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

搜索文档
国家卫健委答21: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畅通双向转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7:21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北京市设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分五批次集中规范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 - 常态化动态调整近400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新增134项价格项目 [1] -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比改革前提升12 8个百分点 [1]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康复 骨质疏松 儿科 中医痹病4个特色科室 [2] - 诊疗病种达389种 覆盖全科 康复 中医 儿科 心理等领域 [2] - 2018年以来门诊诊疗人次增长28% 床位使用率持续增长 [2]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 通过基层卫生预约转诊服务平台实现家庭医生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2] - 2024年上转患者同比增长159% 接收下转患者同比增长116% [2] - 开设"接续病房"承接上级医院下转康复期病人 [2]
我国儿科、心理等服务扩容提质 超10万人口县域血透基本全覆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23:56
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全国近8000家综合医院、98%的县级医院及超过8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能提供儿科服务 [1] - 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应提供儿科服务的目标正在推进,截至6月底已有1877所三级和2936所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可提供儿科服务 [2] - 3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覆盖五大区域,300余家儿童医院及设有儿科的综合医院牵头组建儿科医疗服务联合体 [2] 心理健康服务进展 - 全国330个地级市、86个市辖区提供心理门诊服务,324个地级市、80个市辖区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3] -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累计接听电话超50万通,北京市热线日均接听约125通,夜间6点至10点为来电高峰 [3] - 全国已开展各级心理健康讲座4664场,受众超过90万人次 [4] 血液透析服务覆盖 - 全国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中已有1614个县可提供血液透析服务,8个县未实现服务落地 [4] - 全国2657个县级医院更新增配水处理机227台、血液透析机4421台,新增透析服务人员1470人,累计服务人数超1986万人次 [4] - 河南省新安县投入400余万元配备透析设备,患者县域就诊率达92% [5] 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成全国首个"母子一体化保健中心",覆盖50家医疗机构并在多地推广建设12个同类中心 [3] - 全国312个地级市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地市级临床检验和放射影像诊断质控中心覆盖率分别达97.8%和93.6% [4]
全省18万名失能老人 今年将获免费上门健康服务
郑州日报· 2025-05-12 08:52
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扩面计划 - 2025年河南计划为不少于18万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健康服务 [1] - 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管理、康复护理、营养改善指导、认知障碍筛查等16项核心内容 [1][2] - 2024年已为13.3万名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2025年服务规模同比扩大35% [1] 服务实施主体与对象 - 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有需求并提出申请的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 [1] - 服务主体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 [1] 专业培训与质量保障 - 省卫健委组织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8个领域专家开展培训 [2] - 培训采用线下+线上方式,覆盖16项服务内容核心技能 [2] - 要求建立失能老人健康档案并定期提供康复指导 [2]
【红色记忆】三线建设与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5-07 16:09
三线建设与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核心观点 - 三线建设在绵阳地区新建和扩建大量职工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极大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包括机构增加、设备升级和人才队伍壮大 [6] - 三线建设时期经验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包括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才培养、中西医并重等原则 [6][21] 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概况 - 20世纪60年代,国家在绵阳地区布置108个三线建设项目,涉及核工业、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配套兴建大量医疗保障单位 [7] - 职工医院分布在绵阳县、江油县、旺苍县等地,如四机部绵阳职工医院、江油发电厂职工医院、广旺矿务局职工总医院等 [7] 三线建设对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 促进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增多 - 三线企业扩建或新建医疗卫生机构,如四川新华内燃机厂1960年成立医务所,1985年扩建至405平方米 [9] - 旺苍县1985年底有48所卫生院,病床322张,日均门诊1380人次 [9] - 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职工医院1985年病床增至120张,设备61台,设多个科室 [9][11] 促进医疗卫生设备协同升级 - 1974年卫生部在绵阳建立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脉象心电图仪、B型超声显像仪等10余种产品 [12] - 1987年江油县工矿医院拥有800毫安X光机19台、B超仪15台、救护车15辆等设备 [12] - 四机部绵阳职工医院成功改造匈牙利M-125型X光机并组装200毫安X光机 [12] 促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壮大 - 人才来源包括自行培养(如广元煤矿1965年培训54名卫生员)和公派培训(如德阳水利发电厂派5名医生进修) [13] - 九〇二基地职工医院通过脱产班培训护士、药剂士等,并为其他单位输送30名人员 [13] - 四机部绵阳职工医院儿科确诊罕见地中海贫血症,内科成功救治肺心病重症患者 [13][14] 三线建设时期经验总结 以人民为中心 - 职工医院服务当地群众,如九〇二基地医院抢救车祸社员,收费低于省医院 [17] 重视医疗人才 - 边上班边培训模式培养人才,如四机部医院医生发表冠心病诊断研究(准确率86.3%) [19] 中西医并重 - 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医院中药房从80味增至300味,日均配方从60付增至200付 [20] - 四机部医院加强中医科研和中药炮制 [20] 三线建设的深远影响 - 带动医疗卫生文化传播、环境改善和服务普及,实现地区与三线建设的"双向互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