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并重

搜索文档
【红色记忆】三线建设与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5-07 16:09
三线建设与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核心观点 - 三线建设在绵阳地区新建和扩建大量职工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极大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包括机构增加、设备升级和人才队伍壮大 [6] - 三线建设时期经验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包括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才培养、中西医并重等原则 [6][21] 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概况 - 20世纪60年代,国家在绵阳地区布置108个三线建设项目,涉及核工业、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配套兴建大量医疗保障单位 [7] - 职工医院分布在绵阳县、江油县、旺苍县等地,如四机部绵阳职工医院、江油发电厂职工医院、广旺矿务局职工总医院等 [7] 三线建设对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 促进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增多 - 三线企业扩建或新建医疗卫生机构,如四川新华内燃机厂1960年成立医务所,1985年扩建至405平方米 [9] - 旺苍县1985年底有48所卫生院,病床322张,日均门诊1380人次 [9] - 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职工医院1985年病床增至120张,设备61台,设多个科室 [9][11] 促进医疗卫生设备协同升级 - 1974年卫生部在绵阳建立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脉象心电图仪、B型超声显像仪等10余种产品 [12] - 1987年江油县工矿医院拥有800毫安X光机19台、B超仪15台、救护车15辆等设备 [12] - 四机部绵阳职工医院成功改造匈牙利M-125型X光机并组装200毫安X光机 [12] 促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壮大 - 人才来源包括自行培养(如广元煤矿1965年培训54名卫生员)和公派培训(如德阳水利发电厂派5名医生进修) [13] - 九〇二基地职工医院通过脱产班培训护士、药剂士等,并为其他单位输送30名人员 [13] - 四机部绵阳职工医院儿科确诊罕见地中海贫血症,内科成功救治肺心病重症患者 [13][14] 三线建设时期经验总结 以人民为中心 - 职工医院服务当地群众,如九〇二基地医院抢救车祸社员,收费低于省医院 [17] 重视医疗人才 - 边上班边培训模式培养人才,如四机部医院医生发表冠心病诊断研究(准确率86.3%) [19] 中西医并重 - 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医院中药房从80味增至300味,日均配方从60付增至200付 [20] - 四机部医院加强中医科研和中药炮制 [20] 三线建设的深远影响 - 带动医疗卫生文化传播、环境改善和服务普及,实现地区与三线建设的"双向互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