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开发

搜索文档
滇西北藏族村落迎登山客、兴“野奢”游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7:45
旅游产业发展 - 滇西北藏族村落玉杰村依托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发展"野奢型"高品质度假旅游 包括徒步骑行 农家休闲 雪山观景 锅庄文化等特色项目 [1][2] - 2024年玉杰村接待海内外游客6400人次 全村旅游收入达32万元 旅游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6万元 [2] - 村下辖尼顶小组几乎全为旅游从业人员 每户年底分红可观 全村居民年均收入在德钦县属中上水平 [2] 商业模式创新 - 高奢酒店与村落合作开发徒步线路 酒店为乡村带来客源并解决村民就业 形成互利共赢模式 [2] - 村民达瓦此里担任向导 其妻子被酒店录用为帮厨 增加家庭收入 吸引外出务工者返乡就近工作 [2] - 青年创业者鲁茸史劳养殖七彩山鸡供应周边高奢酒店 产品在京沪等地形成品牌 旺季出现"一鸡难求"现象 [3] 文化融合与国际化 - 美国人布莱恩·林登在村内开设第六家山居酒店 计划将闲置房屋改造为咖啡屋与图书空间 促进文化交流 [3] - 当地藏族文化如煨桑仪式 锅庄舞蹈 古老建筑等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 村落以"吉祥八宝"为文化内核 结合三江并流腹地的地理优势 打造独特旅游品牌 [1] 未来发展规划 - 编制"乡村振兴旅游策划方案" 计划打造集休闲观光 徒步探险 观鸟摄影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3] -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传播旅游体验 形成口碑效应 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 [1][4] - 保留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元素 同时引入现代"野奢"旅游概念 形成古今融合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1][3]
徽州古村邂逅荷兰风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9:12
国际文旅合作项目 -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与荷兰羊角村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 成为安徽省首对国际友好村镇关系 [3] - 石桥村以中荷"双村记"为主题建设"向云端·西西里秘境"项目 引入羊角村元素打造"徽州的欧洲生活"新场景 [3] - 该项目"五一"试运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量超8000人次 [3] - 项目带动村民长期就业 每月平均工资超3500元人民币 并计划通过分红形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3] 乡村旅游创新业态 - 石桥村建成全国首个全景天窗观光轨道火车项目 将堨坝古水系打造成亲水景观线 滩涂地变为"数字游民"新空间 [4] - 西溪南村依托枫杨林湿地 网红木桥等生态IP打造"中国版绿野仙踪" 2024年接待游客195万人次 较上一年增长2倍 [6] - 台胞在西溪南村开设文创乡村咖啡馆 开发融合中西的创新美食产品 [6] 国际化发展举措 - 西溪南镇举行国际"村BA" 引进多语种讲解人才 邀请大提琴演奏家举办音乐会 营造国际化氛围 [8] - 未来计划升级业态 引入VR技术 对标国际标准提升村庄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8] - 计划打造"欧洲的徽州时光"项目 加强双向文化交流 [8]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探索新解法 寻找“网红村”的“长红”密码(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4
桃坪村旅游转型 - 桃坪村拥有2000多年历史,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桃坪羌寨[1] - 1996年成立演出队开启旅游开发,近30年发展历程[1] - "老寨重保护、新寨搞开发"模式,新寨拥有近3000张旅游接待床位[1] - 90%村民从事旅游业,交通改善促使从"中转站"向"目的地"转型[1][2] - 新增咖啡馆、旅拍馆、文创馆等业态,筹备定制剧目和研学项目[2] - 计划结合羌族刺绣、羌笛等非遗文化推出多种主题游[2] 古路村业态升级 - 2024年因独特自然风光成为网红徒步目的地[3] - 爆红后游客量回落至日均3000人,仅为高峰期三成[3] - 首家咖啡馆开业6个月营业额破万元,餐馆进入"必吃榜"[4] - 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积累5万粉丝,直播销售土特产[5] - 开发农事体验和研学项目,"五一"游客回升至日均6000人[5] 竹艺村产业发展 - 2022年正式更名竹艺村,主打竹编非遗技艺[5] - 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带动80%农户就业,日收入100-500元[5] - 竹工艺品市场空间有限,计划转向竹家具等工业品[6] - 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竹产业空间拓展全球市场[6] - 同步发展竹文化,推动"竹编对话世界"品牌建设[6]