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城市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苦等十余年,沿海“黄金通道”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3:44
温福高铁项目 - 项目于9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新建正线全长约30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预期5年,计划2030年建成通车 [1][3] - 项目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通道全长约4000公里,串联国内多个主要经济区 [2] - 项目将大幅提升温州南下客运能力,有助于温州实现“GDP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的目标,并促进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发展 [3] - 项目建成后将与福厦高铁、广汕高铁等组成更高标准的宁波至广州高铁通道,连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6] 机械行业政策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目标2025-2026年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7] - 方案提出要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7] 地区研发投入 - 2024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36326.8亿元,同比增长8.9%,投入强度为2.69% [11][12] - 研发经费投入超过两千亿元的省份有6个,分别为广东(5099.6亿元)、江苏(4597.5亿元)、北京(3278.4亿元)、浙江(2901.4亿元)、山东(2597.3亿元)、上海(2343.7亿元) [12]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北京(6.58%)、上海(4.35%)、广东(3.60%)、天津(3.44%)、江苏(3.36%)、浙江(3.22%)、安徽(2.76%) [12] 城市发展动态 - 上海将培育头部家政企业,推动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 [8] -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在深圳开业,拥有超8400平方米阅读空间与30余万册书籍 [9] - 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到420.5公里,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768.4公里 [10] - 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入选“双循环枢纽城市”第一梯队,是打通内外网络的关键节点 [13][15]
北上广深等入选“双循环枢纽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9:14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化深刻变革,贸易与供应链重构挑战了以效率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催生相互隔离的技术生态圈,全球城市的传统连接模式正被颠覆 [3]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5)》发布,报告识别出在新地缘边界下维系全球网络韧性的"中介城市"和链接国内国际网络的"双循环枢纽城市"两类关键角色 [3] - 报告旨在探索城市如何在动荡中保持发展韧性,并引领中国构建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城市体系 [3][5] 全球城市网络评估框架 - 报告持续优化创新网络、服务网络和设施网络三大维度协同的全球城市指数评估框架 [3] - 创新性地运用两种网络算法识别关键城市角色 [3] 全球创新网络 - 创新枢纽高度集中于少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4] - 巴黎、东京、香港、上海等中介城市展现出较强的边界穿透能力,在促进跨群体知识流动与技术协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4] 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 - 东亚、北美和欧洲三极引领的格局依然稳固,中美城市表现突出 [4] - 南亚与南美地区的部分新兴城市如孟买、圣保罗正成为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中的新锐力量 [4] - 在产业链重塑背景下,奥斯汀、东京、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上海、北京、伊斯坦布尔等中介城市作为跨越地缘边界组织全球生产制造网络的关键节点,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4]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 -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由亚太、北美和欧洲的核心枢纽主导 [4]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直接,例如俄乌冲突引发的空域关闭深刻重塑了亚欧跨洲航线格局 [4] - 首尔、曼谷、墨尔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亚太城市,以及迪拜、伊斯坦布尔等地理枢纽,成为维系全球人员与货物流动的关键节点 [4] 双循环枢纽城市 - "双循环枢纽城市"指既能深度协同国内区域网络,又能高效链接全球网络的城市,是打通内外两张网的关键节点 [5] - 包括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等全国性中心城市,以及南京、成都、武汉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5] - 这些"领航者"将引领中国构建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城市体系 [5] 内陆枢纽城市建设与发展建议 - 内陆枢纽城市建设需强化交通链接与多式联运能力,培育本土生产组织能力以产业集聚带动要素留存 [6] - 需构建独立的教育与科创体系以新质生产力提升枢纽能级,提升服务与新消费吸引力以留住人才,增强城市韧性安全奠定长期枢纽地位基础 [6] - 实现内陆与沿海城市"错位发展"和"协同联动"的建议包括:发挥内陆城市区域战略支点作用,立足腹地市场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交通链接上扬长避短善用长江航道等物流路径,打造低成本多元化社会服务与文旅吸引力增强国际连接软实力 [6] 产业与城市发展 - 城市发展新格局需紧扣产业与人口两大核心,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7] - 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城市需系统性优化人口结构、加快技术突破并着力培育优质企业群体 [7]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与共建国家产能合作规模扩大,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合作模式催生了一批新兴节点城市的快速发展 [8] - 新兴节点城市可借鉴中国统筹开发区与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规划统筹整合提高产能合作项目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并以规划"走出去"带动节点城市规划治理水平提升实现产城协同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