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社会
搜索文档
工作的暴政,正在被人工智能拆穿
虎嗅APP· 2025-11-12 07:53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正在重塑工作本质,导致知识工作“麦当劳化”,传统职业路径和勤奋叙事失灵 [5][11][14] - 社会正从稀缺思维向丰裕社会过渡,但面临分配不均和公共投资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引发全球性的“下流社会”危机 [10][21][25][28] - 技术效率提升并未普惠,反而加剧收入K型分化和阶层固化,催生对UBI等财富再分配政策的探讨 [34][35][36] 工作形态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 工作作为社会规范的概念仅存在约250年,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体系规训的产物,此前人类历史中生存活动与休闲融合 [7][8] - 狩猎采集社会每日仅需投入3至5小时获取生存必需品,属于“原始的丰裕社会” [7] - 现代工作核心特征包括时间化、空间隔离、劳动异化及职业身份锚定,二战后福特主义模式将全职工作与中产阶级身份深度绑定 [8][9] - 当前零工经济、平台劳动兴起,人工智能正挑战“人以劳动创造价值”的传统命题 [11] 人工智能对知识工作的影响 - 微软公司代码库中20%至30%的代码由人工智能生成,谷歌公司代码的AI生成比例超过30% [15] - 程序员工作性质转变,从创造转向与AI协作及质检,类似快餐业标准化操作流程 [14][15] - 法律、金融等领域基础工作被AI工具替代,如摩根大通COIN程序每年节省超过36万小时律师工作时间 [16] - 工作“麦当劳化”表现为效率提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及控制程度加剧,人类角色从创作者降格为AI操作员 [17][18][19] 全球“下流社会”趋势与表现 - 日本“下流社会”特征包括阶层固化、年轻人主动选择低欲望生活及社会活力衰退,这些趋势在全球扩散 [21][22][23] - 美国中产阶级收入增长停滞,2019年全职男性工人收入中位数与1978年持平,而最富1%家庭收入占比从10%升至20%以上 [24] - 美国阶层流动性骤降,1980年出生者收入超过父母的比例从1940年的90%降至50% [25] - 欧洲青年失业率长期达20%,南欧国家高达30%-40%,催生“千欧一族”和“千禧一代特权阶层”现象 [25] - 中国“躺平”文化及“985废物”自嘲群体反映类似的下流化焦虑 [26][27] 丰裕社会的分配矛盾与政策回应 - 技术繁荣伴随分配失衡,全球市值前五公司均为科技企业,英伟达市值4.5万亿美元接近德国GDP,但员工仅3.6万人 [34] - 纽约市长佐赫兰·马姆达尼主张免费公交、冻结房租、加征富人税(年入百万美元以上者税率2%),反映民意对分配公平的诉求 [30][32] - 纽约需年收入18万美元才能舒适生活,但人均收入不足一半,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贫困中 [31] UBI的可行性及替代方案 - UBI面临财务可持续性挑战,可能推高通胀伤害低收入群体 [36] - 负所得税(NIT)等替代方案针对低收入者补贴,鼓励工作积极性且执行效率更高 [37] - 强化教育、医疗等全民基本服务,改革福利体系避免“福利陷阱”,是分配改革的潜在方向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