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踏板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极简造车,凉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8 21:00
单踏板模式新规 - 工信部发布新国标要求乘用车出厂默认状态下单踏板模式不能使车辆完全刹停[2][3] - 新规将于2027年实施,给予车企两年缓冲期,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制动安全里程碑[4] - 单踏板模式仍可作为选项存在,但需用户手动开启并伴随持续光学提示[21][22] 单踏板模式发展历程 - 技术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第一代宝马i3,特斯拉2020年后通过强制推广使其普及[8][9] - 特斯拉数据显示单踏板模式可使城市工况续航提升15%-20%,Model 3标准版多跑80公里[11] - 支持者认为该模式减轻驾驶负担,城市工况下刹车片更换频率和轮胎磨损显著降低[12] 单踏板模式争议 - 32%车主在紧急情况下误将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15%导致事故[13] - 清华大学测试显示长期使用者应急踩刹平均延迟0.3秒,百公里时速下制动距离增加8.3米[14] - 争议不仅限于国内,《消费者报告》指出该模式需要显著学习适应期且可能冲突肌肉记忆[17] 极简主义设计反思 - 隐藏门把手、全触控屏等极简设计在安全与体验拷问下显露退潮迹象[26][29] - 触屏操作测试显示关闭车道保持功能平均需13.6秒,某些车型耗时达22.6秒[30] - 大众、现代、沃尔沃等品牌在新车型上重新增配实体旋钮,小米SU7强调保留物理按键[33] 行业技术发展转向 - 特斯拉2023年因未允许选择能量回收策略召回110万辆车型,为新国标出台埋下伏笔[18] - EuroNCAP新规要求转向灯、雨刷等安全功能必须配备物理键否则无法获五星评级[34] - 行业共识转向重视用户可控性和安全冗余,而非单纯追求设计极简化[25][35] 特斯拉技术遗产 - 特斯拉核心价值在于热管理系统、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算力平台等隐形技术[39][40] - 部分车企模仿单踏板等表层设计但忽略调教细节,导致用户体验不佳[43] - 行业需穿透设计表象直抵技术内核,在创新与安全间寻找平衡点[44][46]
纠偏单踏板模式的底层逻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10:16
新国标核心内容 - 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单踏板模式不得设为默认选项,但保留用户手动开启权限 [2] - 新规明确要求"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直接针对特斯拉等车企的强制单踏板设计 [2] - 政策调整源于2023年特斯拉因强制单踏板模式缺陷召回120万辆电动车的事件 [2] 单踏板模式技术争议 - 支持方认为该模式简化操作并提升续驶里程,反对方指出其违背驾驶本能且增加误操作风险 [2] - 2022-2024年涉及单踏板车辆的事故中34%与踏板误操作相关,驾龄5年以上驾驶员误操作概率比新手高20% [3] - 28%乘客反映单踏板车辆有明显不适感,传统燃油车该比例仅5%,动能回收强度与晕车反应呈正相关 [3][4] 行业转型与应对 - 车企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冗余"设计,特斯拉通过OTA升级增加动能回收可调功能,蔚来/小鹏提供多档可调模式 [6][7] - 蔚来开发下一代智能制动系统,博世预测未来制动系统将整合机械/电子/软件多重冗余 [6][7] - 部分企业尝试单踏板与AEB系统联动,外资品牌研发基于生物识别的驾驶模式自适应系统 [9] 政策深层影响 - 新规确立电力传输制动系统的合规边界,同步修改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等系统性安全要求 [6] - 监管导向从追求技术指标转向安全/可靠/用户体验的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突破千万辆后关注"好不好" [6][9]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评价新规通过规范应用场景而非扼杀创新来引导技术健康发展 [9]
单踏板被砍废!“刹车失灵”成为过去时?刹车新国标威力有多强?
电动车公社· 2025-07-15 23:52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2024年是汽车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年份 工信部接连发布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 辅助驾驶宣传规范 AEB主动安全等新规 [2][3] - 7月4日发布GB 21670—2025《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替代2008年版旧国标 2025年1月1日实施 [3][5] - 新规针对17年来车辆马力增重 动能回收 线控转向等技术变革做出适应性调整 [5][6] 单踏板模式技术争议 - 单踏板技术最早见于2013年宝马i3 后由特斯拉普及 通过抬油门实现动能回收减速至刹停 [11][14] - 技术优势包括减少刹车片磨损 市区工况节能10-15%续航提升 [17] - 用户两极分化:习惯者认为操作简化 反对者认为违反传统驾驶逻辑易引发误操作 [18][19] - 老司机易出现肌肉记忆冲突 特斯拉"刹车失灵"投诉中30%与单踏板模式相关 [24] 新规对单踏板的核心限制 - 强制要求单踏板模式松开油门后保持蠕行状态 必须踩刹车踏板才能完全刹停 [26] - 动能回收默认模式减速度上限0.3g(3米/秒²) 特斯拉标准模式40km/h下0.38g已超标需手动开启 [28][32][33] - 启用单踏板时需持续仪表盘警示 但未完全禁止使用 [35] 制动系统技术升级 - 确立"机械刹车为主+动能回收为辅"原则 禁止驾驶员手动切换两种制动方式 [43] - 紧急制动时机械刹车需0.2秒内无缝接管 失效时触发持续警报 [44] - 全系强制标配ABS 100km/h制动距离从70m缩短至68m(优化2.8%) [46][60] 线控制动前瞻规范 - 首次将ETBS(电传制动系统)纳入法规 含纯线控和电子液压两种技术路线 [53][54] - 制动电池需通过8次全促动+9次应急制动测试 容量衰减20%触发60秒内限速20km/h的强制维修机制 [58] - 热衰退性能要求从30%提升至25% ABS湿滑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0.75 [60] 行业影响与技术趋势 - 新规主动引领技术方向 中国车企首次与国际厂商在制动技术领域同步竞争 [51][66] - 线控制动响应速度提升50% 预计2025-2030年将成为主流技术方案 [63] - 政策提前规避技术风险 如制动电池老化预警 多级制动力分配等潜在隐患 [65]
汽车单踏板模式迎来国家标准 多年安全争议画上句号
凤凰网财经· 2025-07-12 19:16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21670-2025),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首次重大更新自2008年以来 [1] - 新国标规范单踏板模式,默认工作状态下仅松开加速踏板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必须踩刹车踏板才能彻底刹停 [1] - 单踏板模式未被禁用,但出厂默认设置不能为单踏板模式,用户可手动切换启用 [2] 单踏板模式技术规范 - 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每次上电后需重新进入默认工作状态或用户预设状态,默认状态下制动减速度不超过3m/s² [2] - 非默认工作状态需通过光学信号持续提示驾驶人,白天也需清晰可见 [2] - 制动或电力再生减速度超过1.3m/s²时需点亮刹车灯并持续发出信号 [3] 单踏板模式争议与设计初衷 - 争议点在于可能干扰驾驶员条件反射,增加误踩油门风险,延误制动时机 [4][5] - 设计初衷为提高续航,通过动能回收将前进动能转化为电能,并提升城市拥堵路况驾驶舒适度 [4] - 可延长机械刹车部件寿命,但不同车企实现方式差异大,涉及动能回收强度、默认启用及关闭权限等 [4] 行业影响与车企应对 - 新国标推动行业标准化,统一单踏板模式功能边界、启用条件及用户提示要求 [4] - 车企需加强用户教育并建立冗余安全体系,软件逻辑、系统容错和故障自检要求更高 [5][6] - 零部件供应商面临更高成本压力,技术能力、合规成本与利润空间博弈加剧,行业淘汰加速 [6]
汽车单踏板模式迎来国家标准 多年安全争议画上句号
中国经营报· 2025-07-12 00:28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21670-2025),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系2008年以来首次重大更新 [1] - 新国标规定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驾驶员需踩刹车踏板才能彻底刹停 [1] - 新国标未禁用单踏板模式,但要求出厂默认设置不能为单踏板模式,用户可手动切换启用 [1] 单踏板模式规范细则 - 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每次上电后需重新进入默认状态或用户预设状态,默认状态制动减速度不超过3m/s² [2] - 车企需通过用户手册或电子记录告知工作状态设置方法,非默认状态需持续提供光学提示 [2] - 当自动制动或电力再生制动减速度超过1.3m/s²时,系统需点亮刹车灯并持续发出信号 [2] 单踏板模式争议与设计初衷 - 单踏板模式将加速和减速整合至一个踏板,可能干扰驾驶员条件反射机制,增加误操作风险 [3][5] - 该模式设计初衷为提高续航(动能回收)并提升拥堵路况驾驶舒适度,同时延长机械刹车寿命 [3] - 过去几年因误踩踏板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引发对模式安全性的担忧 [3] 行业现状与标准化影响 - 当前车企对单踏板模式的实现差异明显,包括动能回收强度、默认启用状态及用户关闭权限 [4] - 新国标通过统一功能边界、启用条件和用户提示要求,推动行业标准化并保障行车安全 [4] - 标准实施后零部件供应商可能面临成本压力,行业淘汰赛或加速 [6] 技术架构与安全挑战 - 单踏板模式需由单一控制单元调度加速和减速指令,系统集成度高,对软件逻辑和容错能力要求更严 [5] - 车企需加强用户教育并建立冗余安全体系以应对潜在操作延迟风险 [5]
都市车界|乘用车制动新国标发布:强制安装ABS、禁用默认单踏板刹停模式
齐鲁晚报· 2025-07-09 17:2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所有新申请型式批准的乘用车强制安装ABS防抱死系统 [1] - 禁止车辆在默认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减速至完全停车(禁用单踏板模式默认设置) [1] - 当减速度超过1.3m/s²时,车辆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 [1] 分阶段实施方案 - 2026年1月1日起强制安装ABS系统 当前中国乘用车ABS装配率为92% 仍有8%的入门级车型(主要为8万元以下车型)未配备 [2] - 2027年1月1日全面生效单踏板模式限制 车企有约两年缓冲期调整车辆设置策略 [2] 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隐患 - 长期依赖单踏板模式会改变驾驶员制动本能 紧急情况下踩制动踏板的反应时间平均延长0.3秒 以100km/h时速计算相当于增加8.3米制动距离 [3] - 2024年某新能源品牌用户调研显示32%车主曾在紧急情况下误将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使用 其中15%因此发生事故 [3] 行业调整与技术转向 - 特斯拉已在2023年通过OTA更新取消强制单踏板模式 将选择权交还用户 [4] - 新国标未完全禁止单踏板功能 但需移出"默认设置"范畴 用户可手动启用强动能回收模式 [4] - 奔驰EQ系列、宝马i3、蔚来ES6、小鹏等品牌部分车型需通过软件更新或硬件调整适应标准 [4] 动能回收与制动信号升级 - 强动能回收减速度大于1.3m/s²时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 此前特斯拉Model 3强动能回收减速度达1.5m/s²但未强制点亮制动灯 [6] - 制动灯点亮后 后车驾驶员反应时间可缩短0.2秒 追尾风险降低41% [6] - 紧急制动信号触发机制:减速度≥6m/s²可触发 减速度恢复到<2.5m/s²时信号自动解除 [6] 行业影响与安全规范 - 新国标是对技术创新无序扩张的必要规范 核心目的是用标准守住安全底线同时引导技术合理应用 [7] - 2023年特斯拉因单踏板模式风险召回110万辆车型 监管认定未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策略且对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提醒不足叠加增加了碰撞风险 [7] - 清华大学研究数据显示制动灯点亮新规预计将减少41%的追尾事故 [7]
今日新闻丨工信部规范单踏板模式!四维图新为北汽新能源提供智能泊车产品!比亚迪巴西工厂即将投产!
电动车公社· 2025-07-08 19:58
四维图新与北汽新能源合作 - 四维图新与北汽新能源签署《零部件开发合同》,为北汽新能源两车型开发智能泊车产品 [1] - 四维图新是国内少数拥有高精地图测绘资质的企业,曾是车企智能辅助驾驶的重要供应商 [3] - 随着行业转向"无图"技术,高精地图需求下降,四维图新业绩下滑,此次合作显示公司正积极向舱泊领域转型 [3] 工信部规范单踏板模式 - 工信部发布《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5][6] - 新标准针对线控刹车、动能回收(包括单踏板模式)等进行修改,要求默认状态下不可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减速至停车,需通过刹车踏板刹停 [6] - 新标准未禁止单踏板模式,而是进行规范化,避免驾驶员误踩油门踏板的风险 [6] 比亚迪巴西工厂投产 - 比亚迪巴西工厂最早将于本月启动电动汽车组装生产 [7] - 巴西计划自2026年7月1日起将纯电动及混动车型进口关税上调至35%,比亚迪本地化生产可规避高关税并提升竞争力 [7] - 比亚迪巴西工厂预计产能30万辆,可带动当地直接或间接就业2万多人 [7] - 巴西上调关税旨在保护本土产业并吸引车企本地建厂,比亚迪工厂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输出的范本,有望影响拉美能源转型进程 [7]
禁止默认单踏板刹停!新规2026年正式实施,特斯拉:暂未收到调整通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5:49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GB 21670—2025《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1] - 新增三方面技术要求:完善电力传输制动系统规范、明确电力再生制动标准、强化紧急制动信号要求 [3] - 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 m/s²时需自动点亮制动灯直至减速结束,针对新能源车型隐性减速风险 [3] - 强制所有乘用车标配ABS防抱死系统以提升紧急制动稳定性 [3] 单踏板模式规范 - 新国标禁止出厂默认单踏板刹停模式,驾驶员需通过制动踏板完成刹停 [3] - 用户仍可手动启用单踏板功能,但出厂设置需改为"缓行"或"转动"模式 [8] - 2026年1月1日起新生产车型取消默认单踏板刹停,2025年及之前已售车辆可沿用至2027年1月1日 [8] 行业影响与车企回应 - 特斯拉表示现有车型符合现行法规,尚未收到新规通知 [4] - 乘联会秘书长认为单踏板模式作为国际通行功能不太可能被完全禁止 [4] - 除特斯拉外,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也提供类似单踏板功能 [8] - 新规旨在培养安全驾驶习惯,减少因操作习惯改变带来的潜在风险 [8] 技术背景与争议 - 单踏板模式通过动能回收提升续航并减少刹车磨损,但可能弱化驾驶员应急反应能力 [8] - 特斯拉Model 3提供"缓行"和"保持"两种停止模式,后者实现单踏板刹停功能 [4] - 新规对单踏板模式采取精细化规范,核心在于平衡便利性与安全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