和200亿元 [6] 银行机构动态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全资子公司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 [5] - 保定银行注册资本由52.7亿元增至59.8亿元,获监管批准 [6] - 兴业银行郁华董事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 [4] 保险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7540亿欧元(占亚洲50%以上),同比增长11.2%,全球市场份额达10.8% [8] - 中国寿险市场增速15.4%,远超亚洲平均7.8%的增长率 [8] 保险行业创新与人事 - 平安产险联合中汽中心与问界推出全国首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建立"数据存证—智能判责—司法鉴定"标准化流程 [9] - 安联保险资管原总经理曹蕾辞职,拟由张光接任(待监管批准),临时负责人由董事长甄庆哲担任 [11] 金融监管动态 - 摩根大通减持中国平安股份,持股比例由7.07%降至6.62%,均价50.0216港元 [10] - 多地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渤海银行合肥分行因贷款违规被罚60万元,云南水富农商行因多项违规被罚120万元,工行多家分支机构因信贷问题合计被罚120万元 [12][13][14]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7月4日)
乘联分会· 2025-07-04 17:18
国内新闻 - 商务部将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促进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2] - 2025年5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2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金额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 [3] - 蔚来宣布NIO Day 2025改至秋季举办,暂停城市申办机制 [4] - 阿维塔汽车全系升级华为乾崑ADS 3.3.2,新增多项智能驾驶功能 [5][6] - 鸿蒙智行智界R7 7月OTA升级,新增智驾领航辅助等功能 [7] - 吉利汽车与安利捷汽车签约,共同开拓意大利新能源汽车市场 [8][9] - 长安汽车欧洲建厂已启动选址,年内启动 [10] - 全国首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落地 [11] 国外新闻 - 美国取消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恢复对华供货 [12][13] - 6月德国新注册乘用车数量同比下降13.8%,商用车新注册量下降15.5% [14] - GlobalLogic与沃尔沃深化合作,打造未来出行解决方案 [15] - 宝马自动充电机器人完成概念验证,未来将结合代客泊车功能 [16] 商用车 - 《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7月1日实施 [17] - 潍柴蓝擎恒星新一代轻卡X7正式发布,配备200度2C刀片电池 [18] - 苇渡Windrose纯电重卡获美国EPA与CARB双认证,2026年开启北美市场交付 [19] - 京东物流推出自研VAN无人轻卡,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20]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7-03 07:20
智能驾驶保险("智驾险")的兴起与现状 - 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智驾险",旨在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顾虑 [2] - 智能泊车辅助、车道巡航辅助等功能逐渐成为汽车标配,推动"人机共驾"新时代到来 [2] -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仍存疑虑,直接影响对技术的信任度和安全体验 [2] "智驾险"的市场实践与问题 - 小鹏汽车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年费239元,最高赔付100万元,但需先启动传统车险理赔 [6] - 鸿蒙智行提供"智驾无忧服务权益",保障额度达300万至500万元,但理赔流程复杂 [5][6] - 当前"智驾险"实质是车企提供的增值服务或用车权益,而非正规保险产品 [5][7] 责任认定与法律争议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规定不完善,智能驾驶场景下的人机责任划分缺乏明确规范 [8] - 车企掌握事故核心数据并参与责任判定,可能影响结论的客观公允 [9] - 现行法律框架下,驾驶员仍是车辆最终控制主体与法定责任人 [9] 数据主权与技术发展 - 车辆事故数据的存储主体、调取权限及使用规则缺乏法律规定 [10] - 确立清晰的数据规则对保障责任认定公正透明至关重要 [10] - 智能驾驶技术尚未达到可独立承担驾驶责任的水平,全自动驾驶(L4/L5级)才能实现责任主体转移 [9] 行业发展趋势 - 小鹏、鸿蒙智行、阿维塔、宝骏、广汽等车企已推出相关服务,保障额度100万至500万元不等 [5] - "智驾险"的兴起反映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但需警惕其成为技术不成熟期的"遮羞布" [8][10] - 行业需要清晰界定责任边界、夯实数据规则、推动技术迭代,而非过度营销"赔付"噱头 [10]
王凤英让小鹏汽车支棱起来了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6-17 18:37
核心观点 - 王凤英加入小鹏汽车后推动产品规划、成本管控及组织架构改革,显著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与市场表现 [3][4][9] - 公司通过平台化生产架构(扶摇平台)和联合采购实现零部件通用化率80%,电池成本降低18%,单车毛利提升 [12][13] - 聚焦智能化战略,强化销售端"10秒提及智能化"话术,MONA M03 Max版首周订单达10038辆,83%用户选择高配版 [14][16][17] - 降本增效措施包括砍掉高管办公室40%面积、优化供应链审批、严控差旅成本,一季度净亏损同比缩窄51.5%至6.6亿元 [8][9][12] 产品与研发 - 两年内推出G6/X9/M03/P7+四款新车,2024年1月交付量30350辆居新势力榜首 [3] - MONA M03 Max版定价12万元,首小时订单超1.2万辆,预售价较最初下调近3万元 [12][19] - 第二代辅助驾驶系统XNPG开发周期大幅缩短,G9优化近百项硬件后售价降4万元 [13][17] 成本管控 - 发现钢材采购价高出市场15%,3426笔供应商账款中6.7%存在猫腻,前采购负责人被刑拘 [9] - 取消座椅冗余功能节省1200元/车,海运改用滚装船降本70%,激光雷达方案减省30%支架成本 [10][9] - 差旅管理要求同性员工合住、提前订票,紧急订票占比下降60% [11][12] 销售与渠道 - 合并直营与代理体系为12个销售小区,木星计划新增160家经销商覆盖40个低线城市 [18] - 销售人员KPI从每月5-7辆提升至8-10辆,试驾转化流程细化到半小时内讲解自动泊车功能 [17] - 2026年目标建设500家综合店+1000家体验中心,P7+定价18.68万较竞品低1万 [18][13] 战略方向 - 三年目标年销百万辆,通过规模效应降本并投入智能驾驶研发,等待行业集中期 [20] - 分析500万条用户评论锁定"智能化焦虑"与"性价比期待"两大痛点 [16] - 与大众合作联合采购,G9电池成本谈判降低18%,平台化生产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10][13]
重磅!2025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公布最新议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6 23:39
论坛更名与主题 -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从2025年第十七届起更名为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英文名称China Auto Blue Book Forum保持不变)[4] - 第十七届论坛主题为"决断",聚焦中国汽车产业淘汰赛周期的关键策略与举措[5] 论坛议程与议题 - 论坛将于2025年6月13日-15日在广州举行,包含十大议题:战略、合资、出行、具身机器人、出海、驾术、设计、场景、营销、AI+[5] - 主论坛将邀请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蔚来CEO李斌等发表开幕演讲[7] - 驾术专场探讨人机共驾平权与技术实现路径,参与者包括百度地图副总经理刘增刚、德赛西威执行副总裁李乐乐等[8][9] - 出海专场讨论主机厂与供应链全球化策略,涉及FX汽车CEO马骁、奇瑞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束学明等[9][10] 行业焦点与参与者 - 合资车企夺回主动权的议题由北京现代董事长吴周涛、东风日产副总经理周锋等参与辩论[11] - 设计专场探讨汽车跨时代设计缺失原因,广汽造型设计院负责人张帆、小鹏汇天总设计师王谭等将发表观点[12][13] - 场景专场未披露具体议程,但论坛宣传提及电动汽车增速放缓与机器人赛道布局等热点[13] 配套活动 - 首日将启动第十届铃轩奖(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评选[8] - 论坛之夜(CABF2025 NIGHT)作为社交环节于6月13日晚举行[10]
汽车早报|比亚迪计划明年在日本推出一款微型电动车 特斯拉5月在挪威销量暴增213%
新浪财经· 2025-06-04 08:41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 五部门联合组织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选取推广比例不高但潜力较大的县域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开展特色活动[1] - 活动将与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协同,推动资源向乡村倾斜[1] 汽车进口数据 - 2025年4月汽车整车进口4万辆,环比增3.8%,同比降21.8%,进口金额20亿美元,环比增3.3%,同比降29%[2] - 2025年1-4月累计进口13.5万辆,同比降35.1%,进口金额69.4亿美元,同比降40.8%[3] 行业倡议与竞争行为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倡议抵制"价格战"形式的"内卷式"竞争,呼吁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4] 车企动态 - 比亚迪计划2026年在日本推出微型电动车,产品开发及上市准备按计划推进,定价将评估本地市场后公布[5] - 赛力斯汽车5月销量36450辆,同比增13.19%,1-5月累计销量108788辆,同比降22.92%[6] - 蔚来2025年一季度交付42094台新车,同比增超40%,营收超120亿元,同比增超21%,整车毛利率10%,研发投入31.8亿元[7] - 蔚来预计二季度交付7.2万至7.5万台,同比增25.5%至30.7%,环比大增71%-78%[7] 技术创新与专利 - 长城汽车公布"人机共驾控制方法"专利,通过预测用户接管意图解决智驾系统与驾驶员争夺方向盘问题,提升安全性与舒适性[8] 国际车企动向 - Stellantis集团任命Sébastien Jacquet为新任首席质量官,接替升任CEO的Antonio Filosa[9] - 丰田集团计划通过要约收购将丰田自动织机私有化,成立新控股公司,丰田汽车将投资7000亿日元购买无投票权优先股[10] - 特斯拉5月在挪威新车注册量2600辆,同比暴增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