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股重估

搜索文档
基金策略|港股资金行为与金融产品梳理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3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初受大模型创新、政策催化等因素影响,港股迎来结构性牛市,内地资金成核心力量,投资渠道和工具不断丰富,主动港股基金超额收益明显 [1][2][7] 分组1:港股市场表现及驱动因素 - 2025年初港股因DeepSeek大模型创新、政策催化等因素迎来结构性牛市,在全球市场表现领先 [1] - 2025年春节期间国产开源大模型出圈,促使全球投资者重估中国科技地位,叠加政策、资金面和估值修复逻辑,港股开启“中国科技重估”结构性行情 [2] 分组2: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的影响 - 港股通开通后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4万亿港元,成港股市场重要影响力量和流动性核心支柱,流入呈“哑铃型”配置特征 [3] - 截至2025年2月底,全年港股通南向资金累计流入2638.6亿港元,或是本轮行情做多港股的主要资金,国际中介在春节后短暂买入资讯科技和创新药行业 [4] 分组3:港股投资渠道和工具 - 沪深港通机制扩容与政策完善,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的渠道和工具不断丰富,包括QDII基金、港股通基金、互认基金和港股通ETF等 [5] - 香港股混互认基金和互联互通港股通ETF分别有24只和17只,管理规模分别为350.8亿港元和3020亿港元(内资资金投资322亿港元) [5] - 境内主被动港股基金分别有472只和196只,管理规模分别为4591亿元和3487.9亿元,主被动基金均呈现头部效应 [6] 分组4:主动港股基金表现 - 主动港股基金超额收益明显,主要源于仓位控制和调仓交易能力,选股能力贡献负超额,配置效应影响较小 [7] - 为适应投资者需求,构建了哑铃型港股基金组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